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物候格局论文-陈欣淙

开花物候格局论文-陈欣淙

导读:本文包含了开花物候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入侵,开花物候,纬度梯度,同质种植园

开花物候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陈欣淙[1](2018)在《大尺度纬度梯度下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开花物候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入侵正显着改变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全球化进程加剧了生物入侵带来的生态效应。了解入侵种的入侵特性,可为阐明生物入侵的过程和机制,进而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入侵物种能够适应入侵地的环境变化,占据广阔地理分布范围,其生物学性状的表型可塑性和适应进化起重要作用,其中开花物候在植物整个生活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成为影响植物入侵成功的关键性状之一。决定植物开花物候的因素中,环境温度以及植物自身营养生长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原产美国,于1979年引入到中国,在其后的近四十年里,经历了定居、潜伏、爆发和扩散等阶段,现今在中国东部沿海辽宁至海南均有分布,成为对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威胁最大的入侵植物之一。目前对互花米草在入侵地的物候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聚焦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沿大尺度纬度梯度下的开花物候格局,及其与环境温度和营养生长的相关关系,探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互花米草开花物候性状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在2013-2017年沿中国海岸开展了互花米草野外跨纬度物候观测,并在2015-2017年在福建厦门开展了互花米草不同纬度种源的同质种植园实验,综合对比两部分实验中的互花米草开花物候格局,分析互花米草自身遗传特性及环境因素在其开花物候沿纬度渐变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通过收集计算野外沿纬度各实验地点和同质种植园所在地点的有效积温,分析开花物候与有效积温的相关关系。并通过互花米草自身营养生长与开花日期的相关性分析,探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从群体水平上分析了克隆分株密度以及与有性繁殖相关的开花植株比例的沿纬度变异。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野外及同质种植园互花米草开花物候的纬度变异格局:在2013-2017年物候观测实验期间,互花米草始花日期与纬度显着相关,且多年间保持不变。2013-2016年实验期间野外互花米草始花日期与纬度之间呈现出驼峰型关系(P<0.0001),始花日期随着纬度的上升,先推迟后提早。2017年不同纬度地点间的始花日期差异显着(P<0.0001),低纬度地区的海南儋州(19.7 0N)在5月下旬(146天)始花,开花最早;高纬度地区的辽宁丹东(39.9 0N)推迟到7月中旬(193天)始花;中纬度地区的浙江乐清(28.3 0N)开花最晚,要到9月中旬(246天)始花,比最早开花的海南儋州推迟了 3个多月(100天);而在同质种植园中,2015-2017年实验期间,不同种源互花米草的始花日期与纬度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即来自高纬度地区的植株的始花日期越早,并且种源间的始花日期差异显着,开花峰值期表现出与始花日期相同的纬度变异格局。2、互花米草开花物候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首先,本研究将野外不同互花米草种群开花时间与各地点年平均气温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互花米草始花日期与年平均气温显着相关(P<0.0001),并呈现驼峰型关系,说明高纬度的低温和低纬度的高温均会使互花米草提早开花。此外分析了野外各实验地点及同质园不同种源互花米草开花所需有效积温,并按照一定纬度范围进行划分:中低纬度(20.9-28.3 °N)和高纬度(34.8-38.0 °N)。发现不论是野外还是同质园中,以上两个纬度范围内的不同地点(同质园中为不同种源)间互花米草开花所需有效积温均保持基本一致,而两个纬度范围之间表现出显着性差异(野外P<0.0001,同质园P = 0.0009)。在以上两个纬度范围之外,野外实验中处于更高纬度的辽宁丹东和更低纬度的海南儋州,互花米草开花所需有效积温显着降低。在一定纬度范围间,野外和同质园中互花米草相同的有效积温变化规律,以及同质园单一环境温度和野外各地点气候条件沿纬度剧烈变异,共同导致了二者显着不同的开花物候格局。3、互花米草开花物候与营养生长之间的关系:野外互花米草的株高与纬度之间呈现出驼峰型关系(P<0.0001),但在同质种植园中不同种源互花米草的株高与纬度之间为负相关关系(P=0.0024),表明株高这一性状可能受到遗传特性和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但对互花米草株高与始花日期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野外互花米草株高与始花日期正相关(P=0.0003),这种相关关系在同质种植园却消失了,这一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植株营养生长和开花物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仅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4、互花米草克隆生长和有性繁殖的权衡:野外互花米草种群植株密度与纬度之间存在倒钟罩型关系(P=0.0002),各地点间差异显着(P<0.0001)。而开花植株比例与纬度间则是驼峰型关系(P = 0.0396),随着纬度的上升先增大再减小,高纬度地区的辽宁丹东比例最低为20%,低纬度地区的海南儋州仅为33%,中纬度地区的浙江乐清最高为87%,各地点间差异显着(P<0.0001)。这表明在高、低纬度地区的极端气候条件下,互花米草倾向于投资到无性克隆繁殖,而中纬度地区将更多的能量投资到有性繁殖。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入侵地中国,沿大尺度纬度梯度下互花米草的开花物候性状已经产生了适应进化,并形成随纬度上升,始花日期先推迟再提前的地理渐变格局。环境温度和其自身营养生长性状在此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沿纬度梯度下,环境温度差异显着,但互花米草开花所需有效积温在一定纬度范围内保持不变,导致了互花米草始花日期的沿纬度变异。另一方面,互花米草植株大小与开花时间的权衡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其沿纬度开花物候格局。并且可预测在向高、低纬度地区扩散的过程中,互花米草开花时间将进一步提早,植株更矮,进而降低其适合度。另外,互花米草为适应高、低纬度极端气候的胁迫(高纬度的低温、低纬度的高温),倾向于将更多能量分配到无性克隆繁殖,导致有性繁殖受抑制,最终限制其向更高和更低纬度扩散。(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5-01)

杨晓[2](2007)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开花物候格局及其对不同干扰方式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生殖物候尤其是开花物候,从个体水平到种群水平,再到群落水平,都能体现出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等各种因素的适应及响应。作为对各种策略的权衡,植物的开花物候只能选择在最合适但并不是最佳的时间内进行,同样因为群落对环境的长期的适应性进化,物种间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开花次序。由于放牧等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近年来高寒草甸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本研究通过分析放牧和施肥两种不同的干扰类型对高寒草甸的群落中植物的开花物候格局的影响,进入揭示不同植物在同一群落中的开花物候特征和同一物种在不同结构的群落中开花物候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封育的对照群落中,48种常见植物的开花物候在从5月初到9月中旬的5个多月的生长季内物种间采取“集中开花”的模式,同时因为受到系统发育的限制,不同科间的植物的开花物候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而不同物种的个体水平的开花同步性处于中等偏高的花期重迭指数,但48个物种的花期同步性在种间的差异性并不显着。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开花的物种的花期同步性要高于中期开花的物种。放牧和施肥以不同的方式改变着群落的结构,群落中物种的开花物候同时也发生了变化。放牧群落中,能够观察到开花的40种植物的花期较封育群落平均提前了1.41天,但不显着;而且不同种的植物对放牧的响应不同,部分植物的开花物候期提前,也有个别物种有所推迟。和封育地相比,出现两级趋异分化的现象。除过毛莨科,其他科的植物在同一个科内的开花物候的变化表现一致;而施肥群落中,能够观察到的20种开花植物的花期较对照群落平均推迟了3.57天,同样不显着。开花物候同样在种间有所差异,但是不论是从种还是到科的水平,变化规律和放牧地中植物开花物候的变化规律相似。在两种干扰方式下,群落中植物的开花次序出现了变动,表现出高寒草甸植物在适应不同干扰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7-05-01)

开花物候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的生殖物候尤其是开花物候,从个体水平到种群水平,再到群落水平,都能体现出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等各种因素的适应及响应。作为对各种策略的权衡,植物的开花物候只能选择在最合适但并不是最佳的时间内进行,同样因为群落对环境的长期的适应性进化,物种间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开花次序。由于放牧等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近年来高寒草甸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本研究通过分析放牧和施肥两种不同的干扰类型对高寒草甸的群落中植物的开花物候格局的影响,进入揭示不同植物在同一群落中的开花物候特征和同一物种在不同结构的群落中开花物候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封育的对照群落中,48种常见植物的开花物候在从5月初到9月中旬的5个多月的生长季内物种间采取“集中开花”的模式,同时因为受到系统发育的限制,不同科间的植物的开花物候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而不同物种的个体水平的开花同步性处于中等偏高的花期重迭指数,但48个物种的花期同步性在种间的差异性并不显着。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开花的物种的花期同步性要高于中期开花的物种。放牧和施肥以不同的方式改变着群落的结构,群落中物种的开花物候同时也发生了变化。放牧群落中,能够观察到开花的40种植物的花期较封育群落平均提前了1.41天,但不显着;而且不同种的植物对放牧的响应不同,部分植物的开花物候期提前,也有个别物种有所推迟。和封育地相比,出现两级趋异分化的现象。除过毛莨科,其他科的植物在同一个科内的开花物候的变化表现一致;而施肥群落中,能够观察到的20种开花植物的花期较对照群落平均推迟了3.57天,同样不显着。开花物候同样在种间有所差异,但是不论是从种还是到科的水平,变化规律和放牧地中植物开花物候的变化规律相似。在两种干扰方式下,群落中植物的开花次序出现了变动,表现出高寒草甸植物在适应不同干扰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开花物候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陈欣淙.大尺度纬度梯度下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开花物候格局研究[D].厦门大学.2018

[2].杨晓.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开花物候格局及其对不同干扰方式的响应[D].兰州大学.2007

标签:;  ;  ;  ;  

开花物候格局论文-陈欣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