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再生稻论文-郑小雄

早稻再生稻论文-郑小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稻再生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早稻,再生稻,种植密度,群体结构

早稻再生稻论文文献综述

郑小雄[1](2018)在《早稻—再生稻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了Y两优302作早稻—再生稻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每亩以1.25万~1.5万丛为宜,两季合计产量最高,说明合理的群体结构能有效协调群体与个体关系,化解构成水稻产量各因素之间矛盾,形成合理的穗粒结构易获高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8年09期)

农吉[2](2018)在《早稻+再生稻+慈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探索出"早稻+再生稻+慈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既可满足口粮问题,又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文章对早稻+再生稻+慈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8年04期)

阮晓莹[3](2017)在《“早稻+再生稻”模式初见成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阮晓莹)近日,武鸣区城厢镇六联村、萃英村400亩连片水田稻浪滚滚,颗粒累累。了解到,这片水稻是再生稻,今年武鸣区城厢镇利用甬优系列新型水稻品种特异生育特性进行“早稻+再生稻”生产模式,是该镇农技站继超级稻高产栽培取得历史性突破之后的又一创(本文来源于《南宁日报》期刊2017-08-11)

肖东来[4](2015)在《湘东丘陵地区早稻及其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湘东丘陵区域的非双季稻区探索"早稻+再生稻+甘蓝型油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开展了"早稻+再生稻"栽培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陵两优268和陆两优996具有再生能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优势,且两季产量均比对照显着增产,可作为该湘东区域推广"油-稻"模式的优选早稻品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06期)

孙珍凉[5](2015)在《早稻—再生稻—蚕豆栽培模式及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晋江市推广早稻—再生稻—蚕豆高产栽培模式,以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温光条件、挖掘耕地增产潜力,提高农民收入。通过示范、推广,探讨该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福建稻麦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王鸿林[6](2015)在《山垄田早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早稻—再生稻栽培模式,具有省工、省种、低成本、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的优势,在山垄田栽培更显优势。该文总结了早稻—再生稻山垄田高产栽培技术。(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陈鸿飞,张志兴,梁义元,梁康迳,林文雄[7](2014)在《不同栽培模式对早稻—再生稻头季稻籽粒灌浆特性和ATP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不同栽培措施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阐明超高产栽培模式实现高产的生理原因,采用超高产栽培模式并以常规栽培模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早稻—再生稻头季稻籽粒灌浆特性和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强、弱势粒的生长潜势强,灌浆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早,灌浆速率在整个灌浆期的前、中、后3个阶段均较高,活跃灌浆时间较短,强、弱势粒较早进入灌浆盛期,同时,整个灌浆期头季稻强、弱势粒的Mg2+-ATP和Ca2+-ATP酶活性超高产栽培模式也都较常规栽培模式的高,尤其是在籽粒灌浆的快速增长阶段,超高产栽培模式的明显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因而其头季籽粒灌浆呈现出灌浆起动快、灌浆强度大、灌浆后期"拉力"足的特点,从而有利于有机物质向穗部运输,这是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实现大穗、多穗、粒饱、结实率高的籽粒灌浆特性和生理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33期)

孙琇华,陈向阳,许奕,朱新春[8](2014)在《推广早稻-再生稻模式的成效及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稻生产既是柯城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增产技术,又是改善柯城区稻米品质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愈显突出。培育再生稻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是稳粮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从品种选择、适时播种、科学灌溉、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合理留桩等方面介绍了早稻-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9期)

莫永,朱秋莲[9](2014)在《特优269早稻-再生稻-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特优269是玉林市农业科学院(原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玉269杂交选育的感温型叁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2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2009号),具有生育期长、再生能力强等特点。玉林市农科院等单位2012年、2013年在玉州区、博白县、北流市、陆川县、兴业县等5个(县、市、区)将特优269作为早稻—再生稻试种获得成功。经实割验收,收获面积达100%,早稻每hm2(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4年09期)

熊顺贵[10](2014)在《杂交早稻夷优186特征特性及作再生稻栽培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建阳市引进杂交早稻新品种夷优186作低留桩机收再生稻种植,表现头季产量高、熟期适中,再生季再生力强、苗数多、产量高。通过开展低留桩机收再生稻栽培试验,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指导机收再生稻生产。(本文来源于《福建稻麦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早稻再生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探索出"早稻+再生稻+慈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既可满足口粮问题,又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文章对早稻+再生稻+慈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稻再生稻论文参考文献

[1].郑小雄.早稻—再生稻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2018

[2].农吉.早稻+再生稻+慈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8

[3].阮晓莹.“早稻+再生稻”模式初见成效[N].南宁日报.2017

[4].肖东来.湘东丘陵地区早稻及其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5

[5].孙珍凉.早稻—再生稻—蚕豆栽培模式及技术措施[J].福建稻麦科技.2015

[6].王鸿林.山垄田早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

[7].陈鸿飞,张志兴,梁义元,梁康迳,林文雄.不同栽培模式对早稻—再生稻头季稻籽粒灌浆特性和ATP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

[8].孙琇华,陈向阳,许奕,朱新春.推广早稻-再生稻模式的成效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4

[9].莫永,朱秋莲.特优269早稻-再生稻-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4

[10].熊顺贵.杂交早稻夷优186特征特性及作再生稻栽培技术要点[J].福建稻麦科技.2014

标签:;  ;  ;  ;  

早稻再生稻论文-郑小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