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粘度论文-王俊涛,刘冬晓,刘岩,马彬,梁杨朋

润滑油粘度论文-王俊涛,刘冬晓,刘岩,马彬,梁杨朋

导读:本文包含了润滑油粘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量学,微小流量,粘度,液体流量标准装置

润滑油粘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涛,刘冬晓,刘岩,马彬,梁杨朋[1](2019)在《可变粘度润滑油微小流量标准装置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液体微小流量发展需求,提出建立一台液体微小流量标准装置。装置采用静态质量法原理,完成了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对各主要部件进行技术难度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对装置整体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本文来源于《计量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儒友,王晋,陈冬兴,曾进辉[2](2019)在《一种低粘度润滑油的定量分配阀》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定量阀在以低粘度润滑油为工作介质,且润滑油量少的情况下,不能精确定量的问题,对阀的结构进行改进,使之可以精确控制低粘度润滑油的输出量,控制精度可以达到0.2ml。依据环形间隙流量理论,利用密封圈保证阀芯与阀腔的同心度,控制内泄漏。采用气动控制阀芯动作,避免了现有的定量分配阀由于采用弹簧复位而引起的复位缓慢、不到位、卡堵情况出现。(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06期)

肖怡[3](2019)在《发动机润滑油旋转式粘度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润滑油有着润滑、清洁、密封、冷却、抗氧化等重要作用。发动机工作时,润滑油性能会随着使用时间增长而逐渐下降,润滑油粘度也随之改变。当润滑油粘度达到换油指标时,需要进行更换,以避免引起发动机的磨损和故障。因此,对润滑油粘度进行在线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发动机润滑油粘度在线检测传感器,主要内容包括:在粘度产生原理和传统旋转法基础上,开展了新型粘度传感器原理的研究,提出了通过电机电流间接测量油液粘度的方法。利用流体力学相关理论对转子旋转时的油液流动状态和粘滞力矩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直流电机的工作特性并计算相关参数,确定了润滑油粘度和传感器电机转速、转矩、电流等的关系,建立了传感器的数学模型。针对粘度传感器的核心部件转子作结构设计,设计出四种结构的转子。通过Fluent仿真软件对四种转子分别进行仿真分析和数值计算,得到在不同油液粘度下的粘滞力矩和电机电流,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四种转子对不同粘度的油液均有一定的分辨率,在润滑油工作温度70℃~100℃时,圆柱转子粘度测量精度达到0.01A/(mm~2/s),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数据拟合得到圆柱转子粘度与电流的关系曲线,并进一步讨论了油液密度引起的测量误差。另外,对粘度传感器进行了旋转轴承和密封设计。根据粘度测量原理进行传感器硬件与软件设计。以主控板模块、粘度检测模块为主要硬件,设计了传感器控制电路和检测电路,同时建立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加工设计粘度传感器样机并进行试验研究,主要包括转子结构对比试验、圆柱转子试验、传感器标定试验和验证试验。转子结构对比试验表明:四种转子对不同的粘度均有一定的分辨率,在不同油液中电机电流的数值计算和试验结果比较接近,整体相对误差在0.0467%~3.365%。以圆柱转子为研究对象,在20℃~100℃不同粘度油液中进行电流测试,结果表明在70℃以上高温油液中传感器测量精度较高。利用润滑油柴油混合液对传感器进行标定试验,得到传感器粘度检测的标定方程,通过进一步试验对标定方程进行验证,测试值和标准值误差在2.619%~5.380%,尤其在低粘度时,粘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9)

吴坤,费逸伟,姜旭峰[4](2019)在《润滑油粘度调节剂作用机理及应用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润滑油中粘度调节剂的功能,包括评价它们性能的主要属性:增稠效率、粘温关系和剪切安定性,用于量化这些特性的指标,以及与聚合物分子量和浓度效应相关的一般趋势;接着,综述了粘度调节剂改变润滑油粘度的机理;最后,讨论了将粘度调节剂聚合物用作多功能添加剂,使其具有超出流变控制的优点。明确这些作用机理及其附加性功能对于研究新型粘度调节剂以及在更广泛的温度范围内更有效地工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9年01期)

缪梦华,谷波,李萍[5](2018)在《POE VG32润滑油及R410A/油混合物的粘度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根据原始数据特性而分段拟合的POE VG32润滑油/R410A制冷剂粘度计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纯油粘度计算,所提出的模型在0℃到100℃的范围内平均相对误差为0.9%,精度高于其他模型。在用于润滑油及润滑油与制冷剂混合物粘度计算时,单个增强型模型计算公式无法适应油浓度从0到100%全范围混合物粘度计算,而迭加型模型在计算混合粘度时精度较低。本文提出在不同区间内使用增强型模型,使全范围内粘度计算误差低于0.6%。(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吴东盛,陈芷衡,王盛良[6](2018)在《一种低粘度的具有节能作用润滑油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发动机节能目标计算并调试符合要求的低粘度节能型润滑油,选用一款在售的润滑油进行实车测试,对怠速和3 000r/min转速下的数据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调试润滑油后汽车的噪音、负荷计算值、长期和短期燃油修正等数据流参数均下降,该调试润滑油具有降噪节能效果。(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8年03期)

苏佩汝,徐海清,陈红蕾,蒲克俊[7](2018)在《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粘度指数措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述介绍了兰州石化公司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及现状,分析了兰州石化公司润滑油基础油产量下降的原因,并对近年来润滑油基础油质量情况及常减压装置、苯酚溶剂精制装置、NMP溶剂精制装置和酮苯脱蜡装置等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操作参数、质量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润滑油基础油粘度指数偏低的质量问题,通过优化原油结构,按照"低炉温、高真空、窄馏分、深精制、浅脱蜡"的思路,分别采取各项措施对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2016年Ⅰ类MVI150、MVI300、MVI500叁种基础油粘度指数合格率较2015年分别提高了10.67%、1.5%和5.5%,优化调整后润滑油基础油粘度指数提高效果明显,为后续润滑油的调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工艺优化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纵横》期刊2018年05期)

徐鑫磊[8](2018)在《茂金属催化混合α-烯烃制备高粘度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外的PAO合成油原料大多采用乙烯齐聚法,而国内尚未成熟掌握该技术,合成PAO的工业用α-烯烃原料仍需进口。结合我国多煤少油的国情,采用高温费托合成而来的混合α-烯烃为原料制备PAO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了 Rac-Et(1-Ind)2ZrCl2/Al(iBu)3/[Me2NHPh]+[B(C6F5)4]-叁元催化体系催化混合α-烯烃。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转化率及聚合产物性质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碳数烯烃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情况,探讨了连续反应器对聚合反应以及聚合产物的影响。对比了不同反应器所得产物的性能。在间歇釜中,采用 Rac-Et(1-Ind)2ZrCl2/Al(iBu)3/[Me2NHPh]+[B(C6F5)4]-催化体系催化混合α-烯烃。在优化条件下(Zr/混合α-烯烃摩尔比为4×10-5、Al/Zr摩尔比为120、B/Zr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h),混合α-烯烃的转化率达到97.3%,100℃运动粘度377.3cSt,粘度指数为262,倾点为-29℃,重均分子量为17227,分子量分布为 1.95。研究发现,在 Rac-Et(1-Ind)2ZrCl2/Al(iBu)3/[Me2NHPh]+[B(C6F5)4]-叁元催化体系下,即使反应条件不同,混合αt-烯烃中的不同碳数烯烃C-,C10,C11在同一时间点有相同的转化率。在微通道连续反应器中,选用间歇反应器的最优条件,停留时间为12min。所得产物性能:100℃运动粘度为422cSt,粘度指数为278,重均分子量为19031,倾点为-26℃,闪点>3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69。在相同条件下,连续釜所得产物有更高的粘度和粘度指数和更低的分子量分布。(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9)

赵瑛祁,石舒悦,闫峰,丁洪生,郎署秋[9](2018)在《Ni-Pt/γ-Al_2O_3-SiO_2用于高粘度润滑油加氢精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机械混捏-高温焙烧技术制备Ni-Pt/γ-Al_2O_3-SiO_2催化剂,用于高粘度润滑油加氢精制,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以及催化加氢精制的反应条件对产品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与镍、铂的质量比100∶1∶1,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4 h时,催化剂性能最佳;加氢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40℃,反应压力9.0 MPa,氢油比1 100∶1,体积空速0.9 h~(-1)。此时,所得产品油的凝点-46℃,与原料油相比,各方面性能均有所提升。催化剂最佳再生温度是660℃。(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沈小红,王景甫,张新欣,任超峰[10](2017)在《进气压力及润滑油粘度对单螺杆膨胀机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压缩空气为膨胀机工质,对不同进气压力及润滑油粘度下的单螺杆膨胀机的性能进行详细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进气压力的升高及采用低粘度的润滑油(低进气压力下)和采用高粘度的润滑油(高进气压力下)均可有效提高单螺杆膨胀机的功率和效率,降低气耗率。(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润滑油粘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定量阀在以低粘度润滑油为工作介质,且润滑油量少的情况下,不能精确定量的问题,对阀的结构进行改进,使之可以精确控制低粘度润滑油的输出量,控制精度可以达到0.2ml。依据环形间隙流量理论,利用密封圈保证阀芯与阀腔的同心度,控制内泄漏。采用气动控制阀芯动作,避免了现有的定量分配阀由于采用弹簧复位而引起的复位缓慢、不到位、卡堵情况出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润滑油粘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俊涛,刘冬晓,刘岩,马彬,梁杨朋.可变粘度润滑油微小流量标准装置设计探讨[J].计量技术.2019

[2].李儒友,王晋,陈冬兴,曾进辉.一种低粘度润滑油的定量分配阀[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3].肖怡.发动机润滑油旋转式粘度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吴坤,费逸伟,姜旭峰.润滑油粘度调节剂作用机理及应用综述[J].化工时刊.2019

[5].缪梦华,谷波,李萍.POEVG32润滑油及R410A/油混合物的粘度计算模型[J].制冷技术.2018

[6].吴东盛,陈芷衡,王盛良.一种低粘度的具有节能作用润滑油的研制[J].公路与汽运.2018

[7].苏佩汝,徐海清,陈红蕾,蒲克俊.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粘度指数措施优化[J].甘肃科技纵横.2018

[8].徐鑫磊.茂金属催化混合α-烯烃制备高粘度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9].赵瑛祁,石舒悦,闫峰,丁洪生,郎署秋.Ni-Pt/γ-Al_2O_3-SiO_2用于高粘度润滑油加氢精制[J].应用化工.2018

[10].沈小红,王景甫,张新欣,任超峰.进气压力及润滑油粘度对单螺杆膨胀机性能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7

标签:;  ;  ;  ;  

润滑油粘度论文-王俊涛,刘冬晓,刘岩,马彬,梁杨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