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角联风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角联通风,通风系统,生产布局,串联通风
角联风路论文文献综述
王军,刘亮,李伟,袁赛,赵波[1](2015)在《角联风路对顺和煤矿基建时期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顺和煤矿基建时期存在的角联风路对整个矿井通风系统的影响情况,通过收集现场实际数据,运用2种计算方法验证角联支路风流流向的正确性,从而保证角联风路下风流巷道不出现串联通风、瓦斯积聚等矿井安全隐患。(本文来源于《中州煤炭》期刊2015年02期)
李伟,张浪,王翰锋,郭建行[2](2013)在《改进节点位置法识别角联风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通过对节点位置法的深入研究和大量的编程实践发现原方法算法不够完整,经常出现错误识别的现象。本文对此进行了证明,提出改进方法,并给出了完整的程序框图。对于同一规模的通风网络,原方法误识别率高达39.8%,改进后的节点位置法误识别率为0%。改进节点位置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角联风路、可以广泛应用于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0-01)
张存江,赵博生[3](2013)在《矿井角联风路均压防灭火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东兴泰煤矿下8252工作面的开采技术条件,分析了该工作面自然发火的原因为采空区漏风大导致浮煤的氧化,据此提出了控制煤炭自燃的角联风路均压通风方案,通过调节角联风路风压差,使其达到均压状态,抑制CO的涌出,使下8252工作面的CO涌出总量由0.052 3 m3/min逐步减少为0.001 5 m3/min,消除了工作面自然发火的隐患。(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李伟,张浪,王翰锋,郭建行[4](2012)在《基于改进节点位置法的角联风路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节点位置法的深入研究和大量的编程实践,发现原节点位置法算法不够完整,经常出现错误识别的现象,对此提出了改进方法,并给出了完整的程序框图。应用改进节点位置法后发现,对于同一规模的通风网络,原节点位置法误识别率高达39.8%,改进后的节点位置法误识别率为0。改进节点位置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角联风路,可以广泛应用于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分析。(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2年11期)
张浪,李伟,王翰峰,王大尉[5](2012)在《矿井通风角联风路识别的算法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始末节点在通风网络中的位置,判断风路是否为角联分支。算法避免了通路法搜索所有通路时耗时过长、执行效率低的缺点,同时改进了原节点位置方法算法经常出现识别错误的现象,对此进行了证明,并提出改进方法。(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期刊2012-10-01)
韩康康,卢国斌,杜涛,年军[6](2011)在《基于FLUENT验证角联风路逆流极限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关于角联风路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理论用于指导生产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本文对其正确性进行了模拟论证,并以最直观的图形模式对其可靠性、稳定行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11年10期)
郑洁,杨朝杰,肖益民[7](2009)在《某隔离病房通风工程中的角联风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隔离病房通风空调工程为实例,建立了建筑通风网络模型,针对该工程涉及的所有角联风路进行了判定分析,并仿真模拟了该工程可调节风路阻抗值变化对角联风路风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隔离病房的通风网络模型中,门窗作为一个风路,通常满足角联风路的条件。通过对角联风路的分析,发现隔离病房空调风系统中风量的一些特点:门窗分支的阻抗变化与空调系统本身风量值无相关性,门窗两侧的压差主要受与之相连的空调风系统的风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09年04期)
宋福海[8](2007)在《角联风路贯通前风流方向的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联风路在巷道贯通前能准确判断贯通后的风流方向,是有效进行通风系统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用理论的方法进行判断在现场很难实现,通过流体力学和通风网络理论的基本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摸索出了角联风路在施工现场的简便判定方法,确保了角联风路贯通时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期刊2007-11-01)
申贵堂[9](2005)在《角联风路特性分析及治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邢台矿2条大角联风路的调整过程,提出了角联风路治理步骤和治理技术,通过调整,解决了各采区正常生产的配风要求和矿井2条大角联风路的通风问题。(本文来源于《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05年06期)
蔡峰,刘泽功[10](2005)在《复杂矿井通风系统角联风路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联风路的识别与稳定性分析是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对通风系统角联风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通路法的局限性,简化了角联风路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快速、准确、灵活的角联风路自动识别的新方法——节点位置法;编写了角联风路自动识别软件,并应用现场数据进行测试,将其结果与通路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节点位置法是切实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05年07期)
角联风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通过对节点位置法的深入研究和大量的编程实践发现原方法算法不够完整,经常出现错误识别的现象。本文对此进行了证明,提出改进方法,并给出了完整的程序框图。对于同一规模的通风网络,原方法误识别率高达39.8%,改进后的节点位置法误识别率为0%。改进节点位置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角联风路、可以广泛应用于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联风路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军,刘亮,李伟,袁赛,赵波.角联风路对顺和煤矿基建时期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中州煤炭.2015
[2].李伟,张浪,王翰锋,郭建行.改进节点位置法识别角联风路[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3].张存江,赵博生.矿井角联风路均压防灭火技术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3
[4].李伟,张浪,王翰锋,郭建行.基于改进节点位置法的角联风路识别[J].煤炭科学技术.2012
[5].张浪,李伟,王翰峰,王大尉.矿井通风角联风路识别的算法改进[C].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2012
[6].韩康康,卢国斌,杜涛,年军.基于FLUENT验证角联风路逆流极限值[J].微计算机信息.2011
[7].郑洁,杨朝杰,肖益民.某隔离病房通风工程中的角联风路分析[J].暖通空调.2009
[8].宋福海.角联风路贯通前风流方向的判定[C].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2007
[9].申贵堂.角联风路特性分析及治理技术[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
[10].蔡峰,刘泽功.复杂矿井通风系统角联风路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