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雨水径流,工程措施,海绵城市,内涝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论文文献综述
李宏民[1](2019)在《海绵城市建设降雨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综合考虑城市河道治理的人文景观、水工技术、降水径流及生态自然等因素,将降雨的给排水和循环使用、净化、集蓄、滞留、渗透过程相结合的新型城市设计方法,不仅可提升雨水资源化再利用率和降雨径流处理效率,而且可降低下游污水处理压力,为城市水生态修复、污染控制、雨水管理体系建设及内涝防治等多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张志强[2](2019)在《平原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平原城市衡水为典型区域,选取屋面、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等不透水下垫面为研究区域,对2017年6~8月叁场降雨产生的有效径流为研究对象,对径流中的TSS、TP、TN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工业区水泥路面的TSS污染最严重,居民区平面屋顶的TSS污染最轻;商业区水泥路面的TP污染最严重,工业区/交通区沥青路面污染最轻;工业区水泥路面的TN污染最严重,学校区域沥青路面污染最轻。(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王海邻,曹雪莹,任玉芬,贺玉晓,刘玉飞[3](2019)在《北京城市主干道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城市主干道径流污染特征,于2018年6—9月对北京城市主干道降雨径流进行取样监测,运用EXCEL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径流污染物TSS、EC、COD、TN、TP、Zn和Ni之间的污染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污染物年污染负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市主干道径流水质为劣Ⅴ类;污染物浓度与降雨量、平均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和雨前干期长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依据冲刷作用与稀释作用的强弱变化,相关性有一定变化;用TSS和EC表征污染物在径流中的存在状态,发现COD、TN、Zn和Ni在径流中主要以溶解态存在,TP主要以颗粒吸附的形式存在;据实际监测数据估算,北京城市主干道年污染负荷TSS、COD、TN、TP、Zn和Ni分别为3273.15、266.86、16.24、1.89、0.097和0.008 kg·hm~(-2)·a~(-1).城市主干道径流污染特征研究可以为城市道路径流污染防控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泉荣,姚允龙,陈鑫[4](2018)在《海绵城市中LID设施对降雨径流及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影响开发(LID)以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为核心理念,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小对环境的冲击,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研究以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虹桥港片区为例,采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模型),对研究区域LID设施实施前后降雨径流以及非点源污染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ID设施对地表径流量峰值削减作用明显,但随着降水重现期的增加,削峰作用降低;同时,对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效果明显,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均能有50%以上的削减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8年12期)
王文举[5](2018)在《城市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下垫面不透水比例的增加,非降雨期间累积的各种污染物在降雨期间被冲刷、溶解进入径流中,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物,由于其具有难降解、生物富集性等特征,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后对人体具有长期的潜在影响,因此研究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物的时空规律及其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首先以长治市降雨径流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居民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屋面与路面,通过监测各个功能区的数场降雨,研究降雨径流中重金属污染物(Cd、Cu、Zn和Pb)的时空规律及年污染负荷估算,研究发现:(1)同一功能区同一场降雨,屋面和路面降雨径流中重金属浓度随径流时间的变化趋势类似;对于同一功能区,每场降雨产生的径流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上路面高于屋面;降雨径流中重金属浓度峰一般滞后于降雨强度峰;各个功能区的SS和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较好,Cu和Zn、Cu和Pb、Zn和Pb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其它重金属之间相关性较差。(2)居民区20170714场次降雨径流四种重金属均未发生初期冲刷效应,其它监测场次均有部分重金属发生了初期冲刷效应;商业区20170904场次降雨径流重金属未发生初期冲刷效应,20170714场次降雨径流屋面和路面均发生了初期冲刷效应,其它大部分场次均有部分重金属发生了初期冲刷效应;工业区监测的所有场次降雨径流,均有部分重金属发生了初期冲刷效应。(3)由每场降雨径流重金属EMC可知,降雨径流重金属Cd的污染程度最高,大部分为劣V类,Cu、Zn和Pb均为III类水体以上;利用平均浓度法结合SCS模型可计算出,长治市城郊区屋面和路面降雨径流重金属Cd、Cu、Zn和Pb年污染负荷之和分别为:649.04kg/a、1141.17kg/a、3176.73kg/a和188.02kg/a,屋面降雨径流重金属Cd、Cu、Zn和Pb单位面积年负荷分别为:0.14kg/(hm~2·a)、0.24kg/(hm~2·a)、0.69kg/(hm~2·a)和0.04kg/(hm~2·a),路面降雨径流重金属Cd、Cu、Zn和Pb单位面积年负荷分别为:0.15kg/(hm~2·a)、0.39kg/(hm~2·a)、0.85kg/(hm~2·a)和0.07kg/(hm~2·a)。在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提出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生物滞留设施,利用人工模拟雨水,选取了进水量,进水时间,进水浓度和填料四个影响生物滞留设施去除重金属的因素,每个因素选取叁个不同水平,分别对有植物生物滞留设施和无植物生物滞留设施进行正交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两种生物滞留设施对铜、锌、铅、镉、铬和砷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去除率均达到70%以上,并且在四个因素中,填料对重金属的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是进水时间。有植物的生物滞留设施对重金属去除率比无植物的整体较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8-12-01)
王渲[6](2018)在《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增加了硬化路面的比例,改变了降雨的产汇流规律,导致降雨时城市地表径流量显着增加;同时,城市建设初期未充分考虑降雨径流污染的严重性,导致城市排水体制存在固有的设计缺陷。其结果是:降雨径流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已经成为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了解和掌握城市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控制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本研究首先对包括主干道、支路、广场、屋面及绿地在内的5类城市下垫面开展了 4场降雨的地表径流水样采集及水质检测实验,研究场次降雨径流污染平均浓度(EMC)、初期冲刷效应以及径流污染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整体径流污染程度整体较低,各采样点径流COD、SS、NH3-N、TP及TN的EMC 值分别在 22.92~79.91、19.01~53.29、0.403~0.800、0.063~0.298、1.213~3.315 mg/L之间,其中,主干道、支路及绿地径流COD、TN污染程度劣于Ⅳ类水体水质标准,SS浓度劣于城镇二级污水厂排放二级标准,直接排放会加重受纳水体污染。②研究区域降雨特征对径流污染影响显着:降雨强度越大、雨前干期越长,则EMC相对越高、初期冲刷效应越显着。③研究区域不同类型下垫面径流污染程度差异显着:主干道及支路径流污染水平相对较高;屋面径流SS污染水平较高、有机物及营养盐等污染水平较低;绿地径流受滞蓄下渗作用影响,产流、径流量小,且径流污染水平较高。④径流污染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P<0.01显着性水平上,COD/NH3-N、COD/TN、NH3-N/TN呈高度线性相关,COD/SS、COD/TP、SS/NH3-N、SS/TN、SS/TP 呈显着线性相关,NH3-N/TP、TN/TP呈低度线性相关;此外,污染指标间相关性与降雨特征存在一定关系,本研究区域内,降雨强度越大、雨前干期越长,则污染指标间(尤其是COD/SS、COD/TN间)相关性越强。此外,本研究以前人文献及本研究实测数据作为样本,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论文实验部分研究结论,选取雨型、平均雨强、峰值雨强、降雨历时、雨前干期、大气降尘量、PM10、车流量、路面材料及城市功能区等10项影响因子作为模型输入量,分别选取径流污染指标COD的场次降雨平均浓度EMC及初期冲刷指数FF30作为模型输出量,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了城市道路径流污染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构建的EMC-SVM及FF30-SVM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EMC-SVM预测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偏差(MBE)分别为57.928及-1.231,远小于数据集EMC均值(189.59 mg/L),其效率系数(CE)及相关系数(CC)达到0.815及0.933;FF30-SVM预测模型RMSE、MBE分别为0.038、0.004,远小于数据集FF30均值(0.457),其CE、CC值分别为0.866、0.932。因此,对于采样监测困难的城市道路,运用该模型进行降雨径流污染评估具有可行性。②预测模型选用径向基函数(RBF)作为核函数,使用k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寻优能够以较快的收敛速度获得精度较高的模型,对于EMC-SVM及FF30-SVM模型寻得的最优参数(c,g)分别为(64.0,0.001953125)、(2.0,0.0625)。③对样本数据集进行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PCA1反映道路综合特性,PCA2反映降雨特性,其对数据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0.42%及21.88%,证明了道路特性及降雨特性为道路降雨径流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大气降尘量、交通流量等因子的道路(下垫面)特性为最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庄景,罗海琳,雷禹[7](2017)在《基于雨型的南方城市道路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南方道路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分析对比了重庆市和苏州市4场典型降雨过程中污染物浓度及污染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雨型是污染负荷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Ⅱ型降雨的污染负荷变化相对Ⅶ型降雨与径流量(或降雨强度)变化更为相似;污染物浓度与污染负荷的相关性差,径流量(或降雨量强度)与SS/TSS、TP、Pb的污染负荷存在明显相关性。南方城市道路径流污染控制在截留高浓度的初期雨水的同时,也应从污染负荷方面进行总量控制。(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杨鹏[8](2017)在《SWMM模型在城市小流域降雨径流面源污染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持续加速,城市水体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而城市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降雨淋洗大气中的污染物,到达地面后又对地面的污染物进行冲刷,污染物溶解在径流中并随着径流过程排入湖泊、河流等水体,造成城市水体愈发严重的污染情况。本论文以武汉市喻家湖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化研究和预测城市降雨径流面源污染为目标,构建了基于SWMM模型的喻家湖流域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模型,对流域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可以进行水量和水质的动态模拟,为控制和管理城市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深入探究了SWMM模型的模拟原理,对地表产汇流模拟、污染物累积与冲刷模拟、输移模拟3个模块进行了研究,为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模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2)在课题组项目基础上获得降雨径流面源污染的基础数据,随后开始模型的构建。构建模型分为下垫面概化和模型参数设置,本文将喻家湖流域概化成31个子汇水区、35个铰点、30条管渠和5个出水排放口,在水文水力模块和水质模块分别设置了14个参数和16个参数,构建了喻家湖流域城市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水量水质模型。(3)基于修正的摩尔斯分类筛选法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再通过降雨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水文水力参数、水质参数进行率定,并对参数率定结果进行了校验,校验结果显示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误差在20%以内,具有良好的可靠性。(4)基于武汉市排水防涝系统规划设计标准得到不同重现期下的设计暴雨,以设计暴雨作为降雨输入进行情景模拟,研究不同重现期下喻家湖流域的水量和水质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洁,刘珊珊,汪志荣[9](2017)在《城市透水性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城市透水性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的影响因素。[方法]从降雨径流产汇流特性和污染物冲刷规律角度,在实验室条件下对3种透水性下垫面(草地、透水砖、压实裸地)的降雨径流污染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草地、透水砖及压实裸地的次降雨径流系数差异较大,分别为0.28~0.43、0.35~0.55、0.72~0.74,地表的溶解性污染物冲刷进入径流水体中的比例较高,冲刷率可达50.00%~88.00%。坡度和降雨强度极大地影响产流过程,是影响产汇流时间、径流水量和电导率的重要因素;流量峰值产生时间、电导率峰值产生时间、退水时间、退水量和径流系数主要取决于下垫面性质;降雨动能的影响大于下垫面的入渗量,是影响溶解性污染物冲刷效率的最主要因素。[结论]该研究可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李飞星,王舒馨,史坤博,吕玉甲,荣琨[10](2017)在《中小城市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氮污染特征及其对水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典型中小城市滨州的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中的氮污染特征及其对水体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滨州城区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总无机氮(TIN)、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22~10.19、0.01~1.73、0~6.61、0~1.84mg/L。部分降雨径流样品的TIN已经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总氮的Ⅴ类水体标准限值。各形态无机氮浓度在不同功能区存在显着差异。TIN浓度均值表现为:农业区>文教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交通要道。降雨径流中的氮元素主要以硝酸盐氮形式存在。河流中TIN主要来自氨氮,其浓度水平与降雨径流相当。因此,降雨径流的氮污染对河流有重要影响,应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7年02期)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平原城市衡水为典型区域,选取屋面、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等不透水下垫面为研究区域,对2017年6~8月叁场降雨产生的有效径流为研究对象,对径流中的TSS、TP、TN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工业区水泥路面的TSS污染最严重,居民区平面屋顶的TSS污染最轻;商业区水泥路面的TP污染最严重,工业区/交通区沥青路面污染最轻;工业区水泥路面的TN污染最严重,学校区域沥青路面污染最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宏民.海绵城市建设降雨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2].张志强.平原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J].山东化工.2019
[3].王海邻,曹雪莹,任玉芬,贺玉晓,刘玉飞.北京城市主干道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9
[4].张泉荣,姚允龙,陈鑫.海绵城市中LID设施对降雨径流及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研究[J].江苏水利.2018
[5].王文举.城市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
[6].王渲.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8
[7].庄景,罗海琳,雷禹.基于雨型的南方城市道路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7
[8].杨鹏.SWMM模型在城市小流域降雨径流面源污染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9].李洁,刘珊珊,汪志荣.城市透水性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
[10].李飞星,王舒馨,史坤博,吕玉甲,荣琨.中小城市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氮污染特征及其对水体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