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交货论文-闫燕,潘安成,李占丞

不确定交货论文-闫燕,潘安成,李占丞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确定交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货数量不确定,绿色供应商选择,装备制造企业,随机整数规划模型

不确定交货论文文献综述

闫燕,潘安成,李占丞[1](2019)在《交货量不确定下装备制造企业绿色供应商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绿色供应链理念,针对交货数量不确定条件下装备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商选择与订货量分配问题,以采购成本、环境效益及产品拖期程度为准则,构建了考虑生产物料齐套要求和最小加工批量约束的随机整数规划模型;借助引入的二进制变量,将模糊的随机整数规划模型转化为清晰的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进而结合缩小求解空间的思想,运用两阶段启发式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算例验证结果表明,将随机整数规划模型应用于装备制造业绿色供应商选择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工业工程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邢小龙[2](2014)在《不确定交货数量情况下供应链策略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供应链运作存在由供应、制造和需求而引起的叁大不确定性,而人们一直比较关注制造和需求不确定性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导致供应链上游供应环节的频发中断,人们开始关注供应过程的不确定性。在供应商对制造商的供货过程中,供应商产出随机和供应能力不确定是导致其交货数量不确定的重要原因。交货数量的不确定导致了供应链成本的增加,当前供应链中存在两种主要的策略一JIT策略和VMI策略,JIT策略和VMI策略都是基于连续小批量的供货方式,都能降低供应链整体的成本,但在交货数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对两种策略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能力的还缺乏认识。现有文献对交货数量不确定的研究多集中在独立决策、联合最优决策等情况下供应商、销售商采用JIT、VMI供货方式的成本、利润分析。这些研究要么多局限在单独研究两种供货方式下供应商和销售商的成本,要么是在确定交货数量情况下两种供货方式的比较,而忽视了在不确定交货数量情况下两种策略的对比。针对这种问题,论文在不确定交货数量情况下,引入因供应商供货数量不足而由销售商设立的对其惩罚的惩罚成本,并通过对比供应商和销售商分别采用JIT策略和VMI策略下的成本情况,通过建立成本模型分析比较出适合供应链的供货方式。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当销售商的订货数量为供应商供应能力的一半时,则JIT策略和VMI策略的供应链总成本是一样的。当销售商的订货数量小于供应商供应能力的一半时,则JIT策略的供应链总成本高于VMI策略的总成本。当销售商的订货数量大于供应商供应能力的一半时,则JIT策略的供应链总成本低于VMI策略的总成本。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给供应链中供应商和制造商提供参考,双方通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对市场的整体规划,根据销售商订货数量的不同,互相博弈,选择出符合双方利益的而又使总体成本降低的供应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4-10-22)

方忠民,陈治亚,曾明华[3](2012)在《不确定响应时间下准时交货激励契约的协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体系框架下,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针对采购双方动态交互决策过程建立了以供应链中核心生产企业为主方,供应商为从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基于最优性分析讨论了准时采购过程中双方决策的交互影响关系,在无约束条件下分析Stackelberg均衡解的必要条件。最后提出了该博弈模型的内嵌内点法的模拟退火算法。(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李果,张祥,马士华,王兆华[4](2012)在《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供应链装配系统订货优化与协调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供应商交货的不确定性对供应链装配系统订货优化与协调具有重要影响。在分析影响供应链装配系统协同订货的不确定性及其主要表征形式后,对交货数量不确定、交货时间不确定和供应商库存不确定叁种情形下的供应链装配系统订货优化与协调模型研究进行了归类综述,即针对引起上述不确定交货条件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分析和归纳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装配系统订货优化与协调研究动态。根据目前研究和实践情况,从协调机制、组织机制和监控机制叁个方面,提出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供应链装配系统订货优化与协调研究的趋势和方向。(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2年02期)

方忠民,陈治亚[5](2011)在《基于不确定响应时间下准时交货激励契约的协同模型与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供应链战略的体系框架下,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针对采购双方动态交互决策过程建立了以供应链中核心生产企业为主方,供应商为从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基于最优性分析讨论了准时采购过程中双方决策的交互影响关系,在无约束条件下分析Stackelberg均衡解的必要条件。最后提出了该博弈模型的内嵌内点法的模拟退火算法。(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ISME 2011)(Volume 4)》期刊2011-12-26)

周奇超[6](2011)在《交货时间不确定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竞争的形式发生变化。未来的市场竞争,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实现整个供应链协同,已经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装配系统中,如汽车制造业,一件产品往往由成千上百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这使得装配式供应链的协同运作非常困难,单个零部件的缺货或延期到货会给整条生产线带来延误,因此,通过某种协调机制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供应商交货时间不确定条件下,两个供应商和单个制造商在交货时间窗和库存责任期两种模式下的最优决策以及供应链协同机制的问题。首先,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协同管理、VMI和Supply-Hub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其次,以装配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交货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引入交货时间窗机制,建立了随机零部件补货提前期下两个供应商对单制造商的准时供货模型,发现交货时间窗策略能有效降低供应商的成本,而且时间窗长度越长,供应商的成本越低,但仅仅依靠单一的交货时间窗策略不能完全协调整个供应链。然后,在前面的基础之上加入库存责任期机制,改变装配系统中下线付款的方式,发现,如增大对供应商的延迟交货惩罚,可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最后,总结本文所做的研究理论,并对未来可进行的研究做出一些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12-01)

李果,马士华,高韬,王兆华[7](2011)在《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系统基于惩罚策略的协同供货模型。首先建立了基于惩罚策略的供应商和制造商模型,接着对模型中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最优决策进行了分析,得出两供应商的最优生产批量决策存在唯一纳什均衡,且最优期望利润间接地受其单位缺货成本的影响,而制造商最优订货批量大于等于市场需求。其次建立了集中决策下供应链利润函数模型,并证明了该函数是决策变量的联合凹函数,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为了达到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利润最大化,推导出基于惩罚策略的供应链协同机制。制造商通过调整订货批量和零件单位缺货惩罚成本,在供应链利润最大化前提下获得最大的剩余利润。最后数例分析说明制造商如何通过控制该惩罚成本系数使得供应链协同并获得最大的剩余利润。(本文来源于《管理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李果,高韬,马士华,王兆华[8](2011)在《不确定交货时间下基于BOM下线结算的供应链协同供货》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交货时间不确定且需求价格时间敏感下基于物料清单下线结算的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在对问题进行相关描述和假设后,分析了不考虑协同供货的供应链收益决策模型,并对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最优决策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考虑协同供货的供应链收益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最优解的性质。数例分析比较了不考虑协同供货和考虑协同供货两种决策模式下的供应链收益和最优解的差异。结果表明,考虑协同供货决策的供应链收益要明显大于不考虑协同供货决策的供应链收益,而考虑协同供货决策下制造商的产品最优销售价格和供应商的最优协议提前期均小于不考虑协同决策。(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1年02期)

李果[9](2009)在《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游供应链协同供货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决策理论、优化建模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问题。在对国内外供应链协同运作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和国内汽车供应链协同供应管理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归纳了不确定交货的叁种表现形式:交货数量不确定、交货时间不确定和供应商库存不确定,分析了各种不确定供货情形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决策,提出了相应的协同供货机制,并建立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多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监控预警模型。首先,构建了交货数量不确定的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分析了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最优批量决策,接着分析了溢出库存惩罚下供应商和制造商各自的最优批量决策,证明了在存在溢出库存惩罚下,供应商和供应商,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存在Nash均衡,且Nash均衡下供应链利润不大于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利润值。为达到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利润,提出了溢出库存惩罚下基于风险共享的供应链协同模型,即制造商共享供应商有效产出大于订购量的风险,而供应商则共享其供货量不一致而导致的制造商最后产出减少的风险。最后数例分析说明,制造商通过调整满足一定关系的订货量、制造商风险共享系数和供应商风险共享系数,能使得独立决策下供应链达到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利润。其次,构建了交货时间不确定的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在对问题进行相关描述和假设后,分析了不考虑供货协同的供应链收益决策模型,并对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最优决策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考虑协同供货的供应链收益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最优解的性质。通过数例分析比较了不考虑协同供货和考虑协同供货两种不同决策模式下供应链收益和最优解的差异。结果显示,考虑协同供货决策的供应链收益要明显大于不考虑协同供货决策的供应链收益,而考虑协同供货决策下制造商的产品最优销售价格和供应商的最优协议提前期均小于不考虑协同决策下。为了使得供应链成员接受协同供货决策,提出了基于效用理论的供应链协同供货收益分配机制。再次,构建了基于不同交货期策略的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在对基于交货窗的协议交货期交货策略1和基于费用分担的可控交货期交货策略2进行描述后,根据策略1建立了交货窗下基于协议交货期的供应链库存优化的Stackelberg模型,并分析了各自的最优决策;根据策略2建立了费用分担机制下基于可控交货期的供应链库存优化模型,给出了求解最优值的算法;分析了策略2优于策略1下的可控提前期的费用分担系数,并给出了分担系数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的交货期压缩费用分担协调策略。最后,针对上述不确定供货情形,建立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供应链协同监控预警模型。在构建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供应链协同供货监控运作模式后,提出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供应链协同供货监控机制,即对重点型供应商进行工序级监控,伙伴型供应商进行库存级监控,商业型供应商和优先级供应商进行产品级监控。而供应链系统协同供货的关键在于对重点型供应商供货进行监控预警,并以此建立了基于事例推理的供应链协同供货监控预警模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10-01)

曾宪武[10](2009)在《不确定交货条件的供应链协调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在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供应链的协调对策。建立了生产商和供应商的成本及利润模型。同时研究了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的Stackelberg主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tackelberg对策可获得比完全独立决策时多的利润,这说明采用供应链协调机制可以使供应链成员获得较多的利润。(本文来源于《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期刊2009-09-27)

不确定交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直以来,供应链运作存在由供应、制造和需求而引起的叁大不确定性,而人们一直比较关注制造和需求不确定性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导致供应链上游供应环节的频发中断,人们开始关注供应过程的不确定性。在供应商对制造商的供货过程中,供应商产出随机和供应能力不确定是导致其交货数量不确定的重要原因。交货数量的不确定导致了供应链成本的增加,当前供应链中存在两种主要的策略一JIT策略和VMI策略,JIT策略和VMI策略都是基于连续小批量的供货方式,都能降低供应链整体的成本,但在交货数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对两种策略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能力的还缺乏认识。现有文献对交货数量不确定的研究多集中在独立决策、联合最优决策等情况下供应商、销售商采用JIT、VMI供货方式的成本、利润分析。这些研究要么多局限在单独研究两种供货方式下供应商和销售商的成本,要么是在确定交货数量情况下两种供货方式的比较,而忽视了在不确定交货数量情况下两种策略的对比。针对这种问题,论文在不确定交货数量情况下,引入因供应商供货数量不足而由销售商设立的对其惩罚的惩罚成本,并通过对比供应商和销售商分别采用JIT策略和VMI策略下的成本情况,通过建立成本模型分析比较出适合供应链的供货方式。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当销售商的订货数量为供应商供应能力的一半时,则JIT策略和VMI策略的供应链总成本是一样的。当销售商的订货数量小于供应商供应能力的一半时,则JIT策略的供应链总成本高于VMI策略的总成本。当销售商的订货数量大于供应商供应能力的一半时,则JIT策略的供应链总成本低于VMI策略的总成本。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给供应链中供应商和制造商提供参考,双方通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对市场的整体规划,根据销售商订货数量的不同,互相博弈,选择出符合双方利益的而又使总体成本降低的供应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确定交货论文参考文献

[1].闫燕,潘安成,李占丞.交货量不确定下装备制造企业绿色供应商选择[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9

[2].邢小龙.不确定交货数量情况下供应链策略的比较[D].西安工业大学.2014

[3].方忠民,陈治亚,曾明华.不确定响应时间下准时交货激励契约的协同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

[4].李果,张祥,马士华,王兆华.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供应链装配系统订货优化与协调研究综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

[5].方忠民,陈治亚.基于不确定响应时间下准时交货激励契约的协同模型与算法[C].Proceedingsofthe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ServicesandManagementEngineering(ISME2011)(Volume4).2011

[6].周奇超.交货时间不确定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7].李果,马士华,高韬,王兆华.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11

[8].李果,高韬,马士华,王兆华.不确定交货时间下基于BOM下线结算的供应链协同供货[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

[9].李果.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0].曾宪武.不确定交货条件的供应链协调对策研究[C].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2009

标签:;  ;  ;  ;  

不确定交货论文-闫燕,潘安成,李占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