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胸导管结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乳糜胸,胸导管结扎,预防
胸导管结扎论文文献综述
宋兵川,赵宝生[1](2019)在《食管癌根治术中胸导管结扎预防乳糜胸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胸导管结扎预防乳糜胸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入选本研究的241例食管癌根治术中胸导管非结扎患者,2015—2017年入选本研究的395例食管癌根治术中胸导管结扎患者。根据是否行胸导管预防性结扎分为结扎组与非结扎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乳糜胸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未结扎组发生乳糜胸5例,发生率为2.07%(5/241),其中3例为胸导管1条分支产生乳糜漏,另2例为膈肌上低位胸导管损伤产生乳糜漏;结扎组未发生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漏。两组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乳糜漏患者均术后保守治疗2周,1例乳糜液引流量较前明显减少,继续保守治疗治愈;另4例保守治疗后乳糜液引流量无明显减少,均经再次开胸在T_9或T_(10)水平进行胸导管结扎治愈。结论胸导管结扎能够有效预防乳糜胸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黄文聪,陈慧雯,赵吉星,李勇生,魏崴[2](2018)在《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癌病人根治术中是否预防性结扎胸导管的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间,探讨预防性胸导管结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进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分为两组,结扎组28例,未结扎组31例。收集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结果:虽然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但均未发生乳糜胸,结扎组术后平均胸腔积液量(2 371.14±1 589.87) mL,呼吸道感染14例(50.00%),吻合口瘘4例(14.29%),吻合口出血2例(7.14%),肺动脉栓塞1例(3.57%),死亡1例(3.57%),出院时间(20.96±8.64) d;未结扎组术后平均胸腔积液量(3 090.10±3 359.38)mL,呼吸道感染10例(32.26%),吻合口瘘5例(16.13%),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例(3.23%),出院时间(21.23±13.73) d。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间在两组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中进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住院时间没有显着影响,因此除术中明确有胸导管损伤外,不建议食管癌术中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先,寇瑛璃[3](2017)在《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对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及胸腔引流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对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结扎组和未结扎组。结扎组62例患者进行了预防性膈上低位结扎胸导管(男性49例,女性13例);未结扎组58例患者未预防性结扎胸导管(男性44例,女性14例)。住院期间观察有无乳糜胸的发生及记录胸腔引流量的情况,收集患者的胸腔引流液并分析,对结扎组和未结扎组两组之间乳糜胸的发生及胸腔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结扎组和未结扎组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食管癌肿块位置、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枚数和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糜胸、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及术后胸腔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结扎胸导管不能有效减少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及术后胸腔引流量。(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杨瑞峰[4](2017)在《食管癌术中胸导管结扎对吸收、免疫功能和乳糜胸发生率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食管癌是胸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为止外科手术仍是早期食管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中术后乳糜胸是食管癌手术后虽不多见却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导致含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及乳糜微粒成分的乳糜液持续大量丢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而有学者主张术中应该预防性结扎胸导管,来降低其发生率。也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常规结扎胸导管不仅不能减少术后乳糜胸的发生,反而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甚至可影响食管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由于总体发生率并不高,术中到底该不该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在学术上一直存在分歧。随着医学的发展,胸腔镜外科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方式下食管癌切除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主流手术方式。新的手术方式下术中是否该预防性结扎胸导管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科题。那么我们怎么去评价这项措施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选择了两个方面入手。。众所周知,充足的营养是食管癌患者术后顺利快速恢复的前题。由于能够刺激胃肠蠕动恢复、符合生理等优点,现代医学观点大都提倡早期肠内营养的方式,而术后患者胃肠吸收功能直接影响肠内营养的效果。所以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吸收功能是我们选择的其中一个方面。从生理上讲,由于淋巴-静脉吻合的存在,当阻断胸导管造成淋巴梗阻时,淋巴管系统和与周围静脉系统逐渐建立吻合形成侧枝循环,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断然结扎仍会导致淋巴管内短时间的淋巴瘀滞、压力增高进而传导性地引起胃肠组织间隙压力升高甚至导致水肿,这势必会影响其吸收功能。由于传统血脂、脂蛋白等一般生化指标还会受肝脏分解合成双重调节,受年龄、基础营养状况、自身代谢特点等综合因素影响大,并不能反应患者即刻的胃肠吸收功能,所以选择一种敏感、特异、即时的量化评价指标非常关键。翻阅资料我们发现D-木糖是一种五碳糖,同葡萄糖和果糖一样,口服后主要在空肠段被动吸收,但吸收后不被肝脏转化利用,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D-木糖吸收试验法由于具有简单、快捷、稳定、易量化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胃肠疾病检查,是评价食管术后患者早期胃肠吸收功能的不二选择。由于是首次被用来评价胸导管结扎对胃肠吸收功能的影响,这也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创新点。另外,对于一个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其免疫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T cell)在肿瘤细胞的识别、杀伤及免疫监视各方面都占主导作用。因此以流式细胞仪为平台监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方法现已成为评价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方面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段。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进入淋巴组织及淋巴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输出的细胞最后都汇集于淋巴导管,再到胸导管返回血循环称之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正是由于这种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合理分布,带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和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B cell)不断在体内各处巡游,增加了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的机会。但我们结扎胸导管后,其淋巴细胞再循环通道受阻,导致部分淋巴细胞难以短时内入血进而影响其免疫功能。今天我们的研究内容也包含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对术后T细胞亚群的影响。相比传统手术,在步骤、时间、方法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中,由于便于分离食管及清扫淋巴结,奇静脉弓往往需要结扎离断。那么在胸导管借助和奇静脉间的侧支循环来入血的重要通道被打断后,结扎胸导管是否会导致T细胞亚群的变化也是我们的研究兴趣所在。最后我们对前期参与研究的食管癌患者术后乳糜胸发生情况进行汇总,对比胸导管结扎组和非结扎组乳糜胸发生率,进而了解食管癌术中胸导管结扎对乳糜胸发生率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胸导管结扎对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吸收、免疫功能和术后乳糜胸发生率的影响,供大家参考。根据实验结果并综合文献分析,寻求更科学的方式对待食管癌术中胸导管结扎问题。方法(1)配制不同浓度D-木糖标准溶液并监测其吸光度,分析两者的线性关系并算出线性回归方程。招募泰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间入院食管癌病人,超声内镜检查均为T2期下段食管鳞状细胞型,随机分为胸导管结扎组和未结扎组,术后病理证实其他分期者剔除。均由同一组外科医生行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弓下吻合术,实验组术中于膈上2cm处分离胸导管并结扎区别于对照组处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一天采血,具体要求无能量摄入8h约凌晨6点采静脉血校准用,采血后随即饲入D-木糖溶液200ml,1h后再次取静脉血检测其吸光度。按线性回归方程根据不同标本吸光度计算出其D-木糖溶液浓度来评价患者的胃肠吸收功能。以两样本t检验法分别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D-木糖浓度有无差异。所有数据均由SAS8.0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2)招募泰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入院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分期均为T1NOMO,随机分为胸导管结扎组和非结扎组。均由同一组外科医生手术,电视胸腔镜下胸腔内游离食管,气腹腔镜下游离胃上腹正中小切口提出做胃管,于颈部行胃食管器械吻合术。所有手术术中包含奇静脉弓离断术,实验组术中于膈上2cm处分离胸导管并结扎区别于对照组处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分别以t检验和卡方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后第一天凌晨6点采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计数及比值由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T细胞亚群比值检测程序为:先溶解红细胞得到外周血单核细胞然后经过CD4-FITC/CD8-PE/CD3-Percp mAb叁色单克隆抗体染色最后流式细胞仪上机监测得出。以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有无差异。以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有无差异。所有数据均由SAS8.0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3)对上述两组试验中参与研究的食管癌患者术后乳糜情况进行汇总。术后严密观察胸腔积液引流量和颜色。对术后72 h无明显原因的胸腔引流量增多,尤其减少后又增加患者及时进行胸腔引流液监测分析。乳糜试验阳性者可确诊,有假阴性可能,有时需反复多次检查。常规开胸和腔镜手术分别以四格表检验分析结扎组与非结扎乳糜胸发生率有无不同。若理论数小于1,选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同时以分层队列研究法对开胸和腔镜所有参与研究患者乳糜情况进行比较,计算卡方值及对应P值及OR值。所有数据具由SAS8.0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4)最后对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发病情况及术中胸导管结扎预防、治疗乳糜胸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多种学术搜索引擎及医学专业知识库检索中、英文相关文献。汇总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首先得出D-木糖溶液的浓度值和其吸光度在0.025~0.2mg/ml范围内呈直线相关,并算出线性回归方程为:Y=2.3795X+0.0469(R2=0.9982;X为D-木糖溶液的浓度;Y为其相应吸光度)。共62例男性患者符合条件入组。结扎组1例术后发生乳糜胸被剔除,1例术后病理分期为T3期被剔除,剩余60人参与统计计算。结扎组30例,患者外周血D-木糖浓度术前测得143.06 ±2.92 mg/L,术后测得结果139.98 ±3.42 mg/L,未结扎组30例,患者术前为144.14 ±3.29 mg/L,术后为142.23 ±2.76 mg/L。无论结扎组还是未结扎组手术后D-木糖溶液浓度均小于术前(P<0.05)。术前两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1849),术后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66)。(2)最终64名患者入组,4名患者分别因术中未能识别游离出胸导管,术后病理分期为T2期,术中输血,术后发生乳糜胸均被剔除。最后剩余60例,结扎组共28例患者,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59.89±8.34岁;未结扎组共32例患者,男性29例,女性3例,患者年龄61.72±5.59岁,两组间比较性别、年龄均为无明显差别(P>0.05)。术前比较,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CD3+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4+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扎组和非结扎组均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淋巴细胞计数:结扎组为(0.91±0.28)×109/L,未结扎组为(0.93±0.34)×109/L,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8)。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结扎组为7.14±1.78%,未结扎组为8.36±3.2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7)。CD3+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扎组为55.71±7.59%,未结扎组为59.41±7.0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CD3+CD4+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扎组为26.75±4.03%,未结扎组为36.5±6.5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CD3+CD8+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扎组为26.57±5.97%,未结扎组为20.91±7.5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无论结扎组还是未结扎组除CD3+CD8+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术后较术前增高外,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CD3+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4+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术后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3)共122例患者纳入乳糜胸观察研究。常规开胸组61例均为下段T2期鳞状细胞癌:结扎组31例病人其中乳糜胸1例,非结扎组共30例无乳糜胸病例。由于理论数小于1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卡方值,结果P=1,认定常规开胸手术方式下组结扎胸导管组和非结扎组乳糜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胸腔镜组共61例均为T1期:结扎组28例,无乳糜胸发生,非结扎组共33例,乳糜胸1例。同样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卡方值,结果P=1,认定胸腔镜手术方式下结扎胸导管组和非结扎组乳糜胸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最后所有病人共同纳入计算以分层队列研究法分析。结果P=0.963,OR=1.0714,认定无论常规开胸还是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术中预防性结扎胸导管组和非结扎组乳糜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综述部分内容包涵胸导管的生理解剖,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病情况、常见原因及诊断治疗,预防性胸导管结扎的方法、效果及对脂类代谢、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远期生存率影响等,供大家参考。结论术中结扎胸导管会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吸收功能。由于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中奇静弓往往被离断,同时结扎胸导管会导致患者术后早期T细胞亚群的明显变化,免疫功能受损。而且从术后乳糜胸发生情况看,无论常规开胸还是胸腔镜辅助术中常规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并没有明显降低乳糜胸的发生率。综合所查阅文献,我们建议在早期下段食管癌手术中,尤其肿瘤无明显外侵又无胸导管损伤迹象时不建议常规预防性结扎,相反对于中上段食管癌,尤其食管肿瘤局部浸润严重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清扫范围广泛,胸导管怀疑受损伤者,可有选择的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9-06)
关庆民,尹涛,李刚,赵公金[5](2017)在《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对防止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分析胸导管结扎术对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7年3月收治食管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30例作为研究对象,260例于术中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Prophylactic thoracic duct ligation,PLG组),另270例患者行常规食管癌根治切除(NPLG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乳糜胸发生情况。结果 PLG组术后发生乳糜胸2例,给予保守治疗后治愈;NPLG组术后发生乳糜胸6例,死亡1例。两组乳糜胸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可有效防止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7年23期)
陈飞,赵金良[6](2017)在《探讨选择性胸导管结扎在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术后乳糜胸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选择性胸导管结扎在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术后乳糜胸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按照术中是否进行选择性胸导管结扎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均行选择性胸导管结扎术,对照组患者术中行传统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以及术后乳糜胸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乳糜胸发生率更低(4.00%vs 22.00%,P<0.05)、GQOLI-74评分更高(P<0.05)、护理总满意率更高(94.00%vs 72.00%,P<0.05)。结论选择性胸导管结扎可有效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推荐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7年S1期)
祖育昆,张霓,付向宁[7](2017)在《非解剖性胸导管整块结扎切断在复发性乳糜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解剖性胸导管整块结扎切断在复发性乳糜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胸导管结扎术后复发性乳糜胸患者22例,总结22例患者手术方式、原手术径路、乳糜胸复发部位和再次术后并发症,分析其乳糜胸复发的可能原因并在常规胸导管整块结扎术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改进,采用将除食管、降主动脉以外的后纵隔组织非解剖性整块结扎切断的方式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 22例复发性乳糜胸患者再次手术后乳糜胸均缓解,除1例患者术后并发呼吸衰竭外,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无乳糜胸复发。结论采用非解剖性胸导管整块结扎切断手术方式通过消除乳糜胸复发的解剖学基础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性乳糜胸。(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丘碧波,黄亮,李柳红[8](2017)在《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对于预防乳糜胸的作用及其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对于预防乳糜胸的作用及其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胸导管结扎,观察组患者进行胸导管结扎,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乳糜胸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6%。结论: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对于预防乳糜胸的作用显着,能够将术后乳糜胸发生率降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杨峥,樊卫,郑羽,杨兆东,朱晓明[9](2017)在《术前口服牛奶联合改良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术前口服牛奶联合改良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的效果。方法将行单一手术开放叁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患者236例,随机分为A组120例和B组116例。2组术中均予以改良型胸导管结扎(预防性胸导管结扎联合选择性胸导管结扎)。A组120例术前6~8 h口服300~500 ml全脂牛奶,B组116例术前未口服牛奶或其他脂类饮品。评价术前口服牛奶联合改良型胸导管结扎其手术中的安全性、疗效及预后。结果2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A组无术中乳糜胸发生。B组发生术后乳糜胸6例(5.2%),4例保守治疗1~2周后自行好转,有2例治疗无效后手术,再次手术后1例乳糜胸得到控制,1例术后仍有乳糜胸同时并发吻合口瘘,综合保守治疗术2个月后好转出院。结论术前口服牛奶联合改良型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的方法安全有效,技术的改进和远期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7年16期)
刘灿辉,王康,杨楠,刘小龙,董国华[10](2017)在《经右胸入路胸腔镜下胸导管结扎术治疗乳糜胸1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右胸入路胸腔镜下胸导管结扎在乳糜胸治疗中的作用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2012~2014年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乳糜胸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3例,年龄56~79(66.56±6.4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右胸入路胸腔镜辅助下行胸导管结扎,术中若能找到明显破口,则在破口的两端用Ham-lock夹闭胸导管,若未能找到明确的胸导管破口,则在第8、第9胸椎附近用Ham-lock将胸导管及周围脂肪组织一起夹闭。结果全组1 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28~45(35.83±4.58)min,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5(3.33±1.03)d,术后住院时间5~8(6.11±1.02)d。术后无感染、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经右胸入路胸腔镜辅助手术结扎胸导管治疗乳糜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其微创、住院时间短、手术效果确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胸导管结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癌病人根治术中是否预防性结扎胸导管的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间,探讨预防性胸导管结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进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分为两组,结扎组28例,未结扎组31例。收集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结果:虽然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但均未发生乳糜胸,结扎组术后平均胸腔积液量(2 371.14±1 589.87) mL,呼吸道感染14例(50.00%),吻合口瘘4例(14.29%),吻合口出血2例(7.14%),肺动脉栓塞1例(3.57%),死亡1例(3.57%),出院时间(20.96±8.64) d;未结扎组术后平均胸腔积液量(3 090.10±3 359.38)mL,呼吸道感染10例(32.26%),吻合口瘘5例(16.13%),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例(3.23%),出院时间(21.23±13.73) d。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间在两组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中进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住院时间没有显着影响,因此除术中明确有胸导管损伤外,不建议食管癌术中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胸导管结扎论文参考文献
[1].宋兵川,赵宝生.食管癌根治术中胸导管结扎预防乳糜胸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
[2].黄文聪,陈慧雯,赵吉星,李勇生,魏崴.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间的影响[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8
[3].刘先,寇瑛璃.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对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及胸腔引流量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
[4].杨瑞峰.食管癌术中胸导管结扎对吸收、免疫功能和乳糜胸发生率影响[D].山东大学.2017
[5].关庆民,尹涛,李刚,赵公金.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对防止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作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
[6].陈飞,赵金良.探讨选择性胸导管结扎在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术后乳糜胸的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7
[7].祖育昆,张霓,付向宁.非解剖性胸导管整块结扎切断在复发性乳糜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7
[8].丘碧波,黄亮,李柳红.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对于预防乳糜胸的作用及其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
[9].杨峥,樊卫,郑羽,杨兆东,朱晓明.术前口服牛奶联合改良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
[10].刘灿辉,王康,杨楠,刘小龙,董国华.经右胸入路胸腔镜下胸导管结扎术治疗乳糜胸18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