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成像论文-张文娟,施宏娟,杨璠

拉曼成像论文-张文娟,施宏娟,杨璠

导读:本文包含了拉曼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拉曼成像,德兴斑岩铜矿床

拉曼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娟,施宏娟,杨璠[1](2019)在《流体包裹体成分的拉曼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浆热液矿床内发育的流体包裹体通常包含多个相态,对包裹体内不同相态的成分进行区分是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激光拉曼光谱仪是用于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最理想的测试手段之一。将激光拉曼光谱面扫描成像技术应用于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可以实现对包裹体各相态成分的快速、清晰识别。实验叙述了流体包裹体成分拉曼成像研究的实例和方法。(本文来源于《云南冶金》期刊2019年03期)

周洋洋,杜玉梅,卞晓军,颜娟[2](2019)在《适配体功能化Au@pNTP@SiO_2表面增强拉曼探针的制备及用于胶带转移潜指纹的拉曼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核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探针,用于大型客体及曲面客体表面的潜指纹成像。以对硝基苯硫酚(4-Nitrothiophenol,pNTP)为拉曼小分子,修饰在纳米金表面,然后在其表面覆盖一层SiO_2壳层,制备Au@pNTP@SiO_2核壳纳米结构,经溶菌酶适配体功能化修饰制得SERS探针。对探针结构进行透射电镜(TEM)、能量色散光谱(EDS)和SERS增强效应的测试,然后将探针与不同客体表面的老化潜指纹进行孵育,使SERS探针与指纹嵴线中的溶菌酶结合,用透明胶带转移指纹,采用共聚焦拉曼显微镜进行SERS信号的检测、成像。结果表明,核壳SERS探针粒径分布均一,多集中于~60 nm,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SERS增强效应显着,其信号强度高、重现性好,并且在723、855、1081、1343和1572 cm~(-1)处具有显着的特征峰。将SERS探针用于胶带潜指纹成像时,不仅可呈现指纹的一级结构(图案),而且指纹的二级结构(细节)如嵴中断、叉等结构也清晰可见。本研究发展的适配体功能化的SERS探针结合胶带转移潜指纹的指纹识别策略,为法医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潜指纹识别方法,并在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检测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谢震[3](2019)在《单分子结电导性质与分子拉曼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为核心的纳米技术蓬勃发展起来。精准的纳米制备手段使得人们可以将单个分子与宏观电极相连接,形成单分子结。单分子结表现出了很多有趣的导电性质,为人类探究多功能性分子器件奠定了基础。许多理论和实验工作致力于解开分子器件电导与其电子和几何结构之间的关系,然而有些影响单分子器件电导性质的内部机理尚不明确。近年来单分子结还为光学上的单分子拉曼成像提供了平台。利用光的近场特性,单分子结内的分子成像技术已经实现了亚纳米级别的空间分辨率,打破了传统光谱技术空间分辨率衍射极限的限制。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拉曼成像的应用领域有待于拓展。本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的研究工作:一方面是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着重研究了分子芳香性、电极上的分子吸附对单分子结电导性质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纳米尺度下光场和物质相互作用的从头算理论,提出拉曼成像技术对单分子结内分子激发态调控和表征的新手段。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分子芳香性对单分子结电导的影响2014年,实验上测量了叁种含有不同程度芳香性的五元环分子的电导,并提出了分子芳香性与电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NRCA规则)。通过构建实验上可能形成的单分子结构型,我们计算了其相应的电输运性质,很好地吻合了实验结果。理论计算表明,芳香性影响了分子结中分子轨道相对于电极费米能级的能量位置,从而解释了实验上观察到的NRCA规则。然而,分子结中分子轨道相对于电极费米能级的能量位置还与分子的末端集团、分子与电极的接触构型有关。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了NRCA规则的适应性。当将实验分子的末端基团替换为异氰基,或者将末端基团为亚甲基的实验分子与电极的接触变为平行连接时,我们发现实验上的NRCA规则都不再适用,由此说明了NRCA规则不具有普适性。(2)分子吸附对掺硼石墨烯纳米带电极单分子结电导的影响基于掺硼石墨烯纳米带电极的单分子传感器由于超高的灵敏度和检测速度受到关注。理论上对石墨烯纳米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墨烯吸附分子后电子结构的变化,而对如何检测这种电子态的变化研究较少。我们通过将薁类分子与两个石墨烯纳米带电极相连接,形成了具有双探针结构的单分子结,从而可以把电流作为检测气体分子吸附的信号。计算表明,气体分子CO,NO和NO_2会吸附在石墨烯掺杂的硼位点上,不同的分子吸附可以导致单分子结不同的电流变化,从而达到实际检测不同气体分子的要求。研究发现,气体分子的吸附引起了掺硼石墨烯电极费米能级附近的能带变化,进而影响了其相应分子结的电导性质。(3)拉曼成像技术对单个偶氮苯分子结构的表征利用高度局域的等离激元场,拉曼成像已达到原子级分辨率,这为探索单个分子的结构提供了一种光学手段。我们对偶氮苯及其衍生物的各种异构体的计算结果表明,第一激发态对应的共振拉曼成像能够对不同的吸附构型进行明确的指认。因此,拉曼成像技术可以直接表征开关分子的几何结构变化,从而在分子器件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他激发态的计算结果表明,共振拉曼成像能够反映如n→π*的电子跃迁,从而实现给定能量区间内无遗漏地表征分子体系所有激发态的电子结构。(4)拉曼成像技术对分子激发态的选择性调控单分子结内形成的高局域等离激元场是分子拉曼成像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理论研究了局域等离激元场对分子中电子跃迁的影响。对给体/共轭桥/受体体系的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局域光场的位置和分布,能够选择性地激发原本为暗态的各种长程电荷转移态。我们发现局域光场的空间分布可以作为一个额外的调控手段,有效地破坏原有体系的对称性,从而影响光学跃迁的选择定则和强度,使选择性的操纵分子任意激发态成为可能。通过进一步的计算,我们发现给体/共轭桥/受体分子不同激发态的共振拉曼成像能严格地指认体系中各个功能区域,为功能化材料的合理设计提供强有力的表征手段。(5)拉曼成像技术对卟啉分子环内氢/氘转移的检测卟啉分子中两种trans异构体之间的内部氢转移在很多生物系统以及分子纳米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广泛认为卟啉trans异构体之间的氢转移会经过一个中间态cis。但由于cis的存在寿命短、所涉及的氢原子振动信号弱,cis卟啉尚未被实验直接检测。如何直接探测卟啉分子环内氢原子的位置信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们的计算表明,高局域等离激元场可以增强卟啉环内氢原子的振动信号,相应的预共振拉曼成像可以提供氢原子的位置信息,从而有效地区分卟啉分子trans和cis的同分异构体,使直接检测cis卟啉成为可能。当卟啉环内单个氢原子被氘取代时,不同振动模式的拉曼成像可以区分环内氢/氘的位置,突出了分子拉曼成像强大的化学分辨优势。此外,计算分子的预共振/非共振拉曼成像需要对所有的激发态进行求和,所需计算量非常庞大。我们巧妙地利用线性响应理论,使得可以数值上对所有激发态之和进行求解,极大地提高了分子预共振拉曼成像的计算效率。本论文共由八章组成:第一章为综述部分,简要介绍了单分子器件的具体研究内容以及分子拉曼成像技术的起源和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了基于密度泛函的非平衡格林函数计算分子器件电荷输运的理论方法,同时还描述了基于纳米尺度下光场和物质相互作用的从头算理论计算分子拉曼成像的过程。第叁章到第七章是基于上述理论方法开展的研究内容。第叁章研究了分子的芳香性与其电导性质的内在关系,发现实验上分子芳香性与其电导成反比的关系不总是成立的,分子的末端基团以及分子与电极的接触方式都会改变分子芳香性与其电导的关系;第四章研究了分子吸附对掺硼石墨烯纳米带电极单分子结电导性质的影响,从理论上设计出了可以区分不同气体分子的单分子传感器;第五章探究了分子共振拉曼成像技术在表征开关分子几何结构方面的应用;第六章研究了局域光场对给体/共轭桥/受体分子体系中光学跃迁的影响,计算表明局域光场可以选择性地调控分子的任意激发态,相应激发态的共振拉曼成像能严格区分分子的给体和受体部分;在第七章,我们进一步发展了高效计算分子非共振拉曼成像的算法,通过计算卟啉分子不同振动模式的拉曼成像,预言了拉曼成像技术能在实空间探测到卟啉环内氢原子的位置。第八章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朱洪庆,李文华,缪磊,蒋芸,金琦[4](2019)在《拉曼成像技术在交通事故中痕迹显现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痕迹检验是鉴定交通事故的性质与责任划分的主要依据,已成为处理交通事故的必要手段之一。痕迹检验的科学分析能够保证交通事故处理的准确性,本文将拉曼光谱与痕迹检验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的利用拉曼成像技术无损显现痕迹的方法。为交通事故中痕迹的勘察及检验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吴祺琤,张欣,张卓勇[5](2018)在《绿豆种子萌发进程的显微拉曼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萌发不同阶段内化合物的变化一直是代谢组学的研究热点。本实验基于拉曼高光谱成像研究了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胚芽和胚根的变化,对绿豆萌发不同阶段的叁种器官切片进行拉曼成像测试,采用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得了每个主成分对应的相对浓度及其纯光谱。在对成像数据的处理中,提出主成分选择重构这一可以去除噪声的方法。结果表明,对萌发不同阶段的的绿豆子叶拉曼成像进行MCR-ALS得到的主成分可解释原光谱的比例均超过0.99,揭示了显微拉曼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活体无损的检测方式对于绿豆萌发进程中代谢物研究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S1期)

李丹丹,陈鑫,王宏,付杨,余愿[6](2018)在《叁维拉曼成像技术用于纳米金刚石与细胞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金刚石(NDs),作为一种具备良好生物兼容性、化学稳定性、药物负载能力和众多不可比拟优越性能的材料,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被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生物成像和抗癌药物传输领域。首先对不同尺寸纳米金刚石的拉曼性能进行评价,确定了100nm高温高压合成的NDs更适宜作为拉曼生物探针。之后,为了生物领域的应用,这些NDs表面的杂质经过羧基化方式处理获得均一表面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拉曼和粒径分析手段对该过程进行验证。然后,NDs作为拉曼探针被用于快速定位HeLa细胞内NDs的分布,验证了HepG2细胞对NDs内吞过程的时间依赖性。此外,借助非侵入性的叁维(3D)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可视化观察了四种不同细胞(HeLa,HepG2,C6和MDCK)对NDs内吞量和滞留量的差异。其中,MDCK这种正常细胞内部极少发现NDs,而其他叁种癌细胞中有大量NDs信号,显示出不同种类细胞对于NDs的吞入和滞留量的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拉曼生物探针不仅可以用于生物成像,更为癌症的定位和诊断提供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09期)

林凡佳,吴冠毅,吴莎,张珠峰,石清华[7](2018)在《基于Si纳米粒子拉曼成像的HepG2细胞凋亡检测及其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细胞的生物吞噬特性,通过研究人肝癌细胞(HepG2)内吞Si纳米粒子的拉曼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胞凋亡检测方法。首先,在Si纳米粒子与细胞共培养过程中,对HepG2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凋亡诱导剂——黄连素,然后对细胞内吞的Si纳米粒子在520cm~(-1)处的特征拉曼峰检测成像,通过分析细胞区域拉曼像图像素的平均信号强度,表征细胞内吞Si纳米粒子的能力,再对照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结果从而获得在不同浓度细胞凋亡诱导剂作用下的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随着黄连素浓度的增加,细胞区域拉曼像图的平均信号强度逐渐减弱,说明在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活性不断减弱,能量代谢受阻,造成细胞对Si纳米粒子的内吞能力减弱。特别地,在高浓度(150μM)黄连素作用下,细胞区域内520cm~(-1)的特征拉曼峰十分微弱,说明此时HepG2细胞基本丧失内吞Si纳米粒子的能力。因此,基于细胞内吞Si纳米粒子拉曼成像方法,可以对不同环境下的体外细胞进行凋亡检测,将在细胞毒理研究和药效评价方面具有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彭亚[8](2018)在《基于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高灵敏光声/拉曼成像指导下增强的光热/抗菌联合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核壳纳米颗粒由于其多功能性、可调性、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具有良好的成像和治疗效果。因此,它们被大量应用于催化反应、生物成像、药物递送和释放等领域。而其中金和银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和治疗方面,如金纳米棒已经用于光声成像和光热治疗,银纳米颗粒用于抗菌治疗。尽管应用广泛,但成像时增强信号的能力有限,光热性能不足等原因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目前成像指导下的治疗应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一针多用”能实现有效的疾病诊断和优异的肿瘤治疗,并且两者的联合可以促进精准治疗。金和银是所有核壳纳米粒子组成中的常用元素。一方面,金壳核纳米粒子的吸收峰大多位于近红外可见光区域内,而这些区域非常适合不同模态的生物成像。另一方面,银纳米颗粒常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荧光成像,并且由于银的电场增强作用更强,银和银的复合物粒子的拉曼增强效应和光吸收强度比金纳米颗粒要好得多。因此,金和银组成的核壳结构必定会同时具备金银的性能,这将扩大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在本文中,通过水相合成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其表面通过PEG修饰来改善生物相容性。制备得到的PEG-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PEG-Au@AgtriangularNPs)拥有独特的核壳叁角形结构、尖锐的顶点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在780 nm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经过研究发现PEG-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具备高度灵敏的光声成像能力和在808 nm激光照射下表现出顶尖的光热转换效率(η= 72.15%)。由银层和尖锐的顶点带来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增强使拉曼信号倍增。光声成像提供了深层的病理信息,拉曼检测则提供了表面的光学特征。它们的联合形成了疾病成像和定位的全方面覆盖。不仅如此,在动物疾病模型上观察到突出的光热治疗效果和优秀的抗菌效果。综上所述,合成的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作为一种多功能探针,有望实现“一针多用”,有效的将成像和治疗联合起来,减少外源物质对机体的损伤,在未来生物医学上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4-01)

周亚蕾[9](2018)在《基于聚多巴胺的功能性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细胞荧光/拉曼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成像速度快以及易于操作等特点,表面增强拉曼(SERS)成像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和光稳定性好等优点,另外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指纹光谱”实现对周围特定化学环境的监测。将荧光和SERS信号集成于复合粒子上用于细胞成像研究,可充分发挥两种成像技术各自的优点。因此,构建具有荧光、拉曼双成像能力的功能性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利用聚多巴胺(PDA)的粘附性与反应性等特性,通过简便方法制备了一类新型的荧光/SERS双响应的复合纳米粒子,通过选择合适的激发光能分别产生较好的荧光和SERS信号。将该复合纳米粒子应用于细胞实验,获得了良好的荧光与SERS成像效果。之后,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进一步的靶向性修饰以及pH响应性药物的负载,最终合成的功能性复合粒子在肿瘤细胞中具有良好的药物pH响应性释放性能以及靶向性成像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本部分工作中,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金/聚多巴胺-亚甲基蓝(Au/PDA-MB)的荧光/SERS双成像复合粒子用于SERS成像以及荧光成像。聚多巴胺(PDA)能够还原金离子,粘附金纳米粒子并且吸附亚甲基蓝(MB)。同时,MB不仅能够作为拉曼探针,也能够作为荧光信号源。将MB大量负载到Au/PDA NPs上,合成了荧光/SERS响应性复合粒子Au/PDA-MB NPs。PDA的反应性和粘附性以及MB的较强的荧光/SERS光学特性使得整个合成过程简单快捷。另外通过调节合成Au/PDA基底时PDA与金前驱体比例以及合成温度进行了复合粒子的SERS以及荧光性能的优化。将该复合粒子应用于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成像实验,得到了良好的荧光成像与SERS成像效果,而且其对HT-29细胞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在第一部分工作基础上,发展了一种便捷的方法合成了金/聚多巴胺-亚甲基蓝@牛血清蛋白-戊二醛-转铁蛋白复合粒子(Au/PDA-MB@BSA-GA-Tf NPs)用于肿瘤细胞的靶向性荧光/SERS双模式成像。在Au/PDA-MB NPs基础上,再进一步利用牛血清蛋白(BSA)进行包覆,之后用戊二醛(GA)交联BSA层,这样不仅能够防止负载的探针在复杂生理条件下解离,而且能够提供大量的醛基用于连接转铁蛋白(Tf)。通过将靶向性物质Tf修饰到具有拉曼和荧光成像能力复合粒子上实现了在转铁蛋白受体过度表达的细胞中靶向性荧光以及拉曼成像。另外,也证明其对4T1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设计了一种金/聚多巴胺-(亚甲基蓝/阿霉素)@牛血清蛋白-戊二醛-转铁蛋白复合粒子(Au/PDA-(MB/DOX)@BSA-GA-Tf NPs)用于肿瘤细胞的靶向性荧光/SERS双模式成像以及pH敏感药物缓释的研究。在该部分工作中,复合粒子中进一步引入了药物缓释功能,阿霉素(DOX)作为一种常见的抗癌药物具有pH敏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被大量释放。我们利用Au/PDA NPs同时负载探针分子亚甲基蓝以及pH响应性抗癌药物阿霉素,使得复合粒子同时具有治疗作用以及荧光/拉曼成像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PDA上负载的DOX能够被大量释放。之后按照第二部分工作部分中的靶向性修饰的方法利用Tf修饰了负载有探针以及抗癌药物的复合粒子来实现对TfR过度表达细胞的靶向性,最后利用荧光/拉曼成像对双模式成像功能性复合粒子在肿瘤细胞中的分布以及DOX的释放情况进行了测定。同时,通过研究功能性复合粒子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来验证功能性复合粒子的治疗性,实验证明合成的复合粒子可实现在肿瘤细胞中的靶向性荧光/SERS双成像以及pH敏感的药物缓释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3-19)

翟学萍,尤慧艳[10](2018)在《Au@4-硝基苯硫酚@Ag@牛血清白蛋白内标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细胞拉曼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Au@4-硝基苯硫酚@Ag内标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探针,进一步以牛血清白蛋白(BSA)置换探针表面的稳定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发展了Au@NT@Ag@BSA内标化SERS探针。Au@NT@Ag@BSA探针保留了原探针的单分散性和高灵敏度,同时显着提高了信号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进一步将Au@NT@Ag@BSA探针和SMMC7721肺癌细胞共孵育,实现了细胞的探针标记和拉曼光谱成像。Au@NT@Ag@BSA内标化SERS探针在活体生物成像等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8年03期)

拉曼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核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探针,用于大型客体及曲面客体表面的潜指纹成像。以对硝基苯硫酚(4-Nitrothiophenol,pNTP)为拉曼小分子,修饰在纳米金表面,然后在其表面覆盖一层SiO_2壳层,制备Au@pNTP@SiO_2核壳纳米结构,经溶菌酶适配体功能化修饰制得SERS探针。对探针结构进行透射电镜(TEM)、能量色散光谱(EDS)和SERS增强效应的测试,然后将探针与不同客体表面的老化潜指纹进行孵育,使SERS探针与指纹嵴线中的溶菌酶结合,用透明胶带转移指纹,采用共聚焦拉曼显微镜进行SERS信号的检测、成像。结果表明,核壳SERS探针粒径分布均一,多集中于~60 nm,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SERS增强效应显着,其信号强度高、重现性好,并且在723、855、1081、1343和1572 cm~(-1)处具有显着的特征峰。将SERS探针用于胶带潜指纹成像时,不仅可呈现指纹的一级结构(图案),而且指纹的二级结构(细节)如嵴中断、叉等结构也清晰可见。本研究发展的适配体功能化的SERS探针结合胶带转移潜指纹的指纹识别策略,为法医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潜指纹识别方法,并在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检测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曼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娟,施宏娟,杨璠.流体包裹体成分的拉曼成像研究[J].云南冶金.2019

[2].周洋洋,杜玉梅,卞晓军,颜娟.适配体功能化Au@pNTP@SiO_2表面增强拉曼探针的制备及用于胶带转移潜指纹的拉曼成像研究[J].分析化学.2019

[3].谢震.单分子结电导性质与分子拉曼成像[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朱洪庆,李文华,缪磊,蒋芸,金琦.拉曼成像技术在交通事故中痕迹显现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9

[5].吴祺琤,张欣,张卓勇.绿豆种子萌发进程的显微拉曼成像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6].李丹丹,陈鑫,王宏,付杨,余愿.叁维拉曼成像技术用于纳米金刚石与细胞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7].林凡佳,吴冠毅,吴莎,张珠峰,石清华.基于Si纳米粒子拉曼成像的HepG2细胞凋亡检测及其活性分析[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8

[8].彭亚.基于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高灵敏光声/拉曼成像指导下增强的光热/抗菌联合治疗研究[D].厦门大学.2018

[9].周亚蕾.基于聚多巴胺的功能性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细胞荧光/拉曼成像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8

[10].翟学萍,尤慧艳.Au@4-硝基苯硫酚@Ag@牛血清白蛋白内标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细胞拉曼成像中的应用[J].色谱.2018

标签:;  ;  ;  

拉曼成像论文-张文娟,施宏娟,杨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