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陆港选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确定需求,路径可靠性,内陆港选址,鲁棒优化
内陆港选址论文文献综述
范厚明,李彩云,蒋晓丹,徐振林[1](2018)在《不确定需求下考虑路径可靠性的内陆港选址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内陆港选址研究涉及的需求不确定性及路径可靠性问题,在具有公路、铁路、内河的内陆多式联运网络中,利用路径失灵概率刻画内陆港系统的可靠性,以不同需求情境及鲁棒性来描述和研究需求不确定性,并基于确定需求选址模型,分别构建不确定需求的内陆港鲁棒选址模型和随机选址模型,设计模拟退火-粒子群混合算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鲁棒选址模型较随机选址模型更能有效地解决内陆港选址的需求不确定性问题,降低最坏情境的最大后悔值,减小投资风险;内陆港系统可靠程度与路径失灵风险成本成反比,考虑可靠性对减小风险给货主及内陆港投资者等系统参与者带来的损失有显着作用。(本文来源于《管理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邰翠翠[2](2018)在《一带一路核心区新疆内陆港选址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九月,习书记在中亚会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开启了一带一路战略新篇章。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在于重现我国古丝绸之路上的辉煌。新疆作为我国的西北边陲,千百年来镇守西北要塞。与八国接壤并现已开通了 18个开发口岸。足以显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新疆作为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自治区,矿产及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巨大。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距海遥远。导致新疆的运输成本过高,物流水平降低,使得新疆的人均GDP要位于全国下行水平。因此可以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在新疆建立内陆港,带动整个新疆区域的经济水平发展。内陆港既是港口功能在内陆的延伸。通过在内陆地区建立内陆港,可以整合周边地区的资源,扩大母港的经济腹地,促进新疆的产业布局优化进而带动整个新疆的发展。由于当今倡导绿色经济,绿色物流的理念。因此想要建立稳定的内陆港则要考虑到整个建设过程中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及资源造成浪费的情况。综上所述,想要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内陆港则需要结合新疆本地特色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选址。本文先提出问题,并给出该问题下的战略背景。对国内外有关内陆港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解析了内陆港相关理论。接下来对新疆内陆港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比对多种选址方法后选择多目标规划法对新疆进行选址。建立了以成本最小,客户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具体求解过程需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得到最优方案后对结果进行解释并给出新疆建设内陆港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8-03-01)
肖晗[3](2017)在《深惠城际线“十叁五”开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4月5日透露,深莞惠叁市交通部门联席会议于本月初召开,协商跨区域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若干议题。叁地交通主管部门“一哥”尽数出席。会议透露,将在叁市范围内开展深圳港内陆港选址研究,深惠城际线将力争在年内完成项目前期,“十叁五”期(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7-04-06)
裴健[4](2016)在《基于双层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内陆港选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海上运输为主导的国际物流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国作为外贸出口大国,在沿海地区拥有众多大规模的集装箱港口,但传统的以公路运输直达海港为主的内陆集疏运方式,给整个内陆运输体系带来了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此外,一些海港也面临着吞吐负担、过度依赖其他国家港口的喂给而忽视自身经济腹地拓展等情况。因此,需要内陆港的建设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目前,随着我国亚欧大陆桥、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内陆港作为内陆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在全国范围内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内陆港建设方面的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等原因,一些内陆港存在着盲目建设、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没有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点在内陆港的选址决策中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总结归纳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选址-分配问题的思想和外部成本理论等知识,建立内陆港选址模型,并以华东地区为案例分析对象,具体研究了该地区内陆港发展处于落后的安徽省的内陆港选址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有如下几点:(1)内陆港选址特点分析。在国内外内陆港发展现状分析和对内陆港概念、作用、选址原则等理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得出,内陆港选址问题是一个具有多决策者参与,各决策者的目标不止一个,决策者之间存在主从递阶关系的决策系统;(2)建模与求解。根据内陆港选址特点,建立内陆港选址最终决策者——政府(上层)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和建设费用最小为目标,间接决策者——各内陆货主(下层)以运输总支出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双层多目标规划的内陆港选址模型。并采用NSGAII和Matlab的linprog工具箱函数相结合的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以确定最优的选址方案和运输分配方案,为内陆港选址决策者提供一种新的合理的决策方法;(3)案例分析。考虑到华东地区在我国外贸出口中的重要地位,选取华东地区内陆港发展处于落后的安徽省作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本文建立的选址模型和求解算法对其进行内陆港选址研究,以改善华东地区整个内陆运输体系的布局。(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9-01)
李紫健[5](2014)在《东叁省启运退税内陆港选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出口退税的内涵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经缴纳的商品税。虽然各国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英、法、意等欧洲发达国家均采取简化退税申请流程、加大对骗税行为的惩处力度及“滞退金”制度等方式来优化出口退税。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出口退税的流程则显得略微繁琐且周期较长。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减少骗税的发生,随着监管流程、设施的优化,同时为了提高出口退税效率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市场,启运退税制度营运而生。启运港即为实施启运退税的港口,只要确认货物是离开启运港发往保税港区中转至境外的,即被视同出口,出口企业即刻可办理退税。因此选择哪些港口作为启运港以使整个启运港退税系统达到最优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首先从经典选址问题切入,继而探讨内陆港选址问题,结合启运退税政策,将启运港选址与内陆港选址进行科学地比对。第二章主要介绍启运港的定义与功能、启运退税政策与流程,此部分为文章的基础部分。第叁章为文章的主干部分,先阐述启运港选址的原则与方法,再罗列出启运港选址的影响因素,最后建立启运港选址模型,并为不考虑现实基础设施模型与考虑现实基础设施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为实例研究部分,同样也是本文的主干部分,以东叁省地区为例,通过建立以成本、社会效益及监管风险叁大要素组成的费用最小化模型,来探讨如何进行启运港布局优化使得启运港退税系统达到最优。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简化,确定本问题的研究变量,通过lingo软件求解出应该选择建立哪几个启运港,即完成启运港的选址工作,并得到每个启运港的覆盖范围(腹地)。本文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将经典选址问题与当下热门的启运退税问题相结合,完成内陆启运港的选址研究。并在此研究中创造性地加入风险监管函数,对理论研究及指导实践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最后,希望通过对大连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促进东叁省未来外贸出口,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4-11-01)
常征,齐壮,吕靖[6](2014)在《考虑环境约束的双目标内陆港选址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环境友好型内陆运输节点的合理布局,在绿色运输理念被广泛重视的背景下,以系统碳排放和包含外部成本的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构建考虑环境约束的双目标内陆港选址模型,并采用可避免由人为确定权系数产生的主观性缺陷的NSGAⅡ算法求解.以中原经济区为例,得出了对运输外部成本征收不同比例的环境税时的双目标内陆港选址问题的Pareto解集,计算结果表明运输网络中的碳排放总量与总成本呈相反变化趋势,且随内陆港建设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环境税的征收对于减轻内陆交通运输环节的碳排放有明显的作用;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其中一个最优解下的内陆港选址及货物运输分配方案.(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吕靖,常征[7](2013)在《绿色物流理念下的内陆港选址模型及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绿色物流系统的建设要求物流链上各环节按照绿色理念建设运营.本文将绿色物流的思想引入内陆港选址问题,建立了考虑噪声、事故、拥挤、碳排放等环境因素的广义费用函数,并根据内陆港建设决策方与货主之间的主从递阶决策关系,构建了可兼顾投资者与货主对成本要求的内陆港双层规划选址模型.模型上层目标为在允许的投资范围内确定内陆港地址,使得系统总成本最小;下层目标为货主在各内陆港之间分配运输需求量,使得总支出费用最低.并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本文建立的绿色理念下的内陆港双层规划选址模型是有效的,同时遗传算法可以产生稳定的最优解.(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3年02期)
常征[8](2013)在《基于环境约束和货主效用的内陆港选址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陆港的建设与发展对于运输网络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因此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内陆港的大规模建设一方面可以有效发挥地其优势,但是也出现了部分内陆港能力过剩、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真正意义上的内陆港在我国的运营时间还较短,发展中的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充足的经验可以借鉴,也缺乏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的支撑。这一现象在选址决策制定过程中的体现尤为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考虑不同主体和不同目标的内陆港选址问题,可以为构建合理的内陆港布局网络,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整个运输链的效率提供一定依据。本文运用了优化选址决策理论,在对内陆港选址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研究不足进行分析之后,按照制定选址决策时考虑的因素逐渐复杂,涉及到的主体逐渐增多的递进关系,研究了内陆港的选址问题。首先,对基本的带有成本和通过能力约束的内陆港选址问题进行研究,将选址和通过能力等级作为模型的决策变量,构建了考虑内陆港建设成本、货物运输成本、货物堆存成本、时间成本的内陆港选址模型,在确定适宜发展内陆港的城市的同时,确定该内陆港的通过能力水平,避免能力过剩或能力不足现象的出现。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其次,将问题扩展,分析了运输的外部性以及外部成本的划分,研究了考虑环境约束的内陆港选址问题。选择了合适的计算运输网络碳排放的模型,并建立了以碳排放最少和计入外部成本的综合成本最低的双目标内陆港选址模型,并采用可避免主观性缺陷的NSGAⅡ算法求解。第叁,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内陆货主选择内陆港时考虑的因素,通过构建货主效用函数研究考虑货主偏好的内陆港选址问题,并以系统效益最大和碳排放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选址模型。同时,本文以中原经济区为对象,贯穿文章中叁类考虑不同主体和影响因素的选址问题的实例分析,分别确定了不同情形下的中原经济区内陆港选址城市,运输需求分配、沿海港口与腹地之间集疏运方式,并建立层次分明的内陆港布局。(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3-04-01)
于天翔[9](2012)在《集装箱内陆港选址及运输方式选择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加速发展,各大港口均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变革,不仅要成为连接世界性和区域性生产贸易及消费的纽带,更要转型为积极策划并参与上述经济活动的操作基地。由于同时存在着港口急需增加货源及内陆城市拉动经济的需要,内陆港的建设便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内陆干港的理论体系及选址规划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与意见,以便在实际内陆港的管理运作中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内陆港的兴起使得内陆地区与沿海港口之间形成了一个覆盖范围广阔的经济区域,而贸易往来离不开货源地与港口之间的运输,在目前这个运输频繁的运输网络中,能够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各运输方式之间合理承担各自的分担率,对于运输网络的运输效率,整个供应链上下游联系的密切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理论中通常将500公里作为铁路运输的合理经济运距,造成了在集疏运体系中海公联运承担了过多的集装箱货物运输量,因此,有必要对运输方式的选择进行重新定位,以便充分发挥各运输方式的优势,科学分配运输量,避免过多依赖单一运输方式所造成的拥堵、负荷量过大、其他设备闲置等问题。本文主要以内陆港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内陆港选址问题进行研究,并以大连港为例,对其在东北腹地的备选城市进行实证分析。对于运输方式选择问题,本文先后对公路运输及铁路运输进行成本分析,引入货物在途时间价值,从而建立运输距离、货物运量与运输成本的关系,对货主在运输方式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2-06-01)
刘瀛寰[10](2010)在《内陆港选址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内陆港的建设就已经进入“热建”时期。内陆港的建设加速了区域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外贸出口商品的就地报关,封关。缓解了主海港港口的压力,改善了集疏运的条件,使进口货物直接进入内地企业的仓库大门,真正实现了国际多式联运的“门到门”的运输服务方式。但从我国目前的内陆港发展的情况看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已经建成的内陆港出现了空置现象严重,或者是运营效益不佳。内陆港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大规模的土地资源,一旦空置现象严重,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大量的资金耗费,给内陆城市的整体规划也带来了莫大的影响,其损失将是巨大的。所以为了避免此种现象继续蔓延,在建设内陆港之前一定要进行科学规划,其中选址规划应作为重中之重。但由于人们对内陆港的认识的局限性和对内陆港的选址风险管理意识的短视性以及内陆港选址规划时期存在着人为主观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客观信息的模糊性等原因,导致了内陆港选址存在着许多风险。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从内陆港选址风险的角度进行研究。首先对内陆港和内陆港的选址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并依据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理论,对内陆港选址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内陆港选址风险因素分为:运输需求风险、运输供给风险、政策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五大类;并建立了内陆港选址风险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了二元对比法(主观)和熵值法(客观)确定权重,然后进行权重组合;并采用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内陆港选址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之后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本文对内陆港选址风险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内陆港选址风险的进一步了解,以及科学的评价内陆港选址风险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内陆港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0-06-01)
内陆港选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3年九月,习书记在中亚会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开启了一带一路战略新篇章。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在于重现我国古丝绸之路上的辉煌。新疆作为我国的西北边陲,千百年来镇守西北要塞。与八国接壤并现已开通了 18个开发口岸。足以显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新疆作为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自治区,矿产及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巨大。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距海遥远。导致新疆的运输成本过高,物流水平降低,使得新疆的人均GDP要位于全国下行水平。因此可以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在新疆建立内陆港,带动整个新疆区域的经济水平发展。内陆港既是港口功能在内陆的延伸。通过在内陆地区建立内陆港,可以整合周边地区的资源,扩大母港的经济腹地,促进新疆的产业布局优化进而带动整个新疆的发展。由于当今倡导绿色经济,绿色物流的理念。因此想要建立稳定的内陆港则要考虑到整个建设过程中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及资源造成浪费的情况。综上所述,想要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内陆港则需要结合新疆本地特色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选址。本文先提出问题,并给出该问题下的战略背景。对国内外有关内陆港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解析了内陆港相关理论。接下来对新疆内陆港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比对多种选址方法后选择多目标规划法对新疆进行选址。建立了以成本最小,客户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具体求解过程需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得到最优方案后对结果进行解释并给出新疆建设内陆港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陆港选址论文参考文献
[1].范厚明,李彩云,蒋晓丹,徐振林.不确定需求下考虑路径可靠性的内陆港选址问题[J].管理学报.2018
[2].邰翠翠.一带一路核心区新疆内陆港选址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
[3].肖晗.深惠城际线“十叁五”开建[N].深圳商报.2017
[4].裴健.基于双层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内陆港选址研究[D].东南大学.2016
[5].李紫健.东叁省启运退税内陆港选址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6].常征,齐壮,吕靖.考虑环境约束的双目标内陆港选址问题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4
[7].吕靖,常征.绿色物流理念下的内陆港选址模型及求解[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3
[8].常征.基于环境约束和货主效用的内陆港选址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9].于天翔.集装箱内陆港选址及运输方式选择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10].刘瀛寰.内陆港选址风险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