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为主政策论文-肖生福,孙舒飞,卢邦柱

两为主政策论文-肖生福,孙舒飞,卢邦柱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为主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两为主”政策,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影响因素

两为主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肖生福,孙舒飞,卢邦柱[1](2019)在《城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政策执行分析——以广州市Y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为主"政策出台至今约20年,虽然在制度上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做了安排,明确了"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外出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愿望却大多没有实现。基于对广州市Y区"两为主"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的调研发现,政策执行资源的有限性、政策执行人员心理排斥政策受众、地方性政策不适用政策受众、政策执行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是影响当地政策执行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9年05期)

孙舒飞[2](2019)在《城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的扎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农民工由单身出来打工变成夫妻双方共同出来打工,再到携带子女到城市打工。农民工子女就对城市的教育资源产生需求,但是城市学校多余的学位不够,就产生了学位上的供需矛盾。国家为了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于2001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简称“两为主”政策)。这也是城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政策的首次提出,随后国家发布的文件都延续和强化了此项政策要求。“两为主”政策是政府致力于解决此问题采取的有力举措,它为农民工子女公平地享有义务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但政策的出台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两为主”政策从出台自今约二十年,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绝大多数的城市农民工子女依然在民办学校就读。通过对广州市Y区政府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叁个群体中的23个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发现Y区为了执行“两为主”政策出台了积分入学地方性政策,并且近几年公办学校的学位供给和教育经费投入也都在逐渐增加。但“两为主”政策执行的绩效并不高,无论是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的就读率,还是公办学校的学位供给比率都很低。除了Y区政府遇到的户籍制度和现行的教育管理机制的制约、农民工子女数量难以精准掌握的困难影响了“两为主”政策的执行绩效。政策执行人员的利益考量、地方政策的政策壁垒、积分入学政策宣传不到位等因素也对“两为主”政策在地方的执行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尝试通过改变政策执行观念、优化积分入学政策、加强积分入学政策的宣传、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等方式,使得“两为主”政策可以在地方有效执行,农民工子女可以尽早与城市户籍学生享受同等的义务教育机会。(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刘莉[3](2018)在《厦门海沧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两为主”政策实施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城市化是随着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城市规模扩大为更多农村人口提供更大发展空间。自90年代末期,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其中,以家庭为单位的迁居行为日益活跃。由此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特殊且基数庞大的群体,即引人关注的流动人口子女。他们的入学受教育问题成为当下热门教育话题之一,他们的入学教育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着流动人口子女能否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的落实。外来工群体对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突出,中国大部分城市教育资源短缺,不能很好的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需求,造成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入好学更难”的局面。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第一部分提出厦门海沧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两为主”政策实施问题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了目前厦门海沧“两为主”政策实施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对厦门海沧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两为主”政策实施问题进行研究,谈到了政策实施的概况、成效,归纳了政策实施中的主要问题。第叁部分对厦门海沧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两为主”政策实施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国内其他地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两为主”政策实施中的特色做法,从先进地区吸取经验,结合实际进行效仿吸收。第五部分为解决厦门海沧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两为主”政策实施问题而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而服务。第六部分对本文进行全面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冯帮,刘安菱[4](2017)在《流动儿童“两为主”政策的失真与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为主"政策的失真执行是在落实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中的重要阻碍之一。"两为主"政策失真,表现为政策象征性执行、政策选择性执行、政策附加性执行。政策本身明晰度不够、配套措施不够、监督机制缺失等因素是导致"两为主"政策失真的主要原因。要真正实现流动儿童教育公平的目标,需要全面规范政策文本概念定义,完善财政与法律等方面措施,健全并落实公开的监督、惩罚机制。(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21期)

杨秀平[5](2015)在《“两为主”政策执行问题的伦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为主"政策是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主要政策依据,学者的研究普遍强调经费不足、制度缺陷等客观条件给该政策执行带来的阻碍,提出的解决措施也多是围绕这些方面。但"两为主"政策执行问题还体现了明显的伦理冲突,必须从伦理的深层次来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王颖[6](2015)在《番禺区石楼中学“两为主”政策执行与存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进城务工农民工大幅度上升,自20世纪末期,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携带家属迁移城市,这种现象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由此城市当中出现了一个数目庞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那就是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点。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策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到与城市人口平等的受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教育政策中第十二条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正是在那时国家政府层面正式提出了“两为主”的教育政策。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策出现了偏离目标的现象,这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及发展,甚至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都危害甚大。本文拟论述“两为主”政策执行的问题,为今后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依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对研究的背景,相关概念,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章节概述了石楼中学“两为主”政策执行情况;第叁章节深入探讨了“两为主”政策出现执行偏差的原因;第四章节针对“两为主”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提出完善“两为主”政策的相关建议与对策;第五章节主要是对本研究的总结,讲述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袁桂林[7](2015)在《“两为主”政策原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落实好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两为主"政策原则,有利于促进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农民子女的学习进步。然而,"两为主"原则在实践中存在很多缺憾,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也有认识上的偏见,逐一分析阻碍"两为主"原则实施的原因及后果,才能唤起各级政府和公办学校贯彻执行"两为主"政策原则。要解决上述缺憾,即要坚持"两为主"政策原则导向,保护儿童随父母监护人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基本伦理道德底线,将公共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的范围,继而实现城乡覆盖、一体化和均等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杨明[8](2014)在《“两为主政策”转向“国民同待遇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利维护是当前追求公平的、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重大难题。"两为主政策"的实施强化了流入地政府所担负的义务教育职责,但是它仍然伴随着依据户籍支付教育经费、配置师资和实行绩效评价的制度约束,使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面临可资利用的公共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为充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必须由"两为主政策"转向"国民同待遇、教育权平等"的一元化政策,建立相应的动态的居住地户籍管理制度、入学管理制度、学校布局制度、财务制度和学校审批制度。(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4年12期)

岳伟,于利晶[9](2013)在《“两为主”政策执行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两为主"政策的执行失真成为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障碍。合理的配套操作方案的缺乏、财政资源匮乏、城乡文化差异悬殊、监管不力等因素是导致"两为主"政策执行失真的主要原因。要真正实现"两为主"政策目标,需要健全"两为主"政策的配套执行机制和合理的操作方案,完善"两为主"政策执行的监督、责任追究制度,营造对农民工及其子女尊重和认同的氛围,从而使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17期)

刘丽[10](2012)在《“两为主”政策下民办初中、小学的作用和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伴随进城务工人员规模的日益增多以及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由单身流动到夫妻流动再到举家迁徙,使得他们的子女就学问题日益成为一个明显的社会问题。2001年,“两为主”政策被首次提出了,随后国家发布的文件都延续和强化了此项政策要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两为主”政策下民办中小学的作用和困境。笔者选取广州市白云区作为研究个案,对广州市白云区承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学校进行了调研,并以民办学校为主要调查对象,从学校数量、招收学生数量、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展开了调研。最终发现民办中小学仍然是承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主体,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白云区政府对当地民办中小学发展也持肯定态度。与此同时,白云区民办中小学也遭遇到各种困境,如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社会不理解等。根据白云区具体情况以及国家政策精神,笔者认为白云区政府在民办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上应相对放宽,在办学经费上给予特殊支持,并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民办中小学也要自力更生,在学校资金来源、校务管理、师资筹建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2-06-01)

两为主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农民工由单身出来打工变成夫妻双方共同出来打工,再到携带子女到城市打工。农民工子女就对城市的教育资源产生需求,但是城市学校多余的学位不够,就产生了学位上的供需矛盾。国家为了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于2001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简称“两为主”政策)。这也是城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政策的首次提出,随后国家发布的文件都延续和强化了此项政策要求。“两为主”政策是政府致力于解决此问题采取的有力举措,它为农民工子女公平地享有义务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但政策的出台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两为主”政策从出台自今约二十年,但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绝大多数的城市农民工子女依然在民办学校就读。通过对广州市Y区政府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叁个群体中的23个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发现Y区为了执行“两为主”政策出台了积分入学地方性政策,并且近几年公办学校的学位供给和教育经费投入也都在逐渐增加。但“两为主”政策执行的绩效并不高,无论是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的就读率,还是公办学校的学位供给比率都很低。除了Y区政府遇到的户籍制度和现行的教育管理机制的制约、农民工子女数量难以精准掌握的困难影响了“两为主”政策的执行绩效。政策执行人员的利益考量、地方政策的政策壁垒、积分入学政策宣传不到位等因素也对“两为主”政策在地方的执行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尝试通过改变政策执行观念、优化积分入学政策、加强积分入学政策的宣传、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等方式,使得“两为主”政策可以在地方有效执行,农民工子女可以尽早与城市户籍学生享受同等的义务教育机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为主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肖生福,孙舒飞,卢邦柱.城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政策执行分析——以广州市Y区为例[J].教育导刊.2019

[2].孙舒飞.城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的扎根研究[D].广州大学.2019

[3].刘莉.厦门海沧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两为主”政策实施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4].冯帮,刘安菱.流动儿童“两为主”政策的失真与回归[J].基础教育研究.2017

[5].杨秀平.“两为主”政策执行问题的伦理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

[6].王颖.番禺区石楼中学“两为主”政策执行与存在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7].袁桂林.“两为主”政策原则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杨明.“两为主政策”转向“国民同待遇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4

[9].岳伟,于利晶.“两为主”政策执行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10].刘丽.“两为主”政策下民办初中、小学的作用和困境[D].广州大学.2012

标签:;  ;  ;  ;  

两为主政策论文-肖生福,孙舒飞,卢邦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