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1年嵌入式系统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即将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杨绪辉[1](2016)在《课程视角下的创客教育探究》文中认为在当今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深度融合,强调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驱动力的时代背景下,起源于美国的创客运动迅速风靡全球。创客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表达创新和共同发展的方式,其精神越来越多地引发了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共鸣。虽然创客教育正在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急速扩展,但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离开课程谈学生的发展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对创客教育的应然状态进行研究,以追求其实施的理想状态固然可取,但更要对创客教育的实然状态进行探索,使其符合客观实际的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成为了创客教育应然状态向实然状态转化的纽带,即需要通过课程将理想化的理念融入到教育各要素之中来改善实践。由此,以课程的视角来对创客教育进行探究,不仅能够提升实践者对创客教育课程文本潜在意义的认识,激活自身的工作思维,也有助于课程研究者反思并改善其研究工作,推动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课程理解与课程开发两种范式的结合是课题研究的精髓。经过文献梳理,发现虽然课程研究范式从“课程开发”转向了“课程理解”,但是由于理解范式只是为课程实践描绘了蓝图,缺少具体的技术支持,课程领域实践者们还是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而虽然课程开发范式对技术精细的过分追求,对当事人教师和学生的忽视导致其难以取得理想的实践效果,但没有技术的支持也最终导致课程理解只是空谈。对于创客教育而言,每位教师都是新手教师,“技术”更是在其课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只有将课程开发与课程理解相结合起来,策略模型与意义解读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体现课程研究之魅。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下述研究内容。首先,在创客教育本质透视层面,从创客教育的时代背景、文化源流入手,循序渐进的对其进行本质剖释,在结合国内外对创客教育的有关理解之后,发现其实质是“技术支持下基于创造的学习”,实现的是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全人发展”。此外,笔者在对其经过多维审视之后,认为创客教育的发展正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之后,在理论基础层面,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课程探究的理论基础,即人文技术哲学、创造心理学和建构论,其分别为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认知依据和学理支撑,并逐一从思想渊源、基本观点和研究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接着,在课程目标层面,目标设定不仅要建立在创客教育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关注目标设定的一般规律,也由此确定了课程目标设定的基本依据、基本取向以及目标体系三方面内容,前者的论述主要包含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来源两方面,基本取向是从价值取向和形式取向两方面进行了说明,后者则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进行了阐述;再次,在课程内容层面,根据创客教育的特点和“工作主线”的思想搭建了其核心内容,对不同学段的内容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接着,在课程实施层面,对其实施所需依据的原则进行了论述,并在与专家对话的基础上确定了课程实施的条件,以及对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两种实施路径的设计过程和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在课程评价层面,提出课程评价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借助五维形态(人、物、事、境、脉)和一线师生的调研构建了课程评价模型,以帮助师生反思课程评价作用,从而使其形成科学、持续、有序的提升能力,并重点阐述了定性课堂观察、档案评价和等级评价三种评价策略的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陈潜[2](2016)在《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体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系统集成软件的市场竞争变得日渐激烈,各通信网络系统集成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通过营销手段来增强其在竞争中的地位。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需要创建适应新环境的市场营销体系。由于我国企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中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的状况和企业特点,逐步建设和创新当前新环境下的市场营销体系。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和广州市重点软件企业,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目前有员工3381人,2015年销售收入约20亿元。本文从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及应用现状入手,结合笔者在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对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外部数据进行了大量调研及数据分析之后,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研究,目的是整理出关于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前的营销现状、优化营销体系及发展前景。文中介绍了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前的营销现状,并对公司当前存在的营销制度、营销业务及其他相关内容做出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营销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提炼出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战略目标、思路,并详细设计了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营销体系,指出保证新的营销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宋平[3](2012)在《物联网在太阳能发电并网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日趋广泛,物联网的硬件研究、物联网软件研究和电子商务相关研究等众多方面也不断的深入。物联网的目标是形成一个开环的全球性质的网络结构,其热点问题是如何在企业间搭建内部的物联网系统以及各个企业之间的物联网系统是如何交互的。而物联网系统中的传感网又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全球物联网权威研究组织颁发的一系列规范的深入研究和对物联网体系的充分理解,得出研究此领域的关键技术有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以及云计算等。这些技术将对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乃至人类生活、工业发展、科技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逆变数据进行监控的问题,根据物联网的内涵,深入学习感知、传输、控制及智能等多项技术,将物联网融入到电能质量的监控中,提高实际应用的效率。在整个设计中选用嵌入式linux系统为基本,S3C2440芯片为核心,实现linux底层驱动的开发,并通过短信模块和有线网络传输,将数据显示在网页中。而在学习过程中,明白信息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直接影响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只有综合研究解决了这些关键技术问题,物联网才能得到快速推广,造福于人类社会,实现智慧地球的美好愿望。
何小庆[4](2011)在《谈嵌入式系统会议现状和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回顾了国际嵌入式系统会议的历史,探讨了嵌入式系统会议与嵌入式技术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阐述了中国嵌入式系统会议的现状,对于未来发展给出了建议。
孙峰[5](2010)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全球正逐步成为一个以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为节点,以资本、商品、科技、信息、服务为纽带,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网络,不同城市的功能更加细化,联系更加紧密,主导和从属地位更明显。研究一定区域内由众多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体,必须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来观察和思考。本文以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为研究对象,就是入手于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及城市方方面面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讨论中,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分析。从企业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从全球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全球性扩张、技术进步、各国政府的推动等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动力。在对经济全球化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后,展开其对区域经济、城市群及城市体系、我国城市群发展影响等方面的讨论。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区域竞争观念,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区域竞争力,促进了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并使其成为区域竞争的高级形态,推动城市系统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网络。最后,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特殊影响。我国被动性卷入经济全球化过程,城市群产业布局受国际直接投资影响,城市更多地被动依靠外部经济联系,区域中心城市与次级城市地位作用也相应发生变化。为系统进行我国城市群及其次核心城市研究,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区域与城市影响之后,本文进行了相关理论综述。综述部分首先从城市群研究的兴起、兴盛和成熟三个阶段梳理西方城市群体理论发展脉络,从概念、结构、机制等研究角度综述了国内研究成果,并进行了个人评述;随后对城市群体的许多类似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总结提出了次核心城市的概念、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发展动力、空间形态、发展定位等方面比较了城市群与都市圈两大城市群体主要理论;最后对我国城市群研究较为前沿且对本文较有指导借鉴意义的经济整合理论进行综述,为论文推理论证和对策研究奠定基础。在背景研究与理论综述的基础上,论文展开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主要有四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体探讨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国外城市群发展启示和我国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问题,借鉴城市首位率对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进行了划分。第二部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次核心城市发展的影响,说明次核心城市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分析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律,说明次核心城市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分析城市与其外围区域作用规律,说明次核心城市构建圈层结构的必然性,从而推出城市群多圈层嵌入发展形态的必然性和有效性,进而推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构建都市牵引圈的发展形式。第三部分对提出的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方式进行典型实证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选取中国分税制改革后、加入WTO后和“十五”计划末等几个时间点,统计城市GDP、非农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等指标,采用空间趋势面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第四部分主要讨论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模式。在对“嵌入式”这一概念进行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构建都市圈嵌入城市群发展的“定位、整合、嵌入”模式,并从次核心城市都市圈发展目标与定位、次核心城市都市圈经济整合、融入城市群协调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讨论。理论探讨需要应用于实践。本文最后以环渤海城市群及其次核心城市济南市为例,对提出的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构建都市圈嵌入式发展模式进行应用。首先,分析环渤海城市群发展提升的实际需要,梳理济南都市圈所具有的优势和能够承担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明确所构建济南都市圈在环渤海城市群中的发展目标与定位。其次,分析济南都市圈的发展总体条件,从城市体系、城市职能、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对济南都市圈进行深入分析。再次,以济南都市圈总体分析为基础,提出了相应规划整合建议。最后,着眼济南都市圈更好融入环渤海城市群,从区域协调机制、政策法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讨论了济南都市圈优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徐刚[6](2009)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东方电子技术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越来越面临着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企业的竞争已经从资源驱动、要素驱动转变到创新驱动,创新成为打造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要素。为了使企业具有长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保护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价值、难模仿和可扩展性,与时俱进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保持现有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未来新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表明,大力推进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增强企业的技术和专长的难度、先进性和独特性,增强企业技术和专长的难模仿性,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这对于巩固企业核心产品竞争优势地位的稳固性、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就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选择东方电子为研究对象,就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东方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简要回顾了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历程,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了简要的阐述。2、应用产业结构分析理论,对东方电子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其产品结构、技术创新思路进行了详细论证。并结合核心竞争力的有关理论,分析了东方电子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3、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东方电子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研究。4、以东方电子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实践为例,对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郎平[7](2008)在《基于S3C2440的媒体播放器的研究》文中提出媒体播放器是一种大众娱乐消费类电子产品,一般定义为多媒体影音播放器。它除了看电影的基本功能外还支持音乐播放、浏览图片,甚至部分产品还具有上网等功能,能够满足人们随时播放视频的需要。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的旅游、出差、户外活动的日益增加,对媒体播放器的需求量将迅速增加,而由于现在多媒体技术中采用的视频、音频编码方式和文件格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媒体播放器要具有很强的性能和功能,这就对其硬件和软件系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选择ARM核心的三星S3C2440微处理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硬件扩展和软件系统的选择,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媒体播放器系统。在该系统中,首先,以S3C2440为核心,设计了系统终端的硬件,给出了系统硬件的总体架构,设计了S3C2440处理器和外部电路的硬件接口以及总线连接,详细设计了存储器、LCD、电源管理模块的电路。其次,阐述了将嵌入式Linux移植到本系统的具体方法,分析了混合文件系统的构建,选择Cramfs+Yaffs作为本系统的文件系统,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同时,从硬件、操作系统以及软件代码设计的层面上,研究如何降低系统的功耗,通过减少系统的耗能从而节约能源、提高速度以及减小尺寸。再次,分别使用libmad和ffmpeg实现MP3音频解码和MP4视频解码,并对音视频同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选择挪威Trolltech公司的Qt/Embedded作为系统上层图形界面应用程序,并成功地完成了其到系统的移植。最后,由于解码后的图像是YUV格式,需要转化成RGB格式来播放,并且每帧图像在播放前都要经过YUV到RGB的转换,降低了整体解码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使用完全查表法来转换色彩空间,每次转换只需要一次查表,从而大大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加快了解码速度,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
马中峰[8](2009)在《基于PowerPC的视频监控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网络带宽、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迅速提高,以及各种视频信息处理技术的出现,视频监控进入了全球数字化的网络时代。随着微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由于其固有的缺点,如浪费网络资源、时延较大、容易使网络阻塞等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组播应用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能够有效地节省带宽,减小时延,考虑到Linux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开源性以及低成本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户将Linux系统作为各类服务器的首选操作系统。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着重对基于PowerPC架构,在Linux下构建的利用IP组播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开发。论文以高速公路视频监控为应用背景,主要介绍了基于PowerPC的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的软件系统。文章分析了软件工程一般的流程,研究了视频监控中涉及的压缩标准,多线程技术及嵌入式网络传输的关键技术,阐述了整个监控系统软件的系统实现方案,对软件工程在实际项目开发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围绕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展开,并主要介绍了软件系统的各个模块。其中软件设计部分可以划分为编解码模块、网络传输模块、远程API软件控制模块、基于B/S模式的网页控制模块等。文章首先介绍了软件工程的开发原理及流程,然后对视频监控系统中用到的技术,包括视频编码标准、网络组播传输技术、多线程技术及其同步进行了研究,随后在遵循软件工程开发的准则下设计了整个监控系统的各个组成模块并确定了模块之间的联系。在文章的重点部分,详细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实现原理,并给出了测试的结果。在论文的最后,给出了整个软件系统的综合测试结果,包括组播网络传输的测试、API软件控制测试和网页控制测试,证明了软件工程开发准则在实际项目开发中重要作用。
战岳祥[9](2008)在《全方位安全认证系统的研发》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描述了课题中设计实现的一种应用于会议等小型特定场合的人员身份认证的一种专用的全方位安全认证系统。系统把人脸特征作为认证手段,采用了基于RFID卡的方案。该方案将人脸识别技术同RFID卡结合起来,把卡的主人的面像特征加密后存储在RFID卡上。由于RFID卡号的唯一性、不可重复性和其复杂的加密算法,再结合人脸特征的可靠性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安全认证。论文中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设计了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和RFID卡技术的整体认证方案;根据功能要求,选择硬件设备、连接整合,并根据摄像机等硬件设备的功能,约束了认证范围和认证条件;确定了核心算法方案,从课题实际应用的角度细化了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算法和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流程,并自建了用于人脸特征提取的训练样本库;设计人机交互应用程序流程方案,编写了核心代码。
海伦[10](2001)在《嵌入式软件国内厂商亟待入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秋风萧瑟,在北京一个还未完全竣工的展馆内却异常火热,2001年嵌入式系统及单片机国际学术交流会暨产品展示会在这里召开。近百家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厂商参加了这次交流及展示会,他们看准了中国这个大市场,亟待进到这个市
二、2001年嵌入式系统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即将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嵌入式系统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即将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课程视角下的创客教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 创客 |
(二) 创客运动 |
(三) 创客空间 |
(四) 创客教育课程 |
二、选题理由 |
(一) 时代响应:创客精神引发教育共鸣 |
(二) 本质透视:创客教育认识亟需厘清 |
(三) 课程探究:创客教育实践等待回应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综述 |
(二) 国内外课程研究综述 |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创新 |
六、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创客教育的本质透视 |
一、初识创客教育 |
(一) 创客教育的时代背景 |
(二) 创客教育的文化源流 |
二、创客教育的内涵解析 |
(一) 绚丽多彩的理解认识 |
(二) 创客教育的本质特征 |
三、创客教育的多维审视 |
(一) 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 |
(二) 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 |
(三) 我国传统教育中的相关理念 |
第二章 创客课程探究的理论基础 |
一、创客课程哲学基础:人文技术哲学 |
(一) 人文技术哲学的思想渊源 |
(二) 人文技术哲学的思想内涵 |
(三) 人文技术哲学对课程探究的启示 |
二、创客课程认知依据:创造心理学 |
(一) 创造心理学的学科渊源 |
(二)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
(三) 创造心理学对课程探究的启示 |
三、创客课程学理支撑:西蒙·佩帕特建构论 |
(一) 建构论的思想渊源 |
(二) 建构论的基本观点 |
(三) 建构论对课程探究的启示 |
第三章 创客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 |
一、创客教育课程目标设定的依据 |
(一) 创客教育课程目标设定的原则 |
(二) 创客教育课程目标设定的来源 |
二、创客教育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
(一) 创客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
(二) 创客教育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
三、创客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
(一) 创客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 |
(二) 创客课程目标的层次结构 |
(三) 创客课程目标的微观分解 |
第四章 创客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与组织 |
一、寻找合理的课程内容构建主线 |
(一) 工作主线:一种有效的构建方式 |
(二) 何为工作主线 |
(三) 为何采用工作主线 |
二、创客课程内容体系的朴素搭建 |
(一) 确定最高抽象水平工作 |
(二) 核心课程内容体系搭建 |
(三) 不同学段课程内容分野 |
三、创客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
(一) 课程内容组织的三层架构 |
(二) 课程内容组织的再次细化 |
第五章 创客教育课程的实施 |
一、创客教育课程实施的取向 |
(一) 理解与对话原则 |
(二) 主动与创生原则 |
二、创客教育课程实施的条件 |
(一) 专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二) 课程实施条件详细阐述 |
三、课程活动实施的两种路径 |
(一) 基于项目的创客课程活动设计 |
(二) 基于设计思维的创客课程活动设计 |
(三) 两种课程活动模式的设计案例 |
第六章 创客教育课程的评价 |
一、创客教育课程评价的取向 |
(一) 模糊与质性原则 |
(二) 自评与他评原则 |
(三) 解释与鉴赏原则 |
二、创客教育课程评价的模型 |
(一) 评价模型的研究设计 |
(二) 评价模型的研究过程 |
(三) 最终评价模型的确定 |
三、创客教育课程评价的策略 |
(一) 定性课堂观察策略 |
(二) 档案评价策略 |
(三) 等级评价策略 |
结语 |
一、研究的主要工作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三、研究的未来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 Scratch课程内容简案 |
附录二 第一轮专家咨询意见表 |
附录三 第二轮专家咨询意见表 |
附录四 课程评价模型的调研问卷(教师版) |
附录五 课程评价模型的调研问卷(学生版) |
附录六 小组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评定表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相关研究与成果 |
后记 |
(2)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计算机系统集成发展现状 |
第三节 本论文的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本文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及分析工具概述 |
第一节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
第二节 本文所涉及的相关分析工具 |
第三章 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环境分析与评价 |
第一节 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第二节 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三节 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环境的评价 |
第四章 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现状 |
第二节 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五章 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体系的改进对策 |
第一节 改进公司营销体系的基本思路及原则 |
第二节 营销战略的调整 |
第三节 营销策略的调整 |
第四节 营销队伍建设的调整 |
第六章 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一节 转变营销理念,培育与企业营销体系相配套的企业文化 |
第二节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管理队伍培养 |
第三节 建立适应市场营销体系运行的管控体系 |
第四节 持续加强与改进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3)物联网在太阳能发电并网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物联网发展现状 |
1.1.2 物联网发展趋势 |
1.2 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举例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介绍 |
2.1 物联网介绍 |
2.1.1 物联网系统概述 |
2.1.2 物联网体系结构 |
2.1.3 物联网系统的基本组成 |
2.1.4 物联网关键技术 |
2.2 物联网规范简介 |
2.2.1 电子标签的规范 |
2.2.2 应用层事件规范 |
2.2.3 对象命名服务规范 |
2.2.4 EPC 信息服务规范 |
第3章 太阳能发电并网系统 |
3.1 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 |
3.1.1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现状和研究意义 |
3.1.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分类 |
3.1.3 太阳能电池和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
3.1.4 光伏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
3.2 物联网在太阳能发电技术中的应用 |
3.2.1 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与物联网的联系 |
3.2.2 面向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的物联网体系结构 |
3.3 系统总体应用架构 |
3.3.1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
3.3.2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
第4章 传感网的实现 |
4.1 嵌入式硬件结构介绍 |
4.2. 嵌入式操作系统 |
4.2.1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4.2.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
4.2.3 linux 系统安装 |
4.2.4 建立 linux 开发环境 |
4.2.5 解压安装源代码及其他工具 |
4.3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
4.3.1 linux 设备驱动原理 |
4.3.2 DM9000 网卡驱动程序移植 |
4.4 传感节点的选取和设计 |
4.4.1 逆变器信号采集模块 |
4.4.2 数据采集的部分软硬件设计 |
4.4.3 人体红外感应模块设计及制作 |
4.4.4 温度光照度监测电路设计及制作 |
4.5 小结 |
第5章 核心承载网的设计与研究 |
5.1 网络通信方式(无线 or 有线) |
5.1.1 方案一 |
5.1.2 方案二 |
5.2 网络编程接口选择 |
5.2.1 传输层协议分析与选择 |
5.2.2 QT 中的 UDP 套接口编程 |
第6章 信息服务系统的方案及设计 |
6.1 域名获取及网站建立 |
6.2 网页制作 |
6.2.1 数据库的建立 |
6.2.2 测试站点的建立 |
6.2.3 Dreamware 与数据库的连接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谈嵌入式系统会议现状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嵌入式系统会议现状 |
2 国际嵌入式系统会议发展历史 |
3 嵌入式系统会议与嵌入式技术相互促进 |
4 嵌入式系统会议与生态环境建设 |
5 国内嵌入式系统会议发展的建议 |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提出的背景 |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思路 |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 |
三、本文研究框架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 |
一、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
二、本文研究的可能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城市群发展的影响 |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 |
一、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 |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分析 |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一、经济全球化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双刃剑” |
二、经济全球化促使区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
三、经济全球化下的区域竞争是合作中的竞争 |
四、经济全球化使区域竞争观念发生了变化 |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对城市群及城市体系的影响 |
一、经济全球化推动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 |
二、经济全球化使城市群成为区域竞争的高级形态 |
三、经济全球化促使城市系统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网络 |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城市群的影响 |
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特殊性 |
二、国际直接投资影响区域产业布局 |
三、我国城市更多地被动依靠外部经济联系 |
四、区域中心城市与次级城市地位作用发生变化 第三章 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 |
第一节 城市群体理论的总体发展情况 |
一、国外城市群体研究总体脉络 |
二、国内城市群体研究情况 |
三、对综述的简要评价 |
第二节 城市群体相关概念辨析及次核心城市概念的总结 |
一、城市群体的诸多概念 |
二、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特点概括 |
第三节 城市群理论与都市圈理论的分析比较 |
一、都市圈理论的基本要点 |
二、城市群理论的基本要点 |
三、城市群与都市圈理论的比较分析 |
第四节 国内城市群整合理论综述 |
一、不同区域的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 |
二、不同角度的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 |
三、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研究 |
四、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研究 第四章 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 |
一、国外城市群发展情况及启示 |
二、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及趋势 |
三、我国次核心城市的界定与划分 |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模式推演 |
一、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特殊性看——次核心城市发展机遇良好 |
二、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看——次核心城市发展顺应趋势 |
三、从城市与外围区域作用看——次核心城市需构建圈层结构 |
四、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 |
第三节 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构建都市牵引圈发展实证研究 |
一、空间趋势面分析相关内容与方法 |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
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趋势 |
第四节 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构建都市圈嵌入式发展研究 |
一、嵌入式发展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
二、次核心城市构建都市牵引圈的目标与原则 |
三、以经济整合助推次核心城市都市圈功能完善 |
四、次核心城市构建都市圈嵌入保障机制研究 第五章 构建济南都市牵引圈融入环渤海城市群研究 |
第一节 构建济南都市圈融入环渤海城市群的意义及定位 |
一、环渤海城市群突出优势下的发展僵局 |
二、济南都市牵引圈嵌入发展中的群圈双赢 |
三、济南都市圈的发展定位与目标 |
第二节 济南都市圈融入环渤海城市群的经济整合分析 |
一、济南都市圈整合的基本条件 |
二、济南都市圈城市规模体系分析 |
三、济南都市圈城市职能分析 |
四、济南都市圈空间结构分析 |
五、济南都市圈产业发展分析 |
第三节 济南都市圈经济整合的对策建议 |
一、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建立合理城市体系 |
二、明确城市职能分工,完善城市功能定位 |
三、突出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
四、加大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区域基础设施 |
第四节 济南都市圈融入环渤海城市群的保障措施 |
一、建立统一领导机构,加强区域协调职能 |
二、构建区域行业协会,强化地区深度合作 |
三、合理制定政策法规,推动区域整合发展 |
四、加强各类资源整合,促进要素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后记 |
(6)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东方电子技术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2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1 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回顾 |
2.2 技术创新理论与现代企业的发展 |
2.3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管理 |
2.4 企业战略管理 |
2.5 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企业的技术创新 |
第三章 东方电子竞争环境分析 |
3.1 东方电子情况介绍及东方电子技术创新成功经验的总结 |
3.2 外部环境分析 |
3.3 内部环境分析 |
3.4 发展核心竞争力的 SWOT 分析 |
第四章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东方电子技术创新与发展战略 |
4.1 东方电子的目标与任务 |
4.2 东方电子的技术创新战略 |
4.3 东方电子的发展战略 |
第五章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 |
5.1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 |
5.2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
5.3 东方电子的技术创新体制建设 |
5.4 东方电子技术创新实施的关键点 |
5.5 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助推技术创新速度 |
5.6 技术创新的项目管理 |
5.7 技术创新的质量管理 |
5.8 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
5.9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其它措施 |
5.10 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持续进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S3C2440的媒体播放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2章 系统概述 |
2.1 PMP 解决方案的现状 |
2.2 软件开发环境 |
2.3 嵌入式存储与文件系统的选取 |
2.3.1 嵌入式设备中的存储器 |
2.3.2 嵌入式Linux 文件系统的分析和方案选择 |
2.4 低功耗设计 |
2.4.1 硬件低功耗设计 |
2.4.2 软件低功耗设计 |
2.5 音视频标准 |
第3章 播放器硬件设计 |
3.1 播放器硬件总体设计 |
3.1.1 核心处理器模块选型 |
3.1.2 外围电路设计 |
3.2 存储器扩展 |
3.3 显示设备 |
3.4 电源设计 |
第4章 播放器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概况 |
4.2 混合式文件系统的设计 |
4.2.1 Cramfs+Yaffs 文件系统的构建 |
4.3 嵌入式系统图形化界面 |
4.3.1 嵌入式系统中 GUI 的简介 |
4.3.2 图形平台 Qt/Embedded |
4.3.3 Qt/Embedded 的安装与开发应用 |
第5章 MP3 音频解码和 MP4 视频解码的实现 |
5.1 解码实现流程 |
5.2 MP3 音频解码 |
5.2.1 LIBMAD 简介 |
5.2.2 Bstdfile 模块 |
5.2.3 PCM 音频设备的操作 |
5.3 MP4 视频解码 |
5.3.1 解码器类库 |
5.3.2 FFMPEG 解码流程 |
5.3.3 音视频同步 |
5.4 图像格式转换算法优化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部分程序代码 |
(8)基于PowerPC的视频监控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 |
1.2 视频监控系统的历史及国内外现状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2 软件工程标准及软件开发流程 |
2.1 软件工程介绍 |
2.1.1 软件的发展与软件危机 |
2.1.2 软件工程 |
2.1.3 软件的生命周期 |
2.1.4 软件的开发模型 |
2.2 软件开发总体设计 |
2.2.1 总体设计的任务和步骤 |
2.2.2 软件开发总体设计的原理 |
2.3 软件质量和质量保证 |
3 定制软件系统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 |
3.1 系统的软件设计思想 |
3.1.1 操作系统的选用 |
3.1.2 处理器PowerPC的选型设计 |
3.1.3 基于VW2010芯片MPEG-4编码方案的设计 |
3.1.4 监控系统软件实际架构和逻辑架构 |
3.1.5 多路监控系统中的画面分割 |
3.2 软件设计思想实现的关键技术 |
3.2.1 网络套接口技术 |
3.2.2 Linux下多线程技术及同步 |
4 视频监控软件系统的实现 |
4.1 编解码器软件系统的实现 |
4.1.1 编码器的软件实现 |
4.1.2 解码器的软件实现 |
4.2 项目中各个模块的实现 |
4.2.1 VW2010视频卡处理模块 |
4.2.2 视频数据发送、接收模块 |
4.2.3 存储模块 |
4.2.4 报警模块 |
4.2.5 字幕模块 |
4.3 软件控制模块的实现 |
4.3.1 B/S模式Web访问 |
4.3.2 C/S模式API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5 软件系统的综合测试 |
5.1 软件工程Linux端测试 |
5.1.1 编码器端测试 |
5.1.2 解码器端测试 |
5.2 软件控制系统测试 |
5.2.1 网页控制系统测试 |
5.2.2 API控制系统测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全方位安全认证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安全认证系统的发展状况 |
1.2 自动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 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认证商业系统简介 |
1.4 论文的工作和内容结构 |
第二章 安全认证系统的方案设计和硬件环境 |
2.1 基于自动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认证系统 |
2.2 全方位安全认证系统实施方案 |
2.2.1 安全认证系统的技术特点 |
2.2.2 安全认证系统的结构构成 |
2.2.3 全方位安全认证的流程 |
2.2.4 AFR 技术和RFID 技术相结合的安全认证原理 |
2.3 安全认证系统的硬件组成框架及器件选型 |
2.3.1 安全认证系统各功能单元设备介绍 |
2.3.2 安全认证系统各硬件单元间的连接 |
2.4 安全认证环境设计与改造 |
第三章 安全认证系统中的算法研究 |
3.1 核心算法选择需要考虑的问题 |
3.2 人脸检测算法方案设计 |
3.2.1 人脸检测算法比较 |
3.2.2 颜色基础与颜色模型 |
3.2.3 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算法比较 |
3.2.4 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算法流程设计 |
3.3 人脸识别算法方案设计 |
3.3.1 人脸识别的主要方法 |
3.3.2 基于PCA 人脸识别算法设计 |
3.4 人脸样本库方案设计 |
第四章 安全认证系统的软件程序开发 |
4.1 软件系统实现 |
4.1.1 程序运行流程 |
4.1.2 人员注册、RFID 卡发放流程 |
4.1.3 样本数据库训练流程 |
4.1.4 程序运行界面 |
4.2 程序运行中间结果 |
4.2.1 人脸检测中间结果 |
4.2.2 训练样本数据库制作中间结果 |
4.3 应用扩展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2001年嵌入式系统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即将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课程视角下的创客教育探究[D]. 杨绪辉.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1)
- [2]广州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体系的研究[D]. 陈潜. 宁夏大学, 2016(02)
- [3]物联网在太阳能发电并网系统中的应用[D]. 宋平. 青岛科技大学, 2012(06)
- [4]谈嵌入式系统会议现状和发展[J]. 何小庆.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1(01)
-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研究[D]. 孙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0(10)
- [6]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东方电子技术创新研究[D]. 徐刚. 天津大学, 2009(S2)
- [7]基于S3C2440的媒体播放器的研究[D]. 郎平. 湖南大学, 2008(12)
- [8]基于PowerPC的视频监控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马中峰. 大连理工大学, 2009(05)
- [9]全方位安全认证系统的研发[D]. 战岳祥. 吉林大学, 2008(10)
- [10]嵌入式软件国内厂商亟待入局[N]. 海伦. 中国电子报,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