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湿热瘀毒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败酱消癃饮,左氧氟沙星,舍尼通,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瘀毒证论文文献综述
李维红[1](2017)在《败酱消癃饮联合抗生素治疗湿热瘀毒证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败酱消癃饮联合抗生素治疗湿热瘀毒证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湿热瘀毒证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败酱消癃饮口服,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WBC及NIHCPSI评分,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WBC、NIHCPSI评分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联合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败酱消癃饮联合抗生素治疗湿热瘀毒证慢性前列腺炎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邵龙刚,赵智强[2](2016)在《国医大师周仲瑛重视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治临床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经周老收治的428例慢性肝病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将证型、症状、证素、体征及药物等临床数据规范性处理,以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周老的慢性肝病临床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并分析湿热瘀毒证与其他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脾虚、肾虚、肝郁等主要证素间关系密切,湿热瘀毒证是肝病常见的临床基础证型,其次是伴随肝脾不调证和肝肾阴虚证。结论以清化瘀毒法为基础,兼顾肝脾调养和肝肾滋养法是周老诊治慢性肝病的主要经验方法。(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9)
范利锋,翁庚民[3](2015)在《从“湿热瘀毒证”论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急性发作期从"湿热瘀毒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发作期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灵片、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四妙勇安汤内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总体疗效及各项观察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湿热瘀毒证"角度采用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发作期ASO疗效显着,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可明显提高踝肱指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5年13期)
于永铎,隋楠,刘剑,宋天宇,荣誉[4](2014)在《大肠癌“湿热瘀毒”证候病机的理论研究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大肠癌的中医证候病机研究思路和策略大肠癌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恶性肿瘤疾病谱第2位,在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疾病谱第4~5位,大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7%。大肠癌是由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一种发病率不断上升的恶性肿瘤。据有关资料统计,大肠癌的死亡率男性为第6位,女性为第8位~([1])。4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随年龄的增长而骤增,每年全球有超过100万新发大肠癌病例,约50万人死于该病。目前,我国国内尤其是上海市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多种原因,现阶段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2/3为中晚期癌,(本文来源于《中国肛肠病诊疗集萃》期刊2014-10-16)
范利锋,翁庚民[5](2013)在《从“湿热瘀毒证”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从"湿热瘀毒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急性发作期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分散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味四妙勇安汤内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及膝关节WOMAC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8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O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湿热瘀毒证"角度采用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发作期KOA的总体疗效与美洛昔康分散片相当,但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加味四妙勇安汤更具有优势,且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3年03期)
陈金凤[6](2011)在《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病毒持续6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易发展成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近年来中医药对乙型性肝炎的机理研究及辩证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现代医学家对慢性病毒肝炎很重视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故临床治疗该病上尤应重视清化瘀毒。目的: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观察以中药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性肝炎湿热瘀毒证能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组织损伤、防治肝纤维化及癌变,从而提高临床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进行临床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对象,入组60例,随机分2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西医拉咪呋叮每次10mg,1次/日结合四逆散加减:柴胡、甘草、枳壳、白芍、丹参、虎杖、垂盆草、鸡骨草、蛇舌草、田基黄。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对照组用拉米夫定,每次10mg,1次/日。六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总体疗效分析:治疗组30例,完全治愈3例,部分有效2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完全治愈0例,部分有效25例(83.33%),无效5例(16.66%),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明显着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中ALT、AST、TBlirubin两组治疗后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清热祛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研究获得较好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是一种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4-12)
黎氏白贤[7](2010)在《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感染病。乙型性肝炎流行范围之广、发病率之高、危害性之大、居各种传染病之首、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现代医学应用抗病毒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但长期疗效差,复发率高,因为病毒的变异性比较高,而且抗病毒药的副作用也不少。近年来中医药对乙型性肝炎的机理研究及辩证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现代医学家对慢性病毒肝炎很重视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故临床治疗该病上尤应重视清化瘀毒。目的: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观察,明确中药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性肝炎湿热瘀毒证能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组织损伤、防治肝纤维化及癌变,从而提高临床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进行临床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对象,入组40例,随机分2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西医拉咪呋叮每次l0mg,1次/日结合四逆散加减:柴胡、甘草、枳壳、白芍、丹参、虎杖、垂盆草、鸡骨草、蛇舌草、田基黄。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对照组用拉米夫定,每次10mg,1次/日。六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总体疗效分析:治疗组20例,完全治愈2例(11%),部分有效18例(90%),无效0例(0%),总有效率90%;对照组20例,完全治愈0例(0%),部分有效8例(40%),无效12例(60%),总有效率为40%;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中ALT、AST、TBlirubin两组治疗后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毒定量数值经t检验,P<0.05,提示两组的病毒定量明显差异.结论: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研究获得较好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是一种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4-12)
杨菊,傅茂英,顾雪峰,季雪良[8](2010)在《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名老中医方化肝解毒汤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湿热瘀毒证之慢性乙型肝炎后病毒血清学和肝脏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将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替比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 a以上,治疗组在口服替比夫定100 mg/d的基础上加服化肝解毒汤,治疗12周,然后单用替比夫定,疗程1 a以上。观察2组治疗12周后肝脏病理组织学及临床症状、肝功能及HBV-DNA、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肝组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纤维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也显着改善。结论化肝解毒汤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0年07期)
陆晓忠[9](2009)在《凉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肝炎轻中度黄疸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肝炎轻中度黄疸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疗效,与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观察本治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方法:所有患者均来自江苏省中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病房。血清总胆红素在70umol/L-250ummol/L,纳入30例临床患者,每组15例。对照组仅予以纯西医基础治疗,不予以中药煎剂。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以凉血解毒方(茵陈蒿汤及犀角地黄汤加减),汤剂水煎口服1/日。两组治疗时长均为3周。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四项,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身目黄染、胸闷腹胀、右胁不适、大便稀溏、纳呆食少单项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着改善(P<0.05)。3、治疗组患者TBIL、DBIL降低48.22%、62.01%,高于对照组的26.65%、30.12%,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检测:治疗组治疗期间积极复查血尿粪常规、肝功能、凝血四项,均未发现由口服中药引起的异常变化。结论:凉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肝炎轻中度黄疸湿热瘀毒证,不仅有助于肝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症状,且能明显降低患者的黄疸水平。本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可靠、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12)
叶放,薛博瑜,周珉,周仲瑛[10](2008)在《紫七软肝片对大鼠肝纤维化湿热瘀毒证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表达的动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紫七软肝片对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湿热瘀毒证模型作用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CCl4+高脂饮食+酒精)干预大鼠,分正常组、模型组、紫七软肝片治疗组和秋水仙碱对照组,分别观察第4周和8周大鼠肝纤维化相关指征的变化,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P)以及采用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从4周和8周末HA、LN、PⅢP以及TGF-β1和TIMP-1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并呈现动态加重的过程,而紫七软肝片和秋水仙碱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紫七软肝片的作用更为明显(P<0.05或P<0.0l)。结论: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拮抗TGF-β1和TIMP-1表达等是紫七软肝片有效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湿热瘀毒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经周老收治的428例慢性肝病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将证型、症状、证素、体征及药物等临床数据规范性处理,以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周老的慢性肝病临床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并分析湿热瘀毒证与其他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脾虚、肾虚、肝郁等主要证素间关系密切,湿热瘀毒证是肝病常见的临床基础证型,其次是伴随肝脾不调证和肝肾阴虚证。结论以清化瘀毒法为基础,兼顾肝脾调养和肝肾滋养法是周老诊治慢性肝病的主要经验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湿热瘀毒证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维红.败酱消癃饮联合抗生素治疗湿热瘀毒证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2].邵龙刚,赵智强.国医大师周仲瑛重视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治临床经验研究[C].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3].范利锋,翁庚民.从“湿热瘀毒证”论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4].于永铎,隋楠,刘剑,宋天宇,荣誉.大肠癌“湿热瘀毒”证候病机的理论研究与探讨[C].中国肛肠病诊疗集萃.2014
[5].范利锋,翁庚民.从“湿热瘀毒证”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
[6].陈金凤.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7].黎氏白贤.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8].杨菊,傅茂英,顾雪峰,季雪良.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及机制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9].陆晓忠.凉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肝炎轻中度黄疸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10].叶放,薛博瑜,周珉,周仲瑛.紫七软肝片对大鼠肝纤维化湿热瘀毒证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表达的动态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