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730)
【摘要】目的: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60例作为参考对象,通过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患者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经两组数据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胃结肠息肉患者采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结肠息肉;胃肠镜;电凝切除;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041-02
胃结肠息肉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部位可以是结肠部的任何一个部位。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干扰到日常生活质量[1]。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60例作为参考对象,通过随机抽取法,对胃结肠息肉患者采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60例作为参考对象,通过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1.5±2.5岁;治疗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0.21±2.7岁;所有患者均在自愿情况下参与到本次调查研究活动。均排除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不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开腹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取平卧位,给予硬模外麻醉,采用腹腔镜进行仔细检查,发现息肉并固定息肉,接着沿着纵行方向切开肠壁,不断挤压息肉,促使手术切口不断增大,达到把息肉挤出的目的。最后,对息肉基底进行缝合,缝合主要采取结扎的方式,切除息肉结束之后,使用四号线缝合切口,手术完成。
治疗组给予患者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治疗步骤:对于有蒂息肉患者主要采用高频的电凝电切治疗方法,主要经过内镜活检孔缓慢插入高频的电金属相关圈套器,并从基蒂位置套定息肉,使用钛夹夹定蒂根部,若息肉的颜色转变为紫色后则可进行通电切除。对于形态不规则并无蒂息肉患者主要采用离子的凝固手术治疗方法。打开充满氩气的钢瓶阀之后进行设定。根据每一位患者息肉实际情况需要,缓慢插入氩离子探头活检孔,选择离病灶4cn位置进行电凝手术,当病灶的颜色变成灼除后手术完成。对于明显创面出血的患者用去甲肾上腺冰水喷洒。若患者的息肉较大,则应采用分片的方式切除息肉[2]。
1.3诊断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以显效、有效、无效为评价标准,显效:患者恢复正常,各项症状明显消失;有效:患者的各项症状明显改善,愈合状态良好;无效:患者的各项症状无任何变化,部分患者甚至加重[3]。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软件检测,对患者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数据,利用t值检查,资料计数使用卡方检查,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可比性[4]。
2.结果
2.1临床效果
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经两组数据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有1例发生出血,0例穿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有3例发生出血,4例穿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经两组数据对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胃结肠息肉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具有病情严重、治疗时间久、容易反复等特点[5]。临床中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开腹手术存在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患者出血量多,并发症高等不足,患者整体接受度不高[6]。随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进步,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方法成为了治疗的首选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生物效应、物理效应等切除各种类型息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切除方案,一般包括有热极灼除、高频电切、氖离子的凝固等几种[7]。该方法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不但损伤小,还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切除次数,术后患者并发症少,患者接受度高,其疗效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8]。本研究主要将我院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60例作为参考对象,通过随机抽取法,对胃结肠息肉患者采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研究表明,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经两组数据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综上所述,对胃结肠息肉患者采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斌,石磊.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和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32):5497-5499.
[2]吴至久,杜丽娟,毛艳,袁冬梅,刘畅.金属钛夹在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中的作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05(02):306-307.
[3]谌林杰.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07(12):184-185.
[4]刘鹏军,葛亚强,王晓燕,张利霞,许丽娟,徐敏.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240例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5,33(45):87-89.
[5]李春娴,罗彩艳,王培玉.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03(11):37-38.
[6]李树悦.胃结肠息肉采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A5(09):64-65.
[7]史征梅.探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5(21):158-159.
[8]杨兴畅.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3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