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米歇尔图尼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图尼埃,神话,超越,改写
米歇尔图尼埃论文文献综述
杨阳,李中涵[1](2019)在《超人神话的再现——论米歇尔·图尼埃小说中人物的自我超越与升华》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尼埃擅长借用、改写文学经典主题与宏大叙事进行文学创作,他的每部小说都会再现一个经典的古老神话。《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再现了荒岛鲁滨逊神话,《桤木王》再现了恶魔神话,《流星》再现了雌雄同体神话,《叁王朝圣》再现的是《圣经》神话。不同神话主题看似各不相关,但背后却暗含一个共同的超人神话。正是这根暗含在图尼埃作品深层的主线,牵引着不同的主人公按照一个相似或固定的人生轨迹发展。在超人神话指引下,图尼埃的主人公们在经历生于不幸、经受重负、坠落地狱等阶段后,获得触底反弹。在人生的低谷中,他们受到启蒙,屡获新知,不断超越,最终实现精神的升华与自我的重生。图尼埃笔下的人物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面对磨难,他们克服盲目顺从,不断前行。在抵抗与坚持中,他们穿越精神的荒漠,重现超人神话,实现自我的超越与升华。(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朱坤荣[2](2019)在《米歇尔·图尼埃《桤木王》中的赋格式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桤木王》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音乐。米歇尔·图尼埃在自传体随笔《圣灵之风》中承认,让·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赋格的艺术》在写作过程中构成了重要的灵感来源。在《桤木王》中,作者借鉴了赋格曲的曲式特点和创作技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赋格主题的发展和变奏,以及模仿技法的运用。本文旨在研究图尼埃如何将作曲中的原则和技法融入到风格之中。文章主要分为两个章节。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分析小说的内在构成原则,即“主题”的发展。作者创造出“承载之举”这一具有独创性的新词作为小说的主题,以这一主题为基础发展出一系列变体,构成小说的发展脉络。第二章则主要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赋格曲技法、尤其是模仿技法的借鉴,将赋格曲的曲式特点融合到小说的结构当中。(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王秀慧[3](2018)在《用对艺术的纪念拼贴出纪念的艺术——从米歇尔·图尼埃的《爱情半夜餐》中解读经典作品的“纪念”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当代着名"新寓言派"作家米歇尔·图尼埃最擅长的写作模式就是从经典作品中借力,在他独特的后现代式改编下,经典作品呈现出了迥异的面貌,熟悉的故事产生了陌生的距离,因此长期以来,学者们着力于在互文性理论指导下揭示图尼埃如何重构神话、《圣经》等经典作品,却忽略了作者为何如此着迷于对这些经典艺术的戏仿与改编,本文就试图从图尼埃的短篇合集《爱情半夜餐》中寻找答案。图尼埃以这部作品中最突显且一以贯之的"纪念"主题自证了其长久以来的创作观念,即原创固然重要,但对经典的传递与纪念更为重要,而当"纪念"唤回经典时,"纪念者"也成为新经典。(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2-07)
杜佳澍[4](2018)在《米歇尔·图尔尼埃作品中的人物异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米歇尔·图尔尼埃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奇幻的情节描写:主人公自认幻化成自然界的万物,亦或某个神话人物。我们将这一类人物变形称之为人物异化。图尔尼埃的人物异化在其作品中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同时又带有极强的作家个人写作特色。其人物异化强调主观意识的转变。自我的意识一则以空间为坐标,探索自我与周遭事物间的联系;其二则以时间为坐标,追溯历史,在历史的人物中寻找他化的身份。空间与时间两大坐标最终组成了立体的结构,构成了全面性的人物异化写作。图尔尼埃人物异化的实质是一种超验的体会。小说人物在异化的经历中感受到自我存在以外的体验——突破人生存的局限,寻求存在的多样性。(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杜佳澍[5](2018)在《试论米歇尔·图尔尼埃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尔尼埃对笔下的女性角色着墨不多,却尽是点睛之笔。从《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以女性形象示人的希望岛,到《桤木王》以及众多短片小说中出现的带有女性属性的双性人角色,以及白描式的女性形象与对话描写。可见,作者所追求的不是女性角色的树立,而是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呈现,以及带来的种种启示。本文将通过对图尔尼埃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归纳和梳理,总结出这一主题的特点及内涵。(本文来源于《法国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杜佳澍[6](2018)在《论米歇尔·图尔尼埃小说中的“双性人”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性人"形象在图尔尼埃作品中广泛出现,成为其重要的写作元素之一。图尔尼埃的"双性人"写作建立在对西方神话的全新诠释之上,同时作家对这一主题思辨性的探索,使之上升到超验的境界。图尔尼埃的"双性人"主题表达了作者回归原始,超越性别冲突,探索人生存状况之外的存在可能性的愿望。(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18年03期)
杨华[7](2018)在《浅析米歇尔·图尼埃成长小说的冲突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成长小说在米歇尔·图尼埃的作品中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地位。他继承了传统成长小说的特点,与此同时,图尼埃又根据时代和历史语境特点发展了传统成长小说。本论文从图尼埃的文本出发,借助于结构主义、生态批评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聚焦图尼埃多部成长小说中凸显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冲突引发的种种矛盾,从而探究作家的创作理念和哲学诉求。论文分为叁章:第一章我们对传统成长小说进行了溯源,通过对图尼埃成长小说文本的分析,关注他的童年经历与其成长小说创作的关系。第二章运用结构主义文本分析法,结合文本中主要意象,归纳分析了主人公的成长矛盾,阐释只有找到并解决最主要的矛盾,主人公才能完成自身的成长使命。第叁章着重分析了图尼埃通过其成长小说所反映的现代人类文明正在经历的矛盾。我们认为人类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以期完成自身的成长,这是图尼埃对现代化社会的深刻反思。我们分别借助了生态批评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从文本出发,阐释了图尼埃的成长小说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民族文化身份融合的矛盾。图尼埃的成长小说不仅聚焦青少年的成长,而且深切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这些带有哲学意味的深刻反思使他的成长小说有了与前人作品迥异的特色,同时也让这类青少年文学作品真实地映射出个体和集体心灵的成长的轨迹。(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4-09)
胡明华[8](2016)在《自然诱导下的成长历险——米歇尔·图尼埃《阿芒迪娜或两个花园》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米歇尔·图尼埃的短篇小说《阿芒迪娜或两个花园》中,"阿芒迪娜"和"两个花园"都是具有哲理寓意的,这两个形象都体现出"卢梭主义"中"自然与文明的冲突"以及"返回自然"的倾向。阿芒迪娜主动在一堵墙后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或另外一种生活,这一行为其实就是自然诱导下的一次成长历险。(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15期)
陈沁,曹丹红[9](2016)在《米歇尔·图尼埃:哲学与文学交相辉映 美感与思辨相得益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地时间2016年1月18日晚,法国着名作家米歇尔·图尼埃(Michel Tournier)赫然离世,法兰西文坛又痛失一位文学大师。法国总统奥朗德、总理瓦尔斯、文化部长佩勒林纷纷深情致辞以示哀悼,悼念这位被视为20世纪下半叶欧洲文坛上最重要的“才华横溢的(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6-01-29)
傅小平[10](2016)在《“我羞于在小说里写图尔尼埃”》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被视为20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坛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米歇尔·图尔尼埃毕生的理想却是当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在德国学习哲学的他在考取教授资格时落榜,因而不得不从事电台、电视台制作人和出版社编辑等工作。正如有评论指出,除了当哲学教授以外,干什么工作对于图尔尼埃来说(本文来源于《文学报》期刊2016-01-28)
米歇尔图尼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说《桤木王》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音乐。米歇尔·图尼埃在自传体随笔《圣灵之风》中承认,让·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赋格的艺术》在写作过程中构成了重要的灵感来源。在《桤木王》中,作者借鉴了赋格曲的曲式特点和创作技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赋格主题的发展和变奏,以及模仿技法的运用。本文旨在研究图尼埃如何将作曲中的原则和技法融入到风格之中。文章主要分为两个章节。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分析小说的内在构成原则,即“主题”的发展。作者创造出“承载之举”这一具有独创性的新词作为小说的主题,以这一主题为基础发展出一系列变体,构成小说的发展脉络。第二章则主要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赋格曲技法、尤其是模仿技法的借鉴,将赋格曲的曲式特点融合到小说的结构当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米歇尔图尼埃论文参考文献
[1].杨阳,李中涵.超人神话的再现——论米歇尔·图尼埃小说中人物的自我超越与升华[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朱坤荣.米歇尔·图尼埃《桤木王》中的赋格式写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3].王秀慧.用对艺术的纪念拼贴出纪念的艺术——从米歇尔·图尼埃的《爱情半夜餐》中解读经典作品的“纪念”价值[C].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论文集.2018
[4].杜佳澍.米歇尔·图尔尼埃作品中的人物异化现象[J].外国文学研究.2018
[5].杜佳澍.试论米歇尔·图尔尼埃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书写[J].法国研究.2018
[6].杜佳澍.论米歇尔·图尔尼埃小说中的“双性人”写作[J].当代外国文学.2018
[7].杨华.浅析米歇尔·图尼埃成长小说的冲突主题[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8].胡明华.自然诱导下的成长历险——米歇尔·图尼埃《阿芒迪娜或两个花园》赏析[J].名作欣赏.2016
[9].陈沁,曹丹红.米歇尔·图尼埃:哲学与文学交相辉映美感与思辨相得益彰[N].文艺报.2016
[10].傅小平.“我羞于在小说里写图尔尼埃”[N].文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