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权式改革论文-李超,商玉萍

分权式改革论文-李超,商玉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权式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权式改革,城乡收入差距,经济赶超,政府城乡行为偏向

分权式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商玉萍[1](2018)在《分权式改革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不同经济赶超省份的分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权式改革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会对区域内部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何种影响?文章通过理论模型和静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经济分权和行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叁种分权式改革均有利于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收敛,但其影响效应具有的"政府城乡行为偏向性"特征会进一步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对不同经济赶超省份的分组比较还发现,地区经济赶超水平越高,分权式改革将更大程度地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且以分权式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代表的中央政府战略统筹决策对地方政府经济赶超因素的抵御效应有限。因此,要继续强化中央政府战略统筹决策力度,尤其是对经济赶超水平较高的地区,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努力创造条件让分权式改革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02期)

余祖伟,李唐,张彪[2](2015)在《比较优势、分权组织与中国渐进式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原计划经济国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于改革初始条件不同,各国所选择的具体路径和改革方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沿着渐进式改革道路前行的中国,在预期总目标既定的条件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推进改革。相对于俄罗斯等国的激进式改革方式,这种渐进式改革较之于激进式改革具有更高的经济绩效。而宏观经济战略上所采取的比较优势战略和地区间具有充分竞争激励的分权组织结构则可以看作中国渐进式改革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两个主要解释因素。继续推进比较优势战略,充分利用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条件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稳步增长仍具有战略意义。要适时地、不失时机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与自主创新,实现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突破比较优势和中等国家陷阱。(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曹杨杨[3](2015)在《分权式改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分权式改革是财政分权、行政分权和经济分权的叁重分权过程,仅仅选择单一维度的分权指标,无法准确确认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构建分权的多维衡量指标体系,并以199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全面分析了分权式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分权整体上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但不同维度的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并不相同。此外,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分权的经济增长优势高于中西部地区。(本文来源于《科技和产业》期刊2015年03期)

曹杨杨[4](2014)在《分权式改革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权式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分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事实性分权”改革是财政分权、行政分权和经济分权的叁重分权过程,仅仅选择单一维度的分权指标,无法准确衡量中国式分权的程度,从而也就无法从整体上确认我国分权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以1998-2011年中国大陆29个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叁个方面出发,选取了地方财政收入占比、地方财政支出占比、地方行政管理分权度、地方产权管理分权度、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比、非国有企业税收占比、非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占比7个指标,对中国式分权进行了全景式评估。在此基础上,对7个多维指标进行加总,得出我国分权组合指标,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中国分权式改革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组合分权度在样本期间呈逐步升高的态势。东、中、西部地区分权水平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分权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分权式改革整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但不同维度的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并不相同。财政分权不利于地区经济增长,经济分权显着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而行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确。此外,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还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分权的经济增长优势高于中西部地区,当前的分权形式不利于地区差距的缩小。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完善财政制度安排,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加大经济分权力度,同时不断完善地方行政管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安徽财经大学》期刊2014-09-01)

张茉楠[5](2013)在《推进财政分权式改革 盘活存量金融资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存量资产并不少,但期限错配、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导致了大量不良资产、闲置资产和沉淀资产,这是中国经济低效率、金融低效率,而财政金融高风险的重要原因。 7月5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金融(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金融报》期刊2013-09-02)

张茉楠[6](2013)在《推动分权式改革化解财政金融关联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质而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一个分权的过程。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政府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使这些领域的资源配置主要由价格和竞争机制实现;另一方面,在政府体制内部,中央也逐步向地方放权,无论是早期的财政包干制,还是后来的分税制,都使得地方拥有了一定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报》期刊2013-08-19)

张茉楠[7](2013)在《盘活存量要以“分权式改革”为纲》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几乎都是靠增量来刺激增长,但事实证明,由于大量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增量对于存量的调整没有太大效果,反而因为过度刺激带来了一系列风险隐患和政策后遗症。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新一届政府将(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3-07-15)

高玉伟[8](2011)在《分权式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权式改革分为经济性分权和行政性分权,经济性分权在改革初期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明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城市改革尚未启动时有效地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行政性分权使乡镇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行政性分权,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地向农村居民提供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迅速获得农民所表达的利益诉求并做出反应,并在晋升激励下积极解决"叁农"问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一定的垂直竞争关系会导致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许经勇[9](2011)在《公共品供给短缺、财政分权式改革与政府职能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始于1994年的财政分权式改革、赋予地方政府独立的财权,无疑是很关键的因素。它使地方政府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主体,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公共品供给不足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关系极大。而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又与财政分权式改革,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利益格局划分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公共品供给激励差异联系在一起。客观地(本文来源于《福建理论学习》期刊2011年03期)

傅勇[10](2010)在《中国式失衡辨析及其货币政策含义——基于分权式改革与金融压抑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比较显示,一些经济体在高速增长时期,均出现过与当前中国类似的结构性失衡,失衡应该看作是快速成长时期的阶段性现象。横向比较显示,分权式改革尤其是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改革,是加剧结构失衡的重要制度根源。在金融层面上,普遍存在的金融压抑阻碍了储蓄-投资在内部达到平衡,银行部门只得购买国外资产输出过多的储蓄资金,由此引致外部失衡。在经济失衡及其逐步调整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应特别关注相关的财政金融风险。(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0年10期)

分权式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原计划经济国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于改革初始条件不同,各国所选择的具体路径和改革方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沿着渐进式改革道路前行的中国,在预期总目标既定的条件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推进改革。相对于俄罗斯等国的激进式改革方式,这种渐进式改革较之于激进式改革具有更高的经济绩效。而宏观经济战略上所采取的比较优势战略和地区间具有充分竞争激励的分权组织结构则可以看作中国渐进式改革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两个主要解释因素。继续推进比较优势战略,充分利用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条件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稳步增长仍具有战略意义。要适时地、不失时机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与自主创新,实现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突破比较优势和中等国家陷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权式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李超,商玉萍.分权式改革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不同经济赶超省份的分组比较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8

[2].余祖伟,李唐,张彪.比较优势、分权组织与中国渐进式改革[J].山东社会科学.2015

[3].曹杨杨.分权式改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5

[4].曹杨杨.分权式改革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5].张茉楠.推进财政分权式改革盘活存量金融资产[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

[6].张茉楠.推动分权式改革化解财政金融关联风险[N].中国经营报.2013

[7].张茉楠.盘活存量要以“分权式改革”为纲[N].经济参考报.2013

[8].高玉伟.分权式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

[9].许经勇.公共品供给短缺、财政分权式改革与政府职能定位[J].福建理论学习.2011

[10].傅勇.中国式失衡辨析及其货币政策含义——基于分权式改革与金融压抑视角的分析[J].上海金融.2010

标签:;  ;  ;  ;  

分权式改革论文-李超,商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