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组织动员,思想指引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茹,周静茹,齐霞[1](2019)在《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应对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力量。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起到预警作用,在事件应对过程中起到思想引领作用、沟通和协调作用、组织动员作用、心理干预作用、经验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7期)
刘士元[2](2019)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群体的事件造成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校园群体事件的发生,这样会对社会和学校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群体事件中多数的都是可控和可以预防的。在群体时间发生过程中,高校已经迅速做出对策,立刻平息事态,有利地促进维护高校与社会的稳定。(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8期)
刘珍[3](2019)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思政”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因“网”而变,如何利用网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网络平台所具有的匿名性、便捷性、交互性等特点,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便利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提供了环境条件。近几年,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多发,凸显了网络环境下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时代困境和社会问题,包括国际格局调整、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治理转型、民主意识发展、媒介素养良莠不齐、网络生态复杂多变等。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网络群体性事件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紧密相关,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利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方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大学生有限的媒介素养、网络监管不到位的现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样的双重影响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等相关概念作以界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其次,选取近几年大学生群体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内因与外因、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大学生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最后,在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网络群体性事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对策。(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5)
王徐雪[4](2019)在《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及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给和谐校园的构建及社会稳定带来了考验。在限定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从预防、引导和反思这叁方面探讨应对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路径,为处理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06期)
肖晓,杨东,陈冲[5](2019)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转型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稳定,而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本研究拟具体讨论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主要特征、类型,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有效化解矛盾,防止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金华[6](2018)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演变机制和破解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社会价值的辐射、学校管理的疏漏以及学生认知的失调等多维度加强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剖析,以"熟人社会"、"理性经济人"、"集体行动逻辑"为理论支撑探寻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演变机理,以期通过大学生价值观重塑、公共责任的回归、高校治理模式的重构、学生心理疏导和教育体系的建立、利益保障和诉求机制的健全等路径,对构建秩序稳定、生态健康的校园环境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翠翠[7](2018)在《“共享心理”条件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大,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同时伴随网络舆情集群行为的产生,对社会、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文章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讲述了要从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进行预防,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合理有效的处置方案,以期实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39期)
张小芳[8](2018)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冲突的产物,是现实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复杂性、突变性和次生性的特征。大学生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之一,其政治参与能力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大学生政治参与难度加大。因此,认识和把握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缓和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15期)
王嘉闻[9](2018)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高校公信力提升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传播由线下转为线上,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兴力量,主动运用网络平台意识强化,但网络空间内矛盾重重,如若引导不到位,将会发展为影响广泛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高校在应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时,由于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妥当,极易激化与学生群体间矛盾,从而损害高校形象,造成高校公信力下降的现象。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处理好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从而提升高校公信力,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14期)
付晶[10](2018)在《大学生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机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机结构研究对于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动机结构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区分为系统结构和层次结构。动机系统结构由理智动机、情感动机和意志动机叁个基本要素构成;根据叁者的内在结构方式不同,形成了理智主导型、情感主导型和意志主导型叁种动机类型。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可将动机层次结构区分为外显层动机、中间层动机以及核心层动机,叁个层次由浅入深,所发挥的作用由小变大。(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时期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群体的事件造成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校园群体事件的发生,这样会对社会和学校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群体事件中多数的都是可控和可以预防的。在群体时间发生过程中,高校已经迅速做出对策,立刻平息事态,有利地促进维护高校与社会的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梦茹,周静茹,齐霞.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应对中的作用[J].法制博览.2019
[2].刘士元.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19
[3].刘珍.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9
[4].王徐雪.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及应对[J].现代交际.2019
[5].肖晓,杨东,陈冲.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6].金华.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演变机制和破解路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7].张翠翠.“共享心理”条件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
[8].张小芳.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J].现代交际.2018
[9].王嘉闻.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高校公信力提升探微[J].现代交际.2018
[10].付晶.大学生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机结构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