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阁女性论文-柳素平

闺阁女性论文-柳素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闺阁女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清,吴绡,闺阁才媛,才艺成长途径

闺阁女性论文文献综述

柳素平[1](2018)在《从吴绡成名看明清闺阁才媛的才艺成长途径及对现代女性家庭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兴起了大批闺阁才媛群体,她们或诗或画,或词或赋,才学出众。在这一群体中,声誉卓着的苏州名媛吴绡的才艺成长道路颇具代表性。她通过家学影响、自身努力,和着名才女的交流,与文坛大家的切磋,以及参与男性文人的唱和,使自己的才学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受到了当时文人的高度评价。从吴绡的成名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她那个时代大部分闺阁才媛的才艺成长途径,即在幼时家教、自身努力、交流切磋、婚后酬和等过程中提高艺术才情。这种才女成长途径对当今的家庭女性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季海洋[2](2018)在《闺阁、学校、师门、社团、职业画家——民国女性国画家从艺的多样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提起民国女国画家,一般人的印象中往往会很快出现如何香凝、林徽因、陆小曼、宋美龄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民国女国画家。为了对这样一个学术群体增加了解,笔者从《美术年鉴》(1947)、《海派书画文献汇编第一辑》《湖社月刊》等资料中查找了200余位女性国画家的相关信息做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大匠之门 21》期刊2018-09-01)

陈超[3](2018)在《《红楼梦》钗黛二美的象喻符号探微——兼论闺阁中女性诗化的自我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作为全书的两位主要人物,以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保持着人物之间的张力,承载着不同的文学功能和美学意涵。曹氏利用易学体系与诗学文化分别为钗黛造像,建构起了二美对照的叙事模式。冷香丸的制作过程、蘅芜苑的庭园设计与服饰偏于冷调素白,将宝钗的人格符号指向了"白贲"这一爻辞的拟象,代表着她矜持内秀与不露风情的人格特质。红嘴鹦哥在我国诗学传统中,具有质洁物芳、才高言巧,却个性孤悲的人格寓意,在书中则成为了黛玉性灵的延伸与命运的隐喻。曹雪芹运用设色兴象、连类引譬的人物塑造手法,以及不同诗歌体式的情志表达功能,阐释了传统文化对"藏"与"露""正"与"变"两种人格特质的价值定位。(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张丹[4](2018)在《《红楼梦》中的闺阁政治与女性主体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文本的女性资源较少,其中的女性主体资源更少,因此,如何让学术界对传统女性资源引起重视,从而为当下建构女性主体性提供借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本论文从中西方结合的视角,在总结传统红学的相关资源的前提下,结合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较为全面的分析了闺阁女性的处境,并从处境中试图归纳出闺阁女性的相对主体性。对于《红楼梦》的研究,纯粹从女性主义视角的探究还相当匮乏。本论文一面吸取传统红学的评点理论,一面借助西方哲学理论,尤其是借鉴西方女性主义哲学进行探究,为今后女性主义主体性提供了参照,也丰富了红学研究。为了全面分析《红楼梦》闺阁女性的相对主体性,就必须了解这些女性的生存空间和日常生活处境。本论文从闺阁女性(包括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的空间形态、闺阁女性的主体特征、闺阁女性为争取权力话语作出的反抗等方面,以个案的形式进行了分析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拟借助波伏娃的主体理论、福柯的权力话语等西方哲学观点进行理论分析(绪论)。在传统父权话语框架内,《红楼梦》中的未婚女性在德、性情、才等方面表现出了相对的主体性。为显示闺阁女性的全部人生处境,又对已婚女性进行了个案分析,旨在说明,已婚女性在“叁纲五常”、“叁从四德”的话语框架内,虽然有更多的主体性表现空间,但是也更多的受到了男权框架的桎梏,甚至成为男权话语的“同谋”。(第一章、第二章)在此基础上,对女性的处境进行延伸分析:通过女性的日常生活形态、自由爱情与一夫多妻制的矛盾、女性之间建立的姊妹情谊、婢女的处境等等角度,揭示闺阁女性的总体形态特征;并通过对薛宝钗、李纨、秦可卿等女德的质疑,揭示女性在男权话语中存在的问题。(第叁章)在主体性的建构中,反抗的实践及其重要,论文因此借鉴了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闺阁女性在男权话语下的反抗(第四章)。当然本论文也注意到了《红楼梦》女性意识的局限。例如:对女性身体的描写的局限、贾宝玉对待女性态度的局限、女性自身在男权话语中充当“同谋”甚至利用男权话语框架谋一已之私等局限(第五章)。综上,论文最后概述了《红楼梦》的女性主义定义,肯定了《红楼梦》超前的女性主义意识,并提出了自己探究过程中仍然存在的疑问。完成了从传统红学中寻找《红楼梦》的女性的相对主体性,达到对传统社会中女性主体资源的整理和挖掘的目的,是对中西结合的视角进行红学研究一次小的补充,期待能为中国未来的女性主义研究提供一个视角和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18-04-01)

[5](2017)在《浙博明清女性画家展:看古代闺阁付诸笔端的闲情与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以来,在以男性画家为主导的画坛下,女性画家虽因社会环境的制约在绘画语言的建树上也没能超越男性画家,但她们以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情愫,拓展了一般男性画家很少涉及的情感天地。浙江博物馆自11月25日起,推出"流芳未歇·明清时期女性画家作品展",此次展览整合浙江省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和常熟博物馆庋藏的30余位明清时(本文来源于《公关世界》期刊2017年24期)

邹勇[6](2017)在《知识与权力——论元代闺阁知识女性的两难处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的闺阁知识女性群体涉及一个社会性别话题,即有知识的闺阁女性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古代社会是知识垄断型的社会,并非所有人都具备接受教育,并且参加教育考核的资格。被排除在考核之外的闺阁知识女性,知识呈现出依附化、碎片化和功利化的特征,导致这批女性陷入既渴望通过个人立言来满足才名情结,又不得不退居幕后的两难处境和焦虑心理,从而使其创作集中在男性化和女性化两个极端。这既是社会性别桎梏的体现,也是男权社会赋予女性角色扮演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7年19期)

吴军英[7](2017)在《互文视角下的“闺阁女性”书写——论《绣枕》与《桃红》》一文中研究指出凌叔华和师陀同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绣枕》和《桃红》分别是其短篇名作,比照之下可以看出,两篇小说在主题追求、人物形象塑造及诗学策略诸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互文性。通过互文性的角度进行解读,为作品的重新理解和阐释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李靖[8](2016)在《从“闺阁”到“绿林”:女性消费生活变化——以近代上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西文化碰撞与近代化的背景下,女性这一长期受压抑的群体逐渐走向历史前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的变化无疑对女性生活空间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建构于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之上的消费生活,是这一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消费生活的变化不仅反映在外在活动空间的变化,而且也是内在思想空间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24期)

徐栩[9](2016)在《浅论易安体女性视角的着力生发点——以《漱玉集》中的闺阁梳妆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讨论的是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写作风格,即易安体中女性视角的问题。本文将会例举《漱玉集》中的词,通过时间、空间以及女性主体情感叁个部分,从诗歌的用词、意象、情景等方面进一步阐释李清照词体的独特性及其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6年02期)

谢晓雪[10](2015)在《闺阁弁冕与乱世奇葩——徐灿、柳如是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女性文学创作开始得到支持和赞许,女性也开始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徐灿、柳如是就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感知到女性意识的萌动。由于出身于不同阶层、拥有不同命运,她们在处理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时又表现出不同的倾向,致使作品中具体表现出的女性意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州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闺阁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提起民国女国画家,一般人的印象中往往会很快出现如何香凝、林徽因、陆小曼、宋美龄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民国女国画家。为了对这样一个学术群体增加了解,笔者从《美术年鉴》(1947)、《海派书画文献汇编第一辑》《湖社月刊》等资料中查找了200余位女性国画家的相关信息做简要介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闺阁女性论文参考文献

[1].柳素平.从吴绡成名看明清闺阁才媛的才艺成长途径及对现代女性家庭教育的启示[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8

[2].季海洋.闺阁、学校、师门、社团、职业画家——民国女性国画家从艺的多样形态[C].大匠之门21.2018

[3].陈超.《红楼梦》钗黛二美的象喻符号探微——兼论闺阁中女性诗化的自我表达[J].社会科学论坛.2018

[4].张丹.《红楼梦》中的闺阁政治与女性主体性探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

[5]..浙博明清女性画家展:看古代闺阁付诸笔端的闲情与才思[J].公关世界.2017

[6].邹勇.知识与权力——论元代闺阁知识女性的两难处境[J].大众文艺.2017

[7].吴军英.互文视角下的“闺阁女性”书写——论《绣枕》与《桃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8].李靖.从“闺阁”到“绿林”:女性消费生活变化——以近代上海为例[J].名作欣赏.2016

[9].徐栩.浅论易安体女性视角的着力生发点——以《漱玉集》中的闺阁梳妆词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6

[10].谢晓雪.闺阁弁冕与乱世奇葩——徐灿、柳如是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差异[J].中州大学学报.2015

标签:;  ;  ;  ;  

闺阁女性论文-柳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