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应变率成像,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论文文献综述
李勇,武维恒,李莉,宋小争[1](2010)在《冠心病心肌应变率成像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的临床对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心肌应变率成像(S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冠心病的优缺点。方法冠心病患者30例,1d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SRI和SPECT检查,以CAG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SRI和SPECT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CAG发现阳性血管共45支,阴性血管共45支。以CAG结果为金指标,SR检出冠心病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21%、82.25%、82.77%;SP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3%、82.22%、87.77%。结论 SRI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节段运动,SPECT评价心肌局部血流灌注量;SRI与SPECT检出冠状动脉狭窄准确度较高。这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0年21期)
唐亮,王子才[2](2008)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脑性瘫痪患儿运动障碍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脑性瘫痪(CP)患儿是否存在局部脑血流异常,以及这种异常与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0例痉挛型四肢瘫或偏瘫CP患儿进行头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研究其头颅SPECT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与脑损伤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30例CP患儿中头颅SPECT异常者28例。其中双侧大脑弥散性放射性减低6例,大脑局限性放射性减低22例。四肢瘫患儿头颅SPECT典型表现为双侧大脑顶叶放射性减低,以下依次为额叶、基底核、颞叶和枕叶。偏瘫患儿头颅SPECT典型表现为患肢对侧大脑顶叶放射性减低,以下依次为患肢对侧额叶、颞叶和基底核;四肢瘫患儿左右两侧病变部位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偏瘫患儿左右两侧顶叶病变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瘫、偏瘫的顶叶与额叶比较病变概率增加(Pa<0.05)。结论CP患儿存在相应部位脑供血方面异常,头颅SPECT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与脑损伤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之间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期刊2008年18期)
何东,王莉,朱海云,林琳,田建明[3](2007)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坏死程度的磁共振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坏死的价值。方法:冠心病拟行血运重建术患者28例,于术前1周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MRI和SPECT的对照检查,以CAG结果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MRI和SPECT检出心肌缺血、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CAG发现阳性血管共39支,阴性血管共45支。以CAG结果为标准,MRI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31%、80.00%、85.71%,检出心肌坏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6.67%、91.11%、79.76%;SPECT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87%、82.22%、88.10%,检出心肌坏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1.54%、86.67%、75.00%。统计学分析表明,MRI和SPECT显示缺血和坏死与CAG对照无明显差别,并且MRI和SPECT两种方法判断心肌缺血和坏死的准确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以CAG管腔狭窄程度≥70%为临界值,MRI与SPECT检出相应供血区心肌缺血、坏死的准确度较高,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10期)
朱海云,田建明,王莉,曾浩,黄胜东[4](2005)在《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检测活性心肌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各种影像学方法检测心肌活性的价值。方法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10只,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的方法将左心室分为16节段,分别于制作模型前和后1~2个月进行MR多技术联合应用扫描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201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201TlSPECT)检查,判断心肌缺血区和坏死区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了解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7只动物顺利完成所有检查,共计112个节段。静息时MR电影扫描共有10个(8.93%)节段运动丧失,4个(3.57%)节段运动轻度减弱,2个(1.78%)节段运动明显减弱;负荷后MR电影扫描共有10个(8.93%)节段运动丧失;心肌灌注扫描见34个(30.36%)节段缺血,心肌活性扫描见12个(10.71%)节段坏死;PET检查见17个(15.18%)节段为梗死心肌;SPECT检查见9个(8.04%)节段为梗死心肌;氯化叁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见14个(12.50%)节段为无红染的苍白色梗死区。PET检出的坏死节段多于MR心肌活性扫描(χ2=5,P=0.0253,Kappa=0.8028)和电影扫描(χ2=7,P=0.0082,Kappa=0.7079),并有统计学意义;亦多于TTC染色显示的坏死节段,但无统计学意义(χ2=3,P=0.0833,Kappa=0.8879);SPECT检出的坏死节段较TTC染色显示的节段少,并有统计学意义(χ2=5,P=0.0253,Kappa=0.7590);MR电影检出的坏死节段较TTC染色显示的节段稍少,并有统计学意义(χ2=4,P=0.0455,Kappa=0.8100);MR心肌活性扫描检出的坏死节段和TTC染色显示的坏死节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2,P=0.1573,Kappa=0.9130)。以TTC染色结果为金标准,MR电影、MR心肌活性扫描、PET和SPECT检出无活性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43%、100.00%;85.71%、100.00%;100.00%、96.94%;64.29%、100.00%。结论MR心脏检查可结合形态、功能及灌注多种方法检测活性心肌,清晰显示心肌梗死的位置、程度,并可对左室室壁运动进行直观显示,且价格相对PET便宜;PET检查高估心肌坏死范围,且不能判断心肌梗死是透壁梗死还是心内膜下梗死;MRI和PET、病理结果均有较高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学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周建平,李志刚,杨谦,张维[5](2005)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显像视觉判定和定量分析评估癫痫病灶局部脑血流量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所测局部脑血流量值的变化,比较视觉判定法和定量分析法对癫痫病灶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1998-10/2000-06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纳入标准:临床确诊的原发性癫痫患者。排除标准:患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共54例作为癫痫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7~64岁。另外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2~55岁。两组均知情同意。对54例癫痫患者进行发作间期SPECT脑显像测定,用自编软件定量测定其局部脑血流量。视觉判定法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同时对断层图像进行阅片,其中一位不知情,至少在连续两个层面或不同轴向切面的相应部位出现异常灌注,比对侧相应部位低或高两个色阶者,为血流灌注减低或增加;定量分析法将由程序所测得的患者各部位局部脑血流量测量值与正常志愿者所测得的正常值进行比较,若测量值比正常值高20%或低20%,则该部位为血流灌注增加或减低。得出结果后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阳性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分别为54和2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局部脑血流量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平均下降29.3%。定量分析法阳性率高于视觉判定法犤79.6%,63.0%,(χ2=3.665,P<0.05)犦。结论:SPEC(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5年17期)
朱海云[6](2005)在《磁共振多技术扫描检测活性心肌及其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超声对比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一、磁共振多技术扫描检测存活心肌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估磁共振多技术扫描检测心肌存活的价值。 方法 选择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25只,分别于制作模型前、后1~2月行磁共振多技术联合应用扫描(形态、电影扫描、心肌灌注和心肌活性扫描),判断心肌缺血区和坏死区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及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了解其准确性。 结果 共有20只猪顺利完成检查,有3只形态扫描见左室侧壁变薄;负荷电影扫描见9(9/20)只猪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有7(7/20)只静息时左室11个(3.44%)节段运动减弱,4(4/20)只静息时左室19(个节段运动丧失。多巴酚丁胺负荷电影扫描检测到运动减弱节段功能改善,19个(5.94%)运动丧失节段无明显改善。心肌灌注扫描共64个(20%)节段缺血,心肌活性扫描共检出25个(7.81%)节段坏死(心内膜下26-50%坏死2个节段,心内膜下51-75%坏死5个节段,透壁坏死18个节段),病理检查发现有27个(8.44%)节段坏死(心内膜下26-50%坏死1个节段,心内膜下51-75%坏死6个节段,透壁坏死20个节段),比磁共振电影扫描显示的梗死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比磁共振活性扫描所显示的梗死区稍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磁共振电影扫描检出坏死节段的敏感性为70.4%,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7.3%,总符合率为97.5%:磁共振电影扫描与TTC染色比较的Kappa值为0.813,磁共振活性扫描检出坏死节段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9.3%,总符合率为99.4%;磁共振活性扫描与TTC染色比较的Kappa值为0.958。(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5-05-01)
刘雅洁,张铁利,张雷家,杨淑坤,马桂兰[7](2005)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局部脑血流量的分布(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可引起脑瘫、智力低下和惊厥。目前,该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CT扫描、MRI成像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等方法。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显像的特征,并与CT扫描、MRI成像进行比较,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功能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设计:以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对象:选择1998-09/2000-10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30例作为观察组,男23例,女7例;并随机选择同期1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男7例,女3例。方法:对两组对象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其CT、MRI结果进行对比。主要观察指标:①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新生儿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显像特征比较;②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与CT和MRI检查的对比。结果:22例同时做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的患儿中,轻度组7例,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阳性数分别为7,3和5例;中度组10例中,3种方法的阳性数分别为10,8和9例;重度组5例,3种方法均为阳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总的阳性检出率分(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5年15期)
陈跃[8](2004)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功能显像在脑卒中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功能显像能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egioncerebralbloodflow,rCBF),反映局部脑功能变化和代谢状态,在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SPECT对急性脑卒中诊断阳性率达95%~100%;能正确反映颈动脉阻塞引起脑低灌注的程度;能区分脑半暗带组织与梗死组织。脑SPECT灌注功能显像能预测脑卒中出血发生,指导选择治疗最佳时机和治疗方法,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效果。CBF值越大应给予积极治疗,CBF值越小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急性脑卒中发作早期脑SPECT灌注功能显像能对近、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4年01期)
昂秋青,江开达,张明园,肖世富,顾牛范[9](2001)在《健康老年人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及磁共振显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健康老年人脑的功能性和结构性影像学特征。方法 将 73名年龄≥ 6 0岁的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 6 0~ 6 5岁组 (第 1组 )、6 6~ 70岁组 (第 2组 )和 >70岁组 (第 3组 )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对 3组进行脑组织检查 ,并对其中的 2 9名自愿者进行脑磁共振显像检查。结果 (1)经方差分析 ,第 2组和第 3组脑组织几乎所有部位 (除右丘脑和扣带回外 )的灌注均低于第 1组 ,其中第 2组右顶叶灌注的放射性计数比值 (RAR)为 0 87± 0 18,低于第 1组 (RAR =0 98±0 17;P <0 0 1) ;(2 )经配对t检验 ,除第 2组的双侧顶叶外 ,3组颞叶和顶叶的灌注均为右侧高于左侧(P <0 0 1和 0 0 5 ) ;(3)经方差分析 ,第 3组的灰质体积占颅内容积的百分比 [(47 5 9± 1 2 6 ) % ]小于第 2组 [(49 43± 1 30 ) % ],总脑脊液体积占颅内容积的百分比 [(14 6 1± 3 16 ) % ]大于第 1组[(12 41± 0 73) % ]和第 2组 [(11 94± 1 2 7) % ],右侧海马体积 [(2 0 4± 0 2 3)cm3 ]小于第 1组[(2 2 7± 0 2 0 )cm3 ],P均 <0 0 5。结论 健康老年人在脑血流灌注方面 ,存在颞顶叶灌注双侧不对称 ,右侧高于左侧 ,>6 5岁者以右顶叶的降低为着 ;在脑结构性变化方面 ,>70岁者以灰质、右侧海马体积缩小和总脑脊液体(本文来源于《中华精神科杂志》期刊2001年01期)
郑泓明,王鹏,张秀梅,于新发,孙强[10](2000)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全身骨显像62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会摄影术(SPECT)全身骨显像是判断原发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以及转移灶范围的一种灵敏的检查手段。本文对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62例临床为判断是否发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并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分(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00年01期)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CP)患儿是否存在局部脑血流异常,以及这种异常与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0例痉挛型四肢瘫或偏瘫CP患儿进行头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研究其头颅SPECT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与脑损伤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30例CP患儿中头颅SPECT异常者28例。其中双侧大脑弥散性放射性减低6例,大脑局限性放射性减低22例。四肢瘫患儿头颅SPECT典型表现为双侧大脑顶叶放射性减低,以下依次为额叶、基底核、颞叶和枕叶。偏瘫患儿头颅SPECT典型表现为患肢对侧大脑顶叶放射性减低,以下依次为患肢对侧额叶、颞叶和基底核;四肢瘫患儿左右两侧病变部位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偏瘫患儿左右两侧顶叶病变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瘫、偏瘫的顶叶与额叶比较病变概率增加(Pa<0.05)。结论CP患儿存在相应部位脑供血方面异常,头颅SPECT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与脑损伤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之间有一定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论文参考文献
[1].李勇,武维恒,李莉,宋小争.冠心病心肌应变率成像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的临床对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
[2].唐亮,王子才.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脑性瘫痪患儿运动障碍中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
[3].何东,王莉,朱海云,林琳,田建明.冠心病心肌缺血、坏死程度的磁共振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对照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
[4].朱海云,田建明,王莉,曾浩,黄胜东.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检测活性心肌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
[5].周建平,李志刚,杨谦,张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显像视觉判定和定量分析评估癫痫病灶局部脑血流量的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5
[6].朱海云.磁共振多技术扫描检测活性心肌及其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超声对比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
[7].刘雅洁,张铁利,张雷家,杨淑坤,马桂兰.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局部脑血流量的分布(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
[8].陈跃.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功能显像在脑卒中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
[9].昂秋青,江开达,张明园,肖世富,顾牛范.健康老年人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及磁共振显像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
[10].郑泓明,王鹏,张秀梅,于新发,孙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全身骨显像62例分析[J].河北医药.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