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叶素论文-牛彪,梁剑平,秦文文,尚若锋,郝宝成

桉叶素论文-牛彪,梁剑平,秦文文,尚若锋,郝宝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桉叶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茶树精油兽用消毒剂,1,8-桉叶素,松油烯-4-醇,气相色谱检测

桉叶素论文文献综述

牛彪,梁剑平,秦文文,尚若锋,郝宝成[1](2019)在《茶树精油兽用消毒剂中1,8-桉叶素和松油烯-4-醇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检测茶树精油兽用消毒剂中1,8-桉叶素和松油烯-4-醇的含量,并建立茶树精油中1,8-桉叶素和松油烯-4-醇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为茶树精油新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先将茶树精油兽用消毒剂中的茶树精油提取出来,再用GC法测定提取的挥发油中1,8-桉叶素和松油烯-4-醇的含量。茶树精油兽用消毒剂不同批次中1,8-桉叶素和松油烯-4-醇含量保持稳定;1,8-桉叶素在0.013mg/mL~0.41 mg/m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8),松油烯-4-醇在0.175 mg/mL~5.575mg/m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3),1,8-桉叶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9%,RSD为1.89%(n=6),松油烯-4-醇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58%,RSD为1.45%(n=6)。该方法能够简便、准确、快速的测定茶树精油兽用消毒剂中1,8-桉叶素和松油烯-4-醇的含量,可为茶树精油兽用消毒剂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匙占库,文孟良,赵江源,李铭刚,韩秀林[2](2018)在《桉叶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桉叶油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单萜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桉叶油主要从桉树叶提取,该过程耗费大量人力及自然资源,且容易污染环境。近年来,随着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加上越来越多萜类生物合成途径得到解析,为桉叶素的绿色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桉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桉叶素合酶的结构与功能及近年来桉叶素的微生物合成进行了综述,并对利用微生物代谢工程合成桉叶素等单萜化合物的瓶颈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和归纳,为构建高产桉叶素等单萜微生物工程菌株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王笛,王宏涛,李军[3](2018)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α-松油醇催化异构制备1,8-桉叶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桉叶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香精香料等领域。针对目前天然提取法存在杂质组分多,得率低,难以获得高纯度产品的问题,以及本课题组前期在化学合成1,8-桉叶素中存在的问题,本工作提出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反应介质,对固体酸催化α-松油醇异构生成1,8-桉叶素的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α-松油醇转化率和1,8-桉叶素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5℃、反应压力为19 MPa、反应时间为8 h、溶剂用量为α-松油醇质量的10倍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在该条件下α-松油醇的转化率可达到98.68%,1,8-桉叶素的选择性可达到59.62%。(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5)

郑晓波[4](2018)在《1,8-桉叶素对P2X_2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1,8-桉叶素对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P2X_2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1,8-桉叶素对神经病理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神经病理痛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组、Ⅲ组为CCI模型+二甲亚砜(DMSO)对照组、Ⅳ组为CCI模型+1,8-桉叶素处理(50mg/kg.d)组、Ⅴ组为CCI模型+1,8-桉叶素处理(100mg/kg.d)组。观察1,8-桉叶素对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的影响;应用qRT-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中P2X_2受体的mRNA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中P2X_2受体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痛行为学检测:术后7d和14d测量,II、Ⅲ、Ⅳ和Ⅴ组大鼠MWT和TWL明显低于I组(P<0.01),IV和Ⅴ组较II和III组明显升高(P<0.05),而Ⅴ组较IV组有明显升高(P<0.05),II组与III组无明显差异(P>0.05)。(2)免疫组化、原位杂交、qRT-PCR和蛋白印迹:II、Ⅲ、Ⅳ和Ⅴ组大鼠脊髓P2X_2受体蛋白和P2X_2mRNA的表达较I组明显增强(P<0.01),IV和Ⅴ组较II和III组明显降低(P<0.05),而Ⅴ比IV组降低明显(P<0.05),Ⅱ与III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灌胃1,8-桉叶素可以减轻CCI大鼠的疼痛症状并且抑制CCI大鼠脊髓背角P2X _2受体mRNA与蛋白的过表达。(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01)

林茂发,黄永辉,胡朝阳,黄何何,高希[5](2018)在《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1,8-桉叶素和松油烯-4-醇含量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同时检测茶树油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1,8-桉叶素和松油烯-4-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样品采用乙醇提取,经毛细管相色谱柱(ZB-35,30m×0.32mm×0.25u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并采用气质确证。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1,8-桉叶素和松油烯-4-醇在0.01~10 mg/m 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90,检出限分别为15mg/kg、10mg/kg;回收率为80.8~102.5%,相对标准偏差为2.23~4.57%。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可以用于茶树油混合型饲料添加剂样品中1,8-桉叶素和松油烯-4-醇的测定。(本文来源于《湖南饲料》期刊2018年02期)

白懋嘉,刘布鸣,柴玲,马冠华,窦彦霞[6](2017)在《桉叶素-松油醇型复合精油对6种霉菌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板试验并以丙酸为对照研究桉叶素-松油醇型重整复合精油对轮枝镰刀菌、黄曲霉、桔青霉、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副干酪乳杆菌6种菌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精油在一定浓度范围对6种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黄曲霉、桔青霉、酵母菌和副干酪乳杆菌的抑制效果优于丙酸,对轮枝镰刀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稍差于丙酸,对这6种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应用体积比范围为0.075~0.240μL/m L,丙酸的有效抑菌体积比范围为0.045~0.263μL/m L,复合精油的有效浓度范围处于丙酸有效浓度范围之内,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本文来源于《香料香精化妆品》期刊2017年05期)

李晴,刘怡果,王向东,郑晓波,李世城[7](2017)在《1,8-桉叶素对背根神经节内P2X3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8-桉叶素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P2X3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CCI)。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组,CCI)组、低剂量1,8-桉叶素治疗组、高剂量1,8-桉叶素治疗组、二甲亚砜对照组。检测大鼠术后7、14 d机械缩足反射(MWT)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观察神经病理痛大鼠第4~5腰(L_(4-5))DRG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变化。结果:术后第7和14天,模型组大鼠MWT和TWL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低、高剂量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二甲亚砜组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别;L_(4-5)DRG内P2X3受体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低、高剂量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二甲亚砜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区别。结论:1,8-桉叶素抑制CCI大鼠L_(4-5)DRG神经元P2X3受体过表达,从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吴榕君[8](2017)在《咪唑类聚离子液体固载磷钨酸及其催化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桉叶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精油化工产品,在香精香料、医药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实际生产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水蒸汽蒸馏法从桉树枝叶中提取1,8-桉叶素的粗制产品。但该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如:出油率低、杂质组分多、1,8-桉叶素得率低等问题;另外,随着各地引种桉树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我国多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各种禁种令,这使得该方法的原料来源成为难题。因此,化学合成法制备1,8-桉叶素将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了磷钨酸(PW)/Si02催化a-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催化剂的稳定性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尝试用聚离子液体作为载体制备高效而稳定的磷钨酸型固体催化剂催化a-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并从催化剂角度解释a-松油醇催化反应的机理。磷钨酸通过离子交换方式固载于咪唑类聚离子液体(聚1-丁基-3-乙烯基咪唑溴盐)上制备得到PW/PIL催化剂,探讨该催化剂催化a-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的可行性,进一步考察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各因素对a-松油醇转化率和1,8-桉叶素选择性的影响。首先,利用TG、FTIR、XRD等分析手段对PW/PIL催化剂进行物性结构表征,探索PW/PIL催化剂的各种性能;然后,考察活性组分磷钨酸与离子液体单体摩尔比、离子交换过程中的搅拌速度、催化剂干燥方式等因素对a-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主产物1,8-桉叶素以外,副产物组分较少(主要为1,4-桉叶素、2-蒈烯、柠檬烯、γ-萜品烯、异松油烯及一些低聚物)。PW/PIL催化剂适宜的制备条件为:磷钨酸与离子液体单体摩尔比为1:3,离子交换过程中的搅拌速度为750r/min,并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技术干燥催化剂。按适宜条件制备的PW/PIL(聚1-丁基-3-乙烯基咪唑溴盐)用于催化a-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探索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溶剂用量、搅拌速度对a-松油醇转化率和1,8-桉叶素选择性的影响,并对PW/PIL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较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C、反应时间8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溶液质量的1.12%、溶剂用量约为43 mL/g a-松油醇、反应搅拌速度应280 r/min。在该条件下可得到a-松油醇转化率为100%,1,8-桉叶素选择性达51.7%的好结果,并且该PW/PIL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后,催化活性基本保持稳定,a-松油醇转化率维持在98.4%以上,1,8-桉叶素选择性维持在50.8%以上。利用TG、XRD、FTIR手段分析对比新制的PW/PIL催化剂和重复使用七次后的催化剂,探索PW/PIL催化剂重复使用后的稳定性能;利用NH3-TPD分析不同摩尔比例的PW/PIL催化剂,研究催化剂酸性对a-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反应的影响;考察具有不同烷基链长的咪唑类聚离子液体作为载体固载磷钨酸时,PW/PIL催化剂对a-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反应的影响,探索聚离子液体作为载体在该反应中的优势。结合文献及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磷钨酸催化a-松油醇反应可能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6-30)

万力[9](2017)在《桉叶素萃取含酚废水的液液相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化工、石油、制药、苯酚及酚醛树脂工业等产生大量的含酚废水。酚及其衍生物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高毒性、难降解的有机物。随着环境保护标准的严格实施,含酚废水的治理日益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溶剂萃取法处理含酚废水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回收率高等优点,被广泛用在工业含酚废水的处理。选择适宜的萃取剂,尤其是环境友好的萃取剂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选择了一种能高效萃取含酚废水的有机溶剂:桉叶素(1,8-cineole,C10H18O),是一种来源广泛、化学性质稳定、环境友好的新型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但对酚类物质具有高选择性,能高效萃取废水中酚类物质。本研究中,实验测定(水+酚类化合物+桉叶素)体系的叁元、四元液液平衡特性数据,验证了桉叶素处理含酚废水的可行性,为酚类有害物质的回收和分离提供重要的实验支撑与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酚类物质:苯酚,甲酚(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作为研究对象。选用桉叶素作为萃取剂。采用Tie-Line法,测定了在P=0.1MPa和T=(283.15,298.15,313.15)K条件下,5个(水+桉叶素)和(水+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二元体系的相互溶解度;4个(水+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桉叶素)叁元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以及(水+苯酚+间甲酚+桉叶素)四元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苯酚与间甲酚质量比分别为1:1、1:3、3:1叁种情况)。探讨了桉叶素作为萃取剂的萃取性能以及温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桉叶素作为萃取剂,对水体中苯酚、甲酚具有很高的萃取能力(尤其对甲酚),且温度越低,萃取效果越好。同时,利用NRTL、UNIQUAC两种热力学模型对液液相平衡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二元部分互溶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由二元组分相互溶解度和热力学条件求出;对于叁元液液相平衡,二元互溶体系(叁元体系中的子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由叁元液液相平衡实验数据关联求出,两种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均方根偏差值均为0.19%,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高度吻合。此外,利用既知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从上述的二元和叁元体系计算中得到)对实验四元体系进行了预测(推算)计算:计算表明,利用NRTL和UNIQUAC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平均均方根偏差分别为1.11%和0.95%,与实验数据吻合。(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晴[10](2017)在《1,8-桉叶素对背根神经节内P2X3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1,8-桉叶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背根神经节内P2X3受体在其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1、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神经病理痛大鼠模型。2、将所有大鼠无规则划分五组:假手术组(Sham)、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组(CCI)、二甲亚砜对照组(CCI+DMSO)、低剂量1,8-桉叶素治疗组(CCI+50mg/kg)、高剂量1,8-桉叶素治疗组(CCI+100mg/kg)。3、在实验大鼠手术后第7天和第14天都分别检测其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4、在实验大鼠手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取各组大鼠L4-5背根神经节使用原位杂交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P2X3受体m RNA水平的变化。5、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于实验大鼠手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检测L4-5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术后第7d和14d CCI组大鼠MWT和TWL明显低于Sham组(P<0.05);CCI+50mg/kg组和CCI+100mg/kg组较CCI组MWT、TWL均明显升高(P<0.05);CCI+DMSO组与CCI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CCI+100mg/kg组较CCI+50mg/kg组MWT、TWL升高更明显(P<0.05);2、术后第7d和14d L4-5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mRNA原位杂交及qRT-PCR结果表明:CCI组明显高于Sham组(P<0.05);CCI+50mg/kg组和CCI+100mg/kg组较CCI组均明显降低(P<0.05);CCI+DMSO组与CCI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CCI+100mg/kg组较CCI+50mg/kg组更低(P<0.05);3、术后第7d和14d L4-5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蛋白的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结果表明:CCI组明显高于Sham组(P<0.05);CCI+50mg/kg组和CCI+100mg/kg组较CCI组均明显降低(P<0.05);CCI+DMSO组与CCI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CCI+100mg/kg组较CCI+50mg/kg组更低。结论:1,8-桉叶素对背根神经节内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01)

桉叶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桉叶油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单萜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桉叶油主要从桉树叶提取,该过程耗费大量人力及自然资源,且容易污染环境。近年来,随着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加上越来越多萜类生物合成途径得到解析,为桉叶素的绿色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桉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桉叶素合酶的结构与功能及近年来桉叶素的微生物合成进行了综述,并对利用微生物代谢工程合成桉叶素等单萜化合物的瓶颈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和归纳,为构建高产桉叶素等单萜微生物工程菌株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桉叶素论文参考文献

[1].牛彪,梁剑平,秦文文,尚若锋,郝宝成.茶树精油兽用消毒剂中1,8-桉叶素和松油烯-4-醇检测方法的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19

[2].匙占库,文孟良,赵江源,李铭刚,韩秀林.桉叶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8

[3].王笛,王宏涛,李军.超临界二氧化碳中α-松油醇催化异构制备1,8-桉叶素的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

[4].郑晓波.1,8-桉叶素对P2X_2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8

[5].林茂发,黄永辉,胡朝阳,黄何何,高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1,8-桉叶素和松油烯-4-醇含量检测方法研究[J].湖南饲料.2018

[6].白懋嘉,刘布鸣,柴玲,马冠华,窦彦霞.桉叶素-松油醇型复合精油对6种霉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7

[7].李晴,刘怡果,王向东,郑晓波,李世城.1,8-桉叶素对背根神经节内P2X3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J].解剖学杂志.2017

[8].吴榕君.咪唑类聚离子液体固载磷钨酸及其催化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

[9].万力.桉叶素萃取含酚废水的液液相平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7

[10].李晴.1,8-桉叶素对背根神经节内P2X3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7

标签:;  ;  ;  ;  ;  

桉叶素论文-牛彪,梁剑平,秦文文,尚若锋,郝宝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