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基金项目:重庆市2019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政策的演变及启示研究》
编号CYS19302。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保障农民收入增长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是维持农村根基稳固的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助推产业兴旺发展、加强生态环境打造、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定向人才培养,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关键词:新时代;“三农”;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一、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保障农民收入增长的必然选择
农民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1]。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在农民,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质量。千百年来,农民饱受统治阶级、权贵阶级的欺压,长期处于贫穷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身做主人,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根本好转,免除农业税以来农民的生活更向前迈进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农村人口教育、培训农民的种植、养殖技巧,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让时代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全体中国人民。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
农业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一个农业薄弱的国家,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便无从谈起。尤其是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农业更是决定着国家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稳固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农业发展,资源枯竭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城镇化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农业人口迁移问题也伴随而来。这些问题都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基于我国农业面临的客观困境,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举措,促进我国农业稳定发展。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维持农村根基稳固的固本之策
农村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衣食之源,生命之本,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保证,是一个国家能否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新中国的诞生,农民、农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农村稳定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的具体体现。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不断繁荣兴旺,有利于增加人民的福祉,有利于维护我国农村根基稳固,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力量。
二、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着力点
(一)助推产业兴旺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所在。进行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做到的是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智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农村产业的技术不断升级,才是产业兴旺的根本。在对农村产业进行经济上扶持的同时,要兼顾到对产业进行技术扶持,聘请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的权威专家,建立一批农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和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优化人才引进条件,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回乡发展。其次,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打造优质乡村旅游平台。各乡村应该深入挖掘地方生态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出乡村独特的旅游名片,如特色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村,吸引消费者前来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2]
(二)加强生态环境打造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1月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农村美”与“农业强”“农民富”并列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三大目标,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突出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极端重要性。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和乡村产业的振兴,也应是乡村生态文明的振兴。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探寻符合乡村实际的路径,立足于各地的优势和特色,找准工作抓手和突破口,以点带面并把握好工作节奏、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宜业是支撑。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保护山水林田湖草,实现绿色兴村。在绿色兴村中,要促进现代农村和农业的生态化,发挥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3]
(三)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健全和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服务机制还在探索过程中。但现有的服务手段相对单一,服务意识淡薄,公共服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不强,对服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和灵活的考评机制。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失衡,差距越拉越大。随着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越来越近,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应该思虑周全,在方方面面下功夫。在卫生健康服务上,要确保健康管理与疾病救治一体化;在文化体育服务上,要确保乡村群众文化活动“活起来”。
(四)加强定向人才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首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勇于接受各类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智慧支持。鼓励支持大中专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和离(退)休企(事)业单位、机关干部到农村创业,发挥领衔领军作用,加快新技术、新品种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大力培养一大批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加快实用人才引进,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壮大农村产业,开辟农村就业门路。[4]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必须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事业。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工作,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等计划,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春建功行动。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保障措施,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提升基层一线干部待遇,特别是在医疗、社保、车补、子女入托上学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怀、生活上关注、成长上关爱,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
[2]佟元琪.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J].农业发展,2016(06):32.
[3]刘岚星.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初探[J].农业与经济,2018,(01):77.
作者简介:向恒(1994-)男,重庆万州人,重庆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