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分辨率转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媒体流适应,视频转码,视频空间分辨率转换,主动置零法
空间分辨率转码论文文献综述
王洁[1](2011)在《码率型转码辅助的压缩视频空间分辨率转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普适多媒体计算环境下,由于不同接收终端有着不同的屏幕尺寸,无线视频网络在传输前需要对视频分辨率进行转换。空间分辨率转码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减少计算量,转码过程中需要重用解码原压缩码流时得到的运动矢量和宏块模式等信息。但是,在进行空间分辨率转换时,无论是像素域转码,还是压缩域转码,由于转码前后视频流的空间分辨率不一致,都很难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导致转码所得视频的质量大幅下降。因而迫切需要发展新的视频空间分辨率转换方法,在改善视频质量的同时,保持相对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利用视频的空间分辨率亚采样和视频流码率的减少在频域上的等价性,提出一种码率型转码辅助的视频空间分辨率转换(TARC)方法。与传统空间分辨率转码方法不同,其在进行转换时先不改变视频的空间分辨率,而是直接通过解码器对压缩视频流进行解码,再利用解码得到的视频运动矢量和宏块模式,根据目标空间分辨率对应的码率对视频进行重新编码,即利用码率型转码先把源压缩视频流转为目标空间分辨率对应的压缩视频流,而将视频序列的重采样放在用户端播放之前实现。在对解码视频流进行重新编码时,主动把帧间编码帧的部分高频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置零,在隐式实现频域亚采样的同时,保持了视频信号空间分辨率不变,从而避免了运动矢量和宏块模式合成不精确的问题。而且,由于被主动置零的高频系数无需进行计算和编码,因而也有利于减少计算量和传输带宽。同时,由于接收端的重采样分辨率与码率型转码中频域亚采样的分辨率相匹配,因而可以有效抑制重采样引起的混迭效应,保证视频质量。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方法可以显着提高视频空间分辨率转换后的率失真性能。与传统视频空间分辨率转码所得结果相比,转换视频的峰值信噪比(PSNR)平均能提高2dB左右,而且易于实现任意比例的空间分辨率转换,从而能够更好地支持多媒体流适应应用。本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嵌入式多媒体流计算的自适应机制与跨层优化(编号:60873029)”、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质量驱动的无线视频流转码理论与实时码率调节机制(编号:2010CDB01604)”和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0MS014)的支持。(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1-01)
王宇,张彩明[2](2010)在《一种基于H.264的任意比例空间分辨率转码中的快速宏块类型选择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H.264的空间分辨率转码中,原有的宏块类型不再适用,从而需要重新选择。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宏块类型选择方案,适用于基于H.264的任意比例因子的空间分辨率转码。由于任意比例因子的空间分辨率转码中,待编码帧中的宏块无法与已编码帧的宏块边界对齐,提出了影射块和覆盖块的概念,根据缩放因子的大小,在基于块统计和基于像素统计之间作出调整,从而在保证压缩性能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在帧间模式选择部分,对SKIP类型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提出SKIP类型的选择与已编码帧中SKIP类型的比例有关,并给出了解决方法。最后针对各种测试序列,并组合了多个图像缩放因子,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在帧内模式选择部分,与全搜索法相比,在保证PSNR损失不超过0.1dB的前提下,方法的速度能提高约3.5倍;在帧间模式选择部分,与全搜索法相比,在保证PSNR损失不超过1.0dB的前提下,本方法的速度能提高约30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夏定元,袁卫军[3](2010)在《面向移动设备的MPEG-2到H.264降空间分辨率转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网络中移动设备低码率、低分辨率的视频流要求,提出一种MPEG-2到H.264降空间分辨率转码的快速编码模式选择算法。在视频序列2∶1下采样后,利用MPEG-2解码端运动矢量的距离和方向信息决定是否将相邻8×8块合并成8×16、16×8、16×16块,若不能合并,则用解码端AC系数的组合判断是否将8×8块继续分割为8×4、4×8、4×4块,既考虑到H.264编码中的所有块大小,又避免了传统率失真选择算法的庞大计算量。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保证相当的视频质量情况下,平均节约87.02%的编码模式选择时间。(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0年05期)
王宇[4](2010)在《基于H.264的空间分辨率转码中宏块类型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同的数字视频应用,产生了很多视频编码方案和标准。而多种视频压缩标准的共存和网络的异构性导致了视频设备和网络传输出现兼容性问题。视频转码可以解决这种兼容性,将一种视频压缩格式转换为另一种视频压缩格式。视频转码通常分为标准内转码和标准间转码两种,标准内转码又常分为空间分辨率转码,时间分辨率转码,比特率转码叁个方面。H.264中采用了多种宏块类型,从而提高了压缩性能,但同时也增加了运算复杂度。在基于H.264的空间分辨率转码中,原有的宏块类型不再适用,从而需要重新选择。论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宏块类型选择方案,适用于基于H.264的任意比例因子的空间分辨率转码。由于任意比例因子的空间分辨率转码中,待编码帧中的宏块无法与已编码帧的宏块边界对齐,本文提出了影射块和覆盖块的概念,根据缩放因子的大小,在基于块统计和基于像素统计之间做出调整,从而在保证压缩性能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在帧间模式选择部分,本文对SKIP类型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提出SKIP类型的选择与已编码帧中SKIP类型的比例有关,并给出了解决方法。论文最后针对各种测试序列,并组合了多个图像缩放因子,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在帧内模式选择部分,与全搜索法相比,在保证PSNR损失不超过0.1dB的前提下,本文方法的速度能提高约3.5倍;在帧间模式选择部分,与全搜索法相比,在保证PSNR损失不超过1.0dB前提下,本文方法的速度能提高约30倍。(本文来源于《山东经济学院》期刊2010-04-10)
袁卫军[5](2010)在《MPEG-2到H.264降空间分辨率转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编码技术也日趋成熟,不同编码标准(MPEG-1、MPEG-2、MPEG-4、H.263、H.264等)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应用广泛,为了实现这些视频资源的透明传输和有效共享,视频转码技术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MPEG-2标准已在数字电视和DVD等消费电子领域普遍推广,节目资源丰富,视频质量优良,缺点是数据码率较高,不适合于无线网络的应用。与此同时,现有的移动终端(如3G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一般均具有显示分辨率低、芯片处理能力弱等共性,所以,无线网络中传送的视频流应能满足码率低、分辨率低的要求。而H.264作为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具有比特率低,图像质量高、容错能力强、网络亲和性好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无线网络的应用。因此,面向移动设备的MPEG-2到H.264降空间分辨率转码的研究已成为视频转码中备受关注的新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MPEG-2和H.264视频编码标准的关键技术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了四种典型转码结构的优缺点,深入研究了转码过程中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1)运动矢量的合成和修正;(2)编码模式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级联式像素域转码结构下的MPEG-2到H.264降空间分辨率的快速转码算法,该算法通过MPEG-2解码时产生的有用信息直接实现H.264编码模式选择,省略了占据编码时间70%左右的运动估计过程。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图像2:1下采用后,8×8块的合并过程中考虑到了运动矢量(MV)的方向性,使合并过程更加精确;第二,提出了一种利用MPEG-2解码端AC系数的组合来划分2:1下采样后的8×8块的方法,使转码过程中考虑到了所有H.264编码标准的7种块模式,提高了转码质量,且计算量较小,相对容易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相对于全编全解模式(Full mode),在视频质量损失很小的情况下,平均节约87.02%的编码模式选择时间,有利于实时应用。(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0-04-01)
杨高波,雷靖,陈薇薇[6](2009)在《重用运动矢量和预测残差的MPEG-2/H.264空间分辨率转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新的MPEG-2到H.264的视频转码算法.它通过充分利用MPEG-2解码过程中得到的运动矢量和宏块编码残差等信息,可显着减少H.264编码过程中宏码编码模式确定和运动估计过程的计算复杂度,并得到最终的H.264视频流.几种典型视频测试序列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对视频质量的损失较小,有稳定的率失真性能,有利于实时转码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09年07期)
程大功[7](2009)在《基于H.264/AVC的视频空间分辨率转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通用多媒体访问,允许持有各种不同分辨率的视频播放终端的用户在异构的网络环境下无缝访问各种视频资源,并且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就需要进行视频空间分辨率转码,将高分辨率视频转码到低分辨率,同时降码率。针对基于H.264标准的视频空间分辨率转码,对其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首先回顾了视频压缩编码的主要技术、发展历程,对H.264不同于以往标准的特点做出充分阐述。分析介绍了转码的关键技术,包括运动矢量重估计、运动矢量精细化及宏块编码模式映射等。针对H.264特有的细粒度的宏块编码模式,提出在运动矢量重估计运算中以4x4大小子块为单位计算运动矢量,并对各种不同的运动矢量采样步长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现有的宏块模式决策算法,提出了改进的模式决策算法。经实验分析,发现高分辨率视频中宏块组的运动矢量均方差越大,由这组运动矢量经重估算法得到的新运动矢量具有大误差的概率越大,因此提出基于均方差的运动矢量选择精细化算法,只对相应矢量组均方差大于一定阈值的运动矢量进行精细化。实验表明,该算法使运动矢量精细化效率提高1倍以上。对重估计所得的运动矢量,分析其误差在二维空间内的分布,发现误差在空间上较为集中,可以通过邻近宏块运动矢量的误差预测当前宏块运动矢量的误差,据此提出运动矢量精细化预测。在前述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本算法,效率比前述算法略差,但仍比全精细化高1倍左右。(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26)
李兵伟[8](2009)在《H.264/AVC空间分辨率转码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如手机,PDAs(个人数字助理)等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移动网络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移动终端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显示分辨率低,芯片处理能力弱等,而移动网络则受网络带宽的制约。在移动多媒体通信中,为了适应移动终端的要求以及网络的传输特性,需将已压缩的视频码流转换编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H.264/AVC具有比以往编码标准高得多的编码效率,其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阔。针对移动终端的特点,本文重点研究H.264/AVC标准内空间分辨率转换编码技术。首先,为了保证分辨率下采样后的图像质量,本文采用了双立方内插法实现分辨率转码中的图像缩放功能。为了提高图像缩放算法的执行速度,利用MMX/SSE-2对程序进行了汇编优化,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加速效果。其次,由于H.264/AVC编码的计算复杂度很高,本文对转换编码过程进行了优化。提出一种新的快速模式判决算法,降低H.264/AVC运动估计中的多模式预测的计算复杂度。在转换编码中,根据解码信息以及实验统计结果,通过适当的模式合并和分解操作,快速判决当前宏块的编码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该快速算法能够显着提高转换编码的速度,极大的提高转码器的转码能力,同时该快速算法具有稳定的率失真性能,保证了视频主客观质量。(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1-01)
徐凯[9](2008)在《基于H.264/AVC的空间分辨率转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针对不同数字视频的应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如针对视频存储和CD播放的MPEG-1视频压缩编码标准,针对数字电视广播的MPEG-2标准,针对低码率压缩的H.26X系列标准,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MPEG-4和H.264视频压缩编码标准,这些标准的出现解决了视频存储容量的限制和在视频传输中网络带宽的限制。但是这些标准除语法格式不同外,在压缩效率、输出码率、图像格式等方面也不完全相同,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解码器和监视器。当已有的压缩码流格式与当前的使用环境或客户端需要不同时,则要求能够将已有的码流转换成满足需要的格式,这就是视频转换编码,简称转码。本文在H.264/AVC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研究基础上,对基于空间域的视频转码进行了研究。针对空间域视频转码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视频转码框架,降低视频分辨率、运动矢量的重估计、宏块模式映射、图像内插算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首先回顾了为降低视频传输带宽而提出的视频分级编码方法,通过分析分级编码的缺点,提出了进行视频转码的必要性。基于对传统的视频转码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空间域的视频转码框架,本框架大大降低了转码的复杂度。空域视频转码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对视频进行降低分辨率的处理,算法的有效性将影响到视频转码后的漂移误差。为了获得视觉效果更好的降低视频分辨率的算法,通过对已有算法的研究,考虑到本文方法的应用环境,提出了像素绝对差之和最小算法来降低分辨率,仿真结果证实了本算法的有效性。在降低视频分辨率的过程中,同时要进行运动矢量的重估计过程。运动矢量的重估计也是影响漂移误差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运动矢量的重估计算法,通过实验仿真,从中选取了一种实验结果较好且运算复杂度较低的算法作为本文的运动矢量重估计算法。对于接收端视频分辨率的恢复算法,为了降低传统内插算法的复杂度,提高运算速度,提出了直接对应像素并中值滤波的方法,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获得了较高的信噪比和很好的视觉效果。论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5-12)
雷靖[10](2008)在《H.264空间分辨率转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移动视频终端上提供视频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移动终端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显示分辨率低,芯片处理能力弱,同时受限于移动网络的带宽。MPEG-2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视频编码标准之一,然而它压缩后的视频码率较高,并不适合于移动无线网络的视频需求。H.264是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由于其出色的编码性能,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移动视频终端的需求,研究MPEG-2视频和H.264视频之间的转换编码技术。在简要介绍视频编码原理,特别是MPEG-2和H.264编码标准的基础上,对视频转换编码技术进行总结和归纳。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提出了一种MPEG-2到H.264空间分辨率转码算法。它通过充分利用MPEG-2解码过程中得到的运动矢量和预测残差,可显着减小H.264编码过程中宏码编码模式确定和运动估计过程的计算复杂度,并得到最终的H.264视频流。PC平台上几种典型视频测试序列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对视频质量的损失较小,有稳定的率失真性能,有利于实时转码的实现。其次,考虑到H.264的编码过程具有很高的计算复杂度,对编码过程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多参考帧运动估计算法。通过分析典型的视频序列选取参考帧的统计信息和相邻块所选择的参考帧,来调节当前编码块在每个参考帧中的运动搜索半径。该算法可以大幅度提高运动估计的速度,同时可以获得和参考软件相似的视频质量和比特率,有利于H.264编码器的实时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4-16)
空间分辨率转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基于H.264的空间分辨率转码中,原有的宏块类型不再适用,从而需要重新选择。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宏块类型选择方案,适用于基于H.264的任意比例因子的空间分辨率转码。由于任意比例因子的空间分辨率转码中,待编码帧中的宏块无法与已编码帧的宏块边界对齐,提出了影射块和覆盖块的概念,根据缩放因子的大小,在基于块统计和基于像素统计之间作出调整,从而在保证压缩性能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在帧间模式选择部分,对SKIP类型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提出SKIP类型的选择与已编码帧中SKIP类型的比例有关,并给出了解决方法。最后针对各种测试序列,并组合了多个图像缩放因子,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在帧内模式选择部分,与全搜索法相比,在保证PSNR损失不超过0.1dB的前提下,方法的速度能提高约3.5倍;在帧间模式选择部分,与全搜索法相比,在保证PSNR损失不超过1.0dB的前提下,本方法的速度能提高约30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分辨率转码论文参考文献
[1].王洁.码率型转码辅助的压缩视频空间分辨率转换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王宇,张彩明.一种基于H.264的任意比例空间分辨率转码中的快速宏块类型选择方案[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
[3].夏定元,袁卫军.面向移动设备的MPEG-2到H.264降空间分辨率转码[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
[4].王宇.基于H.264的空间分辨率转码中宏块类型选择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
[5].袁卫军.MPEG-2到H.264降空间分辨率转码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6].杨高波,雷靖,陈薇薇.重用运动矢量和预测残差的MPEG-2/H.264空间分辨率转码[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9
[7].程大功.基于H.264/AVC的视频空间分辨率转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8].李兵伟.H.264/AVC空间分辨率转码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9].徐凯.基于H.264/AVC的空间分辨率转码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0].雷靖.H.264空间分辨率转码研究[D].湖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