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基己内酰胺论文-危俊吾,李杰,钱杨杨,王雨佳,林峰

乙烯基己内酰胺论文-危俊吾,李杰,钱杨杨,王雨佳,林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烯基己内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温度响应性,低临界溶解温度,十二烷基磺酸钠

乙烯基己内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危俊吾,李杰,钱杨杨,王雨佳,林峰[1](2019)在《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合成及温度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合成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浊度法研究了无机盐、糖以及表面活性剂对PNVCL溶液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影响。结果表明, NH_4Br、NaBr、NH_4Cl、NaCl使PNVCL溶液的LCST降低,但KI使PNVCL溶液的LCST升高,LCST降低或升高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盐中阴离子的种类和离子浓度:糖的结构和浓度对PNVCL溶液的LCST有影响,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则使PNVCL溶液的LCST升高。(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彭龙琪[2](2019)在《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聚合物的温敏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对各种复合材料的深入研究,电化学传感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单一材料越来越不能满足科研要求,具有各种特性的材料通过混合从而表现出协同作用使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更为优良的性质。温敏聚合物指的是一类溶解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智能”型聚合物,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小尺寸、表面、量子尺寸等效应往往具有优良的电子传递和电催化功能。在本文中,我们制备了温敏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再修饰于电极上形成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催化效能的温度响应型传感器。反复改变外界环境的温度便能实现对传感器的智能调控,即形成可逆的“开-关”效应,从而开辟电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方向。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用可逆加成-断裂转移(RAFT)法合成了温敏聚合物聚苯乙烯-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聚苯乙烯(PS-PNVCL-PS),将其与MWCNTs-COOH超声混合,滴涂在玻碳电极上得到(PS-PNVCL-PS)/MWCNTs-COOH/GCE检测对乙酰氨基苯酚(4-Acetamino phenol,AP)。以(PS-PNVCL-PS)的LCST 49℃为界,当外界溶液温度高于49℃时,AP在(PS-PNVCL-PS)/MWCNTs-COOH/GCE上的电化学响应特别强烈,当外界溶液温度低于49℃时,电化学响应较微弱。反复改变溶液温度,AP的峰电流衰减很小,证明此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对AP的检测具有可逆“开-关”效应。并且在高温“开”的状态时,当S/N=3,AP浓度的检出限为0.068μmol/L,线性范围为0.4~78.8μmol/L和78.8~142.8μmol/L。(2)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温敏共聚物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co-N-乙烯基咪唑)(P(NVCL-co-NVI)),与混酸处理的石墨化多壁碳纳米管(GMWCNTs-COOH)复合,制备了具有温度响应特性的P(NVCL-co-NVI)/GMWCNTs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用于检测对苯二酚(Hydroquinone,HQ)。P(NVCL-co-NVI)的LCST为36℃,因而此复合膜修饰电极反复在20℃下和48℃下检测HQ具有显着的“开-关”效应。在“开”的状态下,HQ的检出限为0.34μmol/L,并在1.6~9.6μmol/L和9.6~555.6μmol/L范围内与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3)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温敏共聚物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co-甲基丙烯酸(P(NVCL-co-MAA)),结合纳米金(AuNPs)修饰玻碳电极检测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P(NVCL-co-MAA)的LCST为40℃,所以用此复合膜修饰电极反复在20℃和48℃下检测EP有“开-关”效应。在高温时,EP浓度的检测线性范围较宽,为1.6~505.2μmol/L,检出限较低,为0.56μmol/L。(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01)

危俊吾,毕韵梅[3](2018)在《基于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响应性聚合物能通过感知温度而实现环境响应.该类聚合物能够对温度信号做出自反馈从而释放所包载的药物或中止释放,极大地增强了释药的持续性和专一性,同时提高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而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是一种仅次于PNIPAM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该温度响应性聚合物不仅有接近生理温度的相转变温度,而且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性.因此,PNVCL在医疗器械,生物医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作为药物输送载体而被重点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PNVCL与PNIPAM在生物特性方面的比较,对PNVCL最新发表的应用通过选定的实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NVCL将在纳米技术和环境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徐世栋,耿来红,潘炳庆,高玉清[4](2017)在《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合成及放大》一文中研究指出聚N-乙烯基己内酰(PNVCL)是目前应用最多,效果较好的新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之一,是传统热力学抑制剂的优良替代品。以甲醇(AM)为溶剂,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AIBI)为引发剂,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为单体,聚合反应得到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溶剂量等合成条件对产品分子质量M_n及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合成工艺。结果表明:当反应投料比m(NVCL)∶m(AIBI)∶m(AM)=10∶0.03∶19.8,体系温度为65℃,反应时间6 h,小试产率可达95.4%。依据小试条件进行了放大实验,讨论并确定了最佳放大工艺条件,即:m(NVCL)∶m(AIBI)∶m(AM)=10∶0.03∶21,体系温度65—68℃,反应时间5—6h,PNVCL收率为93.4%,具有良好的放大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7年11期)

游丹[5](2017)在《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环形和线形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独特拓扑结构和性能的环形聚合物在生物医药、纳米科技和材料改性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环形聚合物合成中所用的关环反应多为铜催化的迭氮-炔基环加成反应(CuAAC),该反应使用Cu(I)作为催化剂,产物中会残留重金属,从而限制了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其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在生理温度范围内,特别适合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然而,迄今为止,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的环形嵌段共聚物及其具有多重刺激响应性(如pH、温度、酶等)的可生物降解嵌段共聚物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论文首先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和无铜催化的巯基-迈克尔加成反应“一锅法”关环合成了环形聚(DL-乳酸)-b-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c-PDLLA-b-PNVCL)。用1HNMR、IR和凝胶渗透色谱-多角激光光散射(GPC-MALLS)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探针技术、亚微米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c-PDLLA-b-PNVCL及其线形前体的温度响应性能和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性能,结果表明,c-PDLLA-b-PNVCL比它的线形前体具有更高的LCST和临界胶束浓度(CMC);c-PDLLA-b-PNVCL在水溶液中自组装为囊泡聚集体,而其线形前体在同样条件下则形成球形胶束。结合RAFT聚合与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b-聚(L-赖氨酸)(PNVCL-b-PLL),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液的pH≥10时,PNVCL-b-PLL的LCST降低,粒径增大,表现出温度和pH双重响应性;而且其盐酸盐PNVCL-b-PLKC能与带负电荷的叁磷酸腺苷(ATP)复合形成“超两亲分子”,这种“超两亲分子”在水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球形聚集体。加入磷酸酶后,此超两亲分子发生解离,表现出酶响应性解组装行为。结合RAFT聚合、开环聚合和巯基-迈克尔点击反应合成了叶酸封端的新型叁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b-聚(L-谷氨酸)(FA-PEG-b-PNVCL-b-PLGA)。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液的pH≤6时,此叁嵌段共聚物的LCST降低,粒径增大,呈现温度和pH双重响应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6)

毛莎[6](2017)在《基于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温度响应型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材料科学和电化学传感器的深入发展,运用单一材料制备的常规电化学传感器已经不能满足研究者们的要求。科学家们尝试将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复合材料对电极进行修饰,期望复合材料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带给电极新的电化学特性。温敏性聚合物表现出温度控制的分子构型转变,纳米碳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子传导能力和电催化性能。将二者混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用来直接修饰电极或者在电极表面固定氧化还原蛋白质,能得到具备温度响应特性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调节环境温度实现对传感器电化学性能的智能调控,为电化学传感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用沉淀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温敏性的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均聚物(PVCL),通过变温紫外测试证实:合成的PVCL具有温敏性质,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30℃。(2)用氧化石墨烯(GO)和PVCL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一层“夹心式”的温敏性GO/PVCL/GO复合膜。以PVCL的LCST温度(30℃)为界,复合膜修饰电极检测邻苯二酚(1,2-Benzenediol,CC)与对苯二酚(Hydroquinone,HQ)时表现出明显的温度响应电化学“开-关”效应,并且具有可逆性。电极在高温“开”状态下能对溶液中的CC和HQ进行同时检测,且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3)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COOH))、GO和PVCL混合修饰玻碳电极,制备了具有温度响应特性的PSG电极。以30℃为界,对乙酰氨基苯酚(4-Acetamino phenol,AP)在PSG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信号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开-关”特性。在26℃和36℃之间反复改变溶液温度,AP在36℃的峰电流衰减小,温度开关具有可逆性。“开”状态下,PSG电极能在较宽的线性范围和低检出限下检测溶液中的AP。(4)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包覆于还原型氧化石墨烯(rGO)与PVCL复合膜中,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构筑了具有温度响应特性的GOD生物传感器。rGO-PVCL复合膜能为GOD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物微环境,保持GOD的生物活性。温度低于30℃,GOD活性低;当温度高于30℃时,GOD在电极表面进行快速的直接电子转移,对溶液中葡萄糖的电催化活性高。高温时检测葡萄糖的精密度好并且灵敏度高。(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5-01)

游丹,林峰,陈冕,钱杨杨,岳文哲[7](2016)在《具末端巯基的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乙胺、二硫化碳和丙酮为原料制备硫代氨基甲酸酯,再用硫代氨基甲酸酯和N-叔丁氧羰基-1,2-乙二胺反应,合成用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FT)聚合的链转移剂,接着进行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的RAFT聚合得到聚合物3,再氨解得具末端巯基的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与红外光谱(IR)证明目标产物已成功合成。(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6年21期)

杨耀宗,何福喜,李杰,唐刚,游丹[8](2016)在《环形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形聚合物具有特殊的拓扑结构,由于没有末端基团,分子中所有重复单元均等,性质不受末端基团的影响,使环形聚合物具有不同于线形聚合物的独特性能,在材料改性、纳米科技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1])。利用末端功能化的线形聚合物通过分子内的"首尾"反应闭合成环是合成环形聚合物的常用方法,但为避免分子间的偶联反应,该方法需要在高度稀释溶液中进行环合反应,需要大量有机溶剂,反应时间长,反应温度高,所得环(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1)

王杨,顾准[9](2016)在《刺激响应性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纳米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乙烯基己内酰胺(VCL)为主单体,通过水相沉淀聚合制备刺激响应性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VCL)纳米凝胶。利用动态光散射(DLS)、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透射电镜(TEM)等考察了交联剂(MBA或BAC)、亲水性共聚单体(MAA)对PVCL纳米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交联剂的亲水性、增加交联剂和MAA的用量均可增大PVCL纳米凝胶的粒径;PVCL纳米凝胶具有温度和pH值响应性,能够在还原性环境中发生降解。细胞毒性实验表明,PVCL纳米凝胶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适合用作药物载体。(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何福喜[10](2016)在《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蝌蚪形嵌段共聚物和环形均聚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形和蝌蚪形聚合物具有不同于链状聚合物的独特性能,在生物医药、材料改性和纳米科技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但环形和蝌蚪形聚合物的合成较为困难,限制了这两类聚合物的研究和应用。例如:通过线形聚合物的分子内反应闭合成环合成这两类聚合物时,为避免分子间反应,需要在高度稀释条件下进行成环反应,需要大量溶剂,而且反应时间长,产率低。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温度响应性,而且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在生理温度范围内,在药物控制释放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迄今为止,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的蝌蚪形聚合物尚未见文献报道。本论文首先对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进行了综述,然后结合DL-丙交酯(DLLA)的开环聚合、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Cu(Ⅰ)催化炔基/迭氮(Cu AAC)点击反应和超分子自组装,在较高浓度下(10 mg/m L)成功合成了新的不同嵌段比例的以PNVCL为头,聚乳酸(PDLLA)为尾的蝌蚪形嵌段共聚物(c-PNVCL)-b-PDLLA,节约了溶剂,提高了合成效率。用1HNMR、IR和凝胶渗透色谱-多角激光光散射(GPC-MALLS)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探针技术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所合成蝌蚪形嵌段共聚物及其线形前体的温度响应性能和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性能,并用X衍射(XRD)技术分析了聚合物的结晶性。结果表明,蝌蚪形嵌段共聚物及其线形前体的LCST都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水溶性嵌段PNVCL比例的增加,其LCST值增大,蝌蚪形嵌段共聚物的LCST比相应的线形前体高;而且蝌蚪形嵌段共聚物及其线形前体在水溶液中均能自组装为球形纳米胶束,蝌蚪形嵌段共聚物比其线形前体具有更高的CMC值,亲水性链段PNVCL的引入,破坏了PDLLA的结晶性。利用与上述蝌蚪形嵌段共聚物相同的合成方法,成功合成了结构明确,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5)的含羟基环形PNVCL均聚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含羟基的环形PNVCL及其线形前体的LCST均具有浓度依赖性,而且含羟基环形PNVCL比无羟基环形PNVCL,具有更高的LCST值;含羟基环形PNVCL的CMC值比其线形前体的高;而且含羟基的环形PNVCL在酸性和碱性缓冲溶液中的LCST和CMC值均比其在中性条件的低。(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0)

乙烯基己内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对各种复合材料的深入研究,电化学传感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单一材料越来越不能满足科研要求,具有各种特性的材料通过混合从而表现出协同作用使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更为优良的性质。温敏聚合物指的是一类溶解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智能”型聚合物,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小尺寸、表面、量子尺寸等效应往往具有优良的电子传递和电催化功能。在本文中,我们制备了温敏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再修饰于电极上形成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催化效能的温度响应型传感器。反复改变外界环境的温度便能实现对传感器的智能调控,即形成可逆的“开-关”效应,从而开辟电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方向。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用可逆加成-断裂转移(RAFT)法合成了温敏聚合物聚苯乙烯-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聚苯乙烯(PS-PNVCL-PS),将其与MWCNTs-COOH超声混合,滴涂在玻碳电极上得到(PS-PNVCL-PS)/MWCNTs-COOH/GCE检测对乙酰氨基苯酚(4-Acetamino phenol,AP)。以(PS-PNVCL-PS)的LCST 49℃为界,当外界溶液温度高于49℃时,AP在(PS-PNVCL-PS)/MWCNTs-COOH/GCE上的电化学响应特别强烈,当外界溶液温度低于49℃时,电化学响应较微弱。反复改变溶液温度,AP的峰电流衰减很小,证明此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对AP的检测具有可逆“开-关”效应。并且在高温“开”的状态时,当S/N=3,AP浓度的检出限为0.068μmol/L,线性范围为0.4~78.8μmol/L和78.8~142.8μmol/L。(2)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温敏共聚物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co-N-乙烯基咪唑)(P(NVCL-co-NVI)),与混酸处理的石墨化多壁碳纳米管(GMWCNTs-COOH)复合,制备了具有温度响应特性的P(NVCL-co-NVI)/GMWCNTs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用于检测对苯二酚(Hydroquinone,HQ)。P(NVCL-co-NVI)的LCST为36℃,因而此复合膜修饰电极反复在20℃下和48℃下检测HQ具有显着的“开-关”效应。在“开”的状态下,HQ的检出限为0.34μmol/L,并在1.6~9.6μmol/L和9.6~555.6μmol/L范围内与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3)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温敏共聚物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co-甲基丙烯酸(P(NVCL-co-MAA)),结合纳米金(AuNPs)修饰玻碳电极检测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P(NVCL-co-MAA)的LCST为40℃,所以用此复合膜修饰电极反复在20℃和48℃下检测EP有“开-关”效应。在高温时,EP浓度的检测线性范围较宽,为1.6~505.2μmol/L,检出限较低,为0.56μmol/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烯基己内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危俊吾,李杰,钱杨杨,王雨佳,林峰.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合成及温度响应性能研究[J].化学世界.2019

[2].彭龙琪.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聚合物的温敏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湘潭大学.2019

[3].危俊吾,毕韵梅.基于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徐世栋,耿来红,潘炳庆,高玉清.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合成及放大[J].化学工程.2017

[5].游丹.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环形和线形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6].毛莎.基于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温度响应型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湘潭大学.2017

[7].游丹,林峰,陈冕,钱杨杨,岳文哲.具末端巯基的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合成[J].广州化工.2016

[8].杨耀宗,何福喜,李杰,唐刚,游丹.环形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合成及表征[C].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9].王杨,顾准.刺激响应性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纳米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6

[10].何福喜.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蝌蚪形嵌段共聚物和环形均聚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  

乙烯基己内酰胺论文-危俊吾,李杰,钱杨杨,王雨佳,林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