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损伤论文-肖晶晶

基底节损伤论文-肖晶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底节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损伤,基底节,视-空间工作记忆

基底节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肖晶晶[1](2011)在《基底节损伤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底节损伤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的障碍及左右侧基底节损伤对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将25例基底节损伤患者以及25例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被试,采用视觉面孔和视觉空间的延迟匹配任务对上述2组进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结果基底节损伤组视觉面孔工作记忆的正确率(54.5±9.6)%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正确率(80.0±11.7)%均显着低于对照组[(64.3±9.5)%和(93.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7.5、80.5,P <0.01)。左侧基底节损伤患者视觉面孔工作记忆的正确率(48.5±5.4)%明显低于右侧基底节损伤患者(59.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5,P<0.01);而在视觉空间工作记忆正确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52.5,P>0.05)。基底节损伤组患者的视觉面孔及空间工作记忆的反应时间分别为(2314.9±400.4)ms、(1844.2±381.9)ms;对照组分别为(1871.8±621.2)ms、(1389.6±368.2)ms,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71.0、123.0,P <0.01)。而左、右侧基底节损伤的患者在视觉面孔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43.0、57.0,P>0.05)。结论基底节损伤可表现出工作记忆障碍,而左、右侧基底节损伤也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的偏侧化。(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1-03-01)

肖晶晶,朱幼玲,席春华[2](2010)在《基底节损伤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底节损伤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间的改变。方法对25例基底节损伤患者及25例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视觉面孔和视觉空间的延迟匹配任务,并对上述2组进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结果基底节损伤组患者的视觉面孔及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间分别为(2 314.9±400.4)、(1 844.2±381.9)m s,对照组分别为(1 871.8±621.2)、(1 389.6±368.2)m s,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基底节在工作记忆环路中承担着重要的连接功能,基底节损伤可表现为工作记忆执行障碍,且左、右侧基底节均参与了执行过程。(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0年52期)

季俊霞[3](2008)在《基底节损伤与额叶损伤对工作记忆和学习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底节损伤与额叶损伤对工作记忆和学习能力的影响,为今后不同脑区损伤患者记忆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人共28例,其中额叶损伤组12例,左侧基底节损伤组8例,右侧基底节损伤组8例。同期住院的非脑部疾病的患者或无任何疾病的健康者10例。采用简明精神状况调查量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修订版(WMS-R)、连线测验A(TMT-A)和连线测验B(TMT-B)、汉诺塔测试(TOH-1—TOH-d—TOH-s—TOH-2)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1—WCST-d—WCST-s—WCST-2)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结果:①额叶损伤组在MMSE中的计算力、回忆能力,WMS-R中所有的注意力和短时记忆力,TMT-A和TMT-B测验等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②左侧基底节损伤组在MMSE中的计算力和回忆能力,在WMS-R中的注意力和与短时记忆相关的逻辑记忆和视觉成对联想,以及TMT-A和TMT-B等得分也显着低于对照组。③右侧基底节损伤组在MMSE中的回忆能力,WMS-R中的注意力和与短时记忆相关的逻辑记忆和视觉成对联想,以及TMT-B等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而数字记忆广度测验项目的得分低于对照组,显着高于额叶损伤组和左侧基底节损伤组。④学习前TOH和WCST各项指标在额叶损伤组和基底节损伤组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学习前WCST完成第一分类项目数在额叶损伤组较基底节损伤组显着增高。⑤学习后基底节损伤组的TOH准确率和得分较学习前显着提高,且WCST错误率、保持反应率、概念性水平反应率也较学习前和额叶损伤组学习后显着改善。⑥左右基底节损伤组学习后TOH得分和WCST保持反应率较学习前显着改善。结论:额叶损伤所导致的工作记忆障碍较基底节损伤更为严重而广泛,但由于大脑半球的偏侧化,左右侧基底节损伤表现各有其特征。单侧基底节损伤与额叶损伤相比,仍保留一定的学习能力,需要通过早期的认知康复训练予以促通。(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08-04-01)

白希莲,孟淑珍,高■幸男,韩玉昆[4](200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基底节损伤的病理特点、多巴胺转运蛋白和多巴胺D2受体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基底节损伤 (BGI)的病理特点、探讨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和多巴胺D2受体 (D2R)变化与急性缺氧缺血性BGI的关系。光镜检查 63例HIE死亡患儿脑HE染色标本 ,并用免疫组化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结法 (简称S -P法 )检查 1 8例急性缺氧缺血性BGI的DAT和D2R的变化。结果显示 :42 9%(2 7/63 )的HIE患儿有BGI,其中急性BGI 1 8例 ,慢性BGI 9例。在早产儿 ,急性BGI主要表现为神经元核裂解 ,而在足月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元嗜酸性变 ,组织坏死在早产儿比足月儿更明显。 1 8例急性BGI中 ,7例相对轻的BGI病例 ,其基底节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对DAT免疫反应增强 ,而 8例较重的BGI病例 ,其基底节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对DAT免疫反应减弱。在所有急性BGI病例 ,基底节D2R阳性神经元均减少 ,其减少的区域恰好与基底节损伤区域一致 ,减少的程度也与基底节损伤程度相平行。结论认为 ,早产儿和足月儿缺氧缺血性BGI的病理改变可能由于神经元的成熟性或和易损性不同略有差别 ,DAT和D2R参与了缺氧缺血性BGI,基底节对缺氧缺血易损可能与其神经化学解剖结构有关。(本文来源于《新生儿科杂志》期刊2001年06期)

王常生,杨治良,郑涛,王惠菊,巢鸣玉[5](1998)在《右侧基底节损伤遗忘症患者的知觉性启动效应与语义性启动效应的分离与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偏好、自由联想、字根补笔和字辨认等4项任务观察一例单纯性右侧基底节损伤遗忘症患者和两组正常对照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该患者知觉性启动效应障碍,而语义性启动效应正常。认为知觉性启动效应的神经学基础可能在基底节。(2)该患者知觉性启动效应与语义性启动效应分离。认为神经组织的损伤可导致不同形式启动效应的分离,提出内隐记忆或启动效应的不同形式可能存在不同的神经学基础。(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孙杰[6](1997)在《MRI显示永久性基底节损伤的小舞蹈病》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舞蹈病作为风湿热的一种表现,部分病人急性期MRI显示的尾状核损伤,支持纹状体机能障碍是引起舞蹈病的原因。本文报道1例MRI显示永久性基底节损伤者。 患儿男性,3岁,突发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2天,其前无外伤史。CT示右侧尾状核低密度。入院后患儿烦燥,右侧肢体偶发舞蹈样运动,深反射减退。咽拭子培养有β溶血性A型琏球菌生长,抗“O”滴度200托德(正常<200);其他实验室检查正常。MRI示右侧尾状核与壳核异常信号伴肿胀。予青霉素治疗6天后舞蹈病减轻,2周后症状完全消失,神经学病学检查正常。病后3月MRI示尾状核与壳核肿胀消失,但该区仍有异常信号,病后22月和40月复查时,此种异常信号依然存在。(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期刊1997年04期)

张连丰,徐京[7](1997)在《卒中后性欲亢进是基底节损伤所致?》一文中研究指出卒中后常见性欲减退。作为卒中后遗症的性欲亢进,少见报道。边缘系统,特别是颞叶损伤被认为起决定作用。基底节与边缘系统存在许多联系,但对其在性欲亢进中的作用认识很不够。作者报告2例基底节区卒中后性欲亢进病人。 病例1,男性,60岁,右利,急性左侧轻瘫。有明确高血压史和烟酒史。神经系统检查见左侧偏侧忽视,对其左侧偏瘫失认。视野完整,但左眼复视,右侧Horner征,左侧凝视麻痹,左侧上运动神经元性面瘫,(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期刊1997年01期)

基底节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基底节损伤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间的改变。方法对25例基底节损伤患者及25例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视觉面孔和视觉空间的延迟匹配任务,并对上述2组进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结果基底节损伤组患者的视觉面孔及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间分别为(2 314.9±400.4)、(1 844.2±381.9)m s,对照组分别为(1 871.8±621.2)、(1 389.6±368.2)m s,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基底节在工作记忆环路中承担着重要的连接功能,基底节损伤可表现为工作记忆执行障碍,且左、右侧基底节均参与了执行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底节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肖晶晶.基底节损伤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

[2].肖晶晶,朱幼玲,席春华.基底节损伤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间研究[J].山东医药.2010

[3].季俊霞.基底节损伤与额叶损伤对工作记忆和学习能力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8

[4].白希莲,孟淑珍,高■幸男,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基底节损伤的病理特点、多巴胺转运蛋白和多巴胺D2受体的变化[J].新生儿科杂志.2001

[5].王常生,杨治良,郑涛,王惠菊,巢鸣玉.右侧基底节损伤遗忘症患者的知觉性启动效应与语义性启动效应的分离与定位[J].心理学报.1998

[6].孙杰.MRI显示永久性基底节损伤的小舞蹈病[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7

[7].张连丰,徐京.卒中后性欲亢进是基底节损伤所致?[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

标签:;  ;  ;  

基底节损伤论文-肖晶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