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头木偶论文-白丽

杖头木偶论文-白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杖头木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掖,邵家班子,杖头木偶

杖头木偶论文文献综述

白丽[1](2019)在《小杖头上的大造型——甘肃张掖邵家班子杖头木偶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河西走廊的古城张掖,有着名的邵家班子木偶戏,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张掖邵家班子的杖头木偶体量大、颜色艳、动作多、技法精,这些带有原始风貌的民俗艺术恰恰显示了华夏早期文化基因的模样,这种看似简陋、粗犷但实际上精湛、神奇的艺术风貌,正是当年中原民俗艺术形象的再现。(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9年03期)

石勇[2](2019)在《从如皋杖头木偶戏谈地方戏剧的保护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的"木偶之乡"如皋,地处临海的位置。如皋木偶戏的发展历史在很早之前就有了,根据记载是从元明朝代兴起,汉唐时期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清朝和民国的时候,木偶戏的队伍不断壮大,喜爱喜剧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多。由于当时木偶戏的盛行,许多戏班子常年奔走在各地演出,尤其是在乡间小镇地区。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木偶在艺人表演的过程中不断改造升级,最终形成了具有如皋当地特色的仗头木偶,为大家所喜爱并传承。如皋是着名的木偶之乡,地处江海平原,无论是提线木偶,布袋木偶,仗头木偶,都应有尽有。根据记载,在1689年,木偶戏剧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是如皋当地的文人为了纪念其(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08期)

杨光[3](2019)在《扬州杖头木偶戏的形式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木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俑进化为傀儡,由"丧家乐"转而为"用之于嘉会",再从木偶歌舞发展为"偶人以戏"。特别是近代以来,木偶戏在木偶造型、表演艺术以及相关的舞台美术方面不断的创新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戏剧形式中的一朵奇葩。木偶造型方面的创新。初期的木偶仅仅是用木头(本文来源于《剧影月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密[4](2019)在《谈杖头木偶各具风格的表演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杖头木偶在中国许多地区都有流传,各有不同的风格特征,称谓也有所不同,在中国西北部的"耍杆子"、西南部四川的"木脑壳戏"、南部广东的"托戏"都属杖头木偶。各地木偶头的造型、脸谱、装饰和雕刻工艺及演出风格也结合了传统戏曲剧种以及唱腔,各有特色。(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5期)

罗群[5](2019)在《《偶王归来》展现杖头木偶绝活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罗群)3月9日,由中国木偶剧院打造的杖头木偶剧《偶王归来》在北京上演。《偶王归来》将9部经典杖头木偶剧的精彩片段重新编排、熔于一炉,集中展现了杖头木偶的魅力。所谓杖头木偶,指的是以木杖操纵来完成动作的木偶,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3-19)

何小华,姚金秀[6](2019)在《浅谈桂平杖头木偶戏与巫文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桂平杖头木偶戏,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与民间艺术,更是一种珍贵的地方非遗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07年把它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巫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底层文化,它以原生或者次生的形态,甚至以各种升华与变态形式,大量存在和影响着中国各地的民俗活动与民间文化。该文从桂平杖头木偶戏的起源,巫文化的产生,巫文化对桂平杖头木偶戏的渗透和影响叁方面阐述桂平杖头木偶戏与巫文化的关系,以便引起人们的关注,更好地传承保护与开发地方非遗文化。(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李叶晔[7](2018)在《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传承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承和发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的重要手段,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发展是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得以永葆活力成为历史长河中比较古老的艺术之一。本文对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的传承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木偶戏的渊源,介绍木偶戏的发展历程,进行对木偶戏传承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分析传承的问题,把握传承过程的正确思路,为木偶戏的传承提出建设性建议。(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19期)

李叶晔[8](2018)在《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教育传承的意义和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型杖头"木偶戏"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兴盛于清光绪年间,以其操纵轻便灵活、形神兼备、特技表演变幻等享誉川内外。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发展,结合四川地方文化特色,具有四川人文色彩的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逐渐形成,2014年,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通过对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其教育传承的意义,并提出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的传承策略。"木偶戏"是一种拥有漫长历史发展轨迹的戏(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29期)

张玲[9](2018)在《“用叁根棍演活一个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77岁的湖南杖头木偶戏传承人谭奇书入选。或许是长期从事艺术工作的缘故,谭奇书虽已年逾古稀,但仍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起湖南杖头木偶戏,他有很多话要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8-06-26)

赵一婕[10](2018)在《依赖真人弄假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木偶完美的承袭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但伟大的艺术不应该是宁静的,它应该时刻保持着初生般的新鲜度。文章从服装角度出发阐明中国戏曲服饰与杖头木偶的关系,探其根源,望其未来。内容上还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杖头木偶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将凝固的艺术符号再次跳跃于眼前。(本文来源于《北京舞蹈学院》期刊2018-03-01)

杖头木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众所周知的"木偶之乡"如皋,地处临海的位置。如皋木偶戏的发展历史在很早之前就有了,根据记载是从元明朝代兴起,汉唐时期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清朝和民国的时候,木偶戏的队伍不断壮大,喜爱喜剧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多。由于当时木偶戏的盛行,许多戏班子常年奔走在各地演出,尤其是在乡间小镇地区。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木偶在艺人表演的过程中不断改造升级,最终形成了具有如皋当地特色的仗头木偶,为大家所喜爱并传承。如皋是着名的木偶之乡,地处江海平原,无论是提线木偶,布袋木偶,仗头木偶,都应有尽有。根据记载,在1689年,木偶戏剧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是如皋当地的文人为了纪念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杖头木偶论文参考文献

[1].白丽.小杖头上的大造型——甘肃张掖邵家班子杖头木偶艺术[J].丝绸之路.2019

[2].石勇.从如皋杖头木偶戏谈地方戏剧的保护和发展[J].艺术家.2019

[3].杨光.扬州杖头木偶戏的形式创新[J].剧影月报.2019

[4].李密.谈杖头木偶各具风格的表演特点[J].戏剧之家.2019

[5].罗群.《偶王归来》展现杖头木偶绝活儿[N].中国文化报.2019

[6].何小华,姚金秀.浅谈桂平杖头木偶戏与巫文化的关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7].李叶晔.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传承现状研究[J].艺术评鉴.2018

[8].李叶晔.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教育传承的意义和策略研究[J].牡丹.2018

[9].张玲.“用叁根棍演活一个人”[N].中国文化报.2018

[10].赵一婕.依赖真人弄假人[D].北京舞蹈学院.2018

标签:;  ;  ;  

杖头木偶论文-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