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村论文-赵广帅,刘珉,高静

中国生态村论文-赵广帅,刘珉,高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生态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振兴,日本生态村,韩国新村运动,启示

中国生态村论文文献综述

赵广帅,刘珉,高静[1](2018)在《日本生态村与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是决定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崭新视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中国已经开始重新认识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日本生态村建设、韩国新村运动发展特点、主要内容和模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其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启示。与日本、韩国相比,中国当前面临的情况更复杂和严峻,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之路。(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8年12期)

郭跻[2](2018)在《日本生态村建设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健康的农村生态环境已经是目前日本农村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不仅表现在农村法规上,同时在国家土地法规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革新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村和规划农村环境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构建绿色的新农村能够更好地联系城市和农村。文章介绍了多种不同的生态村形式,即城郊生态村和农业生产区生态村,通过进一步研究日本农村的建设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新农村构建提供一些参照。(本文来源于《度假旅游》期刊2018年10期)

[3](2017)在《实现乡村振兴:中国生态村联盟筹委会成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目前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做出选择:我们想要选择继续过度消费自然资源,还是选择回归内在,重新建立与内心的连接,并且真诚地关爱身边的人、关爱地球?"在2017年12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乡村振兴与国际生态村研讨会"上,国际生态村联盟执行主席科莎·朱贝尔(Kosha Joubert)做出如此发人深省的提问。此次研讨会由全球生态村(本文来源于《办公自动化》期刊2017年24期)

李响[4](2016)在《中国生态村建设实践类型及历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农村地区的生态建设得以迅猛发展,生态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如火如荼地展开。许多地区的生态村建设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生态村建设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人们对生态村的认识也较为模糊,建设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同时被评为生态村的农村数量众多,其建设水平也良莠不齐。目前我国生态村的分类较为混乱,没有统一标准,且缺乏对生态村建设实践类型特征的深度挖掘。如何对生态村建设实践进行有效的分类成为重要的问题。此外,生态村建设实践已有叁十余年,学术界对我国整个生态村建设实践发展历程的系统性回顾和总结还不够深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梳理不同时期生态村的概念,界定出旨在未来发展的生态村概念及内涵。在明确生态村建设实践基本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及生态文化的生态村建设实践主导要素。基于对生态村相关研究的大量文献阅读并结合典型生态村的实地调研,本文对生态村建设实践现状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进而本文从产生机制、地理分布、建设实践主导要素叁个不同角度对生态村建设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其中,地理分布分类的研究是从生态村地理特征和生态村与城市的关系两个层面具体展开,而在按建设实践主导要素进行划分的分类研究中,详细阐述了每种主导要素的具体建设措施和实现路径。这种系统性的分类研究更有利于对我国生态村建设实践做出清晰可行的指导建议。此外,本文尝试对我国生态村建设实践整体历程进行阶段划分,按照我国生态村建设实践的标志性节点将我国生态村建设实践划分为叁个阶段:1980年至1993年为起步阶段,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建设战略转移方向在村级试点展开;1994年至2004年为扩展阶段,生态村建设开始在国家层面开展;2005年至今为全面实施阶段,颁布的国家级生态村标准掀起生态村建设热潮。通过串联这些历史阶段,对生态村整个建设实践历程进行特征总结,从而厘清我国生态村的建设实践的发展脉络,对我国现在与未来的生态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12-01)

刘琪[5](2014)在《日本生态村建设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借鉴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创建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日本最主要的农村工作之一,不仅体现在农村政策上,还包括国家土地政策。大体来说,自然生态系统的更新,建立物质流和农村景观设计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建立理想的生态村庄是为了使城市和乡村有良好的互动,这些要基于良好的自然环境、低投入和平稳的物质供给。本文设计叁种不同类型的典型生态村模式,即城市近郊生态村、典型农业区生态村和偏远山区生态村,借鉴日本改善农村环境的方法,为我国农村发展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模式。(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4年04期)

王乐飞[6](2013)在《吴栋材:长江边上的“最美”传奇》一文中研究指出78岁的吴栋材,被永联人亲切地称为“老吴书记”。 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玩起IPAD来轻车熟路,他不仅自己上网、开微博,还要求村里老人都要学电脑懂网络,考核合格,每人还能领到1000元的“奖学金”。看似一件趣事,吴栋材却是深谋远虑:农村要真正实现现(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13-09-24)

王蓉[7](2009)在《中国生态村概况及其政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生态村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生态力量,影响着中国半数以上人口的生活和90%以上省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影响面还会扩大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农村建设之中,至少其发展模式可供大多数农村建设进行参考。论文大体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中国目前正在建设和已经建成的,社会影响较大的生态村按照不同省份分类进行统计,由于开展时间和地区的差异,中国生态村在各省市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各地的生态村由于其地区本身的特殊性而呈现出不同的相貌。再把这些生态村放在中国现有的农村大环境中,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态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途径方法,建立起对应其特殊条件的发展模式。并与国外生态村进行横向对比,揭开其表象上的共同点而探讨其本质的不同点。第二部分则对现有生态村的发展内在原因——中国正在实施的各项惠农政策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政府对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生态管理方式的推行,生态经济体系的建立,生态文明的普及所作出的政策方面的贡献,这些政策具体表现在中国政府在建设国家级生态村的各个方面上,并直接指导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村的诞生发展。生态政策的推行是提高国家生态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最后论文还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了新的生态村政策的可能性,并总结了中国生态村发展至今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在中国农村进行生态村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的同时,提出了发展道路中容易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6-01)

余燚[8](2009)在《中国生态村与欧洲生态村社经济系统的分析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应对中国目前生态环境恶化,非可再生资源过度消耗,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日渐加剧等诸多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被列为我国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而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这一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生态村建设。中国的生态村建设开展二十多年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在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科技兴农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事实证明是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手段。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欧洲的生态村社运动同样为了解决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矛盾应运而生,在生态社区和生态主义生活模式的探索中取得了成绩,并有望发挥更为积极、有力的社会作用。中国生态村建设与欧洲生态村社运动具有意识形态,应用技术,最终目标等方面的相似性;但同时又因为所处社会制度,文化等的不同而在根本上相异。为了帮助中国生态村的建设,本文试图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意义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关键定义的整理和厘清,以及对二者经济系统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出欧洲生态村社运动的发展经验及可应用领域。同时通过插入对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公社这一历史事物的经济制度分析,与欧洲生态村社经济制度的比较,求得基于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村社建设经验,警示将来的生态村发展。(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6-01)

林青山,崔元星[9](2005)在《构建冷链产业集群 发展海南生态农业——中国热带亚热带农业生态村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我国及海南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构建冷链系统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热带亚热带农业生态村的构想。在海南省万宁市礼纪镇的初步实践表明,该项目对实现海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是解决“叁农”问题的一次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期刊2005-01-01)

[10](2004)在《中国着名自然生态村 西双版纳傣族园》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秘美丽的西双版纳,是造物主对这块北回归线上最后一片绿洲的莫大恩赐。西双版纳傣族园内大片自然生态村寨能够得以完整地保护下来,得益于世代生活在这里各民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深沉的眷恋与执着,得益于他们深植于血液与灵魂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西双版纳傣族园南临热情奔放的澜沧江,北依宁静、秀丽的龙得湖。自古以来,环绕的江湖孕育了园内村寨壮观而又极尽秀丽的孔雀的尾巴,而傣族园则是孔雀尾巴上最靓丽、最夺目的羽翎。(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画报》期刊2004年05期)

中国生态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构建健康的农村生态环境已经是目前日本农村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不仅表现在农村法规上,同时在国家土地法规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革新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村和规划农村环境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构建绿色的新农村能够更好地联系城市和农村。文章介绍了多种不同的生态村形式,即城郊生态村和农业生产区生态村,通过进一步研究日本农村的建设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新农村构建提供一些参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生态村论文参考文献

[1].赵广帅,刘珉,高静.日本生态村与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8

[2].郭跻.日本生态村建设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与思考[J].度假旅游.2018

[3]..实现乡村振兴:中国生态村联盟筹委会成立[J].办公自动化.2017

[4].李响.中国生态村建设实践类型及历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刘琪.日本生态村建设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借鉴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4

[6].王乐飞.吴栋材:长江边上的“最美”传奇[N].苏州日报.2013

[7].王蓉.中国生态村概况及其政策分析[D].天津大学.2009

[8].余燚.中国生态村与欧洲生态村社经济系统的分析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9

[9].林青山,崔元星.构建冷链产业集群发展海南生态农业——中国热带亚热带农业生态村构想[C].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2005

[10]..中国着名自然生态村西双版纳傣族园[J].中国绿色画报.2004

标签:;  ;  ;  ;  

中国生态村论文-赵广帅,刘珉,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