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棉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羌族,羌绣,棉花,源流
植棉史论文文献综述
焦虎叁[1](2015)在《古代植棉史与羌绣起源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羌绣的起源,是目前国内羌学界较有争议的问题,"广义"与"狭义"之说各执一词。相关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古代羌人不仅种植棉花的历史悠久,纺织与刺绣的历史同样古老,其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年代均远早于汉代。(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徐昕,李富强[2](2014)在《广西植棉史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棉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在广西种植历史悠久,却从未得到研究重视。文章对于史载的"棉"的种类进行植物学分类,并结合纺织加工技术对古人所指"木棉"进行甄别。依据考古实物以及与云南和海南植棉情况的对比,推论出在春秋时期广西已经开始植棉,但是不普遍。其最初种植的种类为亚洲棉的多年生木本植物,随着棉向长江流域的扩展,演变为种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追溯从叁国到清代广西植棉发展的历程,还原其发展情况,对了解古代广西的纺织面貌和社会经济状况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9期)
杨钰[3](2005)在《机采棉——植棉史上的一次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望无际的棉田里,12台采棉机马达轰鸣着在棉海里畅游,田边拉运棉花的大马力拖拉机穿梭在田间与棉花加工厂之间。这是2004年10月12日在一叁二团召开的6万亩高效集约化机采棉示范、推广项目现场会上的一组真实的记录。 石河子垦区棉花产业从小到大,现已发展到170万亩的规模。这么大面积的棉花采摘任务全靠人工来完成,给各植棉团场带来了巨大的拾花劳力方面的压力。近两年,每年由内地、疆(本文来源于《兵团工运》期刊2005年01期)
路曦结,何团结,阚画春[4](2001)在《皖棉13号的选育与应用开创了安徽省植棉史上的先河》一文中研究指出1991年,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低酚棉新品系168与泗棉3号优选系杂交,选配出大量组合,并研究了芽黄、鸡脚叶、低酚等指示性状,发现低酚棉与常酚棉间杂交F1、F2杂种优势强且容易鉴定杂交种的纯度,并于1993年配组杂交新组合“皖杂40”。经过6年试验示范,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棉13号。1999年经专家鉴定,该品种为强优势组合,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十分显着,稳产性好,适应性强。 一、生产应用 表现突出(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期刊2001年05期)
盛发贤,尚进夫[5](2000)在《敦煌植棉史》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甘肃省敦煌市种植棉花 1 .1 4万公顷 ,占全市总播种面积的 62 .9%,皮棉总产达到 1 .9万吨 ,平均单产 1 650 kg· hm-2 ,面积、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棉花成为全市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人均达 2 2 2(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00年04期)
于绍杰[6](1993)在《中国植棉史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史文献和墓葬出土文物看,可以肯定华南是中国植棉最早的地区。中国棉花是自南向北发展的。长江中下游开始植棉比华南约迟一千多年。北传迟的原因是:北方麻和丝织品发展很早,已基本能供应中原人民的需要,不急于引种棉花;也由于华南普遍种的是多年生棉,不适于北方种植;而且植棉的加工技术直到宋、元才逐渐北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史》期刊1993年02期)
汪若海[7](1991)在《于绍杰新着《中国植棉史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于绍杰先生是广东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顾问,中国棉花学会名誉理事,今年86岁。他在年近八旬离休后还到海南岛从事野生棉的研究。近年身患疾病仍埋头于有关我国近代棉(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1991年06期)
汪若海[8](1991)在《我国植棉史拾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叁千年前的棉布我国植棉历史悠久。窨有多长时间?有的说七百年,有的说一千多年、近二千年,众说不一。西周或春秋战国时的《尚书》“禹贡”中写着“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后世一些学者理解为夏商时代我国东南沿海居民已用棉花织布。由于缺乏佐证,颇有异议。1978年,福建省崇安县武夷山崖洞墓中发现一小块十分珍的青灰色布。据鉴定确系棉花纤维织成,存在时间为叁千年(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1991年01期)
刘咸,陈渭坤[9](1987)在《中国植棉史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衣、食、住、行是人民生活资料中最基本的四项物质需要,不可一日缺少的。我国人民一向把衣排在第一位。《管子》中就有“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话,可见衣的重要了。现在,棉花及其纺织品已成为“南北皆宜,老幼适用”的不可分离的大宗衣料,较之丝、麻、葛、毛、羽、皮等使用量广泛得多,它已成为世界首位的重要纺织原料。棉曾引起欧州的工业革命,诸多工业国家由于棉业繁荣,常常把荒野变成都市,转贫弱为富强,对国民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创造了经济史上重要的一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史》期刊1987年01期)
过兴先[10](1986)在《我国古代植棉史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数十年来,我国植棉史的研究颇有进展,为使研究内容更臻正确和充实,必须继续从古籍和出土文物作深入研究,本文试就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 我国古代棉花从国外传入,最早种的棉花属旧世界棉。Hutchinson认为旧世界棉原产地在非洲,草棉(G.herbaceum L.)典型的一年生类型是尼罗河流域最初的棉花,其多年型亚种africanum在南部非洲自然条件下形成,也可能过去在该地曾栽培过。木棉(G.arboreum L.)有两个类型在非洲建立了基地,soudanese亚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1986年06期)
植棉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棉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在广西种植历史悠久,却从未得到研究重视。文章对于史载的"棉"的种类进行植物学分类,并结合纺织加工技术对古人所指"木棉"进行甄别。依据考古实物以及与云南和海南植棉情况的对比,推论出在春秋时期广西已经开始植棉,但是不普遍。其最初种植的种类为亚洲棉的多年生木本植物,随着棉向长江流域的扩展,演变为种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追溯从叁国到清代广西植棉发展的历程,还原其发展情况,对了解古代广西的纺织面貌和社会经济状况大有裨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棉史论文参考文献
[1].焦虎叁.古代植棉史与羌绣起源关系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徐昕,李富强.广西植棉史考证[J].安徽农业科学.2014
[3].杨钰.机采棉——植棉史上的一次革命[J].兵团工运.2005
[4].路曦结,何团结,阚画春.皖棉13号的选育与应用开创了安徽省植棉史上的先河[J].安徽科技.2001
[5].盛发贤,尚进夫.敦煌植棉史[J].中国棉花.2000
[6].于绍杰.中国植棉史考证[J].中国农史.1993
[7].汪若海.于绍杰新着《中国植棉史考证》[J].中国棉花.1991
[8].汪若海.我国植棉史拾零[J].农业考古.1991
[9].刘咸,陈渭坤.中国植棉史考略[J].中国农史.1987
[10].过兴先.我国古代植棉史的讨论[J].中国农业科学.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