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理想重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少数民族电影,女性形象,审美理想,多元话语
理想重构论文文献综述
郭艳[1](2019)在《少数民族电影女性形象的审美理想重构和美学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少数民族电影中的女性在历史语境下的意识形态的形塑与规制中成为依附性隐含存在,缺乏主体话语表达和个体真实表现。进入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除了展现出主流意识和传统文化视角下善良、纯真、美丽等审美价值外,也逐渐独立自觉地彰显出其民族身份和生理性别本然自在的异质属性。伴随"多元话语"场域的生成,使少数民族女性的自我言说和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审美重构、传播成为可能,虽发声微弱却弥足珍贵。本文通过几部少数民族电影来分析探讨这一论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10期)
龚游翔,王洪岳[2](2019)在《以文学形式重构传统乡绅的道家文化理想——侧论老藤的长篇小说《刀兵过》》一文中研究指出作家老藤的新作《刀兵过》体现了儒释道文化的完美结合,使民族文化在当下的语境中焕发出新的光芒。传统的"中医和茶道""味与气"和"道姑与道士"所表征的道家文化,在老藤的笔下被重新赋予了生机。乡绅作为中国民间传统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理想。小说中的王氏父子就是典型的乡绅代表,他们身上所带有的传统道家文化的气息在如今仍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对于重构民族文化理想,探究新时代与传统文化的接轨模式,《刀兵过》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形式。(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胡昕[3](2019)在《巨构群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老龄化和城市化是21世纪压倒性的话题:一方面,我国将在2025-2030年期间进入超级老龄化国家行列并将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超级老龄化国家。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7%,而当城市化超过50%之后,城市将会面临“刘易斯拐点”的挑战,各种城市病伴随城市的过度开发接踵而来而来。就回应“面向贯穿整个21世纪的超级老龄化挑战,城市应如何建设?”这一问题,本论文跳出了纯建筑学的框框,结合了城市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等交叉学科,并从多个学科的城市发展史文献中溯源城市为什么会存在、为何会发展成今天的模样,以求从根本上做到“对症下药”地回应签署老龄化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提出“巨构”群是一个能良好地解决超级老龄化社会和经济矛盾的较为理想的城市模型之一。本文首先从城市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视角点出:城市化是人类劳动分工精细化发展所带来的收益报酬递增的结果;更优越的效益回报吸引人口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的繁盛和农村的衰败是因为经济发展的结果;然后指出了人口老龄化并非一个消极的事情,人类因科技发展、卫生和环境改善而寿命不断延长本是好事情。对当今被城市病严重困扰着迈向老龄化的城市人和社会,科学的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系统——一个自成一体,能自给自足、高效率运行、灵活可变、功能高密度混合的、宜居宜业的“巨构”城市,将可以良好地化解老龄化带来社会困境。本文第1章交代了我国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存在问题与障碍;第2章从城市发展史中客观地归纳了人类在不同时期的产业经济背景下的理想城市模型,和当前人类处于第5次产业革命——数字化、人工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城市该有的新理想模式:大工业生产需要脱离城市、城市回归人类生活栖息本位功能的结论,并带出了“巨构”城市——一个彻底革命性的城市开发模式;第3章分别从城市经济学、社会学和建筑学维度剖析了城市的平面发展、垂直发展、城乡二元与一元等话题;第4章罗列和分析了多个的当代巨构式建筑项目的理论实践和项目实践案例;第5章是把当下仍停留在100年前纪柯布西耶光明城市的新城开发模式和金氏垂直城市模式作全方位、多维度的对比和利弊总结,并提出了一个在前人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的巨构城市模型优化版;第6章就巨构式城市对老龄化人口结构下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作了论述;第7章为总结,谈论了巨构城市模式对未来新城市开发的一些启示,以及要实现巨构城市仍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和对未来巨构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下落地可能性的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9-06-01)
刘艳[4](2019)在《古典理想的重构与新诗诗思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望百年新诗,即便是新诗研究者也对新诗的仍不成熟心有惶惑。从来没有一种文体,像中国新诗,需要不断地确立自我,不断地清理门户,直到新世纪之交,关于"纯诗"与"非诗"的争论仍然不绝于耳。对古典诗歌的背弃,对古典诗意的"破坏",几乎被目为百年新诗的一项原罪。中国新诗虽然是由于"反传统"和"叛逆性"而生,但是古典诗歌的影响始终潜藏乃至涌动在新诗作者的血脉深处。面对百年新诗美学品格的建构历程,宜重建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的承续关系,同时也应坦然承认新诗"以夷为师"的重要倾向。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遵循诗歌基本诗学法则与审美之维,令新诗走向形式的自觉,重建新诗文体,是百年新诗回顾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李杨[5](2018)在《理想关系的诗性重构——主体间性视角下鲁迅《故乡》的文本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故乡》是鲁迅用文字探索理想关系建构的代表作。在归乡的经验中,文本对"我与你"a关系的重构进行了探索,批判了他者关系对于生命力的损害,希冀以诗性回溯的方式重构理想关系。在关系的重构中,鲁迅以批判和反思的视角自觉寻求对自我文化的确信与认同。(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6期)
王远清[6](2018)在《理想教师形象的缺失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因此,对理想教师形象进行深入的探析,提出重塑教师形象的策略,对提升教育质量具有现实意义。依据理想教师形象应该具备的叁个要素——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以及社会担当,结合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理想类型"方法,对理想教师形象缺失的表现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叁点对策与建议以重构理想教师形象。(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15期)
金盛翔[7](2018)在《设计,重构理想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亚洲设计管理论坛暨生活创新展(ADM)在杭州掀起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创意潮流风暴。作为设计与创新趋势的观察者平台,ADM论坛会址永久落户了杭州,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协作,从这座城市向全球蔓延;对参与观众来说,ADM展览则是一个理想生活方式和创新生活内容的体验平台。如何创新生活内容乃至重构理想生活?这一次,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杭州(本文来源于《杭州(周刊)》期刊2018年10期)
万建中[8](2018)在《都市春节的重构与理想主义学术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每年春节期间,都是讨论春节最热烈的时候,都市春节的命运成为焦点。春节学术话题暴露出民俗学者们理想主义情结,即竭力维护都市春节的传统性,似乎唯有建立在农耕社会基础上的充溢亲亲之爱的过年模式才是正宗的春节。面对都市春节的重构,民俗学者们普遍表现出焦虑,其表现就是不断宣扬传统春节之美好和发出"保护"的呼声。其实,面对都市年味越来越淡,民俗学者无能为力,能够改变都市春节现状的只有政府。都市春节要得到合理重构,那要求政府也应该是理想主义的。(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期刊2018年01期)
李春敏[9](2017)在《“去居化”、空间抵抗及居住理想的重构——基于当代居住焦虑的一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居"的焦虑正在成为当代社会人们焦虑的重要方面,这种焦虑显现于当代居住实践的诸领域。"去居化"是当代人居住困境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居"的物化、"居"的丧失和"居"的流动,它使"居"日益远离"居"的本质。"去居化"本质上源于资本的困境,是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居"的现实面貌,居住空间在这里成为资本权力的试验场。在当代,一种可能的居住理想是对资本暴力的空间抵抗,它保障平等不受侵犯的居住权利的实现,并着眼于建构和谐共居的城市精神。(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李榛涛[10](2017)在《重构理想的网络游戏新世界——网游小说类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类型文学的繁荣态势已经成为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热门对象之一。作为网络文学分支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网游小说也已度过了十多个年头,它既吸收了网络文学母体的基本特征与文化逻辑,又具有更加明确的受众定位与言说目标,在丰富当下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呈现出许多异于其他类型文学的鲜明属性。为此,本文将从网游小说的生成环境与发展历程、虚实类型的再分类、基本叙事特征、现状及其建构价值的反思等几方面入手,试图通过类型研究的方式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讨论分析,以此勾勒该小说类型的基本样貌。(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化》期刊2017年10期)
理想重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家老藤的新作《刀兵过》体现了儒释道文化的完美结合,使民族文化在当下的语境中焕发出新的光芒。传统的"中医和茶道""味与气"和"道姑与道士"所表征的道家文化,在老藤的笔下被重新赋予了生机。乡绅作为中国民间传统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理想。小说中的王氏父子就是典型的乡绅代表,他们身上所带有的传统道家文化的气息在如今仍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对于重构民族文化理想,探究新时代与传统文化的接轨模式,《刀兵过》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形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想重构论文参考文献
[1].郭艳.少数民族电影女性形象的审美理想重构和美学传播[J].中国文艺家.2019
[2].龚游翔,王洪岳.以文学形式重构传统乡绅的道家文化理想——侧论老藤的长篇小说《刀兵过》[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胡昕.巨构群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9
[4].刘艳.古典理想的重构与新诗诗思的建构[J].中国文艺评论.2019
[5].李杨.理想关系的诗性重构——主体间性视角下鲁迅《故乡》的文本解读[J].名作欣赏.2018
[6].王远清.理想教师形象的缺失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8
[7].金盛翔.设计,重构理想生活[J].杭州(周刊).2018
[8].万建中.都市春节的重构与理想主义学术情结[J].文化遗产.2018
[9].李春敏.“去居化”、空间抵抗及居住理想的重构——基于当代居住焦虑的一种探讨[J].天津社会科学.2017
[10].李榛涛.重构理想的网络游戏新世界——网游小说类型研究[J].上海文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