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藨子叶层孔菌论文-陈文华,徐凌川

茶藨子叶层孔菌论文-陈文华,徐凌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茶藨子叶层孔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忍冬叶状层空菌,子实体,新种

茶藨子叶层孔菌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华,徐凌川[1](2017)在《茶藨子叶状层孔菌修订为忍冬叶状层孔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忍冬叶状层孔菌子实体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系统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对该菌种进行了野外采集和分离纯化工作,经过人工发酵培养获得成功。结果表明:忍冬叶状层孔菌为中国特有菌种,主产于山东平邑,该内生真菌只生长在金银花活体植株上,生长方式为寄生,生长周期为一年生,而非多年生;扫描电镜下孢子椭圆形较小,颜色淡黄色,具菌褶,壁稍厚而光滑;该菌曾于2002年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鉴定为茶藨子叶状层孔菌Phylloporia ribis (Schumach.:Fr)Ryvarden,但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发现该菌在生长习性、子实体性状、孢子形态等方面与Phylloporia ribis均有不同之处,且经过r DNA-ITS测序其同源性小于90%,我们将忍冬叶状层孔菌另立新种为Phylloporia lonicerae LC Xu et YL Tian.sp.nov..(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08-11)

卢连华,姚文环,谢玮,颜燕,郭婕[2](2013)在《茶藨子叶孔菌大鼠90d喂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90 d喂养试验观察茶藨子叶孔菌的亚慢性毒性,以进一步开发利用茶藨子叶孔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断乳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4个茶藨子叶孔菌剂量组(1.00、2.00、4.00和8.00 g/kg.bw),每组20只,雌雄各半。按1.25%、2.50%、5.00%和10.00%比例将茶藨子叶孔菌粉末掺入饲料中喂饲动物,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连续喂养90 d。试验期间每周称量进食量和体重,计算食物利用率;检测试验中期和末期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试验结束时处死动物,称量脏器重量,计算脏器指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试验周期内各实验组动物总体生长状况良好,体重逐周增长,未见明显中毒体征,动物无死亡。试验中期、末期各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动物的主要脏器重和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茶藨子叶孔菌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亚慢性毒性作用,对大鼠亚慢性毒性NOAEL为8.7 g/kg.bw(实际摄入量)。(本文来源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程书华[3](2012)在《忍冬茶藨子叶层孔菌生药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寄生在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植株上的茶藨子叶状层菌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充分开发利用该真菌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方法:采取大田随机选择植株,调查茶藨子叶状层菌在忍冬植株上的寄生情况。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研究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形态指标测量按文献方法进行,化学成分预试按常规方法进行。抗炎药理研究采用小鼠耳肿胀实验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抗肿瘤药理采用S180荷瘤小鼠超微粉灌胃,以呋喃氟尿嘧啶和西黄丸作为阳性对照。毒理研究按常规进行。茶藨子叶状层菌人工培养研究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法。结果:茶藨子叶状层菌在忍冬植株上寄生时,其数量、体积、重量等与植株的年限、品种及生长情况等有一定关系,植株生长年限越长寄生量越大,对植株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子实体较大,外观形状不规则,复瓦状排列。横切面外层为深褐色的皮壳,向内为棕黄色的菌肉,管孔密集排列,呈类椭圆形到类圆形;纵切面菌肉呈棕黄色,菌肉与菌管同色,管口处菌肉的颜色较深,呈深棕黄色,并且管口处的直径也明显变细;粉末显微观察可见大量菌丝及少量孢子。化学成分预试结果显示含有多糖、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及生物碱等成分,含有与忍冬植株茎、花相同的成分。药理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良好的抑制S180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延长艾氏腹水型小鼠的生存时间作用明显,急性毒性与生殖毒性均极小。茶藨子叶状层菌最适生长温度在27℃左右,40℃以上、5℃以下其生长均基本停止。结论:该研究为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该大型真菌的人工培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5-10)

卢连华,姚文环,徐凌川,杨非,颜燕[4](2011)在《茶藨子叶孔菌(金芝)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藨子叶孔菌(Phylloporia ribis)又名金芝、忍冬蛾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茎基部寄生的锈革孔菌科褐孔菌属真菌,可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具有抗炎、抗病毒、抑制肿瘤的作用[1]。茶藨子叶孔菌在民间药用的历史悠久,常用于治疗咽炎、喉炎、扁桃(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1年09期)

李聪,张永清,李佳,邱丽丽[5](2010)在《茶藨子叶孔菌子实体(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茶藨子叶孔菌(忍冬)中分离了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二十八酸(2),β-谷甾醇(3),麦角甾醇(4),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壬二酸(6),烟酸(7),原儿茶酸(8)。化合物1,3,6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到。(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0年03期)

李聪[6](2009)在《忍冬茶藨子叶层孔菌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茶藨子叶层孔菌Phylloporia ribis为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les叶状层菌属真菌。该菌可寄生在忍冬植株衰老树干上,俗称“银花蛾子”,在民间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用于治疗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口腔炎症,临床疗效卓着。经初步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菌具有抗癌、促进肌体免疫、抗炎等活性,但其活性成分至今尚不明确。有关该真菌化学成分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为深入开发利用这一重要的药用真菌资源,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采用GC-MS、LC-MS以及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硅胶柱色谱结合结晶法,对忍冬茶藨子叶层孔菌各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物与水蒸气蒸馏提取物主要成分有正十六酸、亚油酸、油酸等。其水蒸气蒸馏提取物与金银花相比较,二者共有的主要成分有丙酸乙酯、甲苯、正十六酸、亚油酸等。LC-MS图谱也显示,忍冬茶藨子叶层孔菌与金银花也有很多相同的化合物,前者乙酸乙酯提取部分与金银花一样含有绿原酸。经各种分离纯化手段及波谱数据、理化性质分析,从忍冬茶藨子叶层孔菌提取物中共分离出11个化合物,鉴定并确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豆甾醇(stigmasterol),二十八酸(n-octacosanoic acid)、β-谷甾醇(β-sterol),麦角甾醇(ergosterol),麦角甾醇-5,8-过氧化物(ergosterol-5,8-peroxide),壬二酸(azelaic acid),烟酸( niacin ),原儿茶酸( protocatechuic acid ),α-D-(+)-葡萄糖(α-D-(+)-glucose)。结论:忍冬茶藨子叶层孔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低极性成分主要是酸类物质,与金银花很相似。确定了9种化合物的结构,其中豆甾醇、β-谷甾醇、壬二酸等为首次在本属真菌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10)

刘玉红,徐凌川,王建平,田景振[7](2006)在《茶藨子叶孔菌强酸性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茶藨子叶孔菌强酸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强酸性部位经硅胶柱层析,氯仿洗脱部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25种成分,其中棕榈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为该部位的抗炎、抗癌活性成分。结论首次对茶藨子叶孔菌强酸性成分进行研究,主要为高级脂肪酸类。(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6年09期)

刘玉红,徐凌川,王建平,田景振[8](2005)在《茶藨子叶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茶藨子叶孔菌Phylloporia ribis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4S)-啤酒甾醇[(22E,24S)-cerevisterol,Ⅰ]、麦角甾醇(Ergosterol,Ⅱ)、麦角甾醇-5,8-过氧化物(Ergosterol-5,8-peroxide,Ⅲ)、2-羟基二十四酸(2-hydroxy tetracosanoic ac id,Ⅳ)。化合物Ⅰ、Ⅱ、Ⅲ、Ⅳ均为首次从核真菌得到,Ⅰ、Ⅳ为首次从该属中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5年11期)

茶藨子叶层孔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90 d喂养试验观察茶藨子叶孔菌的亚慢性毒性,以进一步开发利用茶藨子叶孔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断乳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4个茶藨子叶孔菌剂量组(1.00、2.00、4.00和8.00 g/kg.bw),每组20只,雌雄各半。按1.25%、2.50%、5.00%和10.00%比例将茶藨子叶孔菌粉末掺入饲料中喂饲动物,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连续喂养90 d。试验期间每周称量进食量和体重,计算食物利用率;检测试验中期和末期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试验结束时处死动物,称量脏器重量,计算脏器指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试验周期内各实验组动物总体生长状况良好,体重逐周增长,未见明显中毒体征,动物无死亡。试验中期、末期各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动物的主要脏器重和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茶藨子叶孔菌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亚慢性毒性作用,对大鼠亚慢性毒性NOAEL为8.7 g/kg.bw(实际摄入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茶藨子叶层孔菌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华,徐凌川.茶藨子叶状层孔菌修订为忍冬叶状层孔菌[C].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2].卢连华,姚文环,谢玮,颜燕,郭婕.茶藨子叶孔菌大鼠90d喂养试验研究[J].毒理学杂志.2013

[3].程书华.忍冬茶藨子叶层孔菌生药学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4].卢连华,姚文环,徐凌川,杨非,颜燕.茶藨子叶孔菌(金芝)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

[5].李聪,张永清,李佳,邱丽丽.茶藨子叶孔菌子实体(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

[6].李聪.忍冬茶藨子叶层孔菌化学成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7].刘玉红,徐凌川,王建平,田景振.茶藨子叶孔菌强酸性成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

[8].刘玉红,徐凌川,王建平,田景振.茶藨子叶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5

标签:;  ;  ;  

茶藨子叶层孔菌论文-陈文华,徐凌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