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叙事论文-肖云峰

童年叙事论文-肖云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童年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常新港,命运共同体,文学探索,文学意象,寥寥数语,一颗,倒下来,象征手法,维卡,文学书写

童年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肖云峰[1](2020)在《《寒风暖鸽》:寒暖交汇的“二战”童年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作《寒风暖鸽》中,作家常新港把目光投向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阴影笼罩之下,正处于光复动荡之中的哈尔滨。面对这样一个和现时代青少年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均有巨大时间鸿沟的厚重历史题材,作者没有白描某一个战场的惨烈,没有特写某一颗子弹的击发,没有渲染某(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20-01-01)

李卫华,王建珍[2](2019)在《童年的消逝——王尔德童话的叙事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一生写作了九部童话,他的童话采用"非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呈现出另类的叙事特色。在叙述时间上,王尔德童话采取逆时序的时间倒错、停顿的叙述时距以及集叙的叙述频率,加深了童话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诗意。在叙述语式上,王尔德童话采用外聚焦和以模仿为主的近距离叙述,不直接向读者灌输教条,而是召唤读者参与作品意义的构建。在叙述语态上,王尔德童话采取同时叙述、分层叙述和不可靠叙述,提升了童话的艺术价值,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这种"有苦的回味"、属于"成人的世界"的小说式童话,其思想和艺术价值远远超乎儿童文学之上,值得认真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范蒙蒙[3](2019)在《从叙事学视角解读《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阅读的文本分析是每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所必备的技能。如何结合叙事学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为我们的课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叙事学理论是在结构主义思想方法基础上发展的,正如南开大学刘俐俐教授在一次访谈中所介绍,"结构主义的特点是将事物在整体前提下进行了格式化的梳理和分割,借此分条析理地分析"。而现今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很多都是叙事作品,包括叙事散文和叙事诗。作为叙事学理论之一的罗兰·巴尔特对于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正能得以应用。罗兰·巴尔特的文本分析理论主要是从功能(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叶秀琴,金进[4](2018)在《朱天文《童年往事》的影像化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电影导演侯孝贤与朱天文联袂打造了台湾新电影史上诸多经典影片,朱天文为侯孝贤量身制作了《童年往事》《悲情城市》《刺客聂隐娘》等近二十部电影剧本。作为朱天文电影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童年往事》具有明显的影像化叙事特质,主要体现在光影与色彩造型、画面与镜头、人声与音响等方面。分析这一特质的目的在于撇清文学被电影"渗透"的影响,进而分析电影小说存在的文学本体上的意义,从而达到探寻书面叙事独特性的目的。小说未被影像化的叙事段落具有悠远的人文幽思,这亦是朱天文电影小说之独特性。(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陈晖[5](2018)在《爱与伤:现代女作家童年叙事的双重底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女作家的童年回忆书写以冰心、庐隐、萧红、张爱玲为代表,其文本内容有共同的构成同时也呈现出个性与差异性。童年回忆写作虽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生成,但跨越时空的回望中有时代社会影响的投射。女性作家性别特质在童年回忆写作中有所反映与体现,从母女情感关系表现的角度切入,引入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理论,能够更好地观察这些作家及童年回忆文本的性质及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8年09期)

迂虹[6](2018)在《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文学中的童年叙事与文化记忆》一文中研究指出“童年”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童年叙事作品通常以“成人—儿童”两种视角和“过去—现在”两种时态来展开叙述,双重时空的叙事艺术将作家立足于“现在”对“过去”的情感言说和生活体悟表达得淋漓尽致。俄罗斯作家在20世纪上半叶的童年叙事作品中对宗教传统和民族风俗的描写展现出俄罗斯民族宗教生活的真实面貌。本文以“文化记忆”为理论依据,分析高尔基的《童年》、什梅廖夫的《禧年》、布宁的《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和阿·托尔斯泰的《尼基塔的童年》四部作品中的宗教文化因素,揭示儿童视角关照下的东正教仪式及东正教节日的文化内涵,指出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文学中的童年叙事作品在叙事效果上具有两个重要特点:首先,儿童受到认知能力及智力水平的限制,在叙述时有时无力揭示事物的本质。成人话语的渗透弥补了儿童叙事在深度意义呈现上的不足,使小说突破单一的叙事视角,同时使作品的意义表达趋向多元化。其次,儿童视角的应用使宗教仪式和宗教节日呈现出别样的风貌。在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文学中的童年叙事作品内儿童主人公在宗教生活中展现出对成人世界的思考与探索,对儿童行为方式的细致观察和内心世界的关注体现出作家对儿童生命主体性的尊重与关怀。此外,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的侨民作家在童年叙事作品中对民族宗教传统的再现是其在文学中重建自我精神家园的尝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帆[7](2018)在《论《呼兰河传》童年视角下的叙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童年视角的成功运用使《呼兰河传》具有了一种文本独特性。首先,《呼兰河传》舍弃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主线,树立中心人物的叙事方式,而是用童年视角将看似零散的事件串联起来,从宏观叙事到局部聚焦,由面到点地描写了小城人们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其次,以儿童视角为主体叙事的同时,夹杂着成年人历经沧桑后的批判眼光,二者灵活变化,传达出更为丰富的内涵;第叁,萧红在作品中对故土进行了一种认同的反思,以儿童视角表达了对故土人情和人性的深沉关注。(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朱春发[8](2018)在《论《W或童年回忆》中的童年创伤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童年回忆录《W或童年回忆》中,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以一种诗人的笔触,精心构建和捕捉了二战犹太后裔遭受的种种童年创伤经历和感受,成为创伤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佩雷克童年经历难以言说的原因主要在于童年记忆的模糊性和相关记忆的创伤性。面对这一叙事难题,佩雷克分别运用纪实叙事和虚构叙事构建相互独立又彼此相联的两个文本,忠实地记录了其童年创伤记忆的模糊性和碎片性,深刻地描述了集中营的种种不人道,最终言说了其童年创伤经历和感受。(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杨群秀[9](2018)在《彼得·潘系列作品的童年乌托邦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彼得·潘是写给儿童的乌托邦幻想故事,它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关于黄金时代、阿卡迪亚和潘神的传说,这些传说象征着人类童年时期,是已失落的伊甸园。彼得·潘是人类集体童年的具象化,一方面他代表着人类对乌托邦式的永恒童年的向往与怀念,另一方面折射出人们对受制于西方现代社会的不满与无奈。(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03期)

尚富君[10](2017)在《对于《天助孩童》中童年创伤的解读——以叙事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妮·莫里森的最新巨作《天助孩童》再度描写童年创伤如何塑造和摧毁人生的故事。该小说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触目惊心的故事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在于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天助孩童》所采用的多重叙事视角让整个故事内容显得更为生动与立体,而由此造成的时间倒错留给读者更大的空间想象力,再加上交替出现的时距叙述手法使小说如音乐般变化,强有力地表达了莫里森对黑人因性侵和种族主义所遭受的童年创伤的控诉以及改变糟糕现状的呼吁和希望。(本文来源于《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童年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一生写作了九部童话,他的童话采用"非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呈现出另类的叙事特色。在叙述时间上,王尔德童话采取逆时序的时间倒错、停顿的叙述时距以及集叙的叙述频率,加深了童话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诗意。在叙述语式上,王尔德童话采用外聚焦和以模仿为主的近距离叙述,不直接向读者灌输教条,而是召唤读者参与作品意义的构建。在叙述语态上,王尔德童话采取同时叙述、分层叙述和不可靠叙述,提升了童话的艺术价值,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这种"有苦的回味"、属于"成人的世界"的小说式童话,其思想和艺术价值远远超乎儿童文学之上,值得认真分析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童年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肖云峰.《寒风暖鸽》:寒暖交汇的“二战”童年叙事[N].中华读书报.2020

[2].李卫华,王建珍.童年的消逝——王尔德童话的叙事特色[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

[3].范蒙蒙.从叙事学视角解读《冬阳·童年·骆驼队》[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4].叶秀琴,金进.朱天文《童年往事》的影像化叙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

[5].陈晖.爱与伤:现代女作家童年叙事的双重底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

[6].迂虹.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文学中的童年叙事与文化记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7].李帆.论《呼兰河传》童年视角下的叙事策略[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朱春发.论《W或童年回忆》中的童年创伤叙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

[9].杨群秀.彼得·潘系列作品的童年乌托邦叙事[J].文教资料.2018

[10].尚富君.对于《天助孩童》中童年创伤的解读——以叙事学的视角[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

标签:;  ;  ;  ;  ;  ;  ;  ;  ;  ;  

童年叙事论文-肖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