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观健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人,动机,主观健康,自我决定理论
主观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汤岷岷,王大华,王岩,Guerrien,Alian[1](2019)在《中法两国城市老人参与日常活动的动机特点及其与主观健康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探讨中法两国城市老人参与日常活动的动机特点及其与主观健康的关系。方法:对512名中国老人和181名法国老人施测动机量表,主观健康评估和背景信息问卷。结果:中国老人参与日常活动时,多以外部自主动机为主,并伴以不同程度的内部动机、外部控制动机和无动机,且外部控制动机和无动机水平显着高于法国老人;而法国老人在参与日常活动时,则由内部动机和外部自主动机共同主导,且内部动机水平显着高于中国老人。结论:无论是中国老人,还是法国老人,他们参与日常活动的自主性动机水平越高,则主观感知越健康,且两者均受退休时间和教育水平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金斗燮,杨洋[2](2019)在《居住地区民族构成对婚姻移居女性的差别体验和主观健康认知的邻里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究居住在韩国的婚姻移居女性的差别体验和主观健康认知水平影响因素中居住地区民族构成的效应。居住地区民族构的变化会形成使婚姻移居女性日常生活、社会经济活动、民族及文化认同产生变化的环境。因此,本文假设居住地区民族构成会对差别体验和主观健康认知产生影响。本文设定了两个反映居住地区民族构成的指标,旨在把握婚姻移居女性差别体验及主观健康认知的关系。分析资料采用了《2009年全国多元文化家庭实态调查》元资料,中国朝鲜族、越南以及菲律宾出身的妻子是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文同时计算了251个市·郡·区的外国人口以及同民族人口所占比率,所得结果一并投入本次研究中。分析结果发现居住地区的同民族人口越多,婚姻移居女性遭遇差别体验的概率会增加,对自身的健康有持否定认知的倾向。这样的倾向无论夫妻的受教育水平、婚姻移居女性是否就业、是否和公婆同居以及是否居住在大城市,都呈现出一致的结果。居住地区外国人口比重的影响力强度虽然相对较弱,却能弱化婚姻移居女性的差别认知、并促进健康认知的良性发展。这样的邻里效应在城市地区更为明显突出。(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董丹,王道阳[3](2018)在《在校青少年人格、流动经历、主观健康与抑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在校青少年人格、流动经历、主观健康与抑郁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1—2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安徽省芜湖市、六安市以及马鞍山市的749名14~25岁大学生(大一至大四本科生及研究生)和高中生(高一至高叁),其中男生367人,女生392人。采用TI PI-C人格量表、主观健康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调查其人格、主观身体健康、流动经历以及抑郁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1)在校青少年抑郁与其外倾性(r=-0. 13,P <0. 01)、宜人性(r=-0. 15,P <0. 01)、责任心(r=-0. 25,P <0. 01)、开放性(r=-0. 12,P <0. 01)以及主观健康(r=-0. 14,P <0. 01)呈显着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显着正相关(r=0. 23,P <0. 01)。(2)主观健康在外倾性(间接效应-0. 05,95%CI-0. 14~-0. 02)、责任心(间接效应-0. 05,95%CI-0. 14~-0. 01)以及神经质(间接效应0. 05,95%CI 0. 01~0. 12)与抑郁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3)在外倾性(β=-0. 17,t=-3. 41,P <0. 001;β=-0. 26,t=-4. 57,P <0. 001)和责任心(β=0. 13,t=2. 65,P <0. 01;β=-0. 20,t=-3. 60,P <0. 001)维度上,流动经历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后两条路径;在神经质维度上,流动经历调节了中介过程的直接路径(β=0. 79,t=12. 68,P <0. 001)与后半路径(β=-0. 15,t=-2. 85,P <0. 001)。结论在校青少年的流动经历减弱了外倾性对主观健康的正向预测作用,增强了责任心对主观健康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神经质对抑郁的正向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李升,黄造玉[4](2018)在《超大城市流动老人的主观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序次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基本属性因素、流动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经济状况因素和客观健康因素对"北上广深"超大城市中流动老人主观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男性、年龄较低及非农业户籍的流动老人主观健康状况较好;流入时间较短、持有照顾晚辈及务工经商等明确决策对流动老人的主观健康认知有正效应;已婚有配偶、朋友多的流动老人主观健康状况较好;家庭经济支持充足的流动老人更易形成正向主观健康认知;锻炼时间长、经常参加体检、没有慢性病的流动老人更易形成正向的主观健康认知。整体而言,尽管"北上广深"的流动老人健康状况较好,但仍需持续关注影响主观健康的复杂经济社会因素。(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兰玉坤,丁娇儿,高俊岭,李江,傅华[5](2018)在《手机依赖对职业人群主观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职业人群的手机依赖状况并分析职业人群手机依赖对主观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6年5—9月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选取35家单位,共2 400名职工中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手机依赖量表、主观自评健康状况条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等。回收有效问卷2 380份,回收率99.17%。结果手机依赖程度与"手指疼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4项主观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弱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在0.219~0.233之间;与"催眠药物"维度之间存在弱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209;与"实际睡眠时间"无关。结论手机依赖对职业人群健康存在负面影响,并且是睡眠质量较差的危险因素。未来企业应在职工健康促进中应考虑将手机依赖干预纳入工作范围之中。(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8年13期)
董丹,王道阳[6](2018)在《流动青少年的人格与抑郁的关系:主观健康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流动青少年的主观健康在人格与抑郁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主观健康抱怨量表(subjective health complaints index,SHCI)、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ten-item personality inventory in China,TIPI-C)和贝克抑郁分级量表(Beck-depression rating scale-13)对351名流动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1)流动青少年外倾性、责任心、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以及主观健康与抑郁呈显着负相关;神经质与抑郁呈显着正相关。(2)主观健康在宜人性、神经质以及开放性人格与抑郁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对于低主观健康的流动青少年,神经质人格能正向预测抑郁,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对抑郁不具有预测作用。对于高主观健康的流动青少年,神经质人格对抑郁仍有正向预测作用,但正向预测作用减弱,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能负向预测抑郁。结论高主观健康水平可以减弱流动青少年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正向预测作用,增强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对抑郁的负向预测作用;低主观健康水平增强了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正向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陈宁,张亚坤,施建农[7](2016)在《12~18岁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倾向及其与主观健康水平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2~18岁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倾向及其与主观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6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变迁过程中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问题疏导与咨询技术》项目中的8 029例儿童为调查对象。项目组采用统一编制的人口学问卷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TM)对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东7个区域的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是否为留守儿童分为留守组(2 103例)和非留守组(5 926例)。记录各组儿童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亲社会行为倾向得分和主观健康水平。结果两组儿童年龄分布、地区分布、主观健康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留守组和留守组儿童PTM总分均随年龄的增长先下降后上升。在PTM总分、公开维度得分、匿名维度得分上,组别主效应和年龄主效应均显着(P<0.05);组别与年龄有交互作用(P<0.05)。在利他维度得分、依从维度得分、情绪性维度得分、紧急性维度得分上,组别主效应不显着(P>0.05);年龄主效应显着(P<0.05);组别与年龄有交互作用(P<0.05)。在PTM总分、公开维度得分、利他维度得分、依从维度得分、情绪性维度得分、紧急性维度得分上,组别主效应和地区主效应均显着(P<0.05);组别与地区有交互作用(P<0.05)。在匿名维度得分上,组别主效应和地区主效应均显着(P<0.05);组别与地区无交互作用(P>0.05)。在PTM总分、公开维度得分、匿名维度得分、利他维度得分、依从维度得分、情绪性维度得分、紧急性维度得分上,组别主效应不显着(P>0.05);主观健康水平主效应显着(P<0.05);组别与主观健康水平无交互作用(P>0.05)。留守组、非留守组PTM总分与主观健康水平均呈正相关(r=0.099、0.077,P<0.01)。结论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倾向随年龄的增长先下降后上升;年龄、地区和主观健康水平对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倾向均有显着影响;主观健康水平越高,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倾向越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6年12期)
艾斌,王硕,星旦二[8](2015)在《老年人主观健康感觉与生存时间关系研究——以沈阳市城市老年人9年跟踪数据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观健康感觉(健康自我评价、健康自评、主观健康、自感健康)是老年人自己对自己的健康状态的一种主观感觉,尽管作为老年人的健康指标在国外已经被应用,但由于该指标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对于中国老年人其指标效度仍需进一步证明。健康指标的效度包括指标的平行效度和预测效度,其中主观健康感觉的预测效度是指主观健康感觉的测定值是否可以预测其一段时间后的生存状况。在欧美以及日本,主观健康感觉与生命预后关系的长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15年05期)
许微,陈凤英[9](2015)在《大学生主观健康水平及其与体育运动质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大学生主观健康水平对体育运动质量的影响,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情况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武汉、山西、云南和海南等地区的8所大学的2 000名大一至大四学生在2014年9—10月期间的主观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质量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运动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观心理健康水平对体育运动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68,1.259,0.441,P值均>0.05);主观身体健康水平影响了大学生体育运动时间长度(F=2.456,P<0.05);主观心理和身体健康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质量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大学生主观健康水平对体育运动质量存在潜在影响,自觉非常健康或非常不健康的大学生依然存在不运动或低质量运动的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5年09期)
李祎迪,戴力辉,曾光,李平,赵蓉[10](2015)在《南方某生活垃圾焚烧厂周围居民主观健康评价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南方某生活垃圾焚烧厂周围居民健康状况自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课题后续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生活垃圾焚烧厂周围不同半径距离地区内1043名居民,自行开发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及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在1043名调查者中,健康自评为"好"的493人,占47.3%;"一般"的为479人,占45.9%;"差"的为71人,占6.8%。居住年限越长、距离焚烧厂的距离越近,被调查者健康自评情况越差。患有慢性疾病和近两周有服药情况的调查者也倾向于消极的主观健康评价。结论:被调查者主观上认为焚烧炉影响了他们的健康。焚烧炉的存在从心理上影响居民的主观健康感受,而主观健康感受产生的中介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被调查者对慢性疾病的痛苦感受,进而让被调查者对自我健康的评价更倾向于差。(本文来源于《医学与社会》期刊2015年02期)
主观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探究居住在韩国的婚姻移居女性的差别体验和主观健康认知水平影响因素中居住地区民族构成的效应。居住地区民族构的变化会形成使婚姻移居女性日常生活、社会经济活动、民族及文化认同产生变化的环境。因此,本文假设居住地区民族构成会对差别体验和主观健康认知产生影响。本文设定了两个反映居住地区民族构成的指标,旨在把握婚姻移居女性差别体验及主观健康认知的关系。分析资料采用了《2009年全国多元文化家庭实态调查》元资料,中国朝鲜族、越南以及菲律宾出身的妻子是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文同时计算了251个市·郡·区的外国人口以及同民族人口所占比率,所得结果一并投入本次研究中。分析结果发现居住地区的同民族人口越多,婚姻移居女性遭遇差别体验的概率会增加,对自身的健康有持否定认知的倾向。这样的倾向无论夫妻的受教育水平、婚姻移居女性是否就业、是否和公婆同居以及是否居住在大城市,都呈现出一致的结果。居住地区外国人口比重的影响力强度虽然相对较弱,却能弱化婚姻移居女性的差别认知、并促进健康认知的良性发展。这样的邻里效应在城市地区更为明显突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观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1].汤岷岷,王大华,王岩,Guerrien,Alian.中法两国城市老人参与日常活动的动机特点及其与主观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2].金斗燮,杨洋.居住地区民族构成对婚姻移居女性的差别体验和主观健康认知的邻里效应[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董丹,王道阳.在校青少年人格、流动经历、主观健康与抑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卫生研究.2018
[4].李升,黄造玉.超大城市流动老人的主观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5].兰玉坤,丁娇儿,高俊岭,李江,傅华.手机依赖对职业人群主观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8
[6].董丹,王道阳.流动青少年的人格与抑郁的关系:主观健康的调节作用[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8
[7].陈宁,张亚坤,施建农.12~18岁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倾向及其与主观健康水平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6
[8].艾斌,王硕,星旦二.老年人主观健康感觉与生存时间关系研究——以沈阳市城市老年人9年跟踪数据为中心[J].中国卫生统计.2015
[9].许微,陈凤英.大学生主观健康水平及其与体育运动质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5
[10].李祎迪,戴力辉,曾光,李平,赵蓉.南方某生活垃圾焚烧厂周围居民主观健康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社会.2015