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顺应性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剧,字幕翻译,顺应
顺应性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秋婷[1](2016)在《浅析美剧字幕翻译中体现的顺应性理论——以《傲骨贤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美剧、翻译美剧,美剧的字幕翻译也因此成为了中英语言的一座桥梁。基于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性理论,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从话题、话语信息结构及语境顺应叁个方面具体分析,旨在探索译者在翻译美剧字幕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顺应性。(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6年08期)
马竞赛[2](2014)在《顺应性理论视域下灾难新闻语篇中模糊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语言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哲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领域的学者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收集了权威新闻网站的灾难新闻报道,借助语用学领域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对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进行语用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究灾难新闻报道中模糊语的语言特征,以及灾难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包括四个维度,即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意识凸显。本研究中,作者主要从语境关系顺应方面研究灾难性新闻语篇中的模糊语言。通过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灾难性新闻语篇中,模糊语的确存在。在语言层面上,灾难性新闻语篇中模糊语通过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跨文本层面来实现。而且,模糊语在灾难性新闻语篇中主要的语用功能是:使新闻报道更加准确,简洁,真实;维护受灾国的国内稳定和国际地位;保护报道者,免受不准确的或过于绝对的报道而遭受的指责;顺应读者阅读兴趣和理解水平;减少灾难的恶劣影响对读者的负面的心理冲击。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模糊语的研究,并为报道者和读者提供实际的指导,比如帮助报道者更加恰当真实的使用模糊语言;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灾难性新闻中的模糊语以及报道者在灾难新闻报道中使用模糊语言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4-11-28)
张国范[3](2013)在《称呼语选择的顺应性理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称呼语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常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发话者可以通过称呼语的选择来引起受话者注意和保持与受话者之间的联系,对于日常交际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得体地使用称呼语是交际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对称呼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尝试以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来阐释称呼语的正确选用,以期对此语言现象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贡献。(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春梅[4](2013)在《从情景剧《老爸老妈浪漫史》研究顺应性理论对礼貌的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Grice提出合作原则以来,语言学者们在学习研究合作原则并发现其不足之处。此基础上语言学者们开始研究新理论—礼貌原则,用其来弥补合作原则不足。礼貌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中心之一,并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语用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礼貌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但是其内涵却不尽相同。由于研究者的视角局限,未能对礼貌做出全面的探讨。因此,所有这些研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本文在前人对礼貌的研究成果上,试图用Je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来分析言语交际中的礼貌。通过对礼貌现象的个方面的研究,说明礼貌具有顺应性,通过将顺应的观点引入礼貌原则,便可以弥补礼貌原则的不足,提高其解释力。通过从语境顺应、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意识程度的顺应这四个方面对语言使用中的礼貌现象的分析,笔者认为礼貌言语的生成过程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使结构客体中各个语言层次与语境完美地顺应的结果。在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之下,本文尝试着探讨了热及全球的美国情景喜剧《老爸老妈浪漫史》中的礼貌现象。礼貌原则和顺应理论结合美国情景喜剧的研究为数不多,并且从礼貌原则和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为情景喜剧的研究提出了新方法。在礼貌原则和顺应理论的基础上,作者试图从《老爸老妈浪漫史》中随机抽样。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对其对话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1.礼貌在日常交际中扮演者什么重要角色?2.在日常交际中,顺应理论又如何能使交际成功?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礼貌在日常较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让说话双方保持友好的关系,避免社会冲突。2.顺应理论在对礼貌阐释中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无论是礼貌还是不礼貌都是语言使用者试图顺应语境和交际需要的结果。顺应理论为解释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视角,其丰富的语境内涵使礼貌现象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在交际中字面上礼貌的言语行为其实是不礼貌的。顺应理论不仅很好地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而且为人们的交际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了解礼貌的生成过程,有助于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使用合适的语言策略,以避免话语不礼貌、过于礼貌或不够礼貌,使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目的。在外语教学上,也能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最终促进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7)
春梅[5](2012)在《顺应性理论对礼貌的构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以顺应理论为研究框架,以交流语境为视觉,简单介绍了礼貌形成的状况。本文提到话语礼貌,并非是语言礼貌才是语用学中被研究的对象。顺应理论对礼貌的产生和运用中有重要的解释力和概括力。顺应理论不仅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现象有很好的解释,而且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2年09期)
王金生[6](2012)在《罗伯茨《叁国演义》译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维索尔伦的顺应性理论框架下,采用文献分析研究和举例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罗伯茨《叁国演义》译本的艺术性。本文认为:译文中的顺应性是译者在充分考虑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有效翻译、准确传播文化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动态顺应的过程,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文化差异辩证统一的过程。目前,罗伯茨的《叁国演义》译本在国内外翻译界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本文以罗伯茨译本为语料,综合考虑语言、社会、文化、心理以及认知等因素对译者语言选择的影响,研究译文当中译者如何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时代背景,有意识地作出语言选择,以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本文共分五部分,在简要介绍顺应性理论及《叁国演义》之后,具体探讨国内外学者对《叁国演义》及其译本的研究现状,然后从顺应性理论角度出发对罗伯茨译本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本研究,指出对《叁国演义》等中国经典着作译本的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为系统的研究还有待进行。研究发现,首先,罗译本的艺术性是译本语境成分(物质世界、社会世界以及心理世界)与语言结构成分(词汇、句式、篇章结构以及内容)相互顺应的结果,尤其体现在译者在处理原着中各种蕴含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意象过程中所采用的变通的、不拘一格的语言选择策略。其次,罗伯茨在译本当中不断地依据实际语境对语言进行有意识地选择,这些选择可以出现在语言结构的词汇、句法、语义以及文体层面,且会依据文化差异,语言形式差异和社会差异而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和变通策略,最终实现了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相顺应的结果。最后,由于译者理解的偏差以及认知方式的差异,无可避免地导致译本中对某些富含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曲解的现象。这些现象恰恰说明:顺应性的实现是原文具体语境、译者与读者文化背景以及认知方式紧密结合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2-06-01)
杨芳芳[7](2012)在《从顺应性理论看现代汉语副词的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词类,副词广泛使用于汉语和英语中,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副词在这两种语言中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汉语副词的英译研究是值得的。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一门较新的学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译理论家尝试用语用学的理论来研究翻译,但是大部分都局限在某个方面。Jef.Verschueren (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性理论,作为一个统一连贯的语用学理论框架,也被用来研究翻译。因此,本文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里出现的所有副词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出张培基翻译副词时采用的翻译策略,并总结使用这些策略的规律,另外本文从顺应性理论的视角对现代汉语副词的英译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用定性、定量、对照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既以理论为导向又以语料为导向,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张培基采用增译法、省译法、转译法、正反译法和直译法来翻译副词。从数据可以看出,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里,共有259个副词,而它们共出现3351次。在这五种翻译策略中,省译法所占比率最高,增译法所占比率最低。(2)就这五种翻译策略而言,本研究总结出了使用其中四种翻译策略的规律,即使用增译法的规律,使用省译法的规律,使用正反译法的规律和使用直译法的规律。由于使用转译法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文中没有归纳出使用转译法的规律,但是研究发现,副词可以转译为连词、动词、形容词或从句。使用省译法的规律是:①当副词没有意义时,该副词可以被省略;②当副词起关联作用,并且与之照应的连词表示条件时,该副词可以被省略;③当一个副词在一个句子里反复出现时,第二个可以被省略;④当译语中的一个表达可以涵盖该副词及由该副词修饰的成分的意义时,该副词可以被省略;⑤当副词隐含在译语中的其它表达方式时,该副词可以被省略。使用增译法的规律是:当副词所表达的程度或语气需要加强时,可以用增译法。使用正反译法的规律是:①当副词表示否定意义时,可以使用正反译法;②当原句中有”非(得)……不……”时,可以使用正反译法;③正反译法常与转译法同时出现。使用直译法的规律是:当在译语中可以找到与原语副词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时,可以用直译法。(3)基于顺应性理论,副词翻译可以从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度四个角度来解释。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仅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而且给副词翻译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语用学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1)
冯欢欢,陈馈,李凤远[8](2012)在《盾构电液控制系统的载荷顺应性理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分析了能适应刀盘切屑阻力变化、盾构推进阻力变化及密封舱压力变化的刀盘驱动自适应系统、盾构推进自适应系统及螺旋输送自适应系统。在保证土压平衡的基础上,以实现盾构施工过程中节能高效为目的,阐述了盾构各子系统的掘进参数与掘进负载的协调控制方法,初步建立了盾构电液控制系统的载荷顺应性理论,为盾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2年04期)
李竹[9](2012)在《从顺应性理论看中英混合语的流行——以网络流行语“hold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英混合语作为一种语码转换现象,在当今的交际语言中广泛存在着。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和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叁个角度可以分析"hold住"这个网络流行的中英混合语的使用动机。(本文来源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雷乾乾[10](2010)在《从顺应性理论看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用模糊策略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把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定位为具体言语的选择过程,重点从语境相关成分顺应、顺应性结构对象、顺应性动态过程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四个角度探讨人们是如何运用语用模糊策略进行具体话语的选择,以完成听话人和说话人双方的交际目的的。(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顺应性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模糊语言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哲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领域的学者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收集了权威新闻网站的灾难新闻报道,借助语用学领域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对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进行语用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究灾难新闻报道中模糊语的语言特征,以及灾难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包括四个维度,即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意识凸显。本研究中,作者主要从语境关系顺应方面研究灾难性新闻语篇中的模糊语言。通过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灾难性新闻语篇中,模糊语的确存在。在语言层面上,灾难性新闻语篇中模糊语通过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跨文本层面来实现。而且,模糊语在灾难性新闻语篇中主要的语用功能是:使新闻报道更加准确,简洁,真实;维护受灾国的国内稳定和国际地位;保护报道者,免受不准确的或过于绝对的报道而遭受的指责;顺应读者阅读兴趣和理解水平;减少灾难的恶劣影响对读者的负面的心理冲击。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模糊语的研究,并为报道者和读者提供实际的指导,比如帮助报道者更加恰当真实的使用模糊语言;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灾难性新闻中的模糊语以及报道者在灾难新闻报道中使用模糊语言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顺应性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秋婷.浅析美剧字幕翻译中体现的顺应性理论——以《傲骨贤妻》为例[J].英语广场.2016
[2].马竞赛.顺应性理论视域下灾难新闻语篇中模糊语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4
[3].张国范.称呼语选择的顺应性理论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
[4].春梅.从情景剧《老爸老妈浪漫史》研究顺应性理论对礼貌的构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春梅.顺应性理论对礼貌的构成(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
[6].王金生.罗伯茨《叁国演义》译本研究[D].广西大学.2012
[7].杨芳芳.从顺应性理论看现代汉语副词的英译[D].新疆师范大学.2012
[8].冯欢欢,陈馈,李凤远.盾构电液控制系统的载荷顺应性理论初探[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2
[9].李竹.从顺应性理论看中英混合语的流行——以网络流行语“hold住”为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
[10].雷乾乾.从顺应性理论看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用模糊策略的选择[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