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密度论文-张波

服务密度论文-张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服务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银行业结构,银行服务密度,经济增长

服务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波[1](2009)在《银行业结构、银行服务密度与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历来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无数的经济学家对二者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分析。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作用,两者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如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弗里德曼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针对短期而言,在长期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到实际产出的变动。卢卡斯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分析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即使在短期内也不会对产出或就业产生任何影响。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金融发展通过发挥资金融通、资源配置、信用创造、支付清算、信息生产、实施代理监督及风险管理等功能而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如戈德史密斯,约翰·希克斯等都在其研究中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有相关关系的。鉴于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世界中等偏下发展水平,资金配置仍是制约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从金融行业结构的角度来考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具体关系也是目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考虑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一直不太发达,因而银行中介的作用就更加突出,考察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另外参考了银行服务网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借鉴易纲(2001)一文中的观点:中国的银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竞争,其中第一次发生在1984年到1997年间,以机构扩张为主要竞争手段,通过银行机构数和职工数的扩张来刺激银行之间的竞争,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本文提出的银行服务密度是指银行的服务人口比例或辐射半径,不仅包括银行网点的密集程度,而且包括银行网点服务业务的密集程度。基于以上两个角度形成了本篇论文:银行业结构、银行服务密度与经济增长。本文重点考察了银行业结构、银行服务密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针对中国地区发展的差异,具体分析了区域银行业结构、银行服务密度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剖析。本文在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及文献综述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吸收符合我国现实和国情的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对区域银行业结构、银行服务密度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理论阐述,对银行业结构作用区域经济的机理做了一个AK理论模型分析,对银行服务密度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逻辑推演,并提出银行业结构、银行服务密度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在理论假说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分省面板数据对银行业结构、银行服务密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上升即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银行服务密度中每平方公里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过大,从而对区域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而平均每个国有银行职工的放贷量的提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所有这些结论都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假说。最后,本文针对各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了区域银行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引入战略机构投资者或者吸收民营资本,切断政府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联系,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金融企业。另一方面鼓励引导中小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提出了区域银行服务密度的政策建议: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撤出农村、乡镇市场(某些大型或国有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除外),争取更多的信贷资源集中到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或大型项目中去,而把这些市场留给中小金融机构如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等。二是不断提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职工素质,为职工的年终考核设立一套行之有效,能很好的将激励和约束机制融合一起的制度,提高经营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09-11-01)

李蕊,荆林波[2](2007)在《服务密度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以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和省际数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以我国现有的28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和31个省(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地区的服务密度,分析影响不同地区的服务密度的因素,以期为各地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07年06期)

服务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别以我国现有的28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和31个省(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地区的服务密度,分析影响不同地区的服务密度的因素,以期为各地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服务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波.银行业结构、银行服务密度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9

[2].李蕊,荆林波.服务密度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以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和省际数据为例[J].财贸经济.2007

标签:;  ;  ;  

服务密度论文-张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