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华羊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生真菌,重金属,株高,生物量
中华羊茅论文文献综述
王美宁,蔺伟虎,马碧花,李苗苗,田沛[1](2019)在《Zn和Cd处理下内生真菌对中华羊茅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Epichlo?属内生真菌侵染(E+)及未侵染(E–)的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为材料,通过Zn和Cd处理,探究两种重金属处理下内生真菌对中华羊茅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Zn处理增加了中华羊茅E+和E–的株高与生物量(P <0.05);也促进了内源激素IAA、GA3和CTK的合成(P <0.05),同时抑制ABA合成(P <0.05)。2)与CK相比,Cd处理抑制了中华羊茅E+和E–的株高与生物量;抑制内源激素IAA、GA_3和CTK的合成,同时促进ABA合成(P <0.05)。3)内生真菌提高了中华羊茅的株高和分蘖,促进了地上生物量的积累;促进了中华羊茅在Zn和Cd处理下3类生长类激素IAA、GA_3和CTK的合成(P <0.05)。研究表明,在Zn与Cd处理下内生真菌能通过调控植物内源激素合成以提高中华羊茅对重金属胁迫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周连玉,钟松,朵红梅,乔枫[2](2019)在《中华羊茅内生真菌Epichlo? sp.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及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定中华羊茅内生真菌Epichlo?sp.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和成分,依次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和乙酸乙酯萃取Epichlo?sp.菌株的发酵产物,再采用琼脂扩散法、悬滴法和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乙酸乙酯提取物、水相部分和发酵液可以抑制小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丝生长。高浓度的挥发性物质对四种真菌孢子萌发和芽管长度抑制效果显着高于低浓度(P<0.05)。结果表明,随着挥发性物质浓度的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作用增强,同一挥发性物质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大肠杆菌。此外,从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32种具有较高质谱匹配度的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异山梨醇(16.26%)、甲基叔丁基醚(8.18%)、二氢甘露醇(3.75%)、羟基丙酮(2.99%)、乙酸(1.22%)、己醇(1.20%)、3-糠醛(0.92%)、5-羟甲基二氢呋喃-2-酮(0.86%)、5-羟基戊酸-2,4-二叔丁基苯酯(0.86%)和棕榈酸甲酯(0.85%)。总之,中华羊茅内生真菌Epichlo?sp.挥发性物质具有拮抗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王美宁[3](2019)在《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培养特性及其金属离子抗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是多年生禾本科羊茅属植物,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优良特性,自然条件下中华羊茅多与内生真菌共生。本研究以从不同地理区域采集的中华羊茅中分离的5株Epichloё内生真菌(菌株编号1、2、41D、57D、111D)为材料,研究了5株菌株的抗氧化能力、产酶能力以及在不同外源添加剂条件下内生真菌的生长,并比较了菌株对不同金属离子的抗性;同时构建了两个不同生态型带Epichloё内生真菌(E+)与不带内生真菌(E-)的中华羊茅种群,研究了内生真菌对重金属条件下两种生态型中华羊茅生长的影响,旨在明确Epichloё内生真菌对寄主中华羊茅耐重金属胁迫中的作用,挖掘优质的内生真菌资源。所获主要结果如下:(1)5株中华羊茅Epichloё内生真菌发酵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菌株111D发酵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P<0.05),5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显着高于羟自由基(P<0.05)。内生真菌菌株也具有产蛋白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的能力,但不同菌株产酶能力不同,菌株1能产生以上4种酶,菌株2和41D能产生蛋白酶与几丁质酶,57D能产生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111D只产生葡聚糖酶,说明中华羊茅内生真菌有丰富的功能多样性。(2)在对照和含有3种维生素(VB_1、VB_5、VB_9)以及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氯吡脲KT-30)的培养基上5株内生真菌菌株的生长存在显着差异(P<0.05),多数情况下,菌株1生长最快(P<0.05),菌株57D生长最慢(P<0.05)。5-30 mg/L的VB_1、VB_5对5株菌株的生长均有显着促进作用(P<0.05),除VB_1对57D的促进作用先增后降外,内生真菌的菌落直径随着VB_1和VB_5浓度的增加显着增加(P<0.05)。5-30 mg/L的VB_9对1、41D、57D和111D均有显着促进作用(P<0.05),随着浓度的增加,内生真菌的菌落直径显着增加(P<0.05),对2生长无影响。5-40 mg/L的IAA和GA_3对5株菌株的生长总体的表现为促进作用,且浓度不同时促进作用不一致。低浓度(5-10 mg/L)的KT-30对部分内生真菌生长微弱的促进作用,高浓度(20-40mg/L)KT-30显着抑制内生真菌的生长(P<0.05),这说明不同添加物对5株内生真菌生长的影响不一致,需选择适宜浓度以促进中华羊茅内生真菌的生长。(3)不同浓度Na~+、Cd~(2+)、Zn~(2+)和Cr~(6+)离子均抑制内生真菌的生长且抑制作用随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加。Cd~(2+)(25-200 mg/L)对5株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25mg/L的Cd~(2+)完全抑制菌株2的生长,200 mg/L时5株菌株除111D外均完全不生长。Zn~(2+)(250-750 mg/L)和Na~+(0.2-0.6 mmol/L)的抑制作用较强,5株菌株的菌落直径随浓度增加显着下降,菌株生长缓慢(P<0.05)。Cr~(6+)(100-300 mg/L)对5株菌株的的抑制作用较弱,菌株的菌落直径显着大于其他离子处理(P<0.05)。5株菌株在不同金属离子的作用下生长速度有显着差异,菌株41D对Na~+的抗性最强(P<0.05);菌株111D对Cd~(2+)、Zn~(2+)和Cr~(6+)的抗性最强(P<0.05)。(4)内生真菌对重金属Cd~(2+)(100 mg/L)、Zn~(2+)(500 mg/L)处理下两生态型中华羊茅的株高、分蘖和生物量、植株重金属离子、内源激素和生物碱含量有影响。内生真菌显着增加重金属处理下两生态型中华羊茅植株的株高、分蘖和生物量(P<0.05)。内生真菌显着减少了重金属在两生态型中华羊茅地上部分的积累,增加了根部的积累(P<0.05);内生真菌显着增加了重金属处理下中华羊茅IAA、GA_3等生长类激素含量,显着降低了ABA含量(P<0.05);重金属Zn~(2+)处理对中华羊茅生物碱含量影响不显着,Cd~(2+)胁迫条件下lolitrem B含量显着增加(P<0.05),peramine含量影响不显着。这均说明,Epichloё内生真菌能调节在重金属处理条件下中华羊茅植株内部生理生化反应来适应外界环境。此外,500mg/L的重金属Zn~(2+)能够促进中华羊茅生长,100 mg/L的Cd~(2+)抑制生长。两生态型的中华羊茅生长不同,对照及重金属处理下,111株高显着大于41(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中华羊茅内生真菌的抗氧化能力、产酶能力,明确了促进中华羊茅内生真菌生长的外源添加剂的浓度,筛选出对金属离子有抗性的菌株;初步明确了Epichloё内生真菌能够提高中华羊茅对重金属的耐受性,为下一步筛选抗逆中华羊茅优质种质资源与内生真菌资源的利用奠定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李苗苗[4](2019)在《内生真菌对不同地理种群中华羊茅抗旱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从青海和四川等地区采集的六个地理种群(ID 41、57、84、99、111和141)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为材料,在温室系统比较了感染内生真菌(endophyte infected,E+)和未感染内生真菌(endophyte free,E-)的中华羊茅在适宜水分(65%土壤相对饱和含水量,RSMC)和干旱条件(35%RSMC)下的生长、养分吸收、离子分布、光合作用、激素和生物碱含量等的变化,旨在探究内生真菌和地理种群对中华羊茅抗旱性的影响和调控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六个地理种群的中华羊茅E+和E-植株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表现不同。地理种群对植物的生长有显着影响,在水分适宜和干旱条件下,6个地理种群E+植株之间和E-植株之间生长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干旱条件显着抑制了部分植物的生长,比如与水分适宜条件相比,干旱条件下种群99E+植株的分蘖数、种群111和141E+和E-植株的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种群41、57和141E+和E-植株的根鲜重和干重均显着下降(P<0.05)。内生真菌促进宿主植物在水分适宜条件的生长,六个地理种群E+植株的株高、分蘖数、干鲜重含量均显着高于相对应的E-植株(P<0.05);内生真菌也提高宿主植物的抗旱性,六个地理种群E+植株的部分生长指标显着高于相对应的E-植株(P<0.05)。2.六个地理种群的中华羊茅E+和E-植株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光合作用指标、叶绿素含量、气孔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也不同。地理种群对这些指标有显着影响(P<0.05),在水分适宜和干旱条件下,部分地理种群E+植株之间和E-植株之间的光合作用、气孔特性和内源激素均存在显着差异。干旱胁迫条件显着抑制了部分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叶绿素、部分激素含量和气孔开度,显着提高了气孔密度,比如与水分适宜条件相比,干旱胁迫条件下种群41、84、111和141的E+和E-植株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种群41和57E+和E-植株的叶绿素含量、种群111E+的CTK含量和种群99、111和141 E+和E-植株的上表皮气孔开度均显着降低(P<0.05),种群41、57、84、99和141E+和E-植株的上表皮气孔密度显着增加(P<0.05)。在水分适宜和干旱条件下,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这些指标均有显着影响(P<0.05),比如在干旱条件种群41和111E+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种群99E+植株的气孔导度和41、99和111E+植株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显着高于相对应的E-植株(P<0.05),部分地理种群E+植株的叶绿素、气孔密度和开度、ABA、CTK和GA含量显着高于相对应的E-植株(P<0.05)。3.六个地理种群的中华羊茅E+和E-植株在不同水分条件下C、N、P元素含量以及Na~+、K~+、Ca~(2+)离子含量不同。地理种群对这些元素和离子的含量均有显着影响(P<0.05),水分适宜条件和干旱条件下,部分地理种群E+植株之间和E-植株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干旱条件显着降低了部分植株的C、N、P、Ca~(2+)含量,显着增加了K~+含量,比如与水分适宜条件相比,种群111E+植株的地下部分C含量、84E+植株的地上部分N含量、57E+和E-植株的地下部分N含量、111E+和E-植株的地上部分P含量、84E+和111E-植株的Ca~(2+)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种群99和111E-植株的K~+含量显着增大(P<0.05)。在水分适宜和干旱条件下,内生真菌对这些元素和离子的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比如在干旱条件下,种群111 E+植株的地上部分P含量和Ca~(2+)含量均显着高于相对应的E-植株(P<0.05),种群111 E+植株的Na~+和K~+含量均显着低于相对应的E-植株(P<0.05)。4.六个地理种群中华羊茅E+植株的lolitrem B、peramine、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四种生物碱含量在水分适宜和干旱条件下均有显着差异(P<0.05)。水分适宜和干旱条件下,均有部分地理种群生物碱含量显着高于其它地理种群(P<0.05),但是两种水分条件下含量最高的地理种群不一致。水分条件对peramine含量无影响,但对lolitrem B和麦角碱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与水分适宜条件相比,干旱条件显着提高了部分地理种群的lolitrem B和麦角碱含量(P<0.05),如干旱条件下种群57、84和99植株的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均显着高于水分适宜条件(P<0.05)。综上所述,虽然干旱胁迫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反应,但地理种群141植株的抗旱性优于其它五个地理种群,可利用这种群141进行下一步抗旱育种。而内生真菌与种群111和57共生时对宿主抗旱性的提高优于其它地理种群,可分离内生真菌菌株接种后进行抗旱育种。而上述生理生化的变化揭示了内生真菌主要通过促进宿主提高光合作用,增大气孔密度和离子含量,来提高了宿主的抗旱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李苗苗,古丽君,马碧花,王美宁,蔺伟虎[5](2019)在《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共生体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海和四川6个不同地理种群内生真菌侵染(E+)和未侵染的(E-)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为材料,研究其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维纳斯(Venus)和绅士(Esquir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 Venusl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胚根长在种群99、141草粉处理下均显着下降(P<0.05), Esquire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在种群41和99草粉处理下均显着下降(P<0.05);同一地理种群84草粉处理Esquire,E+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着低于E-(P<0.05),种群41草粉处理E+的总生物量显着低于E-(P<0.05);在相同处理下, Venusl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胚芽长显着低于Esquire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胚芽长,说明内生真菌能够影响黑麦草的萌发,且不同地理种群对其种子萌发作用不同,中华羊茅草粉对Venus的抑制作用更强,E+草粉的抑制作用强于E-。(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9年01期)
周连玉,王文妮,钟松,鹏毛德吉,马学兰[6](2018)在《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发酵液对牧草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华羊茅和醉马草为试材,采用原液、稀释10、20、30、40、50倍的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发酵液分别浇灌幼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牧草叶绿素、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开发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提供数据依据和实践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起到不同效果。20、30、40、50倍稀释液显着提高中华羊茅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P<0.05),但原液明显降低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P<0.05);10、20、30倍稀释液显着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分别提高了161.89%、104.76%和47.95%,50倍稀释液明显降低CAT活性(P<0.05);各处理组均显着提高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幅度达到34.69%~95.92%。30、40、50倍稀释液显着增加醉马草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P<0.05),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1.21%~26.17%、14.63%~26.22%和13.65%~26.57%,原液则明显降低其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P<0.05);10倍稀释液显着提高其CAT活性15.14%(P<0.05),而其它各处理组显着降低CAT活性(P<0.05);原液和10倍稀释液对其POD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30、40、50倍稀释液则抑制醉马草POD活性(P<0.05)。(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14期)
许利英,周青平,陈仕勇,陈有军,李亚萍[7](2018)在《青藏高原中华羊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EST-SSR分子标记对来自四川、西藏、青海的24份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17条引物共检测到10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每条引物5~8个;平均多态性位点6个,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93%;遗传距离变幅范围0.188~0.675,平均值0.486,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值在0.240~0.470变化,平均值为0.381,这揭示了供试的中华羊茅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间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等相关性较低,其中I-2-23-7和I-14-1-1野生材料表现出了独特的遗传特性,与其他供试材料间均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通过地理海拔的分析,发现分布于中度海拔(3 000-3500m)的中华羊茅种质具有最高的Nei’s基因多样性(0.304 3)和香农多样性(0.462 2),遗传变异较高。本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中华羊茅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马兴贇,刘勇,刘文辉,魏小星[8](2017)在《氮素添加对老龄中华羊茅人工草地草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中华羊茅3~5龄人工草地,设五个施肥水平处理,在高寒区开展氮素添加对老龄中华羊茅人工草地生物量分配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龄、5龄中华羊茅草地中,N素添加对草产量的影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4龄中华羊茅草地中,N2处理干草产量为最高,达到3319.5kg/hm~2,在5a中华羊茅草地中,N3处理干草产量为最高达到2769.5kg/hm~2;在5龄中华羊茅草地,N素添加能够显着降低茎叶比。(本文来源于《青海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钟松,王文妮,周连玉,米琴,张桃翠[9](2017)在《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发酵液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液及稀释10倍、20倍、30倍、40倍和50倍的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发酵液浸种中华羊茅和醉马草种子,研究其对发芽势、发芽率、苗长、根长和苗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其中,40倍稀释液可明显提高中华羊茅种子发芽势、发芽率(P<0.05),其他各处理起到显着抑制作用(P<0.05);10倍、20倍、30倍和40倍稀释液能明显促进中华羊茅幼苗的生长(P<0.05),原液则明显降低苗长(P<0.05);原液和20倍稀释液明显抑制其根的生长(P<0.05);10倍稀释液能明显增加其苗鲜质量(P<0.05),而40倍和50倍稀释液显着降低苗鲜质量(P<0.05)。10倍和50倍稀释液可明显提高醉马草的发芽势(P<0.05),10倍稀释液明显提高其发芽率(P<0.05),原液对其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20倍和30倍稀释液明显促进苗生长(P<0.05),但40倍和50倍稀释液明显抑制幼苗的生长(P<0.05);原液和30倍稀释液对其根系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原液和10倍稀释液能明显增加醉马草的苗鲜质量(P<0.05)。(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汪建军[10](2017)在《中华羊茅及内生真菌共生体对温度和水分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温度升高和水分短缺已成为限制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更为严重;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采集的中华羊茅种子为材料,在温室可控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中华羊茅种子和幼苗对不同温度和水分胁迫的响应以及内生真菌在中华羊茅幼苗抗逆性中的作用,旨在探究中华羊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水温条件,明确内生真菌在中华羊茅抗逆性中的作用。所获主要结果如下:(1)中华羊茅种子在3种不同温度(15℃,20℃和25℃)和6种不同PEG浓度(0,-0.2,-0.4,-0.6,-0.8和-1.0 MPa)胁迫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3种温度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在25℃时达到最高,而在15℃时发芽率最低,说明较高的温度条件有利于中华羊茅种子的萌发。其中在15和20℃条件下,-0.2 MPa水势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和其他浓度水势处理(P<0.05),说明在低温条件下,低浓度的PEG溶液可显着提高中华羊茅种子的活力;而在25℃温度下,其对照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着高于各渗透势处理(P<0.05);表明在较高温度下,PEG对中华羊茅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PEG浓度的增大,各温度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逐渐降低,胚芽长、胚根长和根芽比逐渐减小,幼苗含水量以及种子的萌发抗旱指数和活力抗旱指数也不断降低,表明高浓度PEG溶液对其种子活力有抑制作用,仅在较低温度下,低浓度PEG溶液对中华羊茅种子具有“引发”作用。(2)在3种不同温度(15℃,20℃和25℃)和4个水分梯度(80%,65%,50%和35%RSMC,Relative Soil Water Content)胁迫下分别对中华羊茅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华羊茅在25℃和65%RSMC条件下的出苗率最高,在15℃和20℃条件下,中华羊茅幼苗的叶宽、组织含水量、株高胁迫指数和干物质胁迫指数均在65%RSMC条件下最大,在35%RSMC条件下最小,而在25℃条件下,幼苗的叶宽、组织含水量、株高胁迫指数和干物质胁迫指数在80%RSMC条件下达到最大,且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逐渐减小;3种温度下中华羊茅幼苗的根冠比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逐渐增大;20℃条件下,中华羊茅幼苗的根长在35%水分条件下最大,而在15℃和25℃条件下,其根长在50%RSMC条件下最大,且均与对照和其他水分处理差异显着(P<0.05)。因此,20℃温度和65%RSMC条件最适于中华羊茅幼苗的生长。(3)同时本研究也对上述不同温度和水分处理下中华羊茅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现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15℃和20℃处理的中华羊茅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在65%RSMC条件下达到最低;但在25℃条件下以上指标均逐渐增大,且均在35%RSMC条件下达到最大;中华羊茅幼苗的相对含水量在3个温度下均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在15℃和20℃条件下,中华羊茅幼苗的根系活力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升高,且其在80%RSMC条件下最小,在35%RSMC条件下达到最大;但在25℃条件下根系活力则先升高,然后降低,且在50%RSMC条件下达到最大,在35%RSMC条件下最小;这说明中华羊茅幼苗能够通过调节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来适应一定的环境变化。(4)此外,本研究还在5个水分梯度(80%,65%,50%,35%和20%RSMC)胁迫下对两种不同生态型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华羊茅幼苗在65%RSMC条件下生长最好,干旱(20%RSMC)和水淹(80%RSMC)均明显抑制了中华羊茅的生长,而内生真菌的存在能够在干旱和水淹条件下显着促进中华羊茅幼苗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内生真菌能够显着提高中华羊茅的株高、分蘖数、叶宽、茎粗、总生物量和根冠比;此外供试的两种不同生态型中华羊茅之间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而内生真菌在干旱和水淹条件下均能提高两种生态型中华羊茅的耐旱性和耐涝性。这说明内生真菌能够促进寄主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综述所述,本研究明确了中华羊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水温条件,并初步明确内生真菌能提高寄主中华羊茅的耐旱性和耐涝性,为下一步筛选抗逆中华羊茅种质资源并利用内生真菌进行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4-01)
中华羊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测定中华羊茅内生真菌Epichlo?sp.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和成分,依次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和乙酸乙酯萃取Epichlo?sp.菌株的发酵产物,再采用琼脂扩散法、悬滴法和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乙酸乙酯提取物、水相部分和发酵液可以抑制小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丝生长。高浓度的挥发性物质对四种真菌孢子萌发和芽管长度抑制效果显着高于低浓度(P<0.05)。结果表明,随着挥发性物质浓度的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作用增强,同一挥发性物质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大肠杆菌。此外,从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32种具有较高质谱匹配度的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异山梨醇(16.26%)、甲基叔丁基醚(8.18%)、二氢甘露醇(3.75%)、羟基丙酮(2.99%)、乙酸(1.22%)、己醇(1.20%)、3-糠醛(0.92%)、5-羟甲基二氢呋喃-2-酮(0.86%)、5-羟基戊酸-2,4-二叔丁基苯酯(0.86%)和棕榈酸甲酯(0.85%)。总之,中华羊茅内生真菌Epichlo?sp.挥发性物质具有拮抗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华羊茅论文参考文献
[1].王美宁,蔺伟虎,马碧花,李苗苗,田沛.Zn和Cd处理下内生真菌对中华羊茅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2].周连玉,钟松,朵红梅,乔枫.中华羊茅内生真菌Epichlo?sp.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及成分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3].王美宁.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培养特性及其金属离子抗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李苗苗.内生真菌对不同地理种群中华羊茅抗旱性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
[5].李苗苗,古丽君,马碧花,王美宁,蔺伟虎.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共生体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9
[6].周连玉,王文妮,钟松,鹏毛德吉,马学兰.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发酵液对牧草生理特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
[7].许利英,周青平,陈仕勇,陈有军,李亚萍.青藏高原中华羊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J].草业科学.2018
[8].马兴贇,刘勇,刘文辉,魏小星.氮素添加对老龄中华羊茅人工草地草产量的影响[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7
[9].钟松,王文妮,周连玉,米琴,张桃翠.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发酵液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7
[10].汪建军.中华羊茅及内生真菌共生体对温度和水分胁迫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