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话语共同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话语共同体,语言规划,话语规划,人类命运共同体
话语共同体论文文献综述
沈骑[1](2019)在《中国话语规划: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语言规划的新任务》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语言规划的战略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语言规划在经历了从语言本体领域进入到语言使用与应用领域之后,在新时代背景下,亟待系统开展话语规划领域的研究。本文基于语言政策与规划理论源流的梳理,分析语言规划实现话语规划研究转向的必要性,提出新时代中国话语规划的叁大目标与任务。(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2](2019)在《丝路文明共同体的话语主题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各国打破藩篱,互通有无,友好交往,书写了人类文明史的辉煌篇章,今天,"一带一路"就是文明复兴的中国再度倡议和引领世界走向共同繁荣。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前夕,《文明》杂志于2017年5~6期合刊特别策划推出《"一带一路"上的文明记忆》特刊,精心选取"一带一路"沿线具有代表性的65个国(本文来源于《文明》期刊2019年11期)
[3](2019)在《亚洲文明与丝路文明共同体的话语矩阵》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之亚洲·话语库The Discourse Database of Classic of Asia10.亚洲文明与丝路文明共同体的话语矩阵2015.01《轴心期智慧与上海文化的历史进程》从地方经验的角度,也可把江南一地获得属于自身的性格与灵魂的时期称为"江南轴心期"。——刘士林(本文来源于《文明》期刊2019年11期)
杨威徐,武佳琦[4](2019)在《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话语权不仅代表一个国家"说话"的权利,还代表一个国家"说话"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当今世界,在国际话语权方面,"西强东弱"的格局仍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中国更是在国际话语权建设上长期陷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现实窘境。因此,面对该论题,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在对外工作中不断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的深远用意,通过进一步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价值,阐释其对于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冲击西方霸权主义、超越普世价值的原创性贡献,继而为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提供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仕民,陈继雯[5](2019)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话语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共同体是历史上形成的由社会联系而结合起来的人们的总合。话语由语言与言语结合而成,指涉特定社会情境中人们交往沟通的语言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协调自身发展与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兼容,表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共在、共享、共意。在现实性上,以"善"为根本的道德性意义、以关系范式为根本的群体性意义、以治理方式为根本的联合性意义,构成了包容性话语的共同体表达;"伙伴关系"对话协商、"安全格局"共建共享、"发展前景"合作共赢、"文明交流"互鉴并蓄、"生态发展"道法自然的话语表达,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价值意涵;由话语对象、陈述方式、概念范畴、理论选择体现再生产能力的话语构成,由媒介场景、文化情境体现话语阐释力的表达语境,由叙述性话语、表意性话语、调节性话语体现话语张力的言说形式,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表达结构。(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倩茹,裴洲司[6](2019)在《国家话语生态研究: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语言路径——“第二届国家话语生态研究高峰论坛”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提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的基础是语言相通,语言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话语是传播是否有效的核心。2018年10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中国修(本文来源于《中国修辞2018》期刊2019-10-01)
隋春艳[7](2019)在《当代中国世界观话语权的建构——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受西方价值观强势渗透、西方势力恶意诋毁、对外传播能力缺失等因素影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缺乏世界观主导话语权,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文化及意识形态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化解全球性问题、建构国际新秩序、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球性价值观,它有助于我国占领国际道义的制高点,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价值观话语权。所以,应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播中,建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世界观话语权,捍卫中国的文化及意识形态安全,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7期)
刘京希[8](2019)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看本土话语体系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就近年来本土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态势来看,我们对于优秀传统资源的继承与时代性转换,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叁十年,无疑判若云泥,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凝练出的、为绝大多数文明形态所共同认可的思想成果,抱持的却并非宽容与开放的接纳态度,而是日益趋于排斥与自我封闭,甚至不免有"文化孤立主义"之嫌。这与我们所倡导的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的理念主张,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全球化时代,普遍主义以全球性共同文明为分析问题的逻辑基点,以共性为前提看待个性,以普遍性为前提看待特殊性,以全球性知识为前提看待"地方性知识",因此,便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有机生态联系。而与之对垒的特殊主义方法论,片面强调"地方性知识"的独特性,以至于忘记了特殊性赖以立身的共性与"共通性知识"。如果我们不能够秉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宽容开放理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阔胸怀,去筹划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而是仍以陈旧思维方式去回应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建构欲求,无疑会导致"名新实旧"。(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刘明洋,王鸿坤[9](2019)在《从“圈层传播”到“共同体意识”建构——基于2011—2018年“十大流行语”的话语议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语不只是简单的交际工具,其本身负载着一定的社会意义,映射出社会各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以2011—2018年《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的"十大流行语"为样本,并以2014年为界分为两个部分。在确立内容属性和传播主体两大分析框架后,构建类目系统并进行编码,最后对描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显示,社交媒体场域中流行语传播具有明显的圈层性特征,同时又呈现出共同体意识建构的趋势,官方媒体机构在这一趋势中扮演着引导者角色。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官方机构应重视流行语的舆论意义,一方面尊重并引导"圈层文化",另一方面构建科学的"话语议程",以协调多元传播主体间的关系,增进社会合力,最终促进良好舆论生态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出版发行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侯衍社,侯耀文[10](2019)在《价值、基础和方法: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体系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权提升的基本前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不仅能为应对各种"抹黑中国论"提供话语支撑,而且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维护好中国形象。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要厚植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生长土壤,从中国传统文化之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柱,现实的实践之基等维度出发,对构建的现实可行性给予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坚持以真理性和道义性相统一的话语传播观,以真理的逻辑提升话语的科学说服力,以道义的逻辑增进话语的价值感召力,以方法的逻辑提升话语的传播力,从而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话语效力。(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9年05期)
话语共同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各国打破藩篱,互通有无,友好交往,书写了人类文明史的辉煌篇章,今天,"一带一路"就是文明复兴的中国再度倡议和引领世界走向共同繁荣。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前夕,《文明》杂志于2017年5~6期合刊特别策划推出《"一带一路"上的文明记忆》特刊,精心选取"一带一路"沿线具有代表性的65个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话语共同体论文参考文献
[1].沈骑.中国话语规划: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语言规划的新任务[J].语言文字应用.2019
[2]..丝路文明共同体的话语主题设置[J].文明.2019
[3]..亚洲文明与丝路文明共同体的话语矩阵[J].文明.2019
[4].杨威徐,武佳琦.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的几点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9
[5].王仕民,陈继雯.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话语表达[J].青海社会科学.2019
[6].王倩茹,裴洲司.国家话语生态研究: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语言路径——“第二届国家话语生态研究高峰论坛”述评[C].中国修辞2018.2019
[7].隋春艳.当代中国世界观话语权的建构——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认同[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8].刘京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看本土话语体系建构[J].求是学刊.2019
[9].刘明洋,王鸿坤.从“圈层传播”到“共同体意识”建构——基于2011—2018年“十大流行语”的话语议程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9
[10].侯衍社,侯耀文.价值、基础和方法: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J].求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