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土坡面稳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土坡面稳定,抗冲刷性,影响因素,土壤固化剂
黄土坡面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萍[1](2009)在《黄土边坡坡面稳定及防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改良边坡坡面土体工程性质,提高坡面冲刷稳定性的目的,结合土工试验和模拟边坡冲刷试验,研究了CONAID、LUKANG、EN-1和SSA土壤固化剂对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黄土坡面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固化剂对坡面抗冲刷性的防护效果,优选出适用的固土材料、最佳掺量、龄期及压实度。将土壤固化技术与植草护坡技术相结合,探讨固化植草综合措施增强坡面土壤稳定及抗冲刷性的作用,获得以下结论:1、试验的4种土壤固化剂均能有效提高黄土最大干密度、抗剪强度和抗渗性。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压实度和含水率是影响固化土抗剪强度和抗渗性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固化土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随固化剂掺量、龄期和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渗透系数随掺量、龄期和压实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2、放水流量、坡度和压实度是影响坡面稳定及抗冲刷性的主要因素。径流量(率)受放水流量影响较大,受坡度和压实度影响较小。径流率在冲刷起始阶段(0~5 min)增幅较大,其后逐渐趋于稳定。含沙量在冲刷起始阶段较高,随冲刷时间的延续呈波动的下降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放水流量越大,压实度越小,坡面侵蚀沟出现越早、发育越明显,产(含)沙量越大;试验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过程的临界坡度为50°左右。各坡面径流属于紊急流或过渡急流,径流平均流速V、弗雷德数Fr随放水流量、坡度和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大;雷诺数Re随放水流量和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坡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50°时达最大值)。放水流量对径流平均剪切力τ、平均功率ω及平均动能F的影响大于坡度和压实度,坡面产沙量M与τ、ω及F之间呈正线性相关关系。试验条件下,素土坡面临界径流平均剪切力为0.3646 N/m~2,临界径流平均功率为0.0981 N/m·s,临界径流平均动能为0.0895 J。3、4种固化剂可显着增强黄土坡面抗冲蚀性,减小坡面侵蚀产沙量。除SSA1.00 %固化土坡面含沙量高,细沟发育明显外,固化剂掺量和压实度越大,龄期越长,固化土坡面出现面(沟)蚀时间越晚,细沟发育越不明显,含沙量越小,径流平均流速越大。固化土坡面Re、ω和F大于素土坡面,f和τ小于素土坡面,径流属于紊急流,固化剂掺量、龄期和压实度对径流率、Re、F、f、τ、ω和F的影响不显著。试验条件下,固化土抗蚀性参数为0.1345 g/(N·min),临界平均径流剪切力为0.4528 N/m~2,均大于素土坡面。4、EN-1和LUKANG固化剂对黑麦草生长胁迫较小,CONAID和SSA固化剂显着抑制了黑麦草生长。各植草坡面含沙量大小为EN-1植草>LUKANG植草>CONAID植草>素土植草>SSA植草;阻力系数f大小为EN-1植草>素土植草>LUKANG植草>CONAID植草>SSA植草。除EN-1固化剂外,其它3种固化剂均使植草坡面V有所增加。CONAID、LUKANG、EN-1和素土植草坡面径流为过渡(层)缓流,产沙量显着低于相应的未植草坡面及素土坡面;SSA植草坡面径流属于紊急流,产沙量显着高于SSA固化土坡面,低于素土坡面。各植草坡面径流量、V、Re、Fr、ω和F显着低于相应的未植草坡面,f和τ显著高于相应的未植草坡面。5、综合考虑4种固化剂对黄土抗剪强度、抗渗性、抗冲蚀性及其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建议在黄土边坡坡面防护工程中应用EN-1和LUKANG两种固化剂,最佳掺量为0.01 %,黑麦草种植量为35 g/m2,压实度为85 %,龄期达到20 d以上时,即可显着提高坡面土壤抵抗径流冲刷的能力,防止坡面侵蚀破坏引起的边坡失稳,且对坡面植被生长胁迫较小,可达到固土护坡和生态护坡的双重目的,是开发建设工程项目边坡防护的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叶万军,杨更社[2](2009)在《基于坡面稳定的黄土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外黄土边坡的冲刷试验结果发现,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上的最大冲沟深度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黄土边坡坡角值越接近临界坡角,坡面产生破坏的可能性越小。根据坡面流理论,导出黄土路堑高边坡抗冲刷的临界坡角。根据调查发现,当边坡的坡角相同时,单级坡体越高,坡体(即坡长越长)越易形成明显的冲沟。根据坡角、坡面长和坡面冲刷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坡面稳定的黄土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模型。用该模型对典型路堑高边坡进行计算验证,优化结果和实际情况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9年02期)
宋飞,李亚兰,陈志新[3](2008)在《考虑坡面稳定的黄土高切坡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泥沙运动力学分析了在坡面流作用下土颗粒的受力情况,建立了临界坡度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坡角的优化设计、单级坡高的确定及平台的约束叁个方面研究了黄土高切坡的设计。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考虑坡面稳定的黄土高切坡设计方法是合理的。因此,建议边坡开挖时开挖坡角以及开挖形式既要满足坡体稳定性的要求也要满足坡面稳定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08年02期)
杨具瑞,曹叔尤,刘兴年,方铎[4](2004)在《黄土坡面细沟侵蚀稳定宽度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沟侵蚀是黄土坡面侵蚀的主要方式 ,细沟侵蚀宽度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引入暴露度概念 ,考虑粘着力对泥沙起动的作用 ,用建立的细沟流泥沙起动公式推导出细沟侵蚀稳定宽度的计算公式 .采用试验资料对细沟稳定宽度计算公式进行验证 ,计算值与试验值较符合 ,误差在 - 2 8%~ 2 8%之间 .从而证明了细沟流流速与细沟泥沙起动流速相等时细沟形成稳定宽度的结论是正确的(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04年04期)
张晓明[5](2004)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稳定林分结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GPS和GIS技术并辅以外业,调查分析了流域植被景观格局。选择坡面典型植被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响坡面稳定的土壤水分状况、林分生产力和林分防治土壤侵蚀功能等指标,分别探讨了坡面各林分的稳定性。其中,在对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长期监测的基础上,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来分析林地土壤水分利用的有效性,并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主要造林树种林地的土壤水分供耗特点;通过林分生物产量调查分析和林地产流产沙的长期野外观测,分别探讨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林分生产力和坡面林分的水土保持效益,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各因子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的显着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稳定林分结构的设计,为黄土区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地土壤水分状况最好,人工林中刺槐和侧柏混交林最接近于天然次生林,侧柏和油松针叶林好于刺槐林,刺槐林中密度为2000株/hm~2的好于其他密度的林分,乔、乔混交林好于乔、草混交林;刺槐和侧柏林在4~6月、杏树和梨树林在4~6月和8月土壤水分供耗失衡。通过林分生物产量分析,天然次生林最高,油松和沙棘混交林与刺槐和侧柏混交林次之。根据影响坡面林分产流产沙的林分因子和地形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林分草本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和灌草层盖度影响显着,而坡位影响较小;而林分中,天然次生林和虎榛子灌木林水土保持效益最高,刺槐林、侧柏和刺槐混交林、刺槐和油松混交林、油松林等次之,高质量大工程整地的果农复合水保效益也较高,其中油松和沙棘混交林、刺槐和油松混交林、虎榛子灌木林年均土壤流失量分别约为4.29、12.91、5.89t/hm~2,远小于土壤允许流失量(200t/hm~2·a)。 依据研究结果,分别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坡和沟坡不同部位林分结构设计。(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4-05-01)
黄土坡面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室内外黄土边坡的冲刷试验结果发现,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上的最大冲沟深度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黄土边坡坡角值越接近临界坡角,坡面产生破坏的可能性越小。根据坡面流理论,导出黄土路堑高边坡抗冲刷的临界坡角。根据调查发现,当边坡的坡角相同时,单级坡体越高,坡体(即坡长越长)越易形成明显的冲沟。根据坡角、坡面长和坡面冲刷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坡面稳定的黄土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模型。用该模型对典型路堑高边坡进行计算验证,优化结果和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土坡面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萍.黄土边坡坡面稳定及防治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2].叶万军,杨更社.基于坡面稳定的黄土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J].岩土力学.2009
[3].宋飞,李亚兰,陈志新.考虑坡面稳定的黄土高切坡设计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
[4].杨具瑞,曹叔尤,刘兴年,方铎.黄土坡面细沟侵蚀稳定宽度的动力学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
[5].张晓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稳定林分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