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事件相关电位论文-袁凤云,姚克勤,廖可人,唐诗迪,何胜昔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论文-袁凤云,姚克勤,廖可人,唐诗迪,何胜昔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觉事件相关电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单侧视野视觉功能,事件相关电位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论文文献综述

袁凤云,姚克勤,廖可人,唐诗迪,何胜昔[1](2019)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基本视觉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技术,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SD)视觉能力和特点。方法:选取25名10~12岁ASD儿童作为试验组,另选2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通过半视野速示法,考察ASD儿童的视觉系统左右两侧枕叶发育特征。结果:①刺激产生的ERP各成分(P1, N2)特征明显;②行为数据显示,ASD儿童的反应时显着延长、正确率低,与正常儿童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ASD儿童对无意义的视觉刺激编码加工阶段、检索提取阶段等方面,可能存在劣势。试验组儿童可能存在视觉功能左右侧加工功能分离不明显,使得加工功能的准确率较低,效率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司翠平,靳真真,汪孟然,王红娟,王海洋[2](2018)在《急性脑卒中后抑郁对视觉随意注意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诱导的视觉P300波幅和潜伏期变化,研究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对视觉随意注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09例,根据相关检查分为PSD组54例和非PSD组55例,ERP技术应用视觉Oddball范式,分别测量脑部中线额区(FZ)、中央区(CZ)及顶区(PZ)电极的视觉P300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FZ位置视觉P300波幅为(2.26±0.34)μV,CZ为(3.14±0.38)μV,PZ为(2.85±0.37)μV,FZ位置P300波幅最小,表现为显着的CZ-PZ分布,视觉P300波幅具有显着的电极位置间主效应(P<0.05);PSD组P300波幅较非PSD组显着降低[(1.12±0.45)μVvs(4.38±0.44)μV,P=0.000],且PZ下降更明显;PSD组FZ、CZ和PZ电极位置视觉P300波幅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PSD组P300潜伏期与非P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0.43±12.30)ms vs(405.87±11.88)ms,P=0.375]。结论急性PSD影响患者的视觉随意注意,且主要发生在PZ,视觉P300可能成为临床客观评估PSD患者认知功能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刘晨阳,边志明,张秀军,王长明[3](2018)在《视觉知觉闭合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寻知觉闭合这一早期视觉加工相应的事件相关电位及其发生的时间,探讨遮挡条件下的各种实验材料知觉闭合过程的异同。方法:采用EGI 128导联脑电设备记录23名健康被试的脑电实验数据,实验采用面孔、线条画两种实验材料,序列呈现的两张图片(完整、遮挡)以诱发事件相关电位,实验任务为判断前后两张图片是否一致。结果:遮挡的图片均可诱发P1、N170、Ncl(闭合负波)叁种ERP成分,而完整的图片可诱发P1、N170两种成分;对于面孔图片,完整图片N170的波幅与遮挡图片具有显着差异,潜伏期无显着差异,P1的波幅与潜伏期也无显着差异;对于线条画图片,在完整图片与遮挡图片之间,P1、N170的波幅和潜伏期均无显着差异;两组遮挡图片(面孔、线条画)的叁种ERP成分的潜伏期均无显着差异且较为稳定,而波幅仅在N170上存在显着差异,P1、Ncl上无显着差异。结论:知觉闭合发生的时间一般在Ncl,但对于面孔这类具有专家级识别的材料,知觉闭合的发生时间可能更早,在N170便已经发生;面孔材料在遮挡条件下依旧保持其知觉加工的特异性;闭合负波Ncl提示的是知觉闭合过程的结果与完成,其与材料的类别没有关系。(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王恩聪,孙美荣,孙黎,宋艳[4](2018)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ADHD的核心临床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另外,一些研究表明ADHD儿童表现为阅读困难或障碍的风险较高。目前这些现象的神经机制还未被研究清楚,因此我们采用了两个研究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一中我们通过注意选择(N2pc)和注意抑制(PD)的ERP标记来探索ADHD儿童注意缺陷的神经生理基础。研究二中我们旨在探讨中国ADHD儿童的空间注意的ERP标记与阅读能力的关系。研究一中我们收集了135个正常儿童和ADHD儿童(年龄:9–15岁)在完成视觉搜索任务时的EEG数据。被试的任务为搜索目标形状呈现的视野,分别在干扰刺激不存在(实验1)或存在(实验2)两种条件下进行实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结果显示在实验1中与正常儿童(n=36)相比,单侧的形状目标在ADHD儿童(n=38)中诱发了一个较小的N2pc。而且ADHD儿童较小的N2pc振幅可以预测ADHD较严重的注意缺陷症状。除此以外,正常儿童中目标诱发的N2pc成分后跟随着一个正波成分(PD),但是ADHD儿童中N2pc后则没有诱发出PD成分。在实验2中,显着的颜色干扰刺激在ADHD儿童(n=32)诱发了一个比正常儿童(n=29)小的PD成分。同时,我们发现ADHD儿童较小的PD成分可以预测ADHD儿童较严重的注意缺陷症状。N2pc/PD与ADH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表明目标选择和干扰抑制的ERP指标(N2pc/PD)异常可能参与了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症状的神经病理机制。研究二中,我们首先证明数字快速命名(rapid automatized naming, RAN)是汉语儿童阅读能力的强有力的预测指标。然后我们用研究一的实验一中的脑电结果与RAN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ADHD儿童的数字快速命名速度较正常儿童慢。ERPs结果显示ADHD儿童较小的N2pc振幅可以预测ADHD儿童较差的RAN表现。ADHD儿童中的N2pc波幅和较差的RAN表现的相关表明他们的阅读困难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注意选择受损导致的。(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徐桂芝,王宁,张天恒,王磊,郭苗苗[5](2018)在《虚拟现实视觉体验对事件相关电位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它对大脑信息处理及认知影响尚不清楚。本文结合头皮脑电,设计了平面和虚拟现实两种模式的视觉任务,对比分析虚拟现实对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影响,探索沉浸式视觉体验过程中大脑的认知加工过程。参考电极的选择是研究事件相关电位的关键,为获得更客观的脑电信息,本文首先使用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将记录的脑电信号的参考近似转换为理想的零点,经过必要的预处理,再采用迭加平均的方法从中提取ERP。结果发现,与平面模式相比,在虚拟现实模式下ERP成分中没有出现显着的P300成分,这可能与大脑产生疲劳感相关;虚拟现实模式下N100成分的潜伏期提前、幅值增大,反映了虚拟现实环境更容易引起注意,并使人产生沉浸感。(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8年08期)

许敏鹏[6](2018)在《微小偏侧化视觉刺激诱发下的极微弱事件相关电位脑-机接口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BCI)是旨在于人类大脑与外界环境之间建立起一条直接的信息交流通路[1],是新一代人机交互和人机混合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然而受脑电信号非线性、非平稳、高噪声等因素的限制,传统BCI系统通常只能识别幅值大于2μV的脑电显性特征,故传统视觉型非侵入式BCI系统多采用强刺激闪烁以诱发高鲁棒性的脑电信号特征进行控制[2][3],不利于用户进行多任务操作,且易产生疲劳。为了突破脑电信号的最小识别阈值,扩大BCI控制信号的类别范围、实现更加自然高效的脑-机交互,本研究首次开发了基于非对称视觉诱发电位(asymmetric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aVEPs)的新型脑-机接口系统,基于aVEP特征的空间不对称性,设计出一种基于空-码分多址(Spac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DMA)的微弱视觉刺激范式及其相关脑电特征的解码方法——判别典型模式匹配(Discriminative Canonical Pattern Matching, DCPM),进一步基于SCDMA和DCPM构建了32指令集的脑-机接口字符拼写系统。与传统方法不同,本研究首次将脑电的空间对称性规律引入到空间滤波器的设计与构造当中,经实验证明,该空间滤波器能够有效抑制大脑左右半球的共模噪声,从而大幅提高偏侧化极微弱事件相关电位的信噪比与可识别率。研究分别对12名受试者进行了离线和在线实验,结果表明,离线字符平均拼写正确率为72.30%,最高可达92.71%。在线信息传输速率平均为31.84 bits/min,最高可达63.33 bits/min。本研究实现了对极微弱脑电控制信号(幅值约为0.5μV)的准确识别与高效应用,突破了传统视觉型非侵入式BCI系统强刺激依赖性的局限,扩展了可以用于控制BCI系统的脑电特征范围,也开辟了BCI系统编解码技术发展的新路径。(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6)

孙会艳,李强[7](2018)在《脑损伤后情感损害与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脑外伤后情感损害与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方法对14例脑外伤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被试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并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脑外伤后情感损害与P3a波幅呈负相关,部分被试出现与P3a潜伏期P3b波幅呈负相关,与P3b潜伏期呈负相关。结论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尤其是P3a波幅,可以作为脑外伤后情感损害评价的客观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汪孟然,司翠平,石晶,靳真真,闫中瑞[8](2018)在《视觉非随意注意事件相关电位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疼痛程度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视觉非随意注意事件相关电位(ERP)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视觉Oddball范式检测26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和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对观察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偏头痛组N2总体波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额区的N2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P<0.05)。偏头痛组P3a总体波幅较对照组降低(P<0.05),额区下降最为显着(P<0.05)。偏头痛组P3a总体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P>0.05。偏头痛组疼痛评分与P3a总体波幅呈负相关(P<0.05)。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ERP中的P3a波幅下降,以额区最为显着;P3a波幅越低,头痛程度越重。(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13期)

熊妍荷[9](2018)在《不同刺激野的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特征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正常人单、双眼不同刺激野诱发的视觉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比较分析,了解不同刺激野下,单、双眼ERP的波形、脑地形分布特点及差异,以期为视野法医学客观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招募20名视野正常志愿者,采用ERP经典oddball叁刺激模式,以全视野为非靶刺激(占70%)、左半、右半刺激野为靶刺激(分别占15%),记录每名受试者双眼、左眼、右眼的ERP反应,提取P1、N1、P2、N2、P3成分的峰潜伏期和波幅值,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一刺激视野下,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眼别之间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电极之间进行比较。结果:(1)早期成分:左、右半刺激野刺激下,双眼P1成分潜伏期较左眼、右眼明显缩短(p<0.05),N1成分潜伏期较左眼、右眼延长(p<0.05),单、双眼P2潜伏期之间、左右眼潜伏期之间及叁者波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晚期成分:左、右半刺激野刺激下,双眼N2和P3成分波幅分别在顶中央区、顶区较单眼增大,叁者潜伏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总平均ERP波形特点及脑地形分布:左、右半刺激野刺激下,P1成分出现在80-140ms之间,主要分布在枕部,双眼P1成分出现时间较单眼早;N1成分出现在140-220ms之间,分布范围较大,双眼N1成分出现时间较单眼晚;P2成分出现在180-270ms之间,主要分布在额部和顶部,单、双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N2成分出现在250-340ms之间,主要分布在顶部,在顶中央区双眼波幅较单眼稍高;P3成分出现在350-500ms之间,主要分布在顶部,双眼波幅较单眼稍高。结论:(1)不同刺激野诱发的ERP中,P3成分可以反映被试者能够对靶刺激进行认知,利用P3成分的出现与否可以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对被试者是否存在视野缺损及其程度进行客观评价。(2)正常人左半、右半刺激野刺激诱发的ERP,单眼注视和双眼注视比较在P1、N1、N2、P3成分上存在差异:双眼P1潜伏期缩短、N1潜伏期延长,N2、P3波幅增大。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利用上述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被试者是否存在双眼视觉、是否配合检查以及配合程度如何,为识别被试者所诉患眼是否伪盲提供电生理学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许魏[10](2017)在《吸烟对视觉前注意加工事件相关电位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吸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嗜烟是由于人体对烟碱物质依赖。目前研究已明确长期的烟碱依赖对心脑血管及肺功能有损害作用,然而关于烟碱对认知功能(记忆、注意、情绪等)影响的研究尚无定论,且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对吸烟患者进行视觉前注意加工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吸烟是否对注意功能造成影响及影响特征。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科40-65岁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无吸烟的男性为正常对照组;44例长期(20年以上)大量吸烟(20支/天以上)男性为观察组,其中20例为实验前2小时以内未吸烟的长期大量吸烟者,称为吸烟观察组;24例为试验前15分钟内吸烟的长期大量吸烟者,称为吸烟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MMSE评定,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筛选后入组,同时排除有物质滥用(除外吸烟)、其他神经、精神及严重内科疾病史者。采用E-prime软件oddball范式呈现视觉刺激(图片)。试验对象需要做的是观看屏幕上呈现的刺激图片,并对图片刺激做出规定的反应动作,即如果视野中心出现的是红色靶刺激图片,则立即做出按键动作,忽略视野周边的其它图片刺激。同时使用E-prime软件记录试验对象的做出按键反应的时间及正确率。同时采用德国BP Brain Vision Recorder 32导脑电记录仪同步记录脑电图数据,存盘后采用Analyzer 2.0分析处理事件相关电位,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试验对象的行为学数据(按键反应时间及正确率)及视觉失匹配负波(Visual Mismatch Negativity,v MMN)的波幅(Amplitude,Amp)及峰潜伏期(Peak Latency,PL)。在本试验中应用的统计学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吸烟后观察组行为学数据(按键反应时间、正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观察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吸烟后观察组在按键反应时间、正确率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所有实验对象均成功诱发出v MMN波。正常对照组、吸烟后观察组、吸烟观察组的v MMN波幅逐渐降低,吸烟观察组较正常对照组、吸烟观察组较吸烟后观察组v MMN波幅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后观察组较正常对照组v MMN波幅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的v MMN峰潜伏期差异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长期吸烟者存在视觉前注意自动加工障碍。2、v MMN波幅为反映其前注意自动加工障碍的较敏感的电生理指标。3、长期吸烟者行为学检查反应时间延长、正确率降低。4、短时间的烟碱刺激可能部分改善长期吸烟者的前注意自动加工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诱导的视觉P300波幅和潜伏期变化,研究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对视觉随意注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09例,根据相关检查分为PSD组54例和非PSD组55例,ERP技术应用视觉Oddball范式,分别测量脑部中线额区(FZ)、中央区(CZ)及顶区(PZ)电极的视觉P300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FZ位置视觉P300波幅为(2.26±0.34)μV,CZ为(3.14±0.38)μV,PZ为(2.85±0.37)μV,FZ位置P300波幅最小,表现为显着的CZ-PZ分布,视觉P300波幅具有显着的电极位置间主效应(P<0.05);PSD组P300波幅较非PSD组显着降低[(1.12±0.45)μVvs(4.38±0.44)μV,P=0.000],且PZ下降更明显;PSD组FZ、CZ和PZ电极位置视觉P300波幅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PSD组P300潜伏期与非P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0.43±12.30)ms vs(405.87±11.88)ms,P=0.375]。结论急性PSD影响患者的视觉随意注意,且主要发生在PZ,视觉P300可能成为临床客观评估PSD患者认知功能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论文参考文献

[1].袁凤云,姚克勤,廖可人,唐诗迪,何胜昔.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基本视觉功能的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2].司翠平,靳真真,汪孟然,王红娟,王海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对视觉随意注意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

[3].刘晨阳,边志明,张秀军,王长明.视觉知觉闭合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4].王恩聪,孙美荣,孙黎,宋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徐桂芝,王宁,张天恒,王磊,郭苗苗.虚拟现实视觉体验对事件相关电位影响的研究[J].信号处理.2018

[6].许敏鹏.微小偏侧化视觉刺激诱发下的极微弱事件相关电位脑-机接口系统[C].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孙会艳,李强.脑损伤后情感损害与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

[8].汪孟然,司翠平,石晶,靳真真,闫中瑞.视觉非随意注意事件相关电位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疼痛程度关系[J].山东医药.2018

[9].熊妍荷.不同刺激野的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特征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10].许魏.吸烟对视觉前注意加工事件相关电位影响的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7

标签:;  ;  ;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论文-袁凤云,姚克勤,廖可人,唐诗迪,何胜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