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伺服作动器论文-魏学帅

电液伺服作动器论文-魏学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液伺服作动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压四足机器人,电液伺服作动器,位置控制,驱动力控制

电液伺服作动器论文文献综述

魏学帅[1](2017)在《液压四足机器人电液伺服作动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机器人研究的深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仿生机器人在军事、医疗、消防救灾以及外星探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液压四足机器人在环境适应性、灵活性和负重能力等方面均具有突出性能,电液伺服作动器作为液压四足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单元,其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和运行稳定性。因此,鉴于电液伺服作动器在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方面的重要性,本文针对液压四足机器人电液伺服作动器位置控制和驱动力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依据电液伺服作动器驱动的机器人腿部结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分别建立电液伺服作动器位置和驱动力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位置模型和驱动力模型存在的参数时变和不确定问题,进行模型参数辨识,并对辨识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得到电液伺服作动器较为准确的数学模型,为控制器设计和仿真分析提供理论依据。针对机器人关节位置控制存在的残余振动问题,提出输入整形控制策略进行电液伺服作动器位置控制,通过输入整形控制器抑制或消除系统存在的残余振动。采用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进行控制策略验证。为了提高机器人关节驱动力控制精度,提出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应用于电液伺服作动器驱动力控制,对于滑模控制存在的抖动问题,提出模糊控制和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模糊滑模复合控制策略,并进行控制器的仿真分析以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利用实验室搭建的液压四足机器人单腿测试平台进行机器人关节位置控制和关节驱动力控制实验研究,验证所提控制策略在实际系统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黄健[2](2017)在《从需求出发,浅析民机飞控电液伺服作动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控系统作为飞机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对飞机性能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布置于各控制面的飞控作动器是实现飞机叁轴机动的执行主体。本文以电液伺服作动器为例,从需求出发,介绍了作动器的组成和具体功能的实现方式。(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7年05期)

李乃鑫,陆中,周伽[3](2016)在《电液伺服作动器可靠性评估的贝叶斯网络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机载电液伺服作动器可靠性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可靠性建模方法。分析了机载电液伺服作动器各部件失效特性,直接利用系统功能逻辑关系建立贝叶斯网络可靠性评估模型。通过对简单串联系统与某型飞机副翼伺服控制器进行可靠性评估,证明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与已有贝叶斯网络可靠性评估模型方法相比建模简便,计算复杂度低,是一种有效的可靠性评估模型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徐登伟,张鹏[4](2015)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 新型电液伺服作动器研制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某型号发动机电液伺服作动器首批产品圆满完成调试试验,各项性能指标满足系统设计要求,标志着该新型电液伺服作动器研发成功。 该所科研人员采用新结构和新方案,有效提高了作动器的抗污染能力,降低了生产、装配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5-08-26)

曹瑜[5](2013)在《光—电/液伺服作动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战斗机性能、功能和使用寿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光传飞行控制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更加迫切。电液伺服阀是战斗机飞行控制系统中液压执行机构的指令级,在各种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方案中,作动器都采用信号光输入模式,研究实用的光输入伺服阀是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首先,在比较国内外各类光输入伺服阀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以工程实现为目标的光输入伺服阀方案。介绍了飞行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几种主要舵机,叙述了光-电/液伺服作动器的结构配置、工作原理,讲解了它的PWM控制方式和单极性驱动方式,列出了光-电/液伺服作动器与传统舵机不同的一些特点。其次,针对光-电/液伺服作动器控制系统的要求,设计出基于TMS320F2812DSP的控制器硬件电路,并对以后进一步功能的扩充进行了资源规划。控制系统硬件电路主要包括电源总体方案设计和分类规划、功率放大电路设计、光电转换模块设计和驱动电流及位置反馈电路设计等等。再者,针对飞行控制系统的要求设计出软件总体方案与控制策略,以CCS2000V3.3为开发环境进行了控制器系统软件的设计。先分析了程序需要完成的功能和DSP自身的初始化配置后,构建出系统软件的总体架构,然后给出了各个子模块详细流程图,分析了核心模块软件功能后,进行了相应的功能设计及实现,包括:与上位机之间的控制指令通讯、AD转换、PWM驱动信号的输出等。最后,通过机理分析建立了电-液伺服作动器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后以辨识获得的传递函数为对象设计了PID控制器和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并进行了离线仿真,并进行了模糊控制器中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选择分析。(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3-03-01)

陈银超,杨伟[6](2012)在《基于特征概率分布相对熵的电液伺服作动器健康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液伺服作动器早期故障信号的微弱性和不易检测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特征概率分布相对熵的健康评估算法。采用离线训练对正常状态特征概率密度进行参数估计,在线监测作动器特征概率密度分布相对于正常状态的相对熵,通过判断相对熵的值对伺服作动器的进行健康评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2年10期)

陈银超,杨伟[7](2012)在《基于Parzen窗估计的电液伺服作动器故障检测与健康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液伺服作动器早期故障信号的微弱性和故障特征分布的未知性,提出了一种基于Parzen窗估计的故障检测和健康评估算法;采用多重判别分析提取作动器故障特征向量,利用窗函数法估计故障特征概率密度函数,通过监测作动器故障特征概率密度分布相对于正常状态的偏离,将不易检测的故障信号转化为容易观测到的距离信息评估作动器状态的健康状况;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2年08期)

胡志新,牛晓博,赵建春[8](2012)在《基于PXI的电液伺服作动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工程机械中的作动器装置,利用其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PXI的电液伺服作动器控制系统。在介绍作动器液压回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简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其组成。该设计解决了该作动器开环控制误差大的问题,具有控制精度高,灵敏度高,结构紧凑,可复用性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李凌,段西林,郭志攀[9](2008)在《大型飞机机械备份电液伺服作动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国外民机机械操纵系统到电传操纵系统的演化过程,分析研究国外几种典型电传控制民机的机械备份系统,总结国内大型飞机在机械备份操纵系统的研究水平,设想国内大型运输机可能采用的机械备份操纵形式,并进行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8年S2期)

于凤辉,倪文波,王雪梅,李芾[10](2009)在《摆式列车直驱式电液伺服作动器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一种用于摆式列车的直驱式电液伺服作动器的组成和原理,并进行了结构设计。在机械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运用AMESim高级建模和仿真平台对其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直驱式电液伺服作动器动态性能良好,达到了预定的性能指标,能够满足摆式列车倾摆系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09年01期)

电液伺服作动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飞控系统作为飞机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对飞机性能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布置于各控制面的飞控作动器是实现飞机叁轴机动的执行主体。本文以电液伺服作动器为例,从需求出发,介绍了作动器的组成和具体功能的实现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液伺服作动器论文参考文献

[1].魏学帅.液压四足机器人电液伺服作动器控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2].黄健.从需求出发,浅析民机飞控电液伺服作动器设计[J].科技视界.2017

[3].李乃鑫,陆中,周伽.电液伺服作动器可靠性评估的贝叶斯网络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

[4].徐登伟,张鹏.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新型电液伺服作动器研制成功[N].中国航天报.2015

[5].曹瑜.光—电/液伺服作动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6].陈银超,杨伟.基于特征概率分布相对熵的电液伺服作动器健康评估[J].测控技术.2012

[7].陈银超,杨伟.基于Parzen窗估计的电液伺服作动器故障检测与健康评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

[8].胡志新,牛晓博,赵建春.基于PXI的电液伺服作动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2

[9].李凌,段西林,郭志攀.大型飞机机械备份电液伺服作动器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

[10].于凤辉,倪文波,王雪梅,李芾.摆式列车直驱式电液伺服作动器的仿真研究[J].机车电传动.2009

标签:;  ;  ;  ;  

电液伺服作动器论文-魏学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