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异形柱论文-毕琼,罗小丰,张蜀泸,马燕杰,邱添

钢异形柱论文-毕琼,罗小丰,张蜀泸,马燕杰,邱添

导读:本文包含了钢异形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节点分析

钢异形柱论文文献综述

毕琼,罗小丰,张蜀泸,马燕杰,邱添[1](2018)在《某住宅钢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某住宅钢异形柱框架支撑高层结构的主要设计过程,重点介绍了其中一栋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针对不同的抗震性能目标,进行了多遇地震弹性计算和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并采用等效弹性方法验算了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标。同时,根据静力分析结果,选取应力比较高的杆件相交节点以及典型的梁柱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以确保其满足受力要求。(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叁:组合结构》期刊2018-07-20)

麻海栋[2](2018)在《新型钢异形柱与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对象为新型钢异形柱及其梁柱连接节点。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日益复杂,钢结构建筑围护墙体的厚度不断减小,柱角凸出问题严重,不但减少了建筑有效使用面积,也严重影响了建筑观瞻和功能性的要求,钢异形柱框架结构应运而生。但是,传统钢异形柱受力特点较为复杂,承载力较低,稳定性差,而相配套的梁柱连接节点的相关研究也非常少,所以对钢异形柱及其梁柱节点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钢异形柱及其相适用的半刚性梁柱连接节点,分析验证了新型钢异形柱的压弯性能和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为其构成新型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工程应用的参考依据。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新型钢异形柱与新型梁柱连接节点的理论计算对本文提出的新型钢异形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和压弯稳定性的理论计算作进一步的讨论。并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对新型钢异形柱梁柱连接节点的模型进行了基本的设计与受力计算。(2)新型钢异形柱的优化设计及其压弯强度、稳定性能的研究。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钢异形柱,设置了11组试验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拟对其压弯强度和稳定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对试件的破坏机理、变形过程、稳定极限承载能力等进行了分析,以柱腹板厚度、翼缘板厚度、腹板冲孔间距、偏心距等作为变化参数,重点得出了偏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结果表明:较传统钢异形柱,新型钢异形柱在用钢量相近的条件下,屈曲荷载提高了7.1%左右,稳定性较好。(3)新型钢异形柱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及抗震性能的研究。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新型钢异形柱的梁柱连接节点,进行3组L形截面钢异形柱梁柱连接节点足尺构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并设置了普通端板连接作为对比组,考察新型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试验表明:相比于端板连接节点,新型节点承载能力和滞回性能更好,节点在地震作用时,破坏模态为局部屈曲的塑性破坏,破坏前经历完整的弹性和塑性阶段,塑性铰位于节点外的的梁截面,新型节点具备较好的塑性转动能力、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同时,本文针对试验组试件进行了相同工况下的有限元模拟计算,与试验相互印证,表明新型节点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能力。(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8-06-01)

麻建锁,麻海栋[3](2018)在《新型L型截面钢异形柱轴压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新型L形截面的钢异形柱,通过轴心受压条件下的有限元计算,证明新型钢异形柱与普通钢异形柱相比,在用钢量相同的条件下,承载能力、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外包轻质混凝土形成预制构件,可以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多层建筑中。(本文来源于《住宅产业》期刊2018年Z1期)

杨理添[4](2014)在《钢异形柱稳定性及动力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住宅设计中采用钢结构时,结构体系一般采用H形钢,这会使得结构的柱角在室内突出于墙面,会占用一定的室内空间,影响建筑的美观,不便于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设计出了一种特殊形状的钢柱,如L形截面钢异形柱应用于角柱,T形截面钢异形柱应用于边柱,十字形截面钢异形柱应用于中柱,就能解决柱角在室内突出的问题。所以对钢异形柱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其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推动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但目前钢异形柱很少应用于钢结构住宅中,还有待完善其设计计算方法,本文主要是在已得到的L形截面钢异形柱稳定承载力计算式的基础上,探讨将其应用在钢结构住宅中的优势。本文在翻阅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L形截面钢异形柱进行了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屈曲分析,验证了轴心受压稳定承载力计算式的正确性,做出了L形截面钢异形柱的稳定性曲线并与规范中给定的b、c类稳定性曲线进行了比较。对改进的L形截面钢异形柱进行了屈曲分析,并与L形截面钢异形柱的承载能力进行了比较。目前对钢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的受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尚不明确,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在普通截面形式的柱上进行的,很少涉及对钢异形柱抗震性能的研究。为研究钢异型柱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H形截面钢柱框架结构、L形截面钢异形柱框架结构和改进的L形截面钢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比较叁种结构的振型图、顶点加速度变化趋势、楼层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变化趋势,对叁种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价。最后,提出了钢异形柱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盖鹏[5](2013)在《火灾作用下钢异形柱局部稳定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钢异形柱而言,兼备了承载能力高、截面小、抗震性能好、建筑美观等优点,但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相比,失去混凝土保护的钢材,在火灾作用下其强度、弹性模量等基本力学性能指标急剧下降,加之钢异形柱是截面不规则的开口薄壁杆件,受火面积大,较传统的轧制型钢柱而言,钢异形柱的抗火性能更应值得关注。钢异形柱是该结构体系主要的承重构件,钢异形柱的稳定性能直接决定了建筑的安全性,钢异形柱的失稳方式有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要想发挥钢异形柱的最佳力学性能,就要确保钢异形柱在发生整体失稳之前不发生局部屈曲,因此,控制好影响钢异形柱局部稳定的因素,对整个建筑的安全至关重要。针对上述因素,本文通过对9根H型截面钢柱进行火灾试验、数值模拟分析来研究其在火灾下的局部稳定性能。常温下钢材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能较为稳定,在进行构件加工前预留出叁种不同厚度钢板的“狗骨”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得到钢材的屈服强度fy、弹性模量E等主要力学性能指标,以便计算得到高温下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进行理论计算。焊接残余应力作为主要初始缺陷对H型截面钢柱的影响不可忽略,且其分布规律与板件尺寸有关,因此有必要测试本批次构件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以便使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更具真实性,在构件加工过程中,采用相同工艺加工3根H型截面钢柱用于焊接残余应力的测试。对9根H型截面钢柱进行受火试验,试验前对构件施加一定初始荷载,并在整个过程中维持不变。在整个受火过程中时刻观察并记录构件的试验现象,测试板件的变形量、构件的轴向变形及水平火灾炉与板件自身的升温变化规律。Z1~Z3腹板温度升高速度及变形增加速度均大于翼缘板,腹板先于翼缘板屈曲;Z4~Z6翼缘板温度升高速度及变形增加速度均大于腹板,翼缘板先于腹板屈曲;Z7~Z9翼缘板及腹板并未同时发生屈曲且板件屈曲的顺序不确定。利用ANSYS对与试验相同尺寸的9根H型截面钢柱进行有限元模拟,将所得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得到H型截面钢柱在火灾下的局部稳定性能。通过分析数据得到高温下H型截面钢柱发生局部屈曲时,其翼缘板及腹板之间相互嵌固作用系数ξ及受均匀荷载作用下的薄壁板件在高温下的弹性屈曲应力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高刚[6](2013)在《T形钢异形柱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钢异形柱的承载能力高、截面小、抗震性能好、建筑美观等优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火灾作用下其各项基本力学性能参数迅速下降,加之,钢异形柱是截面不规则的开口薄壁杆件,在火灾中受火面积大,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相比,耐火性能差。一旦钢异形柱结构发生火灾,极有可能导致整个结构的坍塌,势必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对钢异形柱抗火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典型的T形钢异形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火灾试验和ANSYS数值模拟揭示荷载偏心距以及焊接残余应力对T形钢异形柱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首先进行了5根焊接T形钢异形柱在SIO0834标准升温曲线下的火灾试验。1根T形钢异形柱施加轴压荷载,其余4根分别施加不同偏心距的偏心荷载,然后根据偏心距的变化,分析其临界温度、侧向位移、轴向位移、截面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火灾试验中,各T形钢异形柱温度呈不均匀分布,腹板1温度最高,翼缘3温度最低,差值约为50℃。(2)无论偏心距的大小,各T形钢异形柱的竖向位移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无论偏心距的大小,TZ1—TZ5的破坏形式都属于弯扭失稳。(4)在恒定轴向荷载作用下,随着偏心距的加大,T形钢异形柱的临界温度不断降低。(5)在恒定轴向荷载作用下,T型钢异形柱随弯矩的增加,耐火时间不断缩短,但其对耐火时间的影响逐渐变小。2.测量T形钢异形柱焊接残余应力,分析焊接焊接残余应力在异形柱中的分布规律,为本文分析焊接残余应力对T形钢异形柱抗火性能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资料。3.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高温下的T形钢异形柱的抗火性能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并与第3章火灾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根据偏心距的变化,确定T形钢异形柱的N-M曲线变化规律。具体结论如下:(1)在恒定轴向压力作用下,T形钢异形柱的临界温度随偏心距的增大而降低,且T形钢异形柱的轴向压力越大,偏心距对临界温度的影响越明显。(2)当为同一临界温度时,T形钢异形柱的轴向压力随着弯矩的增大而降低,基本呈线性递减趋势。(3)当临界温度不同时,T形钢异形柱的轴向压力随弯矩增大而降低的速率基本相同。4.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残余应力对T形钢异形柱抗火性能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1)在相同荷载条件下,有焊接残余应力的异形柱临界温度低于无焊接残余应力异形柱的临界温度。(2)当T形钢异形柱荷载比率较小时,相同条件下,有无焊接残余应力的临界温度差值为20℃-40℃;当T形钢异形柱荷载比率较大时,相同条件下,有无焊接残余应力的临界温度差值为50℃-150℃。(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王明贵,储德文[7](2013)在《L形钢异形柱的截面几何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 209—2010给出了钢异形截面柱的设计计算公式,其中钢异形截面几何参数计算较复杂,为了便于工程应用,该规程在附录中给出了L形截面的几何特性数据表格共查用,本文在这里将介绍该表格数据的计算过程,包括推导带翼缘的L形截面柱的截面几何特性计算公式,详细计算了几种常用L形截面的几何特性并列表,还研究了这种带翼缘的L形截面柱的力学特性,发现带翼缘的L形截面柱比不带翼缘的角形截面柱具有很好的抗扭性,为了解规范背景提供引用依据。(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住宅和钢结构公共建筑新技术与应用论文集》期刊2013-03-01)

张爱林,杨明,于劲,谢伟伟[8](2012)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L形截面钢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L形截面钢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本文对3个两层单跨框架按1:2缩尺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其变形模式、破坏过程、破坏模态、受力变形性能、塑性铰位置及出现顺序等特性,得到了试件的滞回曲线、水平刚度、延性性能、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并研究了柱腹板厚度对这些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考虑试件的初始缺陷、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进行了有限元理论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试件的破坏形态基本相同,梁端先发生屈曲,出现塑性铰,然后柱脚屈曲,形成塑性铰,节点域未发生较大变形,满足"强柱弱梁、强节点"的抗震设计要求;试件的滞回曲线呈饱满的梭形,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此类型框架具有较高的稳定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较好,本文为深入了解和掌握钢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探索,为其工程应用和理论分析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8-17)

杨明[9](2012)在《钢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建筑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日益严重,导致城市住宅用地紧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建筑使用率,急需研发一种行之有效的结构体系。近年来,异形柱结构在住宅结构体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加之钢结构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于是构想出一种以异形截面(L形、T形、十字形)柱代替普通截面(箱形、H形)柱而形成的钢结构框架体系,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室内柱角突出,影响室内布置的问题,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异形柱结构体系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项目编号:50878008)资助下,总结了钢异形柱框架的特点,提出了在钢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以地震设防区多高层钢异形柱框架为研究对象,根据L形截面柱的特殊性,采取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L形截面钢异形柱框架进行了抗震性能研究。本文建立了钢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用以研究钢异形柱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设计了10个不同截面参数组合的L形截面钢异形柱框架模型,通过低周反复荷载下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拟其受力、变形、破坏全过程,研究了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得到了轴压比、腹板高厚比和翼缘宽厚比是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对钢异形柱框架与普通截面钢框架进行了8度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两种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加速度、楼层最大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反应,结合规范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价。为了更好的研究钢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制作了3榀1:2缩尺、等应力的L形截面钢异形柱平面框架试验模型,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框架试件的变形模式、应变分布、塑性铰分布破坏模态,研究了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延性性能、耗能能力、强度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结合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柱腹板高厚比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2-05-01)

王萌,樊江,焦义[10](2012)在《钢异形柱L形截面的受力分析与改进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L形钢异形柱代替传统H形钢柱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应用于钢结构住宅角柱,可以较好地解决室内柱角突出问题。分析L形钢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针对其承载力有所降低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希望对钢异形柱的发展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2年10期)

钢异形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对象为新型钢异形柱及其梁柱连接节点。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日益复杂,钢结构建筑围护墙体的厚度不断减小,柱角凸出问题严重,不但减少了建筑有效使用面积,也严重影响了建筑观瞻和功能性的要求,钢异形柱框架结构应运而生。但是,传统钢异形柱受力特点较为复杂,承载力较低,稳定性差,而相配套的梁柱连接节点的相关研究也非常少,所以对钢异形柱及其梁柱节点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钢异形柱及其相适用的半刚性梁柱连接节点,分析验证了新型钢异形柱的压弯性能和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为其构成新型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工程应用的参考依据。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新型钢异形柱与新型梁柱连接节点的理论计算对本文提出的新型钢异形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和压弯稳定性的理论计算作进一步的讨论。并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对新型钢异形柱梁柱连接节点的模型进行了基本的设计与受力计算。(2)新型钢异形柱的优化设计及其压弯强度、稳定性能的研究。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钢异形柱,设置了11组试验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拟对其压弯强度和稳定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对试件的破坏机理、变形过程、稳定极限承载能力等进行了分析,以柱腹板厚度、翼缘板厚度、腹板冲孔间距、偏心距等作为变化参数,重点得出了偏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结果表明:较传统钢异形柱,新型钢异形柱在用钢量相近的条件下,屈曲荷载提高了7.1%左右,稳定性较好。(3)新型钢异形柱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及抗震性能的研究。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新型钢异形柱的梁柱连接节点,进行3组L形截面钢异形柱梁柱连接节点足尺构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并设置了普通端板连接作为对比组,考察新型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试验表明:相比于端板连接节点,新型节点承载能力和滞回性能更好,节点在地震作用时,破坏模态为局部屈曲的塑性破坏,破坏前经历完整的弹性和塑性阶段,塑性铰位于节点外的的梁截面,新型节点具备较好的塑性转动能力、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同时,本文针对试验组试件进行了相同工况下的有限元模拟计算,与试验相互印证,表明新型节点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异形柱论文参考文献

[1].毕琼,罗小丰,张蜀泸,马燕杰,邱添.某住宅钢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设计[C].第十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叁:组合结构.2018

[2].麻海栋.新型钢异形柱与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8

[3].麻建锁,麻海栋.新型L型截面钢异形柱轴压性能研究[J].住宅产业.2018

[4].杨理添.钢异形柱稳定性及动力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5].盖鹏.火灾作用下钢异形柱局部稳定性能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6].高刚.T形钢异形柱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7].王明贵,储德文.L形钢异形柱的截面几何特性[C].钢结构住宅和钢结构公共建筑新技术与应用论文集.2013

[8].张爱林,杨明,于劲,谢伟伟.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L形截面钢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C].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2

[9].杨明.钢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10].王萌,樊江,焦义.钢异形柱L形截面的受力分析与改进方案[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

标签:;  ;  ;  ;  

钢异形柱论文-毕琼,罗小丰,张蜀泸,马燕杰,邱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