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字合成词论文-孟红霞,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

双字合成词论文-孟红霞,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字合成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注视位置效应,偏向注视位置,最佳注视位置,双字合成词结构

双字合成词论文文献综述

孟红霞,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1](2014)在《并列和偏正结构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选取并列结构和偏正结构两种类型的目标词,要求大学生被试阅读包含有目标词的句子,以探讨两种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结果发现:在阅读并列和偏正结构的目标词时,单次注视条件下读者往往将首次注视定位于词的中心位置,多次注视时首次注视往往落在词的开端部分;当首次注视落在词的开端时再注视该词的概率增加,而且再注视往往落在词的结尾部分。结果提示:在单次注视条件下存在偏向注视位置;双字合成词结构不影响偏向和最佳注视位置;研究结果支持"战略-战术"模型。(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洪炜,冯聪[2](2010)在《汉语二语学习者与汉语母语者的双字合成词识别过程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语义启动范式,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汉语二语学习者与汉语母语者在汉语双字合成词识别过程中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词素信息和整词信息在汉语二语学习者和汉语母语者合成词识别过程中均起到促进作用。相对于母语者,汉语二语者更依赖词素信息。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二语学习者对整词信息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研究还发现,词素空间位置信息对汉语二语学习者及母语者词汇识别过程均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10年04期)

陈煦海,黄希庭[3](2010)在《汉语双字合成词口语产生的词素信息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图–词干扰范式探讨了汉语双字合成词口语产生中构成词素的正字法、语音、语义信息激活的特点,共叁个实验。结果表明汉语双字合成词的口语产生中,词素的语音、正字法信息可以促进词汇的口语产生,而词素语义信息的作用不显着,说明合成词口语产生的编码单元为"音节+音调",词素的正字法也在编码中起到一定作用。这些信息激活不受词素位置的影响,首、次词素在双字合成词口语产生中地位相当。词素正字法先于语音信息激活,在SOA为?200ms就有出现;语音信息则稍晚,在SOA为100ms时才出现激活。(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陈煦海[4](2008)在《汉语双字合成词口语产生的词素信息激活及时间进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语言学主要从言语理解和言语产生两个角度对人类言语过程进行研究,有关后者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用图-词干扰范式考察了汉语双字合成词的口语产生过程,探讨了口语产生中双字合成词构成词素的形、音、义信息激活的特点及其时间进程。本研究包含3个实验。实验一分别以首词素和次词素为考察对象,设置“词素同”、“字同”、“音同”和无关干扰词四种条件,分别在叁种SOA(-100ms、0ms、100ms)条件下启动被试的图片命名,探讨了词素信息激活的情况及其时间进程;实验二采用跟实验一相似的实验设计,只是加入“词素位置”一个因素,验证了实验一的结果,还考察了双字合成词词素位置在口语产生中作用;实验叁专门设计了“语义相关”干扰词和“词素同”条件进行对比,以探讨双字合成词口语产生中语义信息激活。本研究结果如下:①、汉语双字合成词的口语产生中,其构成词素的信息可能是一个单独的编码单元。②、汉语双字合成词的构成词素的语音信息、正字法信息都可以促进词汇的口语产生,而语义信息的作用不明显。③、汉语双字合成词构成词素的位置在其口语产生过程的作用没有显着差异。④、汉语双字合成词的构成词素信息激活的时间进程和单字词的时间进程相似,正字法信息激活在前,且持续时间较长,在-200ms到100ms的时程内都有出现,语音信息激活的时间稍晚,在100ms时才有出现。(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4-30)

高兵[5](2004)在《中文双字合成词加工中的透明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Taft和Foster(1975)将词素这一语言学概念引入语言心理学的研究以来,其在语言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受到了语言心理学家的重视,有关词素的研究形成了众多不相一致的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多词素词在心理词典中表征的基本单元是什么,问题的实质其实是词素在多素词的表征与加工中的作用问题。目前,大多数语言心理学家都承认,词素在多词素词的表征和加工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在哪一阶段、什么水平上发挥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根据以拼音文字为材料所进行的研究,对于该问题目前主要有叁种观点,即:以词汇分解模型(Taft & Forster,1975;1976)为代表的词素表征观点,认为多词素词在心理词典中是以分解的词素形式表征的;以整词表征与通达模型(Seidenberg,1987;1989)为代表的整词表征观点,认为多词素词在心理词典中是以整词形式表征的;以AAM模型(Caramazza et al,1988)为代表的混合表征观点,认为整词和词素都有可能成为表征和通达的单元。 中文多词素词中双字合成词占绝大多数,因此研究中文双字合成词的加工问题对于语言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过程中,以拼音文字为材料所提出的理论无疑具有借鉴意义。然而中文多词素词与拼音文字有所不同(彭聃龄等,1997),因此,探讨中文双字合成词的通达和表征必须结合中文的特点,而不能照搬以拼音文字为材料所提出的理论。 一些学者借鉴拼音文字研究所提出的理论,以中文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研究,主要形成了叁种不同的观点:第一,张必隐等(Zhang,B Y & Peng,D L,1992)提出的分解存储的观点。第二,周晓林等(Zhou & Maslen-Wilson 1992;Zhou & Maslen-Wilson,1995)提出的多层聚类表征模型(Multi-Level Cluster Representation Model)。第叁,彭聃龄等(Peng D L,Liu Y,Wang C M,1998)提出的IIC(Inter/Intra Connectio0n)模型。 早期有关多词素词的研究没有考察词素与整词的语义关系,因此其解释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解释语言中大量存在的语义不透明现象,研究者在字词认知研究中引入了语义透明度(semantic transparency)概念。上述IIC模型就是根据透明度的研究提出来的。语义透明度(王春茂等,1999)指的是复合词的语义可从组成复合词的各个词素的语义推知的程度,其操作定义为整词与其词素的语义相关程度。多项研究证明,透明度影响到多词素词的识别,特别是影响到不透明的多词素词的识别。沪丈泌夕笋分斌不砚勿/-中成透劳岌气扑交 纵观有关研究,特别是涉及透明度因素的研究,我们认为尚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在国外对拼音文字所进行的研究中,有些研究所使用的实验材料是假词,有些是屈折词和派生词,而研究汉语多词素词的存储应主要以合成词为实验材料.第二,透明度和词频都会影响多词素词的存储,那么这两个因素到底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第叁,目前的有关研究,除少数采用直接的词汇判断作业外,大多运用重复启动或语义启动下的词汇判断,启动刺激‘J「}标刺激的呈现之间的间隔时间(SOA)在不同的实验中并不一致,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那么在不同的SOA条件下,透明度将会对词汇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采用中文双字合成词为实验材料,在不同的SOA条件下操纵表面频率、透明度,利用重复启动技术、通过词汇判断作业,考察多词素词的心理表征特点。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第一,词频和透明度是如何影响词的识别的?第二,在不同的SOA条件下,透明度在词的识别中发挥什么作用?第叁,在通达表征中是否存在词素和整词表征,如果二者都存在的话,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经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第一,词频和透明度都会影响词的识别,对于高频词,透明度的影响不明显,对于低频词,透明度的影响比较大,从而表现出透明度效应;第二,在启动时间较长的条件下,整词对整词的启动远大于词素对整词的启动,但透明词和不透明词受到的启动量相同,没有表现出透明度效应;第叁,在启动时间较短的条件下,词素对透明词的启动大于词素对不透明词的启动,表现出明显的透明度效应;第四,在通达表征中,既有词素表征也有整词表征,二者表征在同一层次上,它仃j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在词汇通达中的作用受整词的透明度和词频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4-04-28)

双字合成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采用语义启动范式,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汉语二语学习者与汉语母语者在汉语双字合成词识别过程中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词素信息和整词信息在汉语二语学习者和汉语母语者合成词识别过程中均起到促进作用。相对于母语者,汉语二语者更依赖词素信息。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二语学习者对整词信息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研究还发现,词素空间位置信息对汉语二语学习者及母语者词汇识别过程均产生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字合成词论文参考文献

[1].孟红霞,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并列和偏正结构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J].心理学报.2014

[2].洪炜,冯聪.汉语二语学习者与汉语母语者的双字合成词识别过程差异研究[J].现代外语.2010

[3].陈煦海,黄希庭.汉语双字合成词口语产生的词素信息编码[J].心理学报.2010

[4].陈煦海.汉语双字合成词口语产生的词素信息激活及时间进程初探[D].西南大学.2008

[5].高兵.中文双字合成词加工中的透明度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双字合成词论文-孟红霞,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