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溶性气溶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类腐殖质,物理化学特性,气溶胶
水溶性气溶胶论文文献综述
刘宪云,夏丽,王振亚,张为俊[1](2019)在《热光反射法探测水溶性类腐殖质气溶胶的含碳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溶性类腐殖质(HULIS)气溶胶是大气微细颗粒物(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影响气溶胶的吸湿特性来影响成云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选取国际标准的Pahokee泥炭腐殖酸(PPFA)、Suwannee河(美国)提取的腐殖酸(SRHA II)、以及2种Suwannee河(美国)提取的黄腐酸(SRFAⅠ)和黄腐酸(SRFA II)水溶性有机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光分析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对HULIS颗粒物中总有机碳浓度的实时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含碳比,分析不同源HULIS气溶胶特性,为大气污染监测研究和试验工作奠定基础,为气溶胶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侯忠新,毕玮,赵长芳,张少博[2](2019)在《青岛地区气溶胶质量浓度与水溶性无机离子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青岛地区大气污染逐渐恶化,特别是PM_(2.5)污染极其严重,造成灰霾事件经常性的出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青岛地区对气溶胶监测在全国来讲处在较早位置,青岛气象观测站是中国气象局认定的百年气象站之一,在2007年就开始了气溶胶的观测,通过对青岛的大气气溶胶深入的研究,可以快速的知道青岛地区的气溶胶机理是怎样形成的,也可以方便快速的为国家针对大气污染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江峰[3](2019)在《华南地区气溶胶和云水中的水溶性组分来源和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溶胶和云存在相互作用:气溶胶粒子可以作为凝结核影响云滴的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和寿命等;同时,云过程也可以促进二次气溶胶的形成。云和气溶胶的水溶性组分主要包括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这些组分对人体健康、空气质量和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影响。过去几十年,有关云和气溶胶相互作用的研究大幅增加,对气溶胶和云相互作用及在气候辐射强迫方面的认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根据IPCC的第五次报告,气溶胶和云相互作用仍是评估太阳辐射强迫不确定性最高的因子。本论文基于外场观测,研究云和气溶胶中水溶性组分的形成机制、来源和云雾理化过程,将有利于更深入地认识云和气溶胶之间的相互作用。华南地区云雾化学和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采集了广州市不同粒径段(<0.49,0.49-0.95,0.95-1.5,1.5-3.0,3.0-7.2,7.2-10?m)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和南岭背景站的云水样品,分析了颗粒物和云水中水溶性组分的特征、形成机制和来源,探讨了云过程中颗粒的形成和清除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广州市大气不同粒径段颗粒物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形成机制。PM_3中硫酸盐和硝酸盐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的60%以上。污染天,夏季和秋季,有利于硫酸盐的形成;冬季和春季,有利于硝酸盐的形成。由于降雨的影响,导致了雨季SO_2转化率(SOR)和相对湿度(RH)呈现负相关。然而,在干燥季节,SOR和相对湿度呈现正相关,液相氧化对硫酸盐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粒径段相关性分析表明,<0.49μm粒径段,硫酸盐主要通过气相光化学氧化形成。在1.5-3.0μm粒径段,硝酸盐主要以非均相水解形成,并且,主要以Ca(NO_3)_2和Mg(NO_3)_2的形式存在。在冬季,<0.49μm粒径段,硝酸盐可能主要是以均相反应形成。(2)南岭背景站云水、雨水和PM_(2.5)化学组成特征。云水样品平均pH为4.4,酸性低于之前的研究,说明华南地区酸雨情况得到一定缓解。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是云水中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占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89%,平均浓度分别为244.9μeq L~(-1)、150.08μeq L~(-1)和327.4μeq L~(-1)。云水中主要重金属是Zn、Al和Fe,占重金属质量浓度的78.2%,平均浓度分别为76.24μg L~(-1)、58.44μg L~(-1)和47.77μg L~(-1)。雨水平均pH为5.5,主要化学组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钙浓度分别为8.5 mg L~(-1)、5.9 mg L~(-1)、6.3 mg L~(-1)和18.5 mg L~(-1)。PM_(2.5)浓度在10-30μg m~(-3),说明颗粒物污染浓度较低,PM_(2.5)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浓度分别为2.72μg m~(-3)、1.18μg m~(-3)和0.69μg m~(-3)。(3)云物理和化学过程。云过程对PM_(2.5)的平均清除率(SRm)为54.48%,近似于泰山的52.0%。当LWC<0.06 g m~(-3)时,随着LWC增加,SRm快速增加。当0.06 g m~(-3)<LWC<0.08 g m~(-3)时,随着LWC增加,SRm增加较缓慢。当LWC>0.08 g m~(-3)时,随着LWC增加,SRm几乎没有变化,稳定在65%左右。将整个云过程划分为形成期、稳定期和消散期,重金属、硫酸盐和铵盐的质量占比形成期>消散期>稳定期,然而硝酸盐和WSOC的质量占比稳定期大于形成期。本地NO_2的浓度约为SO_2的5倍,硝酸盐通过NO_2液相氧化形成的贡献可能较多。从清洁的云水样品到污染的云水样品,云水中硝酸盐浓度和占比都明显有所增加。(4)云水中WSOC的来源。使用PMF模型分析了云水中WSOC的来源。WSOC的二次生成较为显着,68.5%的WSOC与此有关,过渡重金属影响了WSOC二次形成,生物质燃烧贡献WSOC的比例为19.4%。在第1个云事件当中,形成期和消散期的WSOC主要受到生物质燃烧的影响。云雾观测中期,金属冶炼和地壳矿尘排放的重金属促进了WSOC的生成。云雾观测后期,WSOC主要来源是二次生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期刊2019-06-01)
董鑫媛,郭庆军,魏荣菲,陶正华,韩晓昆[4](2019)在《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特征及示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大气污染严重,雾霾事件频发,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全球气候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雾霾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污染的来源和过程是关键的科学问题。气溶胶主要由含碳化合物、水溶性离子和微量元素组成,其中水溶性离子通过改变辐射平衡、直接影响大气能见度在气溶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析水溶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范行军,余旭芳,操涛,王艳,肖新[5](2019)在《广州冬季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和类腐殖质的吸光性和荧光光谱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与叁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研究了广州市2014年12月~2015年1月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WSOC)和类腐殖质(HULIS)的吸光性和荧光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冬季气溶胶中HULIS的芳香性(SUVA254)、腐殖化程度(HIX)和光吸收效率(MAE365)均高于WSOC.利用EEM-PARAFAC从WSOC和HULIS解析出了类富里酸(C1)、类腐殖酸(C2)和类蛋白(C3)这3种荧光组分.其中类腐殖质组分(C1+C2)分别占WSOC和HULIS中总荧光组分的78%和85%,说明类腐殖荧光组分是WSOC和HULIS的最主要组成,且HULIS富集了更多的WSOC中主要的类腐殖组分.另外,灰霾期的WSOC和HULIS表现出更高的芳香性、腐殖化程度和C2组分,说明灰霾期有助于大分子量吸光性有机质的形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SOC和HULIS的C1组分相对含量与HIX、MAE365、OCsec、K+、SO_4~(2-)和NH_4~+呈现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而C2与它们之间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WSOC和HULIS中C1的降低和C2的增加会引起它们的腐殖化程度和光吸收能力的增强;同时生物质燃烧排放和二次气溶胶过程可能有助于C2组分的增加.(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杜翔,赵普生,苏捷,董群[6](2018)在《北京地区气溶胶水溶性组分粒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2017年,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在北京城区利用微孔均匀分级采样器(MOUDI-122),采集环境气溶胶,并对其中水溶性离子和水溶性有机物开展了定量分析,对主要水溶性组分质量浓度粒径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和不同污染状态下的差异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NH_4~+、NO_3~-、SO_4~(2-)、K~+和冬季Cl~-主要分布在积聚模态,Mg~(2+)和Ca~(2+)主要分布在粗粒子模态,NH_4~+、NO_3~-、SO_4~(2-)在积聚模态的质量浓度最高,二次离子仍是北京地区PM_(2.5)污染的主要组分. SO_4~(2-)在夏季浓度较高,而NO_3~-、K~+、Cl~-在冬季明显高于夏季,Mg~(2+)和Ca~(2+)来源较为独立,与气溶胶其他主要组分的相关性较低.夏季NO_3~-和SO_4~(2-)浓度昼夜差异显着,白天SO_4~(2-)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夜晚,夜晚NO_3~-浓度明显高于白天,且主要表现在积聚模态.污染状况下,二次离子在积聚模态和粗模态浓度增加明显,但在爱根模态中浓度降低.冬季随着污染加重,二次离子液滴模态质量中值粒径明显增大.夏季积聚模态WSOC浓度粒径分布峰值粒径明显大于冬季,0. 056~0. 32μm粒径段WSOC在不同污染状态下浓度水平基本一致,在0. 32μm以上区间,污染状态下WSOC平均浓度明显高于清洁时段.(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王辉,李建龙,张洪海,杨桂朋[7](2018)在《冬季黄海西部海域气溶胶中主要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组成与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2年初冬采集的黄海西部海域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样品(TSP),分析其中主要水溶性离子(Cl~-、NO_3~-、SO_4~(2-)、Na~+、K~+、NH_4~+、Mg~(2+)、Ca~(2+))及甲基磺酸盐(CH_3SO_3~-,MSA)的浓度水平及化学特性,并探讨人为活动对近海大气气溶胶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气溶胶中二次离子(非海盐硫酸盐nssSO_4~(2-)、NO_3~-和NH_4~+)浓度最高,占到总测定离子浓度的69.4%。同时发现Cl~-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富集,富集因子平均值为34.6%。气溶胶样品中的MSA浓度水平较低,平均值仅为0.014±0.012μg/m~3。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海盐硫酸盐(ss-SO_4~(2-))对总SO_4~(2-)的贡献率仅为7.3%,生源硫酸盐对nss-SO_4~(2-)的贡献率为5.0%,说明人为活动输入是中国黄海大气气溶胶中SO_4~(2-)的主要来源。另外,气溶胶中NO_3~-占无机氮的比例为62.56%~83.03%。(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高嵩,范美益,曹芳,张园园[8](2018)在《基于高分辨率在线气溶胶监测仪数据分析南京北郊冬季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7年1月~2月在南京北郊利用MARGA在线监测仪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测量气溶胶中的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分析各离子的变化特征及来源。研究表明,南京北郊冬季总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平均值为(48.47±25.44)μg/m~3,8种无机离子质量浓度高低顺序为SO_4~(2-)>NO_3~->NH_4~+>Cl~->(K~+、Ca~(2+))>Na~+>Mg~(2+),其中二次无机离子(NH_4~+、NO_3~-和SO_4~(2-))是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各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日变化特征存在差异,其中SO_4~(2-)和Cl~-的日变化较为显着,变化特征为日间高夜间低。NH_4~+、NO_3~-和SO_4~(2-)叁者在大气中的结合方式为(NH_4)_2SO_4和NH_4NO_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北郊冬季大气的污染物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另外生物质燃烧和二次转化、矿物粉尘对大气污染也有贡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李彦沛,郝庆菊,温天雪,吉东生,刘子锐[9](2018)在《重庆市北碚城区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质量浓度及其粒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重庆市北碚区城区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和分布特征,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利用安德森采样器连续采集大气气溶胶分级样品,并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不同粒径(9.00、5.80、4.70、3.30、2.10、1.10、0.65和0.43μm)中Na~+、NH~_4~+、K~+、Mg~(2+)、Ca~(2+)、F-、Cl-、NO_3~-、SO_4~(2-)这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结果表明,SO_4~(2-)、NH~_4~+、NO_3~-、Cl-、Na~+、K~+主要分布在细粒子中,Mg~(2+)、Ca~(2+)、F-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中.SNA(SO_4~(2-)、NH~_4~+和NO_3~-叁者的简称)呈明显单峰型分布,其峰值均出现在0.65~1.10μm的液滴模态,且在细粒子中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SO_4~(2-)的形成主要来自云内过程,部分来自SO_2的氧化.Na~+、Cl-、Mg~(2+)在粗、细粒子中呈双峰型分布;K~+在0.43~1.10μm呈单峰型分布;F-、Ca~(2+)在粗粒子中出现峰值.观测期间,PM2.1和PM9.0中总水溶性离子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2.68±15.28)μg·m~(-3)和(48.01±19.66)μg·m~(-3),且浓度具有相似季节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大部分离子(Na~+、NH~_4~+、K~+、Cl-、NO_3~-、SO_4~(2-))浓度表现为冬春季偏高,夏秋季偏低;而少数离子(F-、Mg~(2+)、Ca~(2+))浓度在秋季最低,其他季节浓度变化稍有不同.SNA是PM2.1中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而PM9.0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除了SNA外,还包括Ca~(2+).PM2.1和PM9.0中阳离子总浓度明显高于阴离子,且不同离子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包括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源、燃烧源、土壤源和建筑道路扬尘.分析气象因素的影响,发现气温对二次离子的生成有明显关系(P<0.05),而相对湿度、风速的影响则不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高嵩,程迪,任晓宇,毕晓甜[10](2018)在《应用高分辨率在线大气与气溶胶检测系统监测分析南京北郊PM_(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在线大气与气溶胶检测系统(MARGA)仪器在线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北郊春季大气水溶性离子浓度时间变化特征、水溶性离子之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子,为外绝缘设备污秽放电现象和放电机理研究、防污闪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结果表明:(1)水溶性离子浓度顺序为NO_3~->SO_4~(2-)>NH_4~+>K~+>Cl~->Mg~(2+)>Na~+>Ca~(2+),NO_3~-、SO_4~(2-)、NH_4~+是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白天水溶性离子浓度大于夜间离子浓度,且白天离子浓度变幅大于夜间离子浓度变幅。(2)主要水溶性离子之间具有较好的同源性,水溶性离子中阴离子主要与NH_4~+结合;水溶性离子主要为细粒子,且NO_3~-、SO_4~(2-)、NH_4~+、Cl~-对空气污染影响较大。(3)风速和风频越大,风对水溶性离子的稀释作用越强,离子浓度下降越快;降水对水溶性离子具有清除作用,沉降率随降水量、持续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二次离子的主要生成方式是液相氧化反应;湿润空气有利于Cl~-、Na~+、K~+、Mg~(2+)溶解,增大离子浓度,但使Ca~(2+)浓度减小;温度升高有利于离子扩散。(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水溶性气溶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青岛地区大气污染逐渐恶化,特别是PM_(2.5)污染极其严重,造成灰霾事件经常性的出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青岛地区对气溶胶监测在全国来讲处在较早位置,青岛气象观测站是中国气象局认定的百年气象站之一,在2007年就开始了气溶胶的观测,通过对青岛的大气气溶胶深入的研究,可以快速的知道青岛地区的气溶胶机理是怎样形成的,也可以方便快速的为国家针对大气污染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溶性气溶胶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宪云,夏丽,王振亚,张为俊.热光反射法探测水溶性类腐殖质气溶胶的含碳比[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侯忠新,毕玮,赵长芳,张少博.青岛地区气溶胶质量浓度与水溶性无机离子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3].江峰.华南地区气溶胶和云水中的水溶性组分来源和形成机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9
[4].董鑫媛,郭庆军,魏荣菲,陶正华,韩晓昆.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特征及示踪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范行军,余旭芳,操涛,王艳,肖新.广州冬季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和类腐殖质的吸光性和荧光光谱特性[J].环境科学.2019
[6].杜翔,赵普生,苏捷,董群.北京地区气溶胶水溶性组分粒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8
[7].王辉,李建龙,张洪海,杨桂朋.冬季黄海西部海域气溶胶中主要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组成与特性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8
[8].高嵩,范美益,曹芳,张园园.基于高分辨率在线气溶胶监测仪数据分析南京北郊冬季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性[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9].李彦沛,郝庆菊,温天雪,吉东生,刘子锐.重庆市北碚城区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质量浓度及其粒径分布[J].环境科学.2018
[10].高嵩,程迪,任晓宇,毕晓甜.应用高分辨率在线大气与气溶胶检测系统监测分析南京北郊PM_(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