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加恩论文-刘琳

麦加恩论文-刘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麦加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约翰·,麦加恩,英译汉,翻译实践,爱尔兰文学

麦加恩论文文献综述

刘琳[1](2019)在《约翰·麦加恩小说集《大地生灵》翻译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麦加恩是爱尔兰文坛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特点鲜明,对爱尔兰生活剖析深刻。本文以麦加恩的小说集《大地生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节选的英译汉翻译实践,提炼小说的语言风格,预测翻译效果,总结翻译技巧及心得体会。(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30期)

吴雨薇[2](2015)在《约翰·麦加恩短篇小说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麦加恩(1934-2006)是爱尔兰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从《等待戈多》作者贝克特之后最重要的爱尔兰作家,同时他也是一位爱尔兰传统的短篇小说写作大师,有“爱尔兰的契诃夫”之称。短篇小说“胎死腹中”和“芸芸众生”均选自麦加恩1992年发表《短篇小说集》,两文承袭麦加恩短篇小说的共同主题之一:爱情的失败及对人生的困惑。通过对原语言文本的分析,两篇小说中的对话所占比重约为50%,在“芸芸众生”中直接对话的字数与小说总字数比例更高达:1814/3242。对话对情节的推动及人物形象再现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两篇小说都略有涉及情爱内容,虽然比重不多,但情爱描写的翻译一向为译者避之唯恐不及,故翻译难度可以想见。众所周知,翻译是在特定语境下的交际活动,语境会影响词义的理解与翻译,故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把语境也考虑在内。基于语境理论,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麦加恩短篇小说的翻译与语境分析中,重点讨论语言内语境和语言外语境对小说中对话翻译及情爱描写翻译的影响。并灵活运用各翻译方法解决翻译难点,基于对原语言语境的了解分析文本,基于目的语语境需求翻译文本,以期为目的语读者提供更佳的译本。本报告包括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作者生平及其短篇小说并对所选原语言文本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介绍语境理论的分类及与翻译之间的联系。第叁章通过典型例句分析,讨论语言内语境和语言外语境对小说中对话翻译及情爱描写翻译的影响。第四章,总结该翻译项目的得与失。(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5-06-01)

王红丽[3](2015)在《约翰·麦加恩小说中的“差异、重复和交错法”修辞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麦加恩的小说以重复和交错法为显着写作特征,然而他的叙述方式是那样自然,从不给人啰嗦的感觉。他采用重复的人物名称、主题和场景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小说世界。在他的写作中或许无意识地模仿了圣经中的交错手法。过去人们对麦加恩小说的写作特征的研究仅限于重复和交错法的微观层面,然而笔者却认为麦加恩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叙述风格,这些风格在他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得以充分的表达。本文旨在通过麦加恩小说中的实例来研究麦加恩是如何通过频繁使用差异、重复和交错法来表达小说主题,塑造小说情节的。(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5年03期)

黄彩虹[4](2014)在《创伤“共和国”——麦加恩小说《在女人中间》的创伤和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女人中间》是爱尔兰小说家麦加恩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爱尔兰独立战争之后莫兰一家在大草场的生活。本文通过对小说的细读,以创伤理论为视角,从创伤记忆、创伤"国度"、创伤治疗等方面,分析战争给莫兰一家带来的创伤。(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36期)

牛亚卿[5](2013)在《从《回忆录》看麦加恩的仇父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麦加恩小说中父亲形象的原型爱尔兰当代着名作家约翰·麦加恩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四十余篇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作家塑造了诸多令人过目难忘的"父亲"形象,如《警察局生涯》中的里根、《黑暗》中的老马奥尼、《告别》中的莫兰警官以及《在女人中间》中的迈克尔·莫兰等。这些父亲大多专制暴虐、喜(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3年12期)

牛亚卿,田新科[6](2013)在《麦加恩短篇小说中的“回头浪子”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尔兰小说家麦加恩生前出版的四本短篇小说集复述了《路加福音》中的"浪子回头"的寓言,里面收录的短篇小说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共同讲述了年轻主人公从逃离家乡的束缚,到历经城市中的困惑迷惘,最后选择回归家乡的人生历程。通过这些小说中主人公和《路加福音》中"浪子"的类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主题及作家对爱尔兰家乡难以割舍的情结。(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3年10期)

李春燕,李敏[7](2012)在《向谁说再见——解析约翰·麦加恩作品《告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麦加恩是爱尔兰文坛上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之一。《告别》是他的第叁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74年,是作家历经数年的心血。本文将探讨作者以《告别》为小说命名的原因,解析小说中离别的场景,从而深入发掘小说的主题——爱情、社会和死亡。(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2年10期)

李春燕,赵洁[8](2012)在《解读约翰·麦加恩《告别》中男主人公的俄狄浦斯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麦加恩是爱尔兰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英国卫报曾评价麦加恩是自从贝克特以来最伟大的爱尔兰作家。他以描写20世纪中期爱尔兰的乡村生活而着称,其作品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告别》是他的第叁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74年。1984年,作者又进行了改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这部小说的评论,国外只有大卫.马尔科姆的(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2年04期)

李德霞[9](2011)在《麦加恩小说《在女人中间》的父亲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麦加恩是爱尔兰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约十叁部作品,如长短篇小说、戏剧和广播剧。他的作品捕捉到了爱尔兰乡村风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刻画精确,具有独特的丰韵。在众多作品中,《在女人中间》是最成功、最受欢迎的小说。本文作者认为,《在女人中间》或许最能体现麦加恩独特的创作力,在他的文学生涯中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这部小说集中描述了莫兰一家的生活,同时也是爱尔兰国家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独立战争及独立后五十年的变迁。麦加恩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自我圈围的父亲形象一莫兰。曾经是独立战争的英雄人物,莫兰对革命的结果感到不满,于是把自己圈围在家中,在家中建立起自己理想的“共和国”。他在大草场这个“共和国”中就像个专制君主,主宰着一切。莫兰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他试图防止来自家庭以外的一切影响。他的自我圈围使生活成为单向度的,禁闭的:他一直生活在过去,不满当下,更看不到未来。在儿女们慢慢长大成人,他们不愿在他的强权压迫下生活,纷纷逃离家园。《在女人中间》反映了父亲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表达了麦加恩对爱尔兰男子汉所暴露的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家庭观的思考。此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约翰·麦加恩以及他的作品。并对麦加恩及《在女人中间》作了简要的文献综述,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追溯了二十世纪爱尔兰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父亲形象,并概括了麦加恩小说中所描绘的父亲形象。二十世纪爱尔兰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父亲人物通常酗酒、麻痹、与世隔绝、没有责任心、逃避现实、充满暴力。麦加恩小说中的父亲和上述人物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第叁部分分析了莫兰的父亲形象一自我圈围的家庭统治者。他的这种家庭统治使家庭气氛紧张以至窒息的程度,结果他的孩子们纷纷逃离家园,去寻求自由和新生活。莫兰年老之际,他的女儿们又回归家园以寻求自我及归属感。但他的大儿子卢克从未回家,也没有与父亲和解。第四部分详细审视莫兰的这一形象。本文作者揭示了导致这一形象的原因:战争对莫兰的影响、新的共和国梦想的幻灭及莫兰的家庭观。此外,这部分揭示了麦加恩创作这一形象的目的及意义。麦加恩意在重新审视爱尔兰的男子汉形象以及家庭的构成。最后一部分对本论文做了简要的总结。如果把莫兰的这一父亲形象放在二十世纪爱尔兰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们是一脉相承的。莫兰的自我圈围、单向度生活和父权支配是爱尔兰父系社会的延伸。麦加恩意在重新审视爱尔兰的家庭以及以家庭为基础的爱尔兰社会。(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李德霞[10](2010)在《麦加恩小说《在女人中间》的父亲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麦加恩是当代爱尔兰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专注于描写二十世纪中期的爱尔兰乡村生活。麦加恩《在女人中间》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名为莫兰的自我圈围的父亲形象。莫兰不满于独立战争后的爱尔兰现状,于是把自己圈围在家中,在家中建立起自己理想的"共和国",他的生活只剩下一个向度——家,家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主宰着家里的一切。儿女们慢慢长大成人,他们不愿在他的强权压迫下生活,纷纷逃离家园。本文分析了莫兰自我圈围的单向度形象并揭示其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0年11期)

麦加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约翰·麦加恩(1934-2006)是爱尔兰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从《等待戈多》作者贝克特之后最重要的爱尔兰作家,同时他也是一位爱尔兰传统的短篇小说写作大师,有“爱尔兰的契诃夫”之称。短篇小说“胎死腹中”和“芸芸众生”均选自麦加恩1992年发表《短篇小说集》,两文承袭麦加恩短篇小说的共同主题之一:爱情的失败及对人生的困惑。通过对原语言文本的分析,两篇小说中的对话所占比重约为50%,在“芸芸众生”中直接对话的字数与小说总字数比例更高达:1814/3242。对话对情节的推动及人物形象再现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两篇小说都略有涉及情爱内容,虽然比重不多,但情爱描写的翻译一向为译者避之唯恐不及,故翻译难度可以想见。众所周知,翻译是在特定语境下的交际活动,语境会影响词义的理解与翻译,故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把语境也考虑在内。基于语境理论,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麦加恩短篇小说的翻译与语境分析中,重点讨论语言内语境和语言外语境对小说中对话翻译及情爱描写翻译的影响。并灵活运用各翻译方法解决翻译难点,基于对原语言语境的了解分析文本,基于目的语语境需求翻译文本,以期为目的语读者提供更佳的译本。本报告包括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作者生平及其短篇小说并对所选原语言文本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介绍语境理论的分类及与翻译之间的联系。第叁章通过典型例句分析,讨论语言内语境和语言外语境对小说中对话翻译及情爱描写翻译的影响。第四章,总结该翻译项目的得与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麦加恩论文参考文献

[1].刘琳.约翰·麦加恩小说集《大地生灵》翻译实践研究[J].长江丛刊.2019

[2].吴雨薇.约翰·麦加恩短篇小说翻译实践报告[D].扬州大学.2015

[3].王红丽.约翰·麦加恩小说中的“差异、重复和交错法”修辞格研究[J].英语广场.2015

[4].黄彩虹.创伤“共和国”——麦加恩小说《在女人中间》的创伤和再现[J].名作欣赏.2014

[5].牛亚卿.从《回忆录》看麦加恩的仇父情结[J].芒种.2013

[6].牛亚卿,田新科.麦加恩短篇小说中的“回头浪子”形象[J].作家.2013

[7].李春燕,李敏.向谁说再见——解析约翰·麦加恩作品《告别》[J].作家.2012

[8].李春燕,赵洁.解读约翰·麦加恩《告别》中男主人公的俄狄浦斯情结[J].芒种.2012

[9].李德霞.麦加恩小说《在女人中间》的父亲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11

[10].李德霞.麦加恩小说《在女人中间》的父亲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

标签:;  ;  ;  ;  ;  

麦加恩论文-刘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