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联合国维和行动论文-吴晓凌

非联合国维和行动论文-吴晓凌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联合国维和行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联合国维和行动

非联合国维和行动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凌[1](2019)在《中国蓝盔: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0年首次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以来,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万余人次,参加了联合国24项维和行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仍有2500余名中国军人正在联合国7个任务区和联合国总部执行维和任务。这是2010年2月2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一个粮食发放点,一名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帮助当地居民领(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9年19期)

宋歆,宫其芳[2](2019)在《中国蓝盔,你们的名字在我心里》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复兴路9号,军事博物馆。如织的观众,怀着探寻与敬仰之心,走进“为了和平 走向世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际军事合作成就展”,徜徉于这片光影交织的历史走廊,感知着人民军队砥砺奋进的天下情怀。在维和展区的哈马舍尔德勋章展柜前(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10-12)

阮拥军,王利洪[3](2019)在《试述3D打印技术在我军联合国维和行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3D打印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适应范围广,产品类型多、结构质量好,设备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优势,近年来在各领域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我军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装备维修保障,面临任务远离本土、装备故障频发、装备种类庞杂等现实难题。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我军联合国维和行动装备维修保障中,可增加装备维修保障的时效性,提高装备器材保障的精确性,并解决装备维修力量不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国防》期刊2019年08期)

张晓磊[4](2017)在《“新安保法”后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动向——决策特征与制约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政府赋予自卫队维和新任务的决策过程体现了日本官邸主导型决策的叁个特征:日益强化的官邸主导型决策机制确保政策走向;日渐顺畅的政官关系合作模式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执政党与政府间日趋明显的政高党低框架确保决策程序的完整高效。尽管日本政府已经通过内阁决议赋予自卫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新任务,但未来此项新任务的执行仍然面临着叁个制约因素:一是自卫队“驰援护卫”新任务存在的违宪嫌疑问题,二是自卫队员安全风险上升及国内社会舆论问题,叁是联合国维和行动自身的制度困境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李因才[5](2019)在《强力维和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1999年以来,联合国新设立的维和行动基本都获得了强力授权,这主要源于维和特派团在国内持续冲突环境下面临的艰巨挑战和巨大风险。尽管《联合国宪章》第七章为强力维和提供的模糊授权决定了其限度和内在缺陷,但仍然为使用武力创造了充足的伸缩空间。强力授权也使维和明显偏离了哈马舍尔德叁原则:接战规则修改为"非自卫和履行授权不使用武力",授权任务的扩展及被动防御态势的转变使维和出现了积极进攻的军事化倾向;部分"破坏者"被排除在同意框架之外,并出现非自愿的强制特征;将公正和中立区分开,逐渐淡化并抛弃中立,表现出积极作为姿态。尴尬的是,当前维和特派团的主要问题不是授权不足,而是反应不力。强力维和导致维和态势进一步复杂化。联合国需要认识自己的能力限制和作为空间,将带有强制特征的维和转交利益攸关方,采取"合作维和"模式,从而缓解强力维和带来的压力和运作难题。(本文来源于《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罗铮[6](2019)在《中国组建维和待命部队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青岛6月27日电 罗铮报道: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所有出兵国中,中国是组建维和待命部队数量最多、分队种类最齐全的国家。这是在此间举行的第7届东盟地区论坛维和专家会上了解到的信息。据国防部维和事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加入联(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06-28)

张敏娇[7](2019)在《提高蓝盔警察安全性 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专访联合国维和行动部警察司副司长杨少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简介杨少文,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安部工作,1995年获英国莱斯特大学硕士学位。在30多年警务工作中,他在国际警务合作、国际维和行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6年至2011年,杨少文担任中国驻美国警务参赞,回国后任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副局长。2016年4月起担任联合国维和行动部警察司副司长。2017年,在"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授勋仪式上,杨少文被授予"联合国和平服役勋(本文来源于《现代世界警察》期刊2019年06期)

王耀胜[8](2019)在《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维持和平行动(Peacekeeping Operations)是联合国所从事的影响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工作,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控制甚至解决局部冲突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一宗旨的集中体现。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强权政治。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真正参与到国际安全机制中较晚,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联合国持有敌对态度。美苏冷战结束后,维和行动的规模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同维和行动的联系也持续加强。以纳米比亚“联合国过渡时期援助团”为中国维和行动的起点,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比较成功地适应了新角色,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被国际社会视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还将在维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对国际关系中国家间相互联系的增强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多种情况,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参与,仍将是中国与国际社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中国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参与维和行动的战略布局,使之适应国家安全环境的新变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持。学术界关于“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作用”的研究都各有侧重,本文从政策发展历程、维和特点、维和贡献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总体上对“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作用”进行认识。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认知观念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维和的特点。本部分从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态度的阶段性发展作为入口,回顾并分析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态度立场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出一个逐步深入,从消极观望到积极主动的参与进程,由于两极格局结束后联合国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中国也对联合国主导下的区域维和行动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开始成为维和行动坚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参与维和行动的积极姿态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认同,这一过程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外交政策,分析和探究不同阶段的变化原因。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国的参与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影响。中国高度重视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治理体系和制止冲突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正逐步深入到联合国维和机制之中,对维和行动采取了越来越积极务实的态度,在人力、财力和政治认同上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为联合国维和建设提供中国特色治理方案,巩固联合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主导地位,做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的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公益做出了卓越贡献。第叁部分分析了影响中国进一步发挥维和作用面临的因素。中国的维和行动在得到多方好评和获得重要成就的同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维和行动的深入发展过程中总要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局势,需要对联合国维和行动始终保持清醒谨慎的战略思维,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维和环境中适时作出选择调整。通过分析“中国威胁论”、维和立法相对滞后、中国维和话语权偏低以及维和人员风险等方面对中国深入参与联合国维和面临的挑战,影响了维和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四部分提出了中国提升联合国维和作用的应对策略。中国通过通过发挥建设性作用,推进同地区强国维和战略的对接,促进区域维和机制的构建;同时加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保证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顺利进行;积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增强国际维和话语权;组建强有力的维和事务统一指挥中心,增强维和工作科学性,让维和行动充分为中国整体外交战略的发展服务。(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徐吉[9](2019)在《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现状与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随着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主动与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和平方面,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资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联合国各项维和行动。但是随着维和环境的逐渐复杂化、多元化,地区安全冲突明显增多,不仅联合国维和行动本身需要作出自我完善与调整,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政策也需要及时作出改变以适应未来维和行动的需要。因此本文以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现状与未来为题,首先对维和行动的基本定义与理论进行梳理,并通过四个经典案例——伊拉克战争、索马里维和行动、卢旺达大屠杀以及叙利亚内战,指出联合国维和行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对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进行梳理,并对目前参与现状、参与机制和维和特点进行总结,接着指出当前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存在的问题,包括参与起步晚,话语权缺失;对联合国经费的贡献和参与人员的比例失衡;局限联合国维和体系,对国际维和行动拓展不深等。最后,本文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指出未来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突破口,主要的方向为建立中国特色维和观,适应联合国改革,储备后续人才,以及建立独立自主且包容的维和政策,注重经济发展。综上,本文研究不仅能帮助中国更好地在未来参与维和,承担国际责任、履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应尽地义务,而且也能为世界和平、繁荣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9-05-20)

林志超,余红升[10](2019)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社区警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的一大创举,已发展为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手段。联合国警务行动的主要职责是维护任务区社会治安、监督指导当地警察执法、协助东道国选举等。社区警务是维和警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警务情报收集、维护社区治安稳定、预防和制止犯罪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维和行动社区警务活动还处于初创阶段,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维和警察积极探索不同任务区社区警务的发展模式,为实现任务区安全稳定、社区群众满意而努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贸导刊(中)》期刊2019年05期)

非联合国维和行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京,复兴路9号,军事博物馆。如织的观众,怀着探寻与敬仰之心,走进“为了和平 走向世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际军事合作成就展”,徜徉于这片光影交织的历史走廊,感知着人民军队砥砺奋进的天下情怀。在维和展区的哈马舍尔德勋章展柜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联合国维和行动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凌.中国蓝盔: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J].中国报业.2019

[2].宋歆,宫其芳.中国蓝盔,你们的名字在我心里[N].解放军报.2019

[3].阮拥军,王利洪.试述3D打印技术在我军联合国维和行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运用[J].国防.2019

[4].张晓磊.“新安保法”后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动向——决策特征与制约因素[J].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

[5].李因才.强力维和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构[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9

[6].罗铮.中国组建维和待命部队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N].解放军报.2019

[7].张敏娇.提高蓝盔警察安全性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专访联合国维和行动部警察司副司长杨少文[J].现代世界警察.2019

[8].王耀胜.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9].徐吉.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现状与未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10].林志超,余红升.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社区警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

标签:;  

非联合国维和行动论文-吴晓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