导读:本文包含了汉文历史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来华传教士,传教小册,汉文小说,历史考察
汉文历史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沈梅丽[1](2018)在《小说还是小册?近代汉文传教小册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新教传教士为推进基督教在华传播,编译创作了数量丰富的汉文传教小册(tract)。近代传教小册编创活动在教会出版工作规范下进行,其文本特征主要有以叙事释教、模仿明清通俗小说文体等,传教士群体界定其文本性质为实用性的宗教文本。20世纪初开始出现从传教小册向传教小说发展的创作观念转变。当前学术界多以小说理论研究近代传教小册,缺乏对传教小册生成的历史考察。(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孙逊[2](2015)在《朝鲜“倭乱”小说的历史蕴涵与当代价值——以汉文小说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爆发于朝鲜宣祖二十五年(1592)的"壬辰之乱"和1597年的"丁酉再乱",是关系朝鲜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四百年前发生在东亚大地上的一次波澜壮阔的侵略和反侵略战争。在长达八年的抗倭战争中,朝鲜半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民饱受了战争的苦难,同时中朝两国军民在联合抗击倭寇的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倭乱"结束后,先后诞生了大量反映这场战乱的小说,韩国学者习惯称之为"倭乱"小说。"前车覆,后车鉴",本文就朝鲜反映"倭乱"的汉文小说作一初步的探索,在简略介绍朝鲜"倭乱"小说代表作《壬辰录》的版本系统、"倭乱"小说的类型划分及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就"倭乱"小说的历史蕴涵与当代价值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5年06期)
朴爱燕[3](2014)在《朝鲜朝汉文历史小说《姜虏传》的新历史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叁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乡高力营子村一带),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萨尔浒战役之后,明朝从进攻转为被动防守,后金由防御转入进攻,从而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萨尔浒战役中,明朝为了更加顺利地征伐后金,对藩属国朝鲜下达了出兵支援的命令。朝鲜国王光海君在国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严重不佳的情况下,经过深思熟虑,以文官姜弘立为都元帅,派出了1万3千名的将士。在战争中,都元帅姜弘立审时度势,为了保存自国的实力在明朝和后金势力之间斡旋取舍,最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帅残军投降于后金。朝鲜朝中期有一部汉文小说名为《姜虏传》,其中以姜弘立为主要人物,以朝鲜出战萨尔浒为背景,描写了姜弘立在萨尔浒战中以及战后的表现。《姜虏传》中姜弘立的形象是一个叛臣逆贼的形象,与可以推断出的真实的历史人物姜弘立有相当大的差异,历史上对姜弘立这个人物也普遍持贬斥的态度。《姜虏传》中还描写了后金攻打朝鲜的战争——丁卯战争。朝鲜朝中期的程朱理学大家宋时烈、他的弟子李栽、学者李万敷、文臣尹凤朝等都把丁卯战争归咎于姜弘立。根据有关历史文献和如今对当时历史的理解,能够很容易地推断出这样的论断是有失公正的。本文将动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新历史主义批评等方法论,将小说和历史文献均看作一定语境下产生的文本,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小说的关系,说明了历史文献和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该时代背景给一切文本带来的文化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可以推断出《姜虏传》产生的年代是17世纪早期,由有关历史文献可以获悉当时朝鲜的权力话语倾向于亲明排金,朝鲜的统治集团对国际形势以及自身的位置有错误的认识,再加上中国对朝鲜的长久的文化影响,使很多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都产生了严重的亲明排金的倾向。(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4-06-04)
吕小蓬[4](2013)在《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皇越春秋》的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皇越春秋》是一部越南古代汉文长篇历史小说,记述1400—1428年间的越南史事,侧重描写越南与中国封建王朝的深刻矛盾纠葛。在越南民族历史文化的独特语境中,《皇越春秋》以不同于中国古代叙事文本的话语,对中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他者的文学虚构和文化阐述,传达了越南古代汉文历史小说所承载的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态。(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吴侠[5](2013)在《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皇黎一统志》的语言艺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皇黎一统志》是越南汉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并且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小说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赋予这部作品成熟的语言魅力,语言运用非常出色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谚语、方言及生活俗语的运用以及作者近似史学风格的语言把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使得人物活灵活现的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吴侠[6](2012)在《浅析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皇黎一统志》中蕴含的礼仪制度和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皇黎一统志》作为越南汉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且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也是记载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文化在越南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对研究古代越南与中国文化上的关联有较高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李利芳[7](2012)在《朝鲜汉文历史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汉文历史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是李朝后期,即十七世纪及其以后,当时的朝鲜社会,经过了两次外敌入侵,国势衰微,矛盾重重。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一些新的因素开始萌生出现,即新的经济力量的出现和实学思潮的出现,两者共同作用结果是,以往程朱理学对人思想的束缚逐渐松弛,潜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民族意识逐渐被唤醒,人们渴望时代英雄人物出现,以拯救国家民族。受到中国传入的中国通俗小说的影响,他们一方面对以《叁国演义》为主的历史演义小说中所描写的明君贤臣钦慕不已,一方面从本国历史上寻找功勋卓着、安国定邦的英雄人物。于是一些文人以中国历史演义小说为模本,以本国或中国的历史为背景,开始历史小说创作,主要有《兴武王演义》、《壬辰录》、《林庆业传》、《姜虏传》、《帷幄龟鉴》、《薛仁贵传》等。这些小说对历史事实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虚构,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表现了作者明君贤臣的政治理想、个人英雄史观,同时又有新的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新因素,即个体意识增强及浓厚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主要借鉴以《叁国演义》为主的中国通俗小说的创作方法。朝鲜汉文历史小说在因袭借鉴的同时,又体现出自己的民族性特点,即小说在整体上透露出的浓厚的民族意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忧郁感伤的民族文化心理。(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赵锋[8](2012)在《越南汉文历史小说与《叁国演义》人物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皇越春秋》、《皇黎一统志》是越南文学中两部着名的汉文历史小说,都深受《叁国演义》影响。论文以人物形象比较为切入点,将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皇越春秋》、《皇黎一统志》两部作品与《叁国演义》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黎利与刘备、黎善与诸葛亮、阮整与曹操等若干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探讨《叁国演义》对越南汉文历史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并以此揭示越南汉文历史小说在学习吸收中国章回小说经验进行创作过程中的突破与创新。论文分五个部分:绪论简要分析越南汉文历史小说与《叁国演义》的联系,并对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综述认为,目前学界对于中越小说的研究,更多地是关注两国小说的相似性,而对于它们的差异性的研究则较少,因此也就不易发现越南汉文历史小说所作的突破与创新。本论文的写作意图在于通过《皇越春秋》《皇黎一统志》与《叁国演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及其原因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的学习和创新轨迹。第一章着重进行了《皇越春秋》、《皇黎一统志》、《叁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的相似性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越南作家借鉴了《叁国演义》的类型化手法。黎利、黎善、阮整等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征被加以放大,除阮整之外,黎利和黎善都带有脸谱化人物特征,由此反映出越南作家早期创作中模仿的痕迹。第二章论述了《皇越春秋》、《皇黎一统志》、《叁国演义》中黎利与刘备、黎善与诸葛亮、阮整与曹操等小说人物的差异性特征。从小说中看出,黎利的政治才干和政治意图含而不露,刘备的政治才干和政治意图较为凸显;黎善的自主性比诸葛亮要强,军事智慧进一步突出;阮整的性格、思想比曹操更为复杂,形象更加丰满。由此可知,越南作家对于章回小说艺术,在借鉴中有了较为明显的创新。第叁章探讨了中越作家学养及经验对于创作的影响,认为中越作家都有王霸观念,这一观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王道政治深植于中越作家心中,因而他们极力主张王道而排斥霸道。越南小说中强烈的独立意识则主要来源于《岭南摭怪列传》的民族独立思想以及作家对遭受外国入侵的历史与现实的认识与思考。总之,文化同源与民族独立自治愿望,文化上的学习、模仿与思想上的突破、超越等多种因素都在越南历史小说所塑造的人物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2-04-01)
夏露[9](2010)在《《叁国演义》对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国演义》作为明清小说在越南整体传播链上的重要一环,对越南的文学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着重考查《叁国演义》对越南汉文历史小说在艺术形式、思想内容以及历史观上的影响及其原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夏露[10](2010)在《《叁国演义》对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国演义》作为明清小说在越南整体传播链上的重要一环,对越南的文学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着重考查《叁国演义》对越南汉文历史小说在艺术形式、思想内容以及历史观上的影响及其原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汉文历史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爆发于朝鲜宣祖二十五年(1592)的"壬辰之乱"和1597年的"丁酉再乱",是关系朝鲜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四百年前发生在东亚大地上的一次波澜壮阔的侵略和反侵略战争。在长达八年的抗倭战争中,朝鲜半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民饱受了战争的苦难,同时中朝两国军民在联合抗击倭寇的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倭乱"结束后,先后诞生了大量反映这场战乱的小说,韩国学者习惯称之为"倭乱"小说。"前车覆,后车鉴",本文就朝鲜反映"倭乱"的汉文小说作一初步的探索,在简略介绍朝鲜"倭乱"小说代表作《壬辰录》的版本系统、"倭乱"小说的类型划分及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就"倭乱"小说的历史蕴涵与当代价值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文历史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沈梅丽.小说还是小册?近代汉文传教小册的历史考察[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孙逊.朝鲜“倭乱”小说的历史蕴涵与当代价值——以汉文小说为考察中心[J].文学评论.2015
[3].朴爱燕.朝鲜朝汉文历史小说《姜虏传》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延边大学.2014
[4].吕小蓬.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皇越春秋》的文化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3
[5].吴侠.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皇黎一统志》的语言艺术浅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6].吴侠.浅析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皇黎一统志》中蕴含的礼仪制度和文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7].李利芳.朝鲜汉文历史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8].赵锋.越南汉文历史小说与《叁国演义》人物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
[9].夏露.《叁国演义》对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0].夏露.《叁国演义》对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