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氯异丁酸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辣椒,化学杂交剂,二氯异丁酸钠,雄性不育
二氯异丁酸钠论文文献综述
蒋成钢[1](2009)在《二氯异丁酸钠(FW-450)诱导辣椒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对辣椒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CaPsicumannun?L.)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蔬菜作物,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辣椒具有显着的杂种优势,杂种一代的生产主要利用自交系间人工授粉和雄性不育。但这两周年方法分别存在制种费工、种子纯度难以保证和不育系转育周期长,自然恢复系较少,对外界环境较为敏感等缺点。为了探索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本试验以多个辣椒高代自交系为材料,比较系统的研究了化学杀雄剂FW-450对辣椒的椒叶和花药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基酸以及椒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对杀雄剂FW-450的杀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杀雄剂配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讨了化学杂交剂FW-450诱导不同遗传背景辣椒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1. FW-450具有良好的诱导辣椒雄性不育的能力,在0.5%浓度的处理下,参试的7个辣椒品种的不育率全部大于98%,大部分品种的雄性不育率达到100%。2.不同基因型对FW-450的敏感性不同,在同一剂量处理下不同品种间的不育率存在着显着性差异FW-450最经济有效的剂量为0.3%。;3.FW-450的施用是引起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是导致辣椒叶片失绿的原因之一4.喷施FW-450后辣椒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升高5.喷施FW-450后辣椒花蕾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于,花药中脯氨酸的缺乏,引起新陈代谢造成紊乱,从而导致雄性不育现象的发生。6.喷施FW-450后会导致辣椒花药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发生代谢造成紊乱,从而导致雄性不育现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9-05-01)
刘睦清,高忆慈[2](2003)在《稀土和2,3-二氯异丁酸及2,2'-联吡啶混配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先制得 2 ,3-二氯异丁酸根 (L )稀土二元配合物再加入 2 ,2 '-联吡啶 (dipy)的方法 ,在丙酮溶液中合成了钕、钆、镱的 2 ,3-二氯异丁酸根 (L )和 2 ,2 '-联吡啶 (dipy)稀土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X-射线粉末衍射、XPS、热分析以及摩尔电导等分析手段 ,确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组成为 [REL3dipy]· H2 O。并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和讨论(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03年01期)
刘睦清,张淑梅[3](1999)在《2,3-二氯异丁酸、邻菲咯啉稀土叁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Bare earth(Ⅲ) chlorides(RE=Nd,Gd,Yb) react with sodium 2,3 Dichloroisobutanoic aoid to form 2,3 dichloroisobutanates which react with 1,10 phenanthroline in 1,4 dioxane to form a class of new solid complexes of rare earths.They were inverstigated by elemental analysis,molar conductance,IR spectra,uv absorption spectra and DTA TG technique.The new complexes have the composition of [RE(phen) 2I 3·H 2O]carboxyl group of 2,3 Dichloroisobutyric acid and nitrogen atoms of 1,10 phenanthroline.The molar conductance data show that these complexes are characterized as neutral compounds with 10 coordinates.Ther solubilities in various solvents have been determined.(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1999年06期)
高雯霞,余显权,董登祥[4](1998)在《2,3-二氯异丁酸钠的合成及其在水稻增产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3-二氯异丁酸钠是一种较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本文按沈凤嘉等人的改进方法合成了该物质,所得产品的红外光谱图与标准图谱基本吻合.将2,3-二氯异丁酸钠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施用于水稻,发现该物质对水稻的产量有影响:既有增产作用,也有减产作用,与施用浓度有关.(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1998年02期)
刘睦清,王建奇,高忆慈,沈凤嘉,史启祯[5](1996)在《稀土2,3-二氯异丁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九个稀土2,3-二氯异丁酸基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热谱及光电子能谱分析,对所合成配合物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质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1996年04期)
[6](1977)在《2·3—二氯异丁酸钠拌种对春小麦的增产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国外报导,2·3—二氯异丁酸钠(Menaok,我省简称为“门多克”)处理小麦,有显着的增产作用。一九七叁年兰州大学化学系研究合成了该药,并进行了药效和使用方法的试验研究。一九七五年又进行了多点试验,在小麦上使用。其增产幅度为5—40%。为了进一步鉴定其对春小麦的增产效果和改进使用方法,我们在一九七四年浸种试验的基础上,一九(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1977年04期)
沈凤嘉,蒋继宗,张冬雷[7](1976)在《新植物生长调节剂2,3-二氯异丁酸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3-二氯异丁酸钠经叁年多的小区试验,证明对小麦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在5—40%左右,最高的达98%。还在蚕豆、油菜、莞豆等作物上做了试验,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期刊1976年03期)
二氯异丁酸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先制得 2 ,3-二氯异丁酸根 (L )稀土二元配合物再加入 2 ,2 '-联吡啶 (dipy)的方法 ,在丙酮溶液中合成了钕、钆、镱的 2 ,3-二氯异丁酸根 (L )和 2 ,2 '-联吡啶 (dipy)稀土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X-射线粉末衍射、XPS、热分析以及摩尔电导等分析手段 ,确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组成为 [REL3dipy]· H2 O。并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和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氯异丁酸钠论文参考文献
[1].蒋成钢.二氯异丁酸钠(FW-450)诱导辣椒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对辣椒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2].刘睦清,高忆慈.稀土和2,3-二氯异丁酸及2,2'-联吡啶混配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稀土.2003
[3].刘睦清,张淑梅.2,3-二氯异丁酸、邻菲咯啉稀土叁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9
[4].高雯霞,余显权,董登祥.2,3-二氯异丁酸钠的合成及其在水稻增产上的应用[J].贵州科学.1998
[5].刘睦清,王建奇,高忆慈,沈凤嘉,史启祯.稀土2,3-二氯异丁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6
[6]..2·3—二氯异丁酸钠拌种对春小麦的增产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1977
[7].沈凤嘉,蒋继宗,张冬雷.新植物生长调节剂2,3-二氯异丁酸钠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