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均比论文-谢海平

高峰均比论文-谢海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峰均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峰均比,线性化技术,削峰技术,数字预失真技术

高峰均比论文文献综述

谢海平[1](2016)在《高峰均比信号下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峰均比信号下功放的非线性失真更为严重。本文对高峰均比信号下功放的线性化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归纳为以下四个部分。1.分析了高峰均比信号对功放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削峰级联数字预失真的线性化方案。详细阐述了方案的系统架构、技术路线、单带功放线性化方案结构和多带功放线性化方案结构,给出了相应的测试方案及性能改善目标。2.针对单带高峰均比信号和多带高峰均比信号,分别使用频域削峰技术和基于频域削峰的多带削峰技术降低其峰均比。首先依据设定的削峰因子在时域内对信号进行裁剪以获得相应的峰均比改善量,之后依据设定的EVM阀值和带外频谱遮罩在频域内通过误差矢量对信号的带内带外进行相应处理以确保削峰信号的EVM和带外能量泄漏不超过设定的阀值。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削峰参数的限定下,削峰技术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峰均比改善量。3.针对功放非线性失真,采用迭代预失真方法和多级预失真方法,提高预失真器的建模精度和补偿能力,达到降低功放非线性失真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具体参数设置下,迭代预失真方法对测试的F类功放ACPR改善了16.93dBc,多级预失真方法对测试的AB类功放ACPR改善了18.29dBc。通过参数分离的预失真器,将预失真系数的辨识过程和查找表生成算法置于DSP中,仅在FPGA中实现预失真功能,从而减少了预失真器硬件实现所需的资源。4.通过单带功放和双带功放分别验证了高峰均比信号下功放的线性化方案。对单带功放,使用带宽20MHz、峰均比10.38dB的LTE信号进行验证,维持平均功率的工作模式下,ACPR改善了17.17dBc,维持峰值功率的工作模式下,ACPR改善了15.68dBc的同时功放输出功率提高了1.4dBm。对双带功放,使用峰均比9.62dB的双带信号进行验证,该双带信号由两个不同的5MHz带宽WCDMA信号聚合而成,维持平均功率的工作模式下,ACPR分别改善了14.47dBc和14.87dBc,维持峰值功率的工作模式下,ACPR分别改善了13.39dBc和13.65dBc,同时功放输出功率提高了0.7dBm。相比于传统结构的数字预失真方案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3-30)

童峥嵘,郭尊礼,曹晔,张卫华[2](2015)在《小波包变换对CO-OFDM系统高峰均比的抑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出现的高峰值平均功率比问题,提出用小波包变换取代传统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仿真实验证明了具有良好正交性的小波包变换对高峰值平均功率比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且误码率性能优于传统的快速傅里叶变换.随着小波尺度函数及小波函数对称性的提升,其避免信号处理过程中的相移的能力提高,系统性能有所改善.与传统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系统相比,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系统中,小波基函数haar小波的互补累计分布函数为0.01时,门限值降低约2dB,且在误码率为10-3的情况下,性能优化1.5dB.在此基础上,将小波提升算法应用到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得到的抑制峰均比及误码率性能与应用Mallat算法时一致,但算法的结构复杂度降低.(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张敏娟,魏亚辉,李晓[3](2014)在《一种降低LTE信号高峰均比算法的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LTE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作为下行传输方法,针对该方法引入的高PAPR问题,本文对降低高峰均比算法进行了研究,并以PC CFR算法为研究基础,采用ROM查找表和硬件乘法器实现了峰值削减系数算法;根据系统时钟数据速率关系复用乘法器,节约了FPGA硬件资源,并基于FPGA搭建了LTE信号的消峰处理平台.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削峰算法和硬件平台,LTE信号的峰均比降低,且EVM和ACPR指标恶化比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栾远飞[4](2013)在《抑制OFDM系统高峰均比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具有频带利用率高、抗多径干扰能力强、抗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强等众多优点,但是因为存在较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导致应用中受到诸多限制。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并寻找更有效的OFDM系统峰均比PAPR抑制算法。首先,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抑制OFDM系统峰均比PAPR问题的研究现状,阐述了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OFDM系统的结构框图,介绍了OFDM系统的优缺点及关键技术;其次,从OFDM系统峰均比的定义和概率分布入手,引出对OFDM系统的PAPR问题的研究,总结了现有抑制峰均比PAPR的叁类主要技术:信号预畸变类技术、编码类技术和概率类技术。其次,重点研究遗传算法GA和模拟退火算法SA,讨论了两种算法参数设置的一些关键问题;通过分析算法原理及其实现过程给出详细的算法流程图;结合两种算法的优缺点和算法特性首次创新地提出遗传模拟退火联合的新算法SA-GA算法,制定新算法的详细算法流程并绘制流程图,然后就SA-GA联合的新算法给出了几点优化建议。然后,将遗传算法GA、模拟退火算法SA和改进的贪心算法MGA分别作用于PTS-OFDM系统,相关的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性能要求较高的系统可选择GA-PTS和SA-PTS算法,而GA-PTS算法在对实时性和PAPR性能要求更高的系统中性能更好。最后,将本文提出的遗传模拟退火新算法SA-GA用于解决PTS-OFDM系统高峰均比问题,仿真实验证明,在相同迭代次数下,PTS-SAGA算法比PTS-GA算法在同等出现概率下的PAPR值降低了1dB左右。另外,在相同概率下,PTS-SAGA算法的PAPR值仅比PTS穷举算法高不到0.4dB。(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3-12-01)

童峥嵘,刘畅,曹晔,张卫华[5](2014)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结合高峰均比抑制算法对CO-OFDM系统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出现的高峰值平均功率比问题,提出分数阶傅里叶变换与高峰值平均功率比抑制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表明:随着分数阶傅里叶变换阶数的减小,信号的峰值平均功率比逐渐降低;与抑制算法结合后可进一步降低系统的峰值平均功率比,并解决抑制算法影响系统性能的问题.从结合的兼容性、抑制高峰值平均功率比效果及改善引入抑制算法后对系统的负面影响叁方面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选择性映射算法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结合后,旋转因子同为4时,峰值平均功率比高于6.6dB的概率较单一选择性映射算法低104;选取高峰值平均功率比抑制情况相近时,结合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比单一选择性映射算法降低了8倍;采用限幅算法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结合的仿真情况也较单一限幅算法有很大提高,表明该算法结合的兼容性良好.(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师长亮[6](2012)在《OFDM系统中高峰均比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交频分复用(OFDM)以其频谱利用率高和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强等优点,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但OFDM系统的一个固有缺点是具有较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导致对放大器的线性度要求很高,影响通信系统的运行成本和效率。本文在介绍OFDM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高峰均比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对典型的降低峰均比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其中性能较优的选择性映射法和部分传输法作为论文的研究重点,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技术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2年06期)

柯苗[7](2011)在《OFDM系统中高峰均比的抑制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作为一种高速信息传输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码间干扰能力强等优势,但由于OFDM信号是通过多载波调制后的合成信号,所以OFDM信号存在较高的峰均比,这会给传输系统带来许多不利因素,限制了OFDM技术的应用。文章针对OFDM系统中存在的高峰均比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抑制技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要求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期刊2011年07期)

任智源[8](2011)在《高峰均比系统中放大器的高效高线性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OFDM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对抗多径衰落及频谱利用率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因而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OFDM技术同时存在明显的缺点,其中之一就是高峰均比问题。由于OFDM信号的包络服从瑞利分布,其峰值功率会比平均功率高出很多,造成了严重的高峰均比问题,导致OFDM信号对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和饱和性失真极其敏感;另一方面,当通信系统是一个宽带系统时,放大器的失真不再是单纯的非线性特性,还呈现出了一种记忆性的特性,此时的输出信号不仅与当前的输入信号相关,还与之前的输入信号相关。因此放大器有限动态范围和非线性放大特性的存在对高峰均比的OFDM系统来说造成严重的失真,并导致放大器功率效率很低,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完全无法正确传输信号。针对通信系统中的放大器记忆非线性失真问题,本论文首先基于OFDM的特殊调制生成方式,提出一种在频域实现的频域预失真器。由于放大器的记忆性失真等效为一种频率选择性失真,并且由于OFDM调制的特殊性,其各个子载波的频率互不相同,因此可以对每个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预失真处理,达到纠正放大器造成的记忆非线性失真的目的;其次,本文将频域预失真和时域预失真方法相结合,得到一种能够更精确的完成OFDM系统中放大器失真消除工作的时域-频域联合预失真器结构,解决了单纯使用频域预失真器性能受限于所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和星座映射方式的问题;最后,在已有文献方法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域预失真器—简化滤波查表法。该方法对已有的滤波查表法进行了简化,解决了原方法结构复杂、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是一种更为通用的有效的预失真方案。针对通信系统中同时存在的放大器的饱和性失真问题,本论文提出一种使用多个小功率放大器并联并协同放大的方法来弥补放大器饱和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首先从较为简单的B类放大器入手,提出一种基于双放大器结构的预失真器。该预失真器利用分配比将原始信号分段后分别送入两个放大器进行放大,以达到扩展放大器动态范围,对抗饱和性失真的目的;同时通过控制分配比参数,利用放大器自身的非线性特性互相弥补,达到消除放大器造成的非线性失真的目的。随后,在此基础上,将多放大器方法推广到更为常用的AB类放大器,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消除放大器饱和性,记忆性和非线性失真的预失真方法。由于放大器在通信系统中消耗了很大一部分的能量,因此降低放大器的能量消耗可以有效的降低整个通信网络的能源消耗。针对通信系统的节能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信号分解放大的放大方法,能大大降低放大器消耗的能量,提高放大效率。该方法利用信号分解算法,将高峰均比信号分解为多个低峰均比的支路信号,并行地进行线性化处理并放大后传输,达到降低支路信号峰均比的目的;同时依据支路信号控制使用放大器的直流消耗,达到直接提升放大器功率效率的目的。仿真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峰均比系统中的放大器功率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1-01-01)

任智源,张海林,郭凯[9](2010)在《一种提高高峰均比系统中放大器功效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高峰均比系统中放大器功率效率低的问题,达到高功效、低能耗的目的,本文提出一种信号分解放大技术.利用信号分解算法,将高峰均比信号分解为多个低峰均比支路信号,并行线性化处理并放大传输,达到降低支路信号峰均比,同时提升放大器功率效率的目的.仿真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峰均比系统中的放大器功率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期刊2010年09期)

王海波,杜兴民,谢冲[10](2006)在《一种基于部分传输序列降OFDM系统高峰均比的改进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降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OFDM)中的峰均功率比是有效应用OFDM技术的关键。本文基于部分传输序列(PTS),并针对部分传输序列过于繁重的计算量,提出了一种运用各采样点组相位相量信息的改进算法。新算法以较少的冗余度获得了比部分传输序列最优和方法更好的性能,减少了系统的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更好的降低了OFDM系统信号的峰均比。(本文来源于《电路与系统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高峰均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出现的高峰值平均功率比问题,提出用小波包变换取代传统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仿真实验证明了具有良好正交性的小波包变换对高峰值平均功率比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且误码率性能优于传统的快速傅里叶变换.随着小波尺度函数及小波函数对称性的提升,其避免信号处理过程中的相移的能力提高,系统性能有所改善.与传统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系统相比,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系统中,小波基函数haar小波的互补累计分布函数为0.01时,门限值降低约2dB,且在误码率为10-3的情况下,性能优化1.5dB.在此基础上,将小波提升算法应用到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得到的抑制峰均比及误码率性能与应用Mallat算法时一致,但算法的结构复杂度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峰均比论文参考文献

[1].谢海平.高峰均比信号下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2].童峥嵘,郭尊礼,曹晔,张卫华.小波包变换对CO-OFDM系统高峰均比的抑制性能研究[J].光子学报.2015

[3].张敏娟,魏亚辉,李晓.一种降低LTE信号高峰均比算法的FPGA实现[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栾远飞.抑制OFDM系统高峰均比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5].童峥嵘,刘畅,曹晔,张卫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结合高峰均比抑制算法对CO-OFDM系统的影响分析[J].光子学报.2014

[6].师长亮.OFDM系统中高峰均比问题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2

[7].柯苗.OFDM系统中高峰均比的抑制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2011

[8].任智源.高峰均比系统中放大器的高效高线性化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9].任智源,张海林,郭凯.一种提高高峰均比系统中放大器功效的方法[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0

[10].王海波,杜兴民,谢冲.一种基于部分传输序列降OFDM系统高峰均比的改进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6

标签:;  ;  ;  ;  

高峰均比论文-谢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