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学,民族文学,诗歌批评,拉马,诗歌研究,汉语写作,母语写作,民族学研究,文化源头,民族性
跨民族论文文献综述
杨红[1](2019)在《能否建构“跨民族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话题单一民族文化的观念早已是明日黄花。从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开始,整个世界实际上已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具体到文学领域,自歌德在19世纪上半叶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之后,超越狭隘的民族文学的理念即愈趋深入入心,并成为文学研究中一个(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14)
韩晓清[2](2019)在《再论跨民族研究是否是比较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比较文学学科诞生以来,法国学者与美国学者始终坚持跨国研究。中国学者在否定了跨国研究之后,提出了跨民族研究。跨民族研究一直是比较文学界争议较大的一个话题。许多学者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仍局限于跨国或跨文明研究,而不包括跨民族研究。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8. 5%(1. 13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传统和文化遗产,中国少数民族写作在民族文学经典中也未得到充分体现。大量的事实材料证明跨民族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之纳入到比较文学学科中来。(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9年07期)
王飒[3](2019)在《跨民族文化传播视野下“奇观”的消解——以《图雅的婚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电影往往因耽溺于对少数民族奇观的猎取、对民族风情的过度展示,以及主创过于个人的表达等问题违背电影艺术规律而难以走向主流电影市场。《图雅的婚事》没有留恋勾勒民族风情滥用文化符号和意象、没有陷入把民族传统和现代性进程这一矛盾的二元对立处理的表述模式,而是以平视的视角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与纷繁交错的文化背景中去探索人类的普遍性,消解掉部分"民族奇观"制造的文化隔膜,在多民族文化中架起一座共感桥梁。(本文来源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孟琪[4](2019)在《《撞死了一只羊》:“二元对应”叙事话语中的跨民族认同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万玛才旦作为少数民族导演,摒除了"他者文化消费身份"的诟病和民族景观的猎奇指控,以一个在场者的身份重新书写了藏民的真实生活。相较导演之前的作品,《撞死了一只羊》以一种更为魔幻和内省的影像风格与叙事模式,打破了以往观众对于藏族导演固有的刻板印象,通过景观、语言、信仰等文化符码完成了藏族的主体叙事和身份召唤。电影《撞死了一只羊》用景观、语言、信仰等文化符号进行民族性书写与身份召唤的同时,又延续了导演以往作品中现代性对民族传统的浸染命题,由当前藏族群体游离于其中(现代与传统)的双重焦虑延伸(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07期)
陈晓晨,赵菲菲,张积家[5](2018)在《跨民族友谊对民族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促进各民族成员的交往交流交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从群际接触理论的视角出发,考察民族混合高校中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友谊,并揭示跨民族友谊与民族态度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测量了276名不同民族大学生的跨民族友谊(友谊数量和质量)、民族态度(外民族积极情感和消极刻板印象)以及群际焦虑。结果表明:(1)跨民族友谊与更积极的外民族态度相关联,这种"友谊效应"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更加明显;(2)民族态度的情感维度比认知维度(刻板印象)更容易改变;(3)跨民族友谊通过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对民族态度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杨晓莉,赵佳妮[6](2018)在《跨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常会面临民族矛盾和冲突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积极处理各民族间的问题,建立民族友谊,进而促进民族和谐成为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种族和居住方式等多样化环境对跨民族友谊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个体内隐观例如民族本质论、双文化认同整合也对其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了一些促进跨民族友谊的具体措施来增进积极的跨民族交往。(本文来源于《甘肃高师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尚菲菲[7](2018)在《翻译视角下跨民族文化冲突的化解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文化差异以及民族文化对应的心理和思维不同,意味着民族文本翻译过程中跨民族文化冲突的生成不可避免。对于相关矛盾冲突的化解,关键在于译者对于两种文化的了解、译者的文化意识、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以及译者的翻译技能等,在以上各种因素都能得到合理调整时,民族文本翻译中跨民族文化冲突的化解自然也就游刃有余。(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赵志军,马德山[8](2018)在《汉族大学生跨民族交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民族地区高校和民族院校的个案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跨民族交往的有效路径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定量调查法对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汉族大学生的民族态度、跨民族交往态度等主观层面进行调查,并采用定性调查法对大学生跨民族交往所处的客观教育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最后,从顶层设计、推进策略、国家意识、平台构建、课程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侯倩[9](2018)在《跨民族文化传播视野下电影视听符号运用研究——以电影《塔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塔洛》以仪式感的纪实风格、大量具有文化隐喻的视听符号表达了人类在文化冲突中的普遍困境。影片极具文化表征意义的影像符号和超越民族文化的叙事主题是少数民族电影自我发展的有益探索。通过对影片视听符号的细致分析探索电影如何借重自身媒介特质和优势,在少数民族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及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袁晓娇,陈秋燕,程科,吉木哈学[10](2018)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幸福感——跨民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揭示不同民族大学生人格特征和幸福感的特点,以及不同民族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幸福感间的关系,为民族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教育对策。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某民族高校的6036名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幸福感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民族差异,少数民族女生的幸福感显着低于汉族女生;外倾性和精神质人格具有跨民族的一致性,神经质人格方面汉族男女学生间无显着差异,但少数民族女生的神经质水平显着高于少数民族男生;外倾性人格对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特征对幸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其中神经质人格特征的预测作用最强,且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神经质人格特征的预测作用强于汉族大学生。(本文来源于《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跨民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比较文学学科诞生以来,法国学者与美国学者始终坚持跨国研究。中国学者在否定了跨国研究之后,提出了跨民族研究。跨民族研究一直是比较文学界争议较大的一个话题。许多学者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仍局限于跨国或跨文明研究,而不包括跨民族研究。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8. 5%(1. 13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传统和文化遗产,中国少数民族写作在民族文学经典中也未得到充分体现。大量的事实材料证明跨民族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之纳入到比较文学学科中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1].杨红.能否建构“跨民族诗学”[N].社会科学报.2019
[2].韩晓清.再论跨民族研究是否是比较文学[J].兰州学刊.2019
[3].王飒.跨民族文化传播视野下“奇观”的消解——以《图雅的婚事》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4].孟琪.《撞死了一只羊》:“二元对应”叙事话语中的跨民族认同建构[J].电影评介.2019
[5].陈晓晨,赵菲菲,张积家.跨民族友谊对民族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民族教育研究.2018
[6].杨晓莉,赵佳妮.跨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措施[J].甘肃高师学报.2018
[7].尚菲菲.翻译视角下跨民族文化冲突的化解理路[J].贵州民族研究.2018
[8].赵志军,马德山.汉族大学生跨民族交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民族地区高校和民族院校的个案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18
[9].侯倩.跨民族文化传播视野下电影视听符号运用研究——以电影《塔洛》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袁晓娇,陈秋燕,程科,吉木哈学.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幸福感——跨民族比较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