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植入体论文-赵春伶,贾少薇,李剑,张睿,宫赫

多孔植入体论文-赵春伶,贾少薇,李剑,张睿,宫赫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植入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孔支架,应力遮挡,功能梯度结构,3D打印

多孔植入体论文文献综述

赵春伶,贾少薇,李剑,张睿,宫赫[1](2019)在《基于3D打印多孔支架和植入体的结构设计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架或植入体的弹性模量过高会产生应力遮挡效应,引发骨吸收以及后期支架或植入体松动等问题。多孔支架和植入体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孔隙率和弹性模量,从而减小应力遮挡,同时多孔结构有利于骨组织的长入,利于骨整合。分别介绍3D打印多孔支架和植入体3种基本结构(均匀多孔结构、类骨小梁结构和功能梯度结构)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隐式曲面、图像、拓扑优化的设计方法,为解决应力遮挡问题和设计3D打印多孔支架和植入体提供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彦超,李建军,侯文韬,张海峰,刘纪红[2](2019)在《3D打印多孔钛钢板一体化植入体修复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结合3D打印技术对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软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的可行性,评估多孔钛合金支架钢板一体化植入体复合氮化钛生物陶瓷涂层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基于连续断层CT图像,利用CAD软件来构建具有特定叁维内部结构的多孔钛钢板一体化植入体数字模型,以Ti6Al4V粉末为原材料打印出实体并于其关节面复合氮化钛涂层,观察植入体与髋臼匹配和贴附情况;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正常组、传统组及植入体组髋臼在相同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应力传导及形变位移等情况,验证植入体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植入体的多孔钛合金支架与髋臼匹配程度良好,钢板形态基本与骨表面贴附,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为优。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植入体重建后髋臼在Von Mises应力峰值13.38 MPa接近正常组13.11 MPa,小于传统组15.66 MPa;植入体重建后的髋臼在应力分布和传导与正常组基本一致,稍优于传统组;植入体的最大相对位移为0.166 mm,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结论:3D技术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支架钢板一体化植入体复合氮化钛涂层具备优良的匹配度和生物力学性能;解剖重建使后壁头臼应力分布及传导恢复比较理想,接近正常的髋关节,其为临床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骨缺损的病例提供新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9年05期)

吴小玉[3](2019)在《3D打印多孔结构钛基植入体表面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打印钛基植入体在生物医用植入体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但是,未经改性的3D打印钛基植入体表面生物活性低,植入体骨整合周期较长,影响治愈周期及临床应用成功率。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使3D打印钛基植入体能够更好应用于生物体内。本文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多孔结构纯钛生物医用材料,并对其进行预处理以及表面改性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能谱仪(EDS)、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方法对表面形貌、成分组成、表面润湿性等进行表征和分析。并通体外仿生矿化实验对各组样品表面的生物矿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表面对其影响以及相关机理。通过对3D打印用纯钛粉末、成型后的多孔结构样品和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对样品表面的影响的探究。结果表明,利用3D打印成型技术制备出多孔结构纯钛植入体的孔隙率为64.21%,符合所设计的要求,且弹性模量为1.8±0.24 GPa,接近松质骨(0.1-0.5 GPa)和皮质骨(12-18GPa)的弹性模量,更加适合植入体要求。采用酸蚀处理、酸蚀+退火处理、酸蚀+碱蚀处理、酸蚀+水热法处理对3D打印纯钛样品表面进行预处理,去除表面未熔合金属粉末,表面微观形貌发生改变,各组样品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微纳结构的孔洞生成。对同等3D打印条件下的致密纯钛样品进行相同条件的表面预处理,进行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各组样品表面接触角分别为49.54°、48.63°、16.61°及5.53°,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样品表面接触角79.05°相比,预处理后的样品表面润湿性均能得到改善,表现出较好的亲水性甚至是超亲水性。采用酸蚀作为3D打印多孔钛改性前的预处理工艺,对预处理后的多孔钛进行生物化学方法改性,即通过聚多巴胺(PDA)为过渡层,进一步接枝生物活性大分子酪蛋白磷酸肽(CPP),在结构复杂的多孔钛表面制备PDA-CPP复合生物活性涂层。结果显示,浸泡法能在表面成功制备出PDA-CPP复合涂层,经过生物活性涂层的修饰,使表面润湿性得到改善,PDA薄膜修饰的样品表面接触角为36.16°,PDA-CPP复合生物活性涂层修饰的样品表面接触角为23.54°;体外仿生矿化表明,复合生物活性涂层改性后的样品表面矿化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由于PDA含有的酚羟基与钙离子作用,以及CPP丰富的磷酸丝氨酸基团螯合钙离子生成可溶性物质提高周围的钙离子浓度,共同为羟基磷灰石提供了更多的形核位点,增强羟基磷灰石与基体间的结合,并形成细密疏松的形貌,矿化后的多孔结构支架也被羟基磷灰石层包裹,说明PDA-CPP生物活性涂层的修饰不受结构形状的限制。采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植酸(PA)及氢氧化钙溶液对酸蚀预处理后的多孔钛进行含钙、磷表面化学活化处理,分别通过一步法和两步法浸泡使多孔钛表面成功引入钙、磷元素。结果显示,化学活化改性后的表面由于钙、磷元素及羟基基团的存在,使表面润湿性得到改善其中一步法处理的表面接触角为21.04°,两步法处理的表面接触角为22.92°。体外仿生矿化结果表明,一步法处理的PA/Ca(OH)_2表面以及两步法处理的PA+Ca(OH)_2表面均能较快的诱导羟基磷灰石沉积,由于引入了钙元素和磷元素,改性后的表面能促进羟基磷灰石形核,两者均具有优异的生物矿化性能。其中,PA+Ca(OH)_2表面表现出的生物矿化性能更好是由于表面Ca~(2+)和羟基含量增加,并且钙元素自身的生物与化学性质也导致羟基磷灰石更易在表面形成。(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张彦超[4](2019)在《3D打印多孔钛/钢板一体化植入体修复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结合3D打印技术对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软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的可行性,评估多孔钛合金支架/钢板一体化植入体复合氮化钛生物陶瓷涂层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基于连续断层CT图像,利用CAD软件来构建具有特定叁维内部结构的多孔钛/钢板一体化植入体数字模型,以Ti6Al4V粉末为原材料打印出实体并于其关节面复合氮化钛涂层,观察植入体与髋臼匹配和贴附情况;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正常组、传统组及植入体组髋臼在相同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应力传导及形变位移等情况,验证植入体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植入体的多孔钛合金支架与髋臼匹配程度良好,钢板形态基本与骨表面贴附,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为优。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植入体重建后的髋臼在Von Mises应力峰值为13.38MPa接近正常组(13.11MPa),小于传统组(15.66MPa);植入体重建后的髋臼在应力分布和传导与正常组基本一致,稍优于传统组;植入体的最大相对位移为0.166 mm,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结论:3D技术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支架/钢板一体化植入体复合氮化钛涂层具备优良的匹配度和生物力学性能;解剖重建使后壁头臼应力分布及传导恢复比较理想,接近正常的髋关节,其为临床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骨缺损的病例提供新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彭文明,刘云峰,包霆威,姜献峰,董星涛[5](2018)在《3D打印多孔钛合金骨植入体设计制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意义: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仍然是颌面外科手术中的难点之一。自体骨移植来源有限且后期易发生感染,而金属修复体存在"应力屏蔽"现象,下颌骨植入体仍缺乏一种理想的修复材料。金属3D打印钛合金多孔植入体具有精确的外形结构及内部连通孔隙结构,在下颌骨缺损修复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空间。目的:针对传统下颌骨修复技术的不足,研究一种新型多孔结构植入体,以期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的金属植入体结构,提高下颌骨修复治疗的水平和效果。材料与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孔网状钛合金植入体结构,通过SLM技术立体成型,利用OM和SEM观察分析孔结构表征并进行单向压缩试验测试该结构的力学性能。结果:结果表明,SLM技术可以成功制造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多孔网状结构,呈现良好的孔互联性,打印结构无断裂裂纹等缺陷,支柱成型质量较好,孔隙率可控,且该结构拥有良好的力学响应特性,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分别在2.23Gpa—6.06GPa和21.36MPa—120.26Mpa范围内,与骨组织相匹配。结论:利用SLM制造的新型多孔结构钛合金植入体具有与骨组织相近的高强度低模量力学性能,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具有更好力学特性的金属植入体结构。(本文来源于《第十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数字化学术会议暨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05)

施建平[6](2018)在《面向骨植入体3D打印的多孔结构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传统设计制造方法制备的植入体零件普遍存在刚度较大和自重较重的问题,零件植入后与宿主骨之间会产生应力遮挡效应,这会引起植入体松动,直接导致零件植入寿命减短或手术失败。本文基于3D打印技术能够突破传统制造工艺限制的特点,以面向零件功能型设计为指导思想,对多孔结构植入体零件的建模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以动物骨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组织结构形态特点,以获取相关骨组织特性参数,为多孔植入体模型的叁维模型构建提供必要的依据;随后利用实体建模的模型构建思路,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并利用相关建模软件构建出具有梯度结构的多孔植入体模型,实现植入体零件模型力学特性的分级梯度调控;再利用参数化模型构建的思想,基于隐式曲面函数的模型构建方法进行多孔结构模型的构建,设计出具有线性变化特征的仿生骨结构多孔植入体单元模型,通过参数调控,实现多孔植入体零件模型的力学特性线性调控。最后通过动物植入实验,考察多孔植入体零件的骨整合效果。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动物骨组织医学影像数据的处理分析,利用叁维反求模型构建技术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股骨头内部区域的骨小梁形态参数与力学参数,从测量和分析结果中发现骨小梁叁维形态参数和力学参数均表现出显着的区域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骨组织内沿主要承重方向的松质骨主要由板状骨小梁构成,而沿非主要承重方向的松质骨主要由杆状骨小梁构成,这些特征决定了骨块沿不同的载荷方向表现出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这种力学性能的区域差异性、各向异性特性以及骨小梁显微形态结构的区域差异性都是影响骨性能的重要因素,对这几类参数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参与仿生多孔结构骨植入体设计的重要参考数据。(2)通过实体建模模型构建方法,将分层级梯度变化多孔结构引入植入零件构建中,通过参数调控,使得与宿主骨组织相接触的多孔植入体表层表观弹性模量与骨组织相接近,植入体的主体结构仍然为实体结构以确保必要的机械力学支撑,在实体与表层多孔间添加过渡的多孔层,形成梯度结构以减少应力突变。利用这种梯度多孔结构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植入体与骨组织之间的应力遮挡效应,另一方面植入体中的多孔结构可以为骨组织的长入提供特定的微环境,促进骨组织长入,实现生物固定的目的。(3)基于隐式曲面函数的模型构建方法,设计一种孔隙结构线性变化的多孔结构植入体模型,通过调控孔隙结构,促使多孔植入体孔隙结构由表及里呈线性渐变,使得与骨组织相接触的多孔植入体表层弹性模量与骨组织相接近,远离表层的植入体结构综合弹性模量逐渐增大,以确保多孔植入体在良好力学特性的同时,其结构形态及力学性能不会发生突变,这种线性结构优化了多孔植入体的力学性能,避免了应力遮挡,该类多孔结构的植入体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植入置换。(4)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对设计多孔结构植入体模型进行制备,通过对打印成型的多孔结构支架进行相关表面改性处理,再进行动物植入实验,并通过植入支架推出实验分析多孔植入体的骨整合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多孔结构支架中存在新生骨组织,并沿多孔植入体表面向髓腔延伸,多孔结构植入体与宿主骨之间的结合界面形成了有效的骨整合结构,达到理想的植入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11)

韩昌骏[7](2018)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多孔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骨植入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骨肌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骨关节退行性变、脊柱退行性变、四肢创伤、骨缺损、骨质疏松及骨肿瘤等。骨植入体是骨肌系统治疗的方式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全部或部分替代关节、骨骼、软骨或肌肉骨骼系统。目前临床应用的植入体主要采用传统机加工、模具成形等方法进行标准化制造,然而人体骨骼具有个性化的外形特征,造成了标准化的植入体与个性化的骨骼不匹配的局面,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在直接制造精细复杂结构零件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特别适合金属骨植入体的个性化成形。然而,目前骨植入体在应用中面临着金属材料与骨组织之间模量不匹配、界面结合力低、骨整合能力差的问题,同时结构上存在内部孔隙梯度可控与拓扑性能优化的需求。因此,本论文针对金属骨植入体应用中材料与结构制备上面临的问题,主要展开了结构优化、结构表面涂层改性、金属基复合材料、梯度材料和梯度结构制备等五个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针对金属与骨组织之间由模量不匹配产生的应力遮蔽效应,以及人骨在结构上对植入体拓扑性能优化的需求,提出基于单元阵列的多孔结构单元拓扑优化方法。通过有限元模拟和实验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多类型单元拓扑对SLM制备Co-Cr多孔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单轴压缩模拟获得了多类型单元拓扑的应力分布,发现不同单元拓扑呈现出不同的应力集中程度和区域,其中倾斜承载支柱提供抗弯作用而水平梁起到加固作用,能显着减小应力集中程度;制备的多类型Co-Cr多孔结构的模量和强度范围分别为7.18-16.57 GPa和271.53-1279.52 MPa,满足皮质骨和松质骨的要求;细胞初步反应表明细胞可以在SLM制备的Co-Cr多孔结构表面粘附和伸展,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交流。针对金属多孔植入体表面积大,易于发生术后感染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抗菌载药功能涂层的多孔结构制备方法。采用在上一章里经过拓扑优化后的Co-Cr多孔结构,在其表面构建了丝素蛋白/庆大霉素(Silk fibroin/gentamicin,SFGM)功能涂层,以促进骨更快更好的长入孔隙和预防术后感染。通过优化涂层构建工艺,在多孔结构内外表面获得了相对完整的、连续的、均匀的保形涂层,其平均厚度为2.30μm。构建涂层过程中在多孔结构表面发生了阳极电化学腐蚀,然而腐蚀作用程度较小,结构的压缩和疲劳性能并没有损失。其弹性模量达到2.58 GPa,匹配股骨中松质骨的模量。有涂层的多孔结构表面的细胞初期反应优于无涂层的结构表面,Co和Cr离子释放更少,细胞毒性更小,在一周内能通过局部缓释抗生素来有效抑制细菌的黏附和生长。针对生物相容涂层与金属材料之间力学性能存在较大差异,长期作用下易失效的问题,提出采用SLM制备生物相容Ti-Nb合金,通过Nb成分降低Ti基体的模量,提高生物活性。系统研究了Nb含量对SLM成形Ti-Nb合金的相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体外磷灰石形成能力和耐腐蚀性的影响。研究发现,Nb含量的增加抑制了马氏体的转变,最后完全形成β(Ti,Nb)固溶体;当Nb含量为45 at.%时,Ti-Nb合金呈现出1030 MPa的高强度和356 HV0.1的硬度,比铸造合金分别高出了97.32%和52.32%,归因于晶粒细化和固溶强化的综合作用。相比于Ti,Nb的添加显着增加了Ti-Nb合金的磷灰石形成能力和耐腐蚀性,前者是由于β相可能具有诱导磷灰石形成的能力,而后者则是钝化膜中形成Nb2O5的含量增加所导致。针对金属与骨组织的界面结合力低、骨整合能力差的问题,提出SLM原位制备Ti-HA复合材料,通过HA的添加提高骨整合能力。系统研究了HA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相成分、微观组织演变、表面特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阐述了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冶金机理。研究发现Ti和HA在激光作用下生成了Ti5P3、Ca3(PO4)2、Ca Ti O3和Tix O相。随H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出现了新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相对长板条状晶粒(Ti)→短针状晶粒(Ti-2%HA)→准连续环状晶粒(Ti-5%HA)。当增加HA含量时,维氏硬度从336.2 HV增加到600.8 HV,纳米硬度从5.6 GPa增加到8.3 GPa。硬度的显着提高归因于晶粒细化和固溶强化的综合作用。与Ti相比,Ti-HA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加了3.7%,而极限拉伸强度下降至289 MPa,但仍然满足骨植入体的强度要求。前者是组织细化的结果,后者则是由SLM过程产生的脆性相所致。针对多类型材料制造中普遍存在的分层现象和异质材料物理性能之间的差异所引发的内应力问题,进一步提出SLM制备Ti-HA准连续成分梯度材料,系统研究了SLM过程中梯度材料的孔隙形成和裂纹形成机理、梯度材料的界面和形成机制、以及梯度材料中断裂韧性、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HA从0 wt.%增加至5wt.%,梯度材料中孔隙率从0.01%增加至3.18%,孔隙尺寸和分布不均匀,裂纹密度和裂纹数分别增加了1700%和1250%。孔隙产生机理为气孔形核和元素蒸发的共同作用,而Ti与HA反应生成的脆性相引起了沿晶界产生的凝固裂纹。梯度层之间的界面能清晰识别,梯度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演变为:长板条状晶粒→长针状晶粒→短针状晶粒→连续环状晶粒→准连续环状晶粒。制备的Ti/HA梯度材料同时表现出大范围的纳米硬度(5.11 GPa到8.36 GPa)、维氏硬度(3.42 GPa到5.67 GPa)和杨氏模量(134.24 GPa到156.26 GPa)。抗压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871.92 MPa和799.38MPa,表现出较强的抗变形能力。HA含量从2 wt.%增加至5 wt.%时,断裂韧性从3.41 MPa m1/2下降至0.88 MPa m1/2,孔隙的增加是促使断裂韧性下降的最主要原因。针对当前梯度多孔结构设计和制造中梯度层界面处由承载支柱不连续现象引起的分层和应力集中问题,提出了一种承载支柱空间曲面连续的梯度多孔结构制备方法。具体采用SLM制备了一种基于新型Schwartz diamond单元的梯度多孔结构,可以提供从7.97%到19.99%大范围变化的体积分数,而没有明显的制造缺陷;实际孔隙率比设计模型仅低3.61%,说明结构与原始设计的几何尺寸吻合良好;梯度多孔结构的支柱尺寸范围可从483μm大幅度增加到905μm,伴随着对应的体积分数大幅度变化。梯度多孔结构的应力分布在不同梯度层中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孔隙率高的梯度层中支柱的应变较大。制备的梯度多孔结构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范围分别为0.28-0.59 GPa和3.79-17.75 MPa,可通过调节体积分数来调控力学性能。建立了梯度多孔结构的梯度孔隙率和压缩力学性能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通过拟合得到了梯度多孔结构的相对模量、相对强度和相对密度之间的显示公式,以预测和设计SLM制备Schwartz diamond梯度多孔结构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1-25)

杨坤,汤慧萍,王建,杨广宇,刘楠[8](2017)在《标准化和增材制造个性化多孔钽植入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标准化多孔钽植入体的发展历程以及制备工艺、性能和临床应用的现状。在精准化医疗的背景下,对增材制造个性化多孔钽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7年22期)

王双,李冬冬,于吉红[9](2017)在《含锶分子筛涂层对于3D打印多孔钛合金植入体的骨整合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钛合金因其能够促进骨长入致使植入体与骨骼之间具有较好的机械连接而被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1]。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对多孔钛合金表面进行改性以沉积各种功能型涂层来提高其骨整合能力[2]。传统的涂层在叁维钛合金基底上很难沉积均匀,特别是在复杂的内部多孔结构之中沉积。为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可行性的表面改性技术来提高叁维多孔钛植入物的成骨性能。(本文来源于《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会场:MOFs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多孔复合材料》期刊2017-10-24)

王国慧,付华,赵颜忠,周科朝,朱晒红[10](2017)在《抗菌仿生多孔钛植入体的成骨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冷冻铸造和热氧化法制备一种新型兼具抗菌功能和良好骨整合性能的表面改性仿生多孔钛植入体。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水平测定实验、X线检测及骨硬组织切片等体内外成骨实验方法评价多孔钛植入体的骨整合性能。结果显示,随着植入体与体外细胞共培养时间的延长,表面纳米改性后多孔钛实验组的体外细胞增殖、分化活性水平较未表面纳米改性的多孔钛和致密钛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着在动物体内植入时间的延长,处理和未处理多孔钛实验组孔隙中有骨长入和成骨现象,而且成骨细胞在处理组孔隙中分化程度更加成熟。抗菌仿生多孔钛植入体能与骨组织形成牢固的生物性骨嵌合,具有良好的骨整合性能。(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7年09期)

多孔植入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结合3D打印技术对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软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的可行性,评估多孔钛合金支架钢板一体化植入体复合氮化钛生物陶瓷涂层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基于连续断层CT图像,利用CAD软件来构建具有特定叁维内部结构的多孔钛钢板一体化植入体数字模型,以Ti6Al4V粉末为原材料打印出实体并于其关节面复合氮化钛涂层,观察植入体与髋臼匹配和贴附情况;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正常组、传统组及植入体组髋臼在相同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应力传导及形变位移等情况,验证植入体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植入体的多孔钛合金支架与髋臼匹配程度良好,钢板形态基本与骨表面贴附,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为优。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植入体重建后髋臼在Von Mises应力峰值13.38 MPa接近正常组13.11 MPa,小于传统组15.66 MPa;植入体重建后的髋臼在应力分布和传导与正常组基本一致,稍优于传统组;植入体的最大相对位移为0.166 mm,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结论:3D技术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支架钢板一体化植入体复合氮化钛涂层具备优良的匹配度和生物力学性能;解剖重建使后壁头臼应力分布及传导恢复比较理想,接近正常的髋关节,其为临床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骨缺损的病例提供新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植入体论文参考文献

[1].赵春伶,贾少薇,李剑,张睿,宫赫.基于3D打印多孔支架和植入体的结构设计研究进展[J].医用生物力学.2019

[2].张彦超,李建军,侯文韬,张海峰,刘纪红.3D打印多孔钛钢板一体化植入体修复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初步研究[J].中国骨伤.2019

[3].吴小玉.3D打印多孔结构钛基植入体表面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4].张彦超.3D打印多孔钛/钢板一体化植入体修复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5].彭文明,刘云峰,包霆威,姜献峰,董星涛.3D打印多孔钛合金骨植入体设计制造研究[C].第十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数字化学术会议暨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论文汇编.2018

[6].施建平.面向骨植入体3D打印的多孔结构构建研究[D].东南大学.2018

[7].韩昌骏.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多孔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骨植入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8].杨坤,汤慧萍,王建,杨广宇,刘楠.标准化和增材制造个性化多孔钽植入体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7

[9].王双,李冬冬,于吉红.含锶分子筛涂层对于3D打印多孔钛合金植入体的骨整合促进作用[C].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会场:MOFs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多孔复合材料.2017

[10].王国慧,付华,赵颜忠,周科朝,朱晒红.抗菌仿生多孔钛植入体的成骨性能(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7

标签:;  ;  ;  ;  

多孔植入体论文-赵春伶,贾少薇,李剑,张睿,宫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