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岩化学作用论文-牛俊强,范威,郭昆

水岩化学作用论文-牛俊强,范威,郭昆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岩化学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溶热储,水化学特征,水—岩作用,武汉城市圈

水岩化学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牛俊强,范威,郭昆[1](2019)在《武汉城市圈岩溶热储水化学特征及水——岩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武汉城市圈岩溶热储地热田的地下热水水化学数据,总结了岩溶热水的水化学类型,分析了岩溶热水中主要组分随温度的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水—岩作用程度和作用时间的关系,系统分析了热水中主要离子的水化学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热水中主要组分含量受温度和水岩作用过程控制,TDS含量随水岩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TDS含量的增加,水岩作用受碳酸盐溶解控制逐渐转变为受硫酸盐溶解控制,高TDS时,盐岩溶解作用加强;浪口、五洪山、蛇屋山地热田属同一个岩溶水流系统,汤池地热田、马口地热井属同一个水流系统,其他地热田属各自独立的水流系统。(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9年04期)

彭书瑶[2](2019)在《水-岩化学作用对岩土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及其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水岩化学作用与斜坡水文化学方面阐述了水-岩化学作用对岩土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当前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从探索水-岩化学作用本质规律的角度,提出加强水-岩化学反应原位检测实验,水-土化学作用下抗剪切强度参数变化机制的研究等,因水岩化学租用与岩石风化现象密切关系,提出加强岩石抗风化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18期)

王迎东,王亚群,邢辰[3](2019)在《水-岩化学作用对滑坡演化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岩化学作用普遍存在于各类边坡体中,其累计效应引起边坡介质强度损伤已得到广泛共识,对滑坡孕育亦有显着的影响。文章系统概括了水-岩化学作用的机理,重点从微观、细观、宏观叁个尺度归纳试验和定量模型研究进展状况,分析总结了其对滑坡孕育的贡献方式以及可能的防治方法。(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彭燕[4](2018)在《水岩化学作用对泥质砂岩劣化规律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泥质砂岩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岩化学作用对软岩力学性质的影响,设计不同酸性环境饱水时间的压缩试验,测定岩样的纵波波速及进行电镜扫描,试验结果表明:水岩化学作用对软岩力学特性及内部结构产生劣化影响,不同酸性条件下的软岩弹性模量、抗压强度与饱水时间具有明显非线性关系;饱水导致软岩内部结构裂隙发育扩展、孔洞增加,软岩纵波波速出现明显降低;岩石的内摩擦角及粘聚力与饱水时间关系可定量表征为Holiday函数及对数函数变化关系,且参数劣化度都逐渐增大,水岩化学作用对岩石力学性质造成不可逆损伤。(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02期)

李鹏[5](2018)在《水-岩化学作用对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岩土工程与所处的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作为地质环境中最活跃因素之一的地下水,不仅可以通过力学作用影响岩土工程稳定性,还可以通过不断改变岩土体矿物成分、结构等水-岩化学作用弱化岩土体强度和刚度参数,改变岩土体的渗透特性、渗流形态和应力状态,进而影响岩土工程长期稳定性。基于此,本文以重庆砂岩为例,开展水-岩化学作用对岩土工程长期稳定性影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研究结论:(1)提出采用离子活度积与平衡常数比值作为岩石水化学损伤判据;(2)采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岩石水化学损伤动态演化数学模型,分析了水溶液酸碱度、离子种类与离子浓度对砂岩损伤演化的影响效应及规律;(3)建立了岩石M-H-C耦合本构模型;(4)建立了岩石M-H-C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并对某一受水-岩化学作用影响的隧道长期稳定性进行了预测评估;(5)本研究结果可为受水-岩化学作用影响的岩土工程长期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赵伊,郑建平[6](2017)在《大别造山带石榴橄榄岩化学组成及锆石年龄对大陆边缘复杂壳-幔相互作用的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在中叁迭纪时期(240–225 Ma)的俯冲/碰撞作用形成了位于中国中部的大别-苏鲁超高压造山带。位于大别造山带的毛屋地区出露有含石榴子石基性-超基性岩体,它们多呈透镜状分布在片麻岩中,是研究该地区岩石圈地幔性质和改造历史的窗口。本文对毛屋石榴橄榄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及矿物主、微量元素和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年龄的分析,讨论了华北克拉通大陆边缘的一个复杂壳-幔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2: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43:地球化学进展》期刊2017-10-15)

张鹏[7](2017)在《阿尔山泉群水化学特征与水岩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山泉群久负盛名,充沛的泉水资源、丰富的矿物元素吸引人们来到这里旅游、疗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阿尔山当地对泉群的开发日渐增多。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阿尔山泉群作更深入的研究,以充分了解其成分、形成,对更有效的利用泉水资源提供支持。本文对阿尔山泉群展开研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对冷泉和温泉的水化学组分作了分析,利用Phreeqc对典型冷泉进行了反向路径模拟、对典型温泉进行了混合作用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冷泉水化学类型以Ca.Na-HCO_3.SO_4型、Na.Ca-HCO_3型为主,温泉水化学类型均为Na-HCO_3型水。利用Gibbs图,确定了阿尔山泉群的化学组份来自于水岩作用。通过对各组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泉水Na~+、Ca~(2+)、Mg~(2+)、SO_42~-、HCO_3~-、SiO_2、F-、Sr~(2+)的可能矿物来源。利用Phreeqc对泉号0和五脏泉进行了反向路径模拟。泉号0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钠长石、岩盐、方解石、石膏、少量氟石、CO_2、少量绿泥石的溶解作用和少量伊利石、少量钙长石的沉淀作用,以及强烈的阳离子交替作用;五脏泉的水岩作用表现为钠长石、岩盐、钙长石、石膏、CO_2、少量绿泥石、少量氟石、少量天青石的溶解作用和蒙脱石、少量伊利石的沉淀作用,以及强烈的阳离子交替作用。利用Phreeqc对30号泉进行了混合作用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冷热水混合后,主要发生了钠长石、石膏、伊利石、CO_2、少量岩盐的沉淀和蒙脱石、钾长石、少量天青石、少量氟石的溶解,以及Na~+、Sr~(2+)的阳离子交替作用。阿尔山泉群的水化学组分和水岩作用受到了区内众多断层、节理裂隙的控制,泉水在不同的裂隙中径流循环,造成矿物来源、矿物转移量的多样结果,即使出露位置相近,泉水的组分特征、水岩作用过程依然有所区别。(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陶叶青[8](2017)在《红层地区滑坡滑带处水—岩(土)化学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省南江县位于川东北边缘地区,其县城中南部为典型的红层区,2011年“9.16”因为遭到强降雨作用的影响,该研究区域发生了数以千计的土质滑坡,其中尤其以缓倾角土质滑坡居多。而滑坡的演化过程都贯穿着滑坡体能量动态平衡的一系列极为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尤其是在滑带处的地球化学条件对“滑带土”的形成与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进而影响滑坡的发展与演化过程。滑带土是滑坡形成、发展以及滑动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也是滑坡的重要组成部分,滑带土的形成和聚集与滑坡的发展演化、变形历史以及滑坡的稳定性等都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基于现场调查,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滑带土的赋存条件,结合水文地球化学基本原理,对斜坡中的从基岩—挤压破碎带—软弱泥化夹层—滑带土逐步演化的整个过程中水—岩(土)化学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滑带赋存环境改变对滑带土的影响过程。滑带作为一个相对隔水层,能对上部入渗的降水进行截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同时,造岩矿物的黏土化过程往往在滑带处形成一个较为“开放”而又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性的环境下,由于环境中的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等,形成了一个缺氧的还原性环境。通过对滑带土及上下岩土体的元素组成及矿物成分对比分析,结合基本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原理,可知,在滑带的形成时期,最主要的作用是造岩矿物的黏土化过程,使泥化夹层的泥化程度不断加强,从而在斜坡内部形成连续的泥化带的同时,也满足了滑带土的赋存条件。分别采用通入氧气的有氧环境和通入氮气的无氧环境进行模拟实验,探究滑带赋存的环境改变,对滑带土的影响。在有氧环境中,主要表现为:早期低价态的变价金属元素发生氧化作用,且低浓度溶液的加入使溶液中可溶盐类的溶解作用增强,使得溶液中SO42-以及Cl-离子的浓度升高,溶液中由于氧化作用产生的H+结合,形成强酸物质,使得溶液中的PH值降低,直至溶液呈酸性。但是随后体系中所发生的硅酸盐类矿物的转化以及碳酸盐的矿物的溶解作用使得溶液中的PH值上升,产生碱化作用。在无氧环境中主要发生的是可溶盐类矿物的溶解作用以及缓慢的硅酸盐类矿物的转化,即伊利石向化学稳定性更好的高岭石发生转化,因此在该体系中水溶液的PH值主要呈斜率较小的稳步上升趋势。根据此次试验中对不同环境下滑带土的抗剪强度衰减程度分析,结合南江地区2011年“9.16”强降雨诱发大量滑坡的实例,对滑坡的发生机制及过程进行讨论,即连续的降雨不仅改变了滑带土还原性的环境,地下水往下渗入与滑带土发生氧化反应,使黏土矿物聚集,与此同时由于离子浓度较低的地下水的参与,也使得土中胶结物发生溶解,使得滑带土的剪切强度降低且厚度增加,而滑带中的粘土矿物的隔水边界效应,使斜坡的负载增大,由于降雨对滑带土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对抗剪强度的降低需要一个较长期的作用,并且需要一次较强的降雨使斜坡的负载增加到一定的范围,因此可以推断,久雨之后暴雨是红层地区该类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大规模群发性发生的必要条件。(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廖忠浈[9](2017)在《水—岩(土)体化学作用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水岩化学作用、水土化学作用和斜坡水文化学叁个方面阐述了水—岩(土)体化学作用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从探索水—岩(土)化学作用本质规律的角度,提出应加强水—岩(土)化学反应原位监测试验、水—土化学作用损伤定量模型、水—土化学作用下抗剪强度参数变化机制的研究等。考虑到水岩化学作用与岩石风化现象的紧密关系,提出应加强岩石抗风化研究,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本文来源于《西部资源》期刊2017年02期)

王艳磊,唐建新,江君,代张音,舒国钧[10](2017)在《水-岩化学作用下灰砂岩的力学特性与参数损伤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灰砂岩作为试验和研究对象,基于不同pH值、不同浓度、不同成分的水化学溶液的侵蚀作用,进行一系列的浸泡试验和叁轴压缩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水化学环境下灰砂岩的微细观结构特征、变形特性、强度损伤及其力学参数劣化机制。结果表明:水化学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浓度越大,其对灰砂岩试件的腐蚀作用越强;化学腐蚀作用使灰砂岩试件有从脆性向延性转化的趋势,同时导致其力学参数劣化,相同条件下,黏聚力c的劣化程度大于内摩擦角φ,且在酸性溶液中的劣化程度大于碱性溶液;溶液中Ca~(2+),Mg~(2+)浓度、试件的孔隙变化率η均与试件力学参数的劣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试件相对质量差Δm与之相反,呈负相关关系;新定义的孔隙率损伤参量能够准确的表达试件力学参数随水岩化学作用的损伤演化过程。(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水岩化学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从水岩化学作用与斜坡水文化学方面阐述了水-岩化学作用对岩土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当前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从探索水-岩化学作用本质规律的角度,提出加强水-岩化学反应原位检测实验,水-土化学作用下抗剪切强度参数变化机制的研究等,因水岩化学租用与岩石风化现象密切关系,提出加强岩石抗风化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岩化学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牛俊强,范威,郭昆.武汉城市圈岩溶热储水化学特征及水——岩作用研究[J].物探与化探.2019

[2].彭书瑶.水-岩化学作用对岩土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及其评估[J].化工管理.2019

[3].王迎东,王亚群,邢辰.水-岩化学作用对滑坡演化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4].彭燕.水岩化学作用对泥质砂岩劣化规律特性试验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8

[5].李鹏.水-岩化学作用对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方法[J].铁道工程学报.2018

[6].赵伊,郑建平.大别造山带石榴橄榄岩化学组成及锆石年龄对大陆边缘复杂壳-幔相互作用的记录[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2: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43:地球化学进展.2017

[7].张鹏.阿尔山泉群水化学特征与水岩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8].陶叶青.红层地区滑坡滑带处水—岩(土)化学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

[9].廖忠浈.水—岩(土)体化学作用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研究[J].西部资源.2017

[10].王艳磊,唐建新,江君,代张音,舒国钧.水-岩化学作用下灰砂岩的力学特性与参数损伤效应[J].煤炭学报.2017

标签:;  ;  ;  ;  

水岩化学作用论文-牛俊强,范威,郭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