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家庭情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兰香》,祭礼,明清家庭小说
家庭情节论文文献综述
侯梦琰,张进德[1](2019)在《明清家庭小说“祭礼”情节的文学功能研究——以《林兰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五部长篇家庭小说《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中都有家庭祭礼的情节描写,且各具特色。其中《林兰香》中有二十二处关于祭礼的情节叙事,包括家祠祭礼和墓祭两种主要类型,该小说中的祭礼情节不着重描写礼仪规范程序,而是借助祭礼,尤其是墓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对刻画人物形象,阐释小说思想主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章文哲[2](2019)在《谍战、少数民族叙事和家庭情节剧:欧阳黔森电视剧的多元类型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谍战、少数民族叙事和家庭情节剧是欧阳黔森电视剧创作中叁种主要的类型元素。谍战元素服务于他作品中的权力博弈式情节和人物设置,即欧阳黔森常通过板块式叙事结构、集团式人物群像和地理标识鲜明的空间预设来营造出想象性的叙事时空。同时,欧阳黔森电视剧剧作中的人物形象也呈现出鲜明的民族身份认同的自我意识。在他的作品中,对少数民族历史的讲述和反思并非集中在身份的焦虑之上,而是聚焦于少数民族角色对自己民族身份的先天性自信。最后,在欧阳黔森电视剧作中,家庭抽象为音乐隐喻标识,不仅宣告了家庭在中国社会发展和转型期的核心地位,还成为情感与物质的载体,承担起抒情与以物言志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温懿[3](2019)在《“家族”观念的越境——从《小偷家族》谈家庭情节剧电影的叙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家庭情节剧电影创作见长的是枝裕和于2018年推出新作《小偷家族》,一时间好评如潮。在该片中,是枝表现了"断续"的家族时间,对父权式的家族关系的本质提出质疑。这一质疑的态度根植于战后语境,表达了对抗制度化时间的欲望。是枝在表现出主人公们与依托于血缘伦理的传统家族模式的对抗的同时,也可视化了这一对抗性内在的分裂与矛盾。另外,他同样讨论了逾越父权式家族构造的可能性,试图提示一种"超家族"的亲密圈的存在。对这一亲密圈的描绘可再度将该作品定位于战后日本民主化的语境之中,并通过有关羁绊的表象确认《小偷家族》作为后3?11(Post 311)作品的特征。作为中国电影最具特色的类型之一,家庭情节剧电影的创作观念始终根植于儒教伦理的"家文化"传统。《小偷家族》的诞生提示创作者们,从观念上突破对"家族"这一字汇的封闭的、单一化的认知,以"家"为基点,运用民族化书写关照当代中国以及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人类社会的共同困境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影市场》期刊2019年02期)
余歌[4](2018)在《离婚案件中“家庭暴力”情节的认定——以北京市42份民事判决书为分析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事人举证困难往往造成离婚案件中"家庭暴力"情节难以认定。文章立足北京市42份判决书,对《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后司法实践中的"家庭暴力"认定情况展开实证研究,发现司法实践中"家庭暴力"认定多限于严重身体侵害,认定证据要求不统一,公安机关接警后未能有效固定证据,因而其认定难以导致实体法上的后果。为此,离婚诉讼应坚持较为宽松的证明标准,公安机关和相关社会组织也应发挥积极效用。(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陆嘉宁[5](2017)在《家庭想象与新生代话语——论当代青年导演的家庭情节剧电影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好莱坞、日本等盛产家庭剧的产业基地不同,当下在中国主流商业电影的舞台上,家庭叙事已经被边缘化许久,在奇观汇集成的海市蜃楼之间,难觅普通市井人家、平凡生活的影子。此时青年导演屡屡描述家庭,多半浸透着个人自传的色彩,成为商业片千篇一律景观中的异色;同时,家庭空间与其中的人物经他们的镜头过滤,折射出的是个体成长的微观轨迹,也偶有大时代的侧影和超越时代的普遍困境。如果说流行的商业化类型再造人们心目中想象的现实,那么这些青年导演的家庭叙事则尽可能将被忽略的日常放大给人看。(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7年06期)
甘琳[6](2017)在《作者风格的突围——法斯宾德家庭情节剧的对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情节剧属于对日常生活做出最敏感回应的类型电影,能够在一直以来的类型进化中贯通着世俗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作为一位具有强烈作者风格的导演,莱纳·维尔纳·法斯宾德在自己细腻风俗画的家庭情节剧创作中没有囿于类型片满载叙事惯例的刻板语境中,反而在对位的突围中进一步扩大了家庭情节剧的表现范畴。(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7年03期)
冒鑫鑫,韩洋,罗兴萍[7](2017)在《《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家庭伦理书写与情节化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川执导的新作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自上映以来,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影片通过对传统母亲形象的强化和"家庭本位"思想的突出,实现了对传统家庭伦理的传承,同时影片又采取情节化的叙事方式,改变了传统纪录片情节松散和不完整的叙事表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影片的节奏感和感染力。(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杨远婴[8](2017)在《家之嬗变——中国家庭情节剧电影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电影在中国面世以来,其家庭情节剧就一直独领风骚,这取决于审美习惯,也成就于世俗传统。家庭情节剧电影的概念来自美国,日本也擅长制作家庭情节剧电影。美国家庭情节剧电影往往聚焦于个体与家庭的冲突,热衷个人自由的主题;日本的家庭情节剧电影犹如某种特定生存方式的微缩景观,不用家庭叙事图解社会大势,而乐于白描普通人生活的细节;中国家庭情节剧电影更多地与"宏大叙事"相勾连,总是通过小家表现大家,彰显家与国的同构关系,说明国家的出路才是个人的出路。中国的家庭情节剧电影善于围绕伦理道德来建构矛盾冲突,常常通过人物的悲欢离合来探讨社会变化,在世俗化的生活图景中渲染爱情、亲情和友情,使故事理念更有情绪感染力。(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王茵[9](2016)在《民族·都市·个体——以《告别》为例探析当代少数民族家庭情节剧新变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以德格娜《告别》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导演执导的少数民族电影作品呈现出新的叙事角度和题材风格。少数民族叙事告别了家国同构的宏大叙事和民族奇观展示寓言化的二元对立,更多的创作者开始关注当下社会现实,以普通人的私人视角静观社会世俗,以强烈的写实色彩回归生活经验真实。这些作品彰显了更多元的文化样本,超越了民族地域,具有普世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6年08期)
范琳琳[10](2015)在《浅析“疾病及意外”在好莱坞家庭情节剧中的多重叙事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疾病及意外"是好莱坞家庭情节剧电影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情节元素。本文从"疾病及意外"作为叙事冲突的起因、逆转情节、情绪释放点、隐喻症候四个方面,分别举例论述了其在此类型影片中的多重叙事功能。(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5年18期)
家庭情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谍战、少数民族叙事和家庭情节剧是欧阳黔森电视剧创作中叁种主要的类型元素。谍战元素服务于他作品中的权力博弈式情节和人物设置,即欧阳黔森常通过板块式叙事结构、集团式人物群像和地理标识鲜明的空间预设来营造出想象性的叙事时空。同时,欧阳黔森电视剧剧作中的人物形象也呈现出鲜明的民族身份认同的自我意识。在他的作品中,对少数民族历史的讲述和反思并非集中在身份的焦虑之上,而是聚焦于少数民族角色对自己民族身份的先天性自信。最后,在欧阳黔森电视剧作中,家庭抽象为音乐隐喻标识,不仅宣告了家庭在中国社会发展和转型期的核心地位,还成为情感与物质的载体,承担起抒情与以物言志的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庭情节论文参考文献
[1].侯梦琰,张进德.明清家庭小说“祭礼”情节的文学功能研究——以《林兰香》为例[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9
[2].章文哲.谍战、少数民族叙事和家庭情节剧:欧阳黔森电视剧的多元类型实践[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王温懿.“家族”观念的越境——从《小偷家族》谈家庭情节剧电影的叙事策略[J].中国电影市场.2019
[4].余歌.离婚案件中“家庭暴力”情节的认定——以北京市42份民事判决书为分析对象[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5].陆嘉宁.家庭想象与新生代话语——论当代青年导演的家庭情节剧电影创作[J].电影新作.2017
[6].甘琳.作者风格的突围——法斯宾德家庭情节剧的对位研究[J].电影新作.2017
[7].冒鑫鑫,韩洋,罗兴萍.《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家庭伦理书写与情节化叙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
[8].杨远婴.家之嬗变——中国家庭情节剧电影探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7
[9].王茵.民族·都市·个体——以《告别》为例探析当代少数民族家庭情节剧新变奏[J].当代电影.2016
[10].范琳琳.浅析“疾病及意外”在好莱坞家庭情节剧中的多重叙事功能[J].戏剧之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