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河工程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河工程局,公债,关税,信用
海河工程局论文文献综述
龙登高,龚宁,伊巍[1](2018)在《近代公益机构的融资模式创新——海河工程局的公债发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河工程局在1898—1948年50年间成功发行九支公债,是近代公益性机构融资模式的创新,尘封的外文档案揭示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制度遗产。关税作为海河工程局的主要经费来源与债券担保,赋予了其公债特殊的属性、功能与特点。公债融资本质上是将未来税收变现,为重大疏浚工程的迅速提前完成提供资金支持。工程的实施便利了通航、扩大了进出口贸易且关税亦随之增加,从而增强了公债信用,降低了发行风险,使得轮船公司与洋商不仅愿意接受公债摊派与认购,而且主动提议增加新的海关附加税,以便启动更多的疏浚与破冰工程。由此形成公债融资、关税加征、航道改善之间以及促进贸易的良性循环,各利益相关方随之受益。(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龚宁,龙登高,伊巍[2](2017)在《破冰:天津港冬季通航的实现——基于海河工程局中外文档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港在冬季约有72天的封冻期无法通航,严重制约其对外贸易的发展,直到海河工程局成功破冰通航。揭开尘封的英文、日文档案,这一破天荒的历史事件得以再现。作为公益法人的海河工程局,以其独特的优势整合中外官商各利益相关方的资源,在清末民初动荡时局下顺利引进西方技术、人才、信息,发行公债海外融资,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短短一两年就实现了破冰通航,并且得到持续发展和完善。从破冰船的订制与作业,无线通讯设备的使用,到新河修理厂定期的维护和修理,以及救援与导航,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破冰业务系统,成为中国破冰业的中心。冬季通航对天津港的贡献率,从几乎是0渐增至1929—1930年度的18.6%。从而使天津港在北方不冻港的挑战中,能够克服自身的劣势,区位优势与市场优势得以释放,港口竞争力得以强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汤弈[3](2015)在《海河工程局与近代天津市中心区海河沿岸开发建设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近代的城市建设是以海河为中心而兴建的新城区,沿河而建的城市借助水路交通的便利而发展起来,而城市建设的根本问题在于土地的开发与利用。位于海河沿岸的九国租界通过土地利用与开发的过程,在旧城区的面积扩大的同时,其对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推动了近代天津城市规划与发展,是近代天津城市发展的典范。1897年成立的海河工程管理委员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家专业疏浚河流航道和水利工程的机构,在1902年更名为海河工程局。海河工程局针对天津近代的城市建设,特别是土地开发的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一方面在中国建立现代化水利治理的方法与技术来治理海河,另一方面又将海河疏浚的泥土吹填到租界深坑中,使荒芜的土地转化为高价值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在加速天津城市近代化步伐的同时,也为后续的城市建设过程铺平道路。本文以海河为中心,首先通过海河水系的来源介绍海河的利用与发展。接下来通过海河工程局的成立和运转来说明海河工程局在航道疏浚与治理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随后通过海河的吹填工程方案的策划与实施来逐一分析海河西岸与海河东岸土地的开发过程。之后在土地吹填工程完成的基础上,从城市用地功能和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地价的变化来分析天津近代海河沿岸的建设过程。最后通过总结,为日后天津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与土地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张克,邢瑞[4](2013)在《从海河工程局董事会看央企董事会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通过对海河工程局不同时期(第一阶段:成立之初;第二阶段:在天津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战事基本结束的1900年7月;第叁阶段:1902年至辛亥革命;第四阶段:辛亥革命后。)董事会的人员构成和机构设置及运作模式等方面的阐述,解读海河工程局与部分央企董事会,以尽可能还原的海河工程局董事会原貌,为央企董事会设置和改革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3年09期)
张克[5](2009)在《天津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海河工程局(1897-1949)》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天津开埠前,开埠至抗战的天津与海河工程局(1897—1936),抗战与国民政府时期天津与海河工程局(1937—1949),天津早期现代化与海河工程局四部分来论述天津与海河工程局,自然的使海河工程局融入天津以交通城市与贸易港口城市为主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中,从而将天津早期现代化与海河工程局的论述结合的更加紧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天津这个以漕运与海运交汇而形成的重要交通与商业贸易城市的过程与历史,为开埠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通过介绍天津开埠后的迅猛发展,导致海河工程局的成立,并通过其组织结构、资金来源等基本情况和包括闭塞支渠与建造导流坝及护岸工程、裁弯取直工程、万国桥的建造与管理、海河与天津港及海口大沽沙航道的疏浚、租界吹填工程,论述了海河工程局在这段时期内与天津早期现代化的进程。第叁本分论述了海河工程局包括海河、大沽沙航道疏浚与永定河放淤拦沙及冬季破冰通航等基本工作情况,还论述了海河工程局在中国地下党的领导下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政府的斗争,还包括海河工程局与天津在此时期内的继续发展。第四本分着重论述了海河工程局与天津包括留学与地方教育等在内的早期现代化相辅相成的关系,突出了海河工程局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建立起来的完全不同于中国封建时代的模式,在不同历史的动荡时期以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希望对我们现在的时代和社会有一些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09-06-01)
海河工程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津港在冬季约有72天的封冻期无法通航,严重制约其对外贸易的发展,直到海河工程局成功破冰通航。揭开尘封的英文、日文档案,这一破天荒的历史事件得以再现。作为公益法人的海河工程局,以其独特的优势整合中外官商各利益相关方的资源,在清末民初动荡时局下顺利引进西方技术、人才、信息,发行公债海外融资,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短短一两年就实现了破冰通航,并且得到持续发展和完善。从破冰船的订制与作业,无线通讯设备的使用,到新河修理厂定期的维护和修理,以及救援与导航,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破冰业务系统,成为中国破冰业的中心。冬季通航对天津港的贡献率,从几乎是0渐增至1929—1930年度的18.6%。从而使天津港在北方不冻港的挑战中,能够克服自身的劣势,区位优势与市场优势得以释放,港口竞争力得以强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河工程局论文参考文献
[1].龙登高,龚宁,伊巍.近代公益机构的融资模式创新——海河工程局的公债发行[J].近代史研究.2018
[2].龚宁,龙登高,伊巍.破冰:天津港冬季通航的实现——基于海河工程局中外文档案的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
[3].汤弈.海河工程局与近代天津市中心区海河沿岸开发建设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5
[4].张克,邢瑞.从海河工程局董事会看央企董事会设置[J].黑龙江史志.2013
[5].张克.天津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海河工程局(1897-1949)[D].延安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